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 中国历史年表
世纪 19世纪中国 / 20世纪中国 / 21世纪中国
年代 1910年代中国 / 1920年代中国 / 1930年代中国 / 1940年代中国 / 1950年代中国大陆 / 1960年代中国大陆 / 1970年代中国大陆
年份 1942年中国 / 1943年中国 / 1944年中国 / 1945年中国 / 1946年中国 / 1947年中国 / 1948年中国 / 1949年中国 / 1950年中国大陆
纪年 丙戌狗年)、中华民国35年
1946年
政治

国家领导人

科技

天文 – 科技 – 铁路

文化娱乐

电影 – 文学 – 音乐 – 游戏 – 电视节目 中国大陆电视剧 – 台湾电视剧

体育

体育 – 足球 – 篮球 – 棒球 – 台球

区域

中国 上海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 日本 – 朝鲜半岛 – 马来亚 – 新加坡 – 欧洲 – 美国

分类

分类 – 出生人物 – 逝世人物列表 – 维基新闻

大事记 编辑

1月 编辑

2月 编辑

  • 中国各界爆发维护国权运动,反对东北特殊化,要求苏军依约撤离东北,国际间均不值苏联之行为[2]:150
  • 2月1日——蒋介石与周恩来会谈,蒋介石表示政府仅派张治中一人出席军事三人小组,张群不再参加;周恩来转达毛泽东关于军党分立、国共长期合作之意见,并谓毛泽东将参加联合政府[1]:7970
  • 2月15日——国民政府令:汤恩伯陆军中将特加陆军上将衔[1]:7986
  • 2月19日——蒋介石在新生活运动十二周年纪念会上称要全国同胞“务必明礼义,知廉耻,负责任,守纪律,振衰起敝,贯彻始终。”[1]:7990
  • 2月21日——国民政府授予魏德迈青天白日勋章[1]:7991
  • 2月23日——国民政府令: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贺国光另有任用,应免本职,特任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昌行营主任;特任朱绍良为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兼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1]:7993
  • 2月24日——蒋介石巡视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完毕,是日返抵重庆[1]:7993
  • 2月25日——《关于军队整编及统编中共部队为国军之基本方案》签定[2]:152
  • 2月26日——苏军发表撤军声明[2]:150

3月 编辑

  • 3月1日——国民政府特派张厉生国民大会代表选举总事务所主任,邵力子国民大会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1]:7997
  • 3月6日——民国政府照会苏联,撤军期限已过,苏军尚未完全撤退,要求苏联政府饬令“即行撤退”[8]
  • 3月12日——东北局电告中共中央,苏军通知将于13日撤离沈阳,希望东北民主联军“迅速攻入沈阳”,而且“凡红军撤退处都可打”[8]。3月中旬,东北局再表示,凡苏军撤离之地,包括沈阳和四平,“我可以放手大打,并希望我放手大打”[8]
  • 3月13日——苏军撤离沈阳[2]:150。国军进占沈阳,随后向南进攻本溪,向北增援四平[8]
  • 3月14日——苏军撤离四平街[2]:150
  • 3月17日——东北民主联军攻陷四平街[2]:150
  • 3月27日——国民政府代表张治中、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和美国代表吉伦于重庆怡园正式签订关于派遣执行小组前往东北调处停止冲突协定[1]:8019
  • 3月28日——国民政府特派张治中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北行营主任[1]:8019

4月 编辑

  • 4月1日——山东枣庄解围,国共双方协议自即日起,双方部队同时撤退,以枣庄为中心,5公里半径之周围为非武装地区,不得驻扎任何部队[1]:8024
  • 4月5日——长春苏军大量撤退[1]:8028东北民主联军苏军撤退后一个半小时,对原本由中苏共管的长春发动攻势,并在4月8日占领长春[9]:202-203,国民政府认为此举违反《一月停战令[10]
  • 4月6日——国民政府特派郭忏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汉行营副主任[1]:8028
  • 4月9日——蒋介石偕蒋经国飞抵贵州视察[1]:8030
  • 4月10日——苏军撤离长春[2]:150
  • 4月18日——东北民主联军攻陷长春[1]:8036,国军伤亡4千余人[2]:150。马歇尔再度访华[2]:154
  • 4月22日——苏军撤离齐齐哈尔[1]:8039
  • 4月23日——国民政府令: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予以恢复设置,原设成都行辕撤销,所有业务归并重庆行营办理,特派何应钦为行营主任,未到任前由张群兼任[1]:8039
  • 4月25日——正午,哈尔滨市苏军全部撤离[1]:8040
  • 4月26日——东北民主联军攻陷齐齐哈尔[1]:8041
  • 4月27日——蒋介石月25日飞抵成都,4月28日上午飞重庆[1]:8041-8042
  • 4月28日——东北民主联军和平进入哈尔滨[1]:8042
  • 4月30日——蒋介石离开重庆飞抵西安[1]:8043。国民政府颁布还都令[2]:147

5月 编辑

  • 5月1日——国军新六军廖耀湘部攻本溪,5月3日攻占本溪;中国战区美军总司令部宣布撤销,另组驻华美军总司令部,吉伦、麦克鲁任正副司令;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正式成立,张群兼代行营主任[1]:8044-8045。东宁五一暴乱,在东北东宁县,反对中共政权暴乱,在国民政府和中共政权争夺东北控制背景下,产生的一系列暴乱。
  • 5月2日——蒋介石偕宋美龄由西安飞汉口[1]:8045
  • 5月3日——蒋介石由汉口飞抵南京[1]:8046。国军克服本溪[2]:154
  • 5月4日——蒋飞抵首都[2]:147。绥芬河五四暴乱,在东北绥芬河,东北反对中共政权的暴乱之一。
  • 5月5日——国民政府正式在南京恢复办公[2]:147。蒋介石率党、政、军要在南京中山陵举行还都大典,与会者万余人[1]:8047
  • 5月8日——绥阳五八暴乱,在东北绥阳县,东北反对中共政权暴乱之一。
  • 5月9日——何应钦在南京陆军总司令部答记者称,军事委员所属军令部、军政部、军训后勤部、政治部及参谋本部于5月15日结束,陆军总司令部月末结束,成立国防部,直隶行政院,最高统帅权属于国家元首[1]:8049-8050
  • 5月13日——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下达进攻四平街之命令,5月14日廖耀湘新六军、彭锷第八十八师等10个师成左、中、右三个兵团,轮向四平街实施进攻[1]:8052
  • 5月14日——国民政府令免钱大钧上海市市长本职,任命吴国桢为上海市市长[1]:8052
  • 5月15日——东安保卫战、鸡宁保卫战、牡丹江保卫战,东北反对中共政权暴乱之一。
  • 5月18日——夜,东北民主联军全部从四平街撤退,部分主力撤至松花江北岸[1]:8055。国军因战线过长,止步于松花江[8]
  • 5月19日——孙立人新一军进占四平街,陈林达之第一九五师攻占四平街东侧哈福屯,历时33天之四平街攻防战至此结束[1]:8055。国军克复四平街,东北民主联军伤亡过半[2]:154
  • 5月22日——东北民主联军完撤出长春[1]:8057
  • 5月23日——蒋介石偕宋美龄、白崇禧、张嘉璈由南京飞抵沈阳[1]:8058。国军克复长春[2]:154
  • 5月25日——政治和谈会议在南京重开,政府代表王世杰、邵力子、张厉生、雷震同中共代表周恩来、董必武、陆定一就停止冲突、恢复交通、宣传休战诸问题进行商谈[1]:8059
  • 5月27日——国民政府令桂永清为中华民国驻德军事代表团团长[1]:8061
  • 5月28日——国民政府特派汤恩伯为首都卫戍司令[1]:8062。国军克复吉林[2]:154
  • 5月31日——国民政府特任白崇禧为国防部部长,陈诚为参谋总长、兼任海军总司令,顾祝同为陆军总司令、免徐州绥靖公署立任本职,周至柔为空军总司令,黄镇球为联合后方勤务总司令,薛岳为徐州绥靖公署主任[1]:8064

6月 编辑

7月 编辑

  • 国共就苏北政权的谈判陷入僵局,此时国军为保卫南京侧翼安全,向苏中和苏北的新四军驻地发动进攻[13]:2
  • 7月5日——国立北京大学校长胡适由美国返回中国抵达上海[1]:8099
  • 7月1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为美国驻华大使[1]:8101
  • 7月14日——蒋介石偕宋美龄由南京飞往庐山牯岭避暑[1]:8104
  • 7月15日——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由北平飞往南京[1]:8105
  • 7月17日——国防最高委员会决议:各地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改称国民政府主席行辕,其组织及职权仍照旧[1]:8107
  • 7月19日——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庐山牯岭蒋介石行馆向蒋呈递国书,7月20日司徒雷登返回南京[1]:8108
  • 7月26日——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讯南京大屠杀惨案,中国政府派许传音在法庭作证,许陈述目睹日军在南京杀人、放火、强奸暴行[1]:8112
  • 7月29日——解放军袭自天津至北平换防之美军于平津公路之安平镇,美军伤亡甚众[2]:154

8月 编辑

9月 编辑

10月 编辑

11月 编辑

  • 11月1日——蒋介石就任国防部预备干部管训班青年转导处处长,原兼处长陈因公务繁忙辞去兼职[1]:8198。国军登陆烟台[2]:154
  • 11月4日——国民政府代表外交部长王世杰、外交部条约司司长王化成与美国政府代表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美国签约全权代表驻天津总领事施麦斯在南京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凡30条[1]:8200
  • 11月25日——国民大会举行第一次大会,出席1,248人,蒋介石任主席[1]:8217
  • 11月30日——上海市警察局黄浦分局为整饬市容,拘押摊贩300余人,是日被押者之家属老幼300余人前往递送寒衣,遭警局拒绝,群情激愤,与警方冲突[1]:8222

12月 编辑

  • 12月12日——李宗仁由南京乘专机离开南京返回北平,李称因胃病未愈,暂请假休养,又谓共产党问题不甚简单,“时局前途难推断”[1]:8233
  • 12月13日——国军克复盐城[2]:154
  • 12月18日——国民政府特任张继为国史馆馆长[1]:8238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韩信夫、刘明逵、郭永才、王明湘、齐福霖、范明礼、张允侯、张友坤、章伯锋、胡柏立、耿来金、刘寿林、锺碧容、锺卓安、陈崧、王好立、朱信泉、任泽全、蔡静仪、丁启予、陈永福、严如平、柏宏文、吴以群、罗文起、查建瑜、娄献阁、白吉庵、李静之、张小曼、石芳勤、徐玉珍、江绍贞、熊尚厚、吴以群、刘一凡、郭光、郭大钧、王文端、李起民、李隆基、常丕军、刘敬坤、陈道真、李振民、张振德、梁星亮、陈仁庚、董国芳、张守宪、王荣斌、陈敏、章笑明、汪朝光、卞修跃、贾维、陈民、朱宗震编著. 李新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韩信夫、姜克夫主编 ,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ISBN 9787101079982.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李守孔. 《中國現代史》. 台北: 三民书局. 1973. 
  3. ^ 卓兆恒. 停战谈判资料.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1: 473. 
  4. ^ 林桶法. 戰後中國的變局: 以國民黨為中心的探討. 台湾商务印书馆. 2003: 132. 
  5. ^ 5.0 5.1 秦孝仪. 中華民國政治發展史. 近代中国出版社. 1985: 1422. 
  6. ^ 李云汉. 中國近代史. 三民书局. 1985: 362. 
  7. ^ 7.0 7.1 王昇, 曹敏合. 俄帝侵華策略之硏究. 黎明文化事业公司. 1977: 157. 
  8. ^ 8.0 8.1 8.2 8.3 8.4 沈志华. 斯大林与中国内战的起源(1945-1946). 爱思想. [2022-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2). 
  9. ^ 梁敬𬭚译注 (编). 《馬歇爾使華報告書簽注》.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10. ^ 秦孝仪主编 (编). 《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七編《戰後中國》(三). 台北. 
  11. ^ “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称谓,何时被正式使用?. 中国军网. [2023-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4). 
  12. ^ 12.0 12.1 辛灏年. 谁是新中国. 夏菲尔出版社. 2012: 547. ISBN 9789881589354. 
  13. ^ 谢声溢:《徐州绥靖概要》,194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