邓世增(1889年—1954年),号益能广东合浦人(今属广西)。陆军中将,中国同盟会会员,第1届中华民国立法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全党团结委员会委员。

邓世增将军

生平 编辑

1889年2月23日(农历正月二十四日) 出生于广东合浦县(今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营盘镇玉塘村。

辛亥革命时期:1911年2月 在省立廉州中学读书时加入同盟会,响应辛亥革命,参加反清暴动队。11月,和苏干初(又名苏用武)、罗侃廷、同学卜汉池钟继业等在合浦廉州起义成功,成立了革命政府-廉州都督分府,任军政部长(苏用武任军政分府都督)。

1912年春,入读广东陆军速成学校第三期炮兵科。 1913年冬,军校毕业,派兵站服务,讨伐袁世凯失败,逃港。 1914年春到阳江苏汝森团,当机关枪连排长,在亲袁的龙济光杀害同盟会出身的苏团长后,邓再次逃香港。 1915年任合浦珠江高小学校国文体操教员。 1916年随钦廉道尹成光当委员。 1918年春在福建治安滇军任排长,冬返粤,在罗定充任肇军陈铭枢游击营教官(即副营长)。 1919年任杨鼎中帮统部执事长。

1920年阳江起义任陈铭枢司令部参谋长。入穗后,改编入粤军任营长。1921年改编入粤军第一师第四团以原职派在该团服务。 1922年春派南路指挥所援桂。同年,邓铿师长给枪200杆返合浦办团。 1923年春,编入黄志恒部,为营长。秋,到江门粤军第一师当炮兵营长。自此,参加了讨伐陈炯明沈鸿英邓本殷等战事。1924年春任粤军第一师补充团团长,7月调任第四团团长。1925年7月改编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二团上校团长。1926年4月任第4军11师少将副师长,同年兼任钦廉警备司令。1926年10月任广州警备中将司令,1927年8月任第4军中将参谋长。1927年12月任第8路军总指挥部中将参谋长(总指挥李济深),1928年1月兼任广州卫戍司令、3月兼广州市公安局长、4月兼独立师师长。1929年2月 被国民党中央圈定为广州特别党部执委兼组织部长,并被推选为“三全”代表。4月 因蒋介石扣留李济深于汤山,期间代第八路军总指挥,通电全国声讨蒋介石,“兵谏”反蒋未遂,逃往香港。

1931年10月邓世增任京沪卫戍司令长官公署中将参谋长(司令长官陈铭枢,后蒋光鼐),率领十九路军总部参谋人员第一批进驻南京,安排十九路军进驻京沪,布置京沪卫戍司令长官公署(设于南京中山路三元巷)和十九路军总指挥部(设在南京两广宾馆内)。由于陈铭枢旋即担任交通部部长,改任蒋光鼐为京沪卫戍司令长官,但蒋司令因病未能及时到位。1932年1月15日国府命令:京沪卫戍司令长官蒋光鼐未到任以前,著京沪卫戍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邓世增暂行代理 。一·二八淞沪抗战开始后,2月1日十九路军总指挥部参谋人员,在邓世增率领下,自南京迁来上海南翔。邓世增与蒋光鼐等一起制定整个战区的抵抗作战方案,指导作战,并亲临前线视察。在军情最紧急之时受陈铭枢、蒋光鼐所托亲临蒋介石洛阳官邸要求增援。李济深曾书:“世增,世汉参与十九路军戎机。是役以寡敌众,以窳御坚,卒能遏寇使不得逞者,全军忠义之效也。”

1932年5月调任驻闽绥靖公署中将参谋长(主任蒋光鼐,后蔡廷锴)。1932年7月14日邓世增与蔡廷锴乘“芝沙丹尼号”轮一同入闽(到达厦门),十九路军黄强参谋长及军中的三个师长、六个旅长、漳厦海军警备司令、地方各级官员和各界代表纷来迎。7月16 日邓世增由厦门乘"楚泰"号军舰扺达福州。邓世增就任驻闽绥靖公署参谋长,并代蒋光鼐发出就职(公署主任)通电,筹办主持公署大小事务。在蒋蔡离闽出缺时,均将十九路军军政事务委托于邓世增。在危急时邓世增亲临前线,直接指挥十九路军辖下的各师。十九路军在闽时,办了一份军刊曰“挺进”杂志。创刊号上邓世增亲笔为十九路军撰写了"本军之使命 ",并在创刊号上解释了取名“挺进”的含义,那就是 “惟有向前挺进之一途,庶足以达我为国为民目的”。籍此去指导十九路军官兵。1933年11月邓世增参与发动闽变,出任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人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参谋长兼十九路军副总指挥、参谋长。邓兼任前敌总指挥,在前线指挥十九路军。在最后的关头,邓世增冒着危险回闽,到龙岩接应蔡廷锴,安排余下官兵的出路(退回广东,让陈济棠收编),以图保存十九路军最后的种子。邓坚持到最后一刻才和蔡廷锴经永定、大埔、汕头,最后撤去香港 。

1936年10月出任第四路军中将总参议,参以调停两广事变。此间邓世增和蔡廷锴奔走于两广之间,为重建十九路军而努力。虽最后不能恢复十九路军番号,但也促成了区寿年师(176师)的成立(原计划编翁照垣部,翁不就职改区寿年师)。“两广事变”的和平解决,避免了一场内战,为1937年之后的全面抗战储备了军事力量,为国家和政府赢得了准备时间。民国政府为此向邓世增颁发勋章,以表嘉奖 。1937年5月31日,授陆军中将衔(国民政府按1935新制,向军队重新授衔)。

全面抗战爆发后,广东省建立人民抗日自卫团队统率委员会,邓世增应余汉谋香翰屏之聘,任该会委员。1938年春任钦廉地区抗日游击司令。1939年3月任广东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5月兼任第四战区南地区特别守备区司令(后改第八区游击指挥部指挥官),参加桂南会战和历次南路抗击日寇之战役。在北海“焦土抗战”中,关键时刻下令不能轻率举火,使北海得免“焦土”浩劫。1942年5月辞职。1943年任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参谋长(后改高等顾问,主任李济深),统筹整合西南抗战。1946年夏任广州行营军调顾问。

1948年5月当选第1届中华民国立法委员。同年在广东北海协助民革组织起义活动,8月因起义事泄,逃往香港。1950前后,往返于京港穗,进行策反粤籍高级将领活动。9月 携家眷回广州定居,任民革全党团结委员会委员,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广州市分部工作。1954年2月5日在广州病逝,终年65岁,葬于广州市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济深为他的墓碑题字,文曰:“邓世增同志之墓”,以示悼念。

参考资料 编辑

  • The Generals of WWII - Generals from Chin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九辑/我所知道的邓世增的一些事迹/李汝祥/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编印/一九八五年七月出版
  • 《蔡廷锴自传》
  • 《陈铭枢回忆录》/编者:朱宗震 汪朝光/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年出版
  • 《福建党史月刊》2009年8期、11期 口述历史/亲历者说/十九路军入闽(三)/讲述人:徐由辛(徐名鸿族侄,前十九路军总指挥部副官)/访问人:薛宗耀 黄启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