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片琴celesta)是一种体鸣乐器,外型类似于直立式钢琴。钢片琴为法国人奥古斯特·维克多·摩斯蒂尔所发明。其后,他便申请专利而正式有此乐器。由于它的专利权已经过期,所以它的低音的音域也扩增了不少。最初钢片琴的发音体是用一系列音叉,所以,它以往又被称为钢叉琴。钢叉琴于1886年正式被命名为钢片琴。现在的钢片琴的音条和共鸣管,都是以铝这种金属来制成的。

钢片琴
H-S分类111.222
(一套打击乐器金属片块的体鸣乐器
发明者奥古斯特·维克多·摩斯蒂尔(1842-1919)
起源1886年
相关乐器
钟琴
著名演奏家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使用到钢片琴最著名的作品为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当中的《糖梅仙子之舞》,和莫扎特歌剧魔笛》。柴可夫斯基是第一位使用钢片琴的作曲家。

演奏历史 编辑

钢片琴是由巴黎风琴制造商奥古斯特·穆斯特尔(Auguste Mustel,1842-1919)于1886年发明的。他的父亲维克斯·马斯特尔(Victor Mustel)于1860年开发出了钢叉琴(typophone)。这种乐器通过敲击调音叉,而不像钢片琴的金属板制成的声音。当时钢叉琴的发展在苏格兰同时出现;不过到目前还不清楚他们的创作者是否知道彼此的乐器[1]。钢叉琴的用途受限于它的低音量,太安静,无法在一个完整的管弦乐队中听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1840-1893)通常被认为是第一位在完整的管弦作品中使用这种乐器的主要作曲家。他于1891年11月首演交响诗《Voyevoda,Op. posth.78》时使用过它[2]。翌年,他在他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Op.71, 1892)中使用了钢片琴,最著名的是在糖梅仙子的舞蹈中,胡桃夹子组曲71a。不过,其实在1888年12月,音乐家欧内斯特·肖松(Ernest Chausson,1855-1899)偶然地为一个小型管弦乐队撰写名为《暴风雨》(La tempête)的乐曲的时候也利用过钢片琴,这方面甚至比柴可夫斯基利用钢片琴还要早一点[3]

钢片琴也特别用于古斯塔夫·马勒的第6交响曲,尤其是其中的第一、第二和第四乐章,以及第8交响曲和《大地之歌》。卡罗尔·席曼诺夫斯基(Karol Szymanowski,1882-1937)在他的第3号交响曲中展示了这一点。古斯塔夫·霍尔斯特(Gustav Holst,1874-1934)在他1918年的管弦乐作品《行星组曲》(The Planets)中使用了这种乐器,特别是在最后的演奏中的“海王星”。它还在巴托克·贝拉(Béla Bartók,1881-1945)的1936年《为弦乐、打击乐与钢片琴的音乐》中占有突出地位。乔治·格什温(George Gershwin,1898-1937)在《一个美国人在巴黎》(An American in Paris)加插了钢片琴独奏。菲尔德·格罗菲(Ferde Grofé,1892-1972)还在他的大峡谷组曲的第三乐章中为该乐器写了一个扩展的华彩乐段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Dmitri Shostakovich,1906-1975)在其十五首交响曲中的七首中包括了部分钢片琴的演奏,并在第4交响曲尾声中有着显著的用途。

20世纪的美国作曲家莫顿·费尔德曼(Morton Feldman,1926-1987)在他的许多大型室内作品中都使用了钢片琴,例如《残缺的对称》和《菲利普·古斯顿》,并且在他的大部分管弦乐和其他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在一些作品中,例如《五部钢琴》,其中一名演奏员双倍地使用钢片琴。

今天,莫扎特的《魔笛》中在以前由锺琴演奏的部分到了现在经常都由钢片琴来担任演奏。

钢片琴原理 编辑

外型 编辑

 
钢片琴敲打发声的机制

钢片琴的外表看起来像一部小型的直立式钢琴和小型的簧风琴。钢片琴的踏板有一个至两个。这些踏板的作用和现代钢琴的延音踏板都是一样。左边的踏板管制低音域,而右边的则管制高音域。

发声 编辑

钢片琴亦是利用了键盘乐器的发声原理来发声。它是用槌子敲打钢片而发出声音。而每一块钢片处在小共鸣盒之上。不同的音高的金属片排列在一起。弹奏时琴键带动以毛毡包的小捶敲击来发出声音。键盘触动四组琴槌,直接地敲打在金属片上,而每个金属片下都各有一个木制的共鸣器发声。

音域 编辑

 
钢片琴的音域

钢片琴是一种移调乐器,它听起来比书面音高1个8度。其4个8度发声范围通常被认为是C4到C8。最初的法国的钢片琴乐器具有5个8度的音域,但由于最低8度的音域被认为有些不令人满意,因此在后来的钢片琴制造里都省略了它。标准的法国四音阶的钢片琴乐器现在逐渐被交响乐团用一个更大的5个8度的德国钢片琴取代了。虽然它是打击乐家族的一员,但在管弦乐方面,它更适合被认为是键盘部分的成员,通常由键盘手演奏。钢片琴部分通常写在两个括号的五线谱上,称为大五线谱。

音色 编辑

钢片琴用大谱表(将高音谱表与低音谱表重叠,在左方以大括弧与纵线连结在一起,称为大谱表)来记谱,记谱比实音低一个8度。高音域的音色跟现代钢琴类似,至于低音域的音色则跟钢琴有所不同。高音区域较尖锐,共鸣感短暂。中音区域非常清脆明亮,而最后,低音区域相对醇厚和圆滑。

钢片琴的声音类似于锺琴的声音,但它的音色更柔和,更微妙。这种质量使该乐器的名称为 celeste,意为法语中的“天堂”。钢片琴通常用于增强其他乐器或部分演奏的旋律线。由于钢片琴的细腻性,钟状的声音表现不够大,所以它不能用于完整的合奏部分;同样,钢片琴亦很少会表演独奏。

演奏方法 编辑

钢片琴跟现代钢琴的演奏方法基本上无异。因为钢片琴的发音机制没有钢琴般那么灵敏,所以,它不具有快速或者是连续反复的乐句演奏能力。但是,它可以演奏音阶、半音阶、和弦、分解和弦、琶音及音程跳跃。不过,钢片琴力度较弱,所以它也可进行独奏或者是伴奏。至于在应用谱号方面,高音部是高音谱号,不移调记谱;低音部是低音谱号不移调记谱。钢片琴以不同音高的金属片排列在一个共鸣箱上,琴键带动一毡包的小槌敲击来发音。钢片琴用大谱表记谱,记谱比实际音高低了一个8度。

用于其他音乐类型 编辑

制造商 编辑

Schiedmayer和山叶公司(Yamaha)是目前唯一制作钢片琴的公司。

过去制作钢片琴的其他知名制造商包括:

  • Mustel&Company(法国巴黎)
  • Simone Bros. Celeste MFGS(费城和纽约,美国)
  • 莫利(英格兰)
  • Jenco(迪凯特,伊利诺伊州,美国)
  • 赫尔姆斯(纽约,美国)

代表作品 编辑

钢片琴的琴声在第8秒后奏出

播放此文件有问题?请参见媒体帮助

参考文献 编辑

  • (英文) "Celesta",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second edition, edited by Stanley Sadie and John Tyrrell (London, 2001).
  • (英文) "Celesta",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Jazz, second edition, edited by Barry Kernfeld (London, 2002).

外部链接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Mo, Sue. Dulcitone. Sumo55 Websites & Multi Media Design. [2018年12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3月8日). 
  2. ^ Freed, Richard. [LP Jacket notes.] "Tchaikovsky: 'Fatum,' ... 'The Storm,' ... 'The Voyevoda.'" Bochum Orchestra. Othmar Maga, conductor. Vox Stereo STPL 513.460. New York: Vox Productions, Inc., 1975.
  3. ^ Blades, James and Holland, James. "Celesta"; Gallois, Jean. "Chausson, Ernest: Works", Grove Music Onlin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8年12月21日) (需订阅)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