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战斗

龙潭战役是李宗仁白崇禧指挥国民革命军消灭军阀孙传芳的决定性战役,是北伐中最重要的一仗
(重定向自龍潭之戰

龙潭战役是1927年8月25日至9月初发生于南京东的句容县龙潭镇(今南京市栖霞区龙潭街道)一带的一场战役,是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最大战役以及最具决定性的一场战役,交战双方为国民革命军北洋政府所辖军队,结果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指挥得宜全歼孙传芳渡江大军,不及渡江北逃之残敌约有4-5万人,全部被俘。国民革命军缴枪3万余支,火炮数十门,俘获孙军高级军官师、旅长数十人。

龙潭战役
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一部分
日期1927年8月25日-31日
地点
南京东的句容县龙潭镇(今南京市栖霞区龙潭街道
结果 北洋政府所辖部队被俘师旅长以上数十员、官兵4至5万人、枪3万余支
参战方

中华民国 国民政府

中华民国 北洋政府

  • 安国军
    • 第2师
    • 第4师
    • 第7师
    • 第8师
    • 第9师
    • 第10师
    • 第11师
    • 第12师
    • 第13师
    • 第14师
指挥官与领导者
中华民国 李宗仁
中华民国 白崇禧
中华民国 夏威
中华民国 何应钦
中华民国 刘峙
中华民国 涂思宗
中华民国 李明瑞
孙传芳

此役扭转了自8月初国民革命军徐州之战战败以来的战场颓势。9月1日孙传芳率残部从长江北岸向北全线后撤,9月2日,国民革命军乘胜渡过长江北进,占领浦口扬州等要隘。对于此役,不少国民党元老印象犹为深刻,于右任曾写一联:东南一战无余敌,党国千年重此辞。谭延闿亦有联相赠与白崇禧:指挥能事回天地,学语小儿知姓名。

战役细节

编辑

1927年8月的南京政府在汪精卫要求蒋中正离职后,陆续有吴敬恒张人杰出走,北伐军队因后方的宁汉分裂之政争,军心不稳,8月16日孙传芳部队节节进逼,故军事委员会17日通令所有前方部队,全部撤守至长江南岸,扼险固守,孙传芳遂运用当时的局势,发动大规模的反击作战计划,当时战况情势,无论是个人的回忆录、政府出版品之内容,因涉及民国时代以来之个人恩怨,说法纷纭,故以国民革命军两大系统分别叙述,并以客观中立之第三者之报导为依据。

国民革命军第一军

编辑

依据《申报》1927年9月5日(总第19571号)上海版-国内要闻之〈龙潭剧战纪〉[1],当时北伐军的守备军队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的第二十二师,由历次作战伤愈官兵及浙西新兵两团,合编为六十四、六十五、六十六三个团及一个补充团,师长涂思宗于1927年8月17日奉命回师江南,接守长江南岸防御任务,并于8月24日奉令率第二十二师,接守乌龙山栖霞山、龙潭至下蜀一带之沿江防务,因江岸线婉延曲折,地形复杂、形成兵力薄弱,乃采一线配备。

8月25日午夜,孙传芳军突以主力部队,由江北望江亭划子口大河口等三处,乘夜渡江猛扑南岸防军阵地。当孙军渡江时,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纵队,除第二十二师在前线与敌相持外,第一师全部及第二师第四团俱在杭州,只第二师五、六两团在常州,同时,两处铁道运输破坏,以致运输迟滞;

8月26日下午,白崇禧总指挥专车前往无锡,派参议何竞武送令常州第二师部,调第二师五、六两团,随徐庭瑶副师长即刻开往镇江,沿铁道进击渡江之敌,27日,第一军部队到达高资,即由第五团长李延年率全团沿铁路前进,到达水泥厂附近,即与龙潭之敌激战二小时,当即占领龙潭车站及龙潭镇,俘孙军第十九旅旅长赵国荫及官兵千余人,夺获枪支千余杆。六团随即以六连增加第五团,将孙军向江边压迫。是时第二十二师涂思宗部在外焦洲方面,四十一团在沈家圩方面,占领阵地。是夜孙部复以轮船二艘,拖带民船十数只,运输兵力陆续渡江,计增至南岸者约为八千以上,以大队再向龙潭猛烈反攻。第五、六团及四十一团剧战两昼夜。

8月28日午间,第一纵队指挥官刘峙率第一师及第四团由松开到镇江,即奉白总指挥命令前线作战,各师统归该指挥官指挥。刘峙率第四团乘车赶赴前方,车到仓头镇,天色已黑,因五十八团辎重车由前方开回,车辆相碰,当时乘车官兵稍有死伤,同时龙潭方面火光冲天,前方情形尚不明了,当即指挥所部,先向前方侦查,布置一切。

29日早晨将后面部队调到,决定大计,令龙潭附近部队占领后退阵地,诱敌深入,致之于穷境,俾可一举歼灭。卅日晨,七军部队亦到,遂大军包围,孙军力不能支,退至江边,革命军分道追击,激战至卅一日午后二时,孙军遂在羊尾洲柴洲、陈家圩、龙袍洲一袋完全缴械,计孙军渡江者共有六师一混成旅之众,现被歼灭无余,除战地死伤六千余人外,溺毙者不下五千余人,一、七两军共缴械三万,孙于卅一日晨仓促逃避,仅以身免。此次孙军全部渡江,孤注一掷,战斗之烈,为北伐以来所未有,革命军伤亡亦不下数千云。

国民革命军第七军

编辑

孙军渡江后,除向第一军阵地进攻外,又向乌龙山第七军阵地进攻。第七军事前未听到枪炮声,突然遭到右翼友军阵地方向的袭击,仓促应战,乌龙山炮台七座,竟被孙军攻占四座。天亮后,孙传芳援军大至,向第七军阵地冲击,势极猛烈。第七军副军长(一说为军长)夏威亲自督战,向敌逆袭。激战至午,将所失炮台全部夺回,并继续向东扫荡,经过拉锯战,克复栖霞山,交还第一军防守,第七军撤回原防。孙传芳军向称能战,此次背水为阵,破釜沉舟,更具有进无退的决心,数度与第七军肉搏,均被击退。不料,第一军二十二师栖霞山主阵地又被孙军攻陷,第一军向南京后撤,孙军跟踪追击,绕出第七军右侧,有包围第七军之势。李宗仁见情况紧急,电令夏威自乌龙山阵地向东出击,夺回栖霞山一部分阵地。孙传芳军遂停止深入,回据栖霞山,居高临下,俯射仰攻的第七军。 26日,南北双方在栖霞山麓一带高地反复冲杀一昼夜。孙传芳军据险死守。第七军第一、三两师更是有进无退。战场上炮火弥漫,双方尸体狼藉,战况之惨烈,为北伐史上所仅见。激战至27日清晨,栖霞山麓一带的高地悉为第七军攻克。孙军残敌数千人退据山顶,死守待援。第七军乃将栖霞山合围,继续仰攻。

孙军据险死守,居高临下,枪炮齐射,加以檑木滚石,一时俱来。第七军在李明瑞师长亲自率领之下,攀藤附木,奋勇冲锋。当时有数艘英国军舰停泊在长江中,见孙军退到绝顶,情势危殆,悍然以十英寸的巨炮,向爬至半山的第七军轰击。一时炮声隆隆,烟雾蔽天,山顶孙军视界不清,俯射效力反而大减。李明瑞趁几率军于烟幕中一鼓作气,冲上山顶,将山顶上的数千敌军俘虏。栖霞山攻克之后,在乌龙、栖霞一带渡江的孙军被全歼,第七军也伤亡惨重,急需休整。李宗仁命令夏威将第七军撤回乌龙山原防,再次将栖霞山防地交还第一军防守。 白崇禧也从镇江拍电报来,约南京方面迅速出击,与东线部队夹攻孙军于龙潭。当日,第七军第三次将栖霞山夺回后,仍交第一军防守。不久,栖霞山又被孙军夺去,李宗仁遂令第七军与第十九军再度向栖霞山进攻,并占领之,不必再交予第一军。同时以军委会名义致电白崇禧,约定30日东西两方同时向龙潭之敌反攻。

白崇禧于无锡打电话给杨树庄,要他开出舰队守住渡江口,切断孙传芳军后援。白强调,孙之势力终将被歼灭,海军如不努力,将来一定要追究责任。杨说舰队绝无不尽责之事,并派通济舰至镇江。白崇禧命令政治部主任潘宜之带了一排宪兵到通济舰督战,炮击渡江敌兵。其他军舰见通济舰已经表明态度,也纷纷向孙传芳军开炮。孙部渡江后,海军态度明朗,切断孙军补给,这是孙军战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30日拂晓,国民革命军全线反攻:(1)桂军第七、十九军各两个师,由夏威、陶钧指挥,自栖霞山向东进攻,沿铁路及江边前进,目标为龙潭镇及青龙山、黄龙山的敌军阵地。 (根据是李宗仁的回忆。张文鸿将军的回忆,是第七军三个师、十九军陶钧师,统归夏威指挥。白崇禧回忆说胡宗铎与他一起前往上海,因此张文鸿的回忆也可能是准确)。 (2)何应钦亲自指挥第一军的第二、第二十二、第十四师的一部,自东阳镇向龙潭进发。 (3)白崇禧指挥东线的第一军第一、第三、第二十一等师向西攻击。三路大军会攻龙潭。

此时孙军已渡江的部队,和栖霞山等地溃败之敌,约六万余人,被压缩于龙潭一隅。依据龙潭以西的黄龙山,以南的青龙山、虎头山,和东西的大石山、雷台山等险隘,凭险据守。孙传芳驻节水泥厂,亲自督战。其悍将李宝章上官云相梁鸿恩崔锦桂段承泽郑俊彦等都在龙潭前线指挥。孙军官兵俱带数日干粮,船只在部队渡河后,悉数开往北岸,以示全军有进无退的决心。在国民革命军于30日晨发动拂晓反攻时,孙军也全线逆袭。龙潭周围数十里地,炮火蔽天,血肉模糊。

孙军据山顽抗,深得地形之利,国民革命军因是仰攻,死伤极大,尤以陶钧师进攻青龙、李明瑞师进攻黄龙的争夺战最为惨烈。下午15时,李明瑞师攻占黄龙山,陶钧师梁瀚嵩团攻占青龙山。桂军乘胜追击,李明瑞师第三团攻克龙潭车站,陶钧师梁瀚嵩团攻占龙潭镇。孙军退至铁路以北、长江以南的村落中固守。 31日清晨5时,国民革命军正在部署进攻,孙传芳军忽然反攻,来势极为猛烈,炮火几乎摧毁了整个水泥工厂。桂军与第一军联手出击,重新控制了龙潭车站龙潭镇,孙军被压迫在龙潭以北不满7、8里的江边,已无回旋余地,孙传芳率少数将领坐小火轮撤到江北,剩余士兵大部分被包围缴械。

当时,李宗仁与坐镇镇江白崇禧约定由白命令沪、杭线上第一军的第一、第三、第二十一各师星夜西进与李宗仁指挥的第七、第十九各军及何应钦指挥的第一军第二、第二十二(守军)、第十四各师合攻龙潭。8月30日拂晓,对龙潭总攻击令下达后,李、白、何指挥部队向孙传芳部在龙潭周围的10个师4个旅约6万余人进行反攻,战斗极为惨烈。至8月31日,北伐军将孙军压缩到龙潭的长江边后全部歼灭,俘敌四万余人、缴枪三万枝。孙传芳见大势已去,登上事先预备的小汽艇渡长江北逃,仅以身免。

白崇禧也回忆道:“是役,双方死亡很重,我与何将军在士敏土厂会师后,肃清残敌,清理战场,当时敌我两方真是尸体遍地,骸骨盈野。我们发动士敏土厂工人及红十字会收尸,结果收不胜收,据说半年之内,火车经过龙潭,尸臭仍然逼人。

1946年,国民政府在中国水泥厂厂区内的黄龙山麓建龙潭会师亭作为纪念,由国立中央大学徐中教授设计,1947年建成。现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在原南京第一公园内曾有“龙潭讨孙阵亡将士纪念碑”及“国民革命军讨孙阵亡烈士纪念塔”,前者现藏南京市博物馆,后者已毁。

意义

编辑

龙潭战役是孙传芳与北伐军之间进行的一场著名战役,也是北伐战争中最激烈、最具决定性的一场战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龙潭战役奠定了国民政府的基业,也决定了显赫一时的五省联帅孙传芳从此一蹶不振,变成光杆司令的转折点。

是役任第二路总指挥的白崇禧也曾在其回忆录说过:“ 龙潭之役在北伐大业中是最重要一仗,因为胜利了才能西征消灭唐生智之反动力量;迁都南京稳定国内之政治局面;促使徘徊观望之友军加入革命行列——如阎锡山之北方军在龙潭战役前便与革命军有联络,但畏于奉军迟迟不敢明白表示态度。龙潭战役之胜利对奉军是一大威胁,阎鉴于革命之趋势,很快便附和了革命军。如果龙潭之役失败,不但江、浙、闽、赣、皖五省重归孙传芳,唐生智之势力一定高涨,其他抱游离态度之友军,更远离革命军。如此,革命军能否再回广东重整旗鼓,便是一大问题。所以说龙潭之役是北伐大业成败极大之关键。”

注释

编辑
  1. ^ 《申报》1927年9月5日(五)版 国内要闻 龙潭剧战纪. ,申报 1927.09 - 233 - 19571(要翻内页,须按“<”,而要往外翻,才按“>”)
  2. ^ 龙潭会师亭[永久失效链接]. 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 2012-05-18.

参考文献

编辑

参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