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昌国(1923年12月16日—1992年3月30日),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曾任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馆长、国立音乐研究所所长和台北市立交响乐团团长。邓昌国生前提倡音乐教育,对台湾音乐界影响深远,有“乐坛的时代推手”之称[1]

邓昌国
国立台湾艺术大学第3任校长
任期
1959年7月—1965年7月
前任张隆延
继任朱尊谊
国立艺术馆第3任馆长
任期
1958年8月27日—1962年10月6日
教育部长梅贻琦
前任卢孰竞
继任王绍清
个人资料
出生(1923-12-16)1923年12月16日
 中华民国福建省闽海道闽侯县
逝世1992年3月30日(1992岁—03—30)(68岁)
 美国俄勒冈州莱恩县尤金
国籍 中华民国
配偶日本 藤田梓
1961年结婚—1992年结束

生平

编辑

1923年出生于福建闽侯,自幼随父亲邓萃英北京长大。邓萃英曾任厦门大学河北大学校长等职,鼓励学术研究风气,同时是台湾九年国民义务教育的重要推动者[2]。养成邓昌国的教育环境,而其弟邓昌黎是著名物理学家[3],家庭里虽充斥着前进开放的思想,但练习背诵论语等古籍,却是他的学习内容之一。11岁时,因迷恋小提琴音色,即开始自修拉奏小提琴。1941年以第一名考进北平师范大学音乐系[4],主修小提琴,并与江文也学习理论作曲。

留学西方

编辑

1947年邓昌国进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就读[5],当时因有许多知名大提琴家集中在此,故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成为欧洲学习提琴最理想之处,而邓昌国被分发至比利时作曲家阿尔弗雷德·杜布瓦(Alfred Dubois)门下学习小提琴。杜布瓦引导邓昌国体悟音乐乃发自于灵魂与心的深处,并增加其音乐知识广度。杜布瓦去世后,邓昌国转至匈牙利提琴家安德烈·盖特勒英语André Gertler门下继续学习,经大师们指导后的邓昌国,其琴艺无论在技巧或音乐表现上,皆长足进步,也使他朝向小提琴演奏家之路,走得更稳健踏实。1952年毕业后,到卢森堡国家广播电台交响乐团担任第一小提琴手,随后到里约热内卢费南德音乐院教授小提琴。

发扬音乐

编辑

1957年邓昌国返台后,成立国立音乐研究所并担任所长[6] ,开始邀集音乐学者研究传统古乐、发行月刊《音乐之友》[7],首开国内研究中国音乐之风;邓昌国为了激发社会大众喜爱音乐之情,主张音乐应以动态与静态的形式同时并进,故陆续成立中华实验国乐团中国青年管弦乐团[8] 等。1959年担任国立艺术学校(今国立台湾艺术大学)校长[9] ,任期内筹建新的图书馆,大量购买各项艺术专书,介绍最新出版的各国杂志和理论给学生,还聘请当时因个人开放言论而遭受众议的许常惠,为台湾音乐界留下重要人才,并培育马水龙陈澄雄梁铭越等人。且他特别留意并提携独具音乐天分的年轻学子,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发掘作曲家李泰祥[10]。1960年向中华民国教育部建议拟定《资赋优异学生出国进修办法》[11],使得当时诸多如陈必先[12][13]林昭亮[14]胡乃元等人得以在世界各国学习,并有机会展露才华,成为杰出音乐家,对台湾乐坛贡献斐然。1961年与日本钢琴家藤田梓结婚[15]。又由于他精通多国外语,故得以发挥所长,协助台湾从事国际文化艺术交流。1958年担任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馆长[16]。1967年担任台湾电视公司交响乐团首任指挥,1969年担任台北市立交响乐团首任团长[17]。他于1978年担任中国文化大学艺术学院首任院长及研究所所长[18],他的教育理念成为文化大学音乐教育的宗旨与发展目标。他提倡在传统国乐、音乐学及音乐创作间找寻共通处,进而取得平衡点,终而发扬中华音乐。

社教倡导

编辑

邓昌国除了提倡音乐教育,更于1973年受中国电视公司邀请担任副总经理[19],制作许多音乐节目如“音乐世界”、“音乐之窗”等;也在报章杂志写稿、演讲,唤起民众对音乐与艺术活动的重视与喜爱之心;也与好友顾献梁张继高许常惠等人合组“新乐初奏”[20]、“制乐小集”乐团[21]。1978年兼任中视儿童合唱团团长与音乐指导。1984年退休后定居美国,依然在洛杉矶旧金山等地组织华人乐队[22],引介台海两岸交响乐作品。

晚年

编辑

1991年经医生告知罹胰脏癌末期,当下便把生平珍藏的书、乐谱、音乐录音带及中国古琴赠予中国文化大学音乐系。1992年病逝于美国,享年69岁[23]

身后

编辑

邓氏过世后,台北市立交响乐团[1]、中华萧邦音乐基金会[24]等音乐团体多次为其举办逝世纪念音乐会。

著作

编辑
  • 《乐苑随笔》[25]
  • 《音乐的语言》[26]
  • 《伴我半世纪的那把琴》[27]
  • 《音乐影剧论集》

参考资料

编辑
参照
  1. ^ 1.0 1.1 李先凤. 北市交舉辦音樂會 紀念創團團長鄧昌國. 中央社. 2008-03-26 [2020-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2). 
  2. ^ 林万义. 鄧萃英. 教育百科. 中华民国教育部. 2000-12. 
  3. ^ 赵静瑜. 鄧昌黎攜名琴返台 送交藤田梓. 自由时报. 2009-02-23. 
  4. ^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台湾音乐馆. 鄧昌國返回母校北京師範大學訪問. 开放博物馆. 1988 [2020-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5). 
  5. ^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台湾音乐馆. 鄧昌國 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文件. 开放博物馆.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31). 
  6. ^ 吕钰秀. 臺灣音樂史. 
  7. ^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台湾音乐馆. 鄧昌國 國立音樂研究所發行之《音樂之友》月刊. 开放博物馆. [2020-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4). 
  8. ^ 文化部. 中國青年管弦樂團. 台湾大百科. [2020-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7). 
  9. ^ 国立台湾艺术大学. 台藝歷任校長. [2020-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5). 
  10. ^ 創作者簡介——李泰祥 (PDF). 
  11. ^ 罗基敏. 走一個世紀的音樂路:廖年賦傳. 
  12. ^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台湾音乐馆. 鄧昌國與陳必先. 开放博物馆. [2020-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3). 
  13. ^ 音樂系教授介紹. 台北市立大学. [永久失效链接]
  14. ^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台湾音乐馆. 鄧昌國指導林昭亮. 开放博物馆. [2020-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31). 
  15. ^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台湾音乐馆. 鄧昌國與藤田梓結婚照. 开放博物馆. [2020-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3). 
  16. ^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台湾音乐馆. 鄧昌國於台灣藝術教育館前留影. 开放博物馆. 1962年 [2020-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5). 
  17. ^ 台北市立交响乐团. 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歷任團長. [2020-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6). 
  18. ^ YOURART艺游网. 關於我們——中國文化大學藝術學院. 中国文化大学艺术学院. [2020-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5). 
  19. ^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台湾音乐馆. 鄧昌國擔任中視副總經理. 开放博物馆. [2020-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4). 
  20. ^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台湾音乐馆. 鄧昌國與新樂初奏全體演出者合影. 开放博物馆. [2020-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31). 
  21. ^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台湾音乐馆. 張繼高、顧獻樑、許常惠於製樂小集合影. 开放博物馆. [2020-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6). 
  22. ^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台湾音乐馆. 鄧昌國指揮舊金山交響樂團. 开放博物馆. [2020-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8). 
  23. ^ 《PAR表演艺术》杂志34期. 琴音不再-紀念鄧昌國逝世一週年. 1993年3月. 
  24. ^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台湾音乐馆. 「鄧昌國逝世七週年紀念音樂會」節目單. 开放博物馆. 1998-03-30 [2020-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2). 
  25. ^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台湾音乐馆. 鄧昌國著作《樂苑隨筆》. 开放博物馆. 
  26. ^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台湾音乐馆. 鄧昌國著作《音樂的語言》. 开放博物馆. [2020-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3). 
  27. ^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台湾音乐馆. 鄧昌國著作《伴我半世紀的那把琴》. 开放博物馆. [2020-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31).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