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 中国历史年表
世纪 19世纪中国 / 20世纪中国 / 21世纪中国
年代 1910年代中国 / 1920年代中国 / 1930年代中国 / 1940年代中国 / 1950年代中国大陆 / 1960年代中国大陆 / 1970年代中国大陆
年份 1945年中国 / 1946年中国 / 1947年中国 / 1948年中国 / 1949年中国 / 1950年中国大陆 / 1951年中国大陆 / 1952年中国大陆 / 1953年中国大陆
纪年 己丑牛年)、中华民国3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年
1949年
政治

国家领导人

科技

天文 – 科技 – 铁路

文化娱乐

电影 – 文学 – 音乐 – 游戏 – 电视节目 中国大陆电视剧 – 台湾电视剧

体育

体育 – 足球 – 篮球 – 棒球 – 台球

区域

中国 上海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 日本 – 北朝鲜 – 韩国 – 马来亚 – 新加坡 – 欧洲 – 美国

分类

分类 – 出生人物 – 逝世人物列表 – 维基新闻

大事记 编辑

  • 全国被淹耕地达12,156万亩,减产粮食220亿斤,灾民4,000万人,重灾区灾民达1,000万人;其中华东地区被淹耕地5,000余万亩,占全国耕地1/5,减产粮食70余亿斤,灾民1,600万人[1]:879

1月 编辑

  • 外交部同意苏联广州设立领事馆及塔斯新闻社分社[2]:8799
  • 1月1日——蒋介石发表元旦文告称,表示愿意和中国共产党“商讨停止战事,恢复和平的具体办法……只要和议无害于国家的独立完整,而有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只要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不因此而破坏,中华民国的国体能够确保,中华民国的法统不致中断;军队有确实的保障,人民能够维持其自由的生活方式,与目前最低生活水准……和平果能实现,则个人的进退出处绝不萦怀,而一惟国民的公意是从”;新华社发表毛泽东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已经有了充分经验的中国人民及其总参谋部中国共产党,一定会像粉碎敌人的军事进攻一样,粉碎敌人的政治阴谋,把伟大的人民战争进行到底”;蒋举行元旦团拜,邀李宗仁到礼堂休息室谈话,表示自己“当然不能再干下去了”,并要李告诉白崇禧,制止湖北、河南两省再发和平通电,“以免动摇人心”[2]:8765-8766。蒋以总统明令发表陈诚台湾省政府主席,1月5日陈接任视事;行政院长孙科发表广播演说,谓此次内战各方均有责任;阎锡山乘专机返太原;中共中央电覆平津前线林彪争取傅作义走和平道路工作要点,通过中共北平市委告诉傅作义:“目前不要发通电……傅在蒋介石及蒋系军队面前的地位立即加强了。傅可借此做文章,表示只有坚决打下去,除此以外再无出路;但在实际上,则和我们谈好,里应外合,和平地解放北平,或经过不很激烈的战斗解放北平。傅氏立此一大功劳,我们就有理由赦免其战犯罪,并保存其部属”;北平市人民政府北平市郊成立,发布第一号布告,宣布“任命叶剑英为市长,徐冰为副市长”;解放军北平市军管制委员会成立,叶剑英任主任[2]:8766。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成立,由尹林平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桂滇黔边纵队成立,由庄田任司令员,周楠任政治委员;民国政府承认大韩民国锡林郭勒盟德穆楚克栋鲁普(德王)由北平抵南京,1月20日由蒋加予德王阿莽仓佛辅教宏觉禅师名号[2]:8767
  • 1月2日——蒋介石分别电覆张轸、白崇禧,表示只要中国共产党能保全国家命脉,顾念生民涂炭,合理合法解决国是,则个人进退出处,惟全国人民之公意是从[3]:166。外交部宣布承认大韩民国[4]:512
  • 1月3日——毛泽东为新华社写《评战犯求和》的评论,称“蒋介石已经失去了灵魂,只是一具僵尸,什么人也不相信他了”[2]:8768。蒋介石电傅作义,勉以团结一心,保卫平津华北[4]:512;称“完成戡乱建国之功,端在此战”[2]:8768。中国共产党电台谴责中国国民党,并谓革命不能中途放弃[4]:512
  • 1月4日——国共天津激战[4]:512
  • 1月6日——联合国秘书长宣布不干涉中国战事[4]:512司法院大法官会议发布大法官释字第一号解释文:“立法委员依宪法第七十五条之规定不得兼任官吏,如愿就任官吏,即应辞去立法委员。其未经辞职而就任官吏者,亦显有不继续任立法委员之意思,应于其就任官吏之时视为辞职。”[5]本日至1月8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会议,毛泽东提议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准备举行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中央人民政府[6]:568-569
  • 1月7日——解放军开始猛攻天津,国军警备司令陈长捷部奋勇抵抗[3]:163张治中连日与李宗仁商谈和平及蒋介石下野事[4]:512。在台湾训练之新军增援华北[7]美国国务院远东事务局提出中国军事情势备忘录附件,估计国军到1948年12月31日止尚余兵力:华中南京上海防卫区共15万人,华中白崇禧湖北地区共15万人,华北傅作义共28万6千人,华北閰锡山共12万人,华北青岛地区共5万1千人,西安地区共17万6千人,所有战区内尚存兵力93万4千7百人[8]:21
  • 1月8日——外交部照会四国驻华大使,征询对于中国和平意见,及是否准备予以协助,旋接四国大使答复,咸谓在目前情况下,碍难出任和平媒介[3]:166。天津战事激烈,参议会代表4人赴杨柳青,请解放军停战(1月11日,4代表与商,不成)[4]:512刘少奇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记录:“形势发展,胜利很快,我们为此很着急;但在这时更是急不得,急了易犯错误,再受挫折。这时很可能发生轻敌,而且我到新、藏、青等地也要发生困难的,故必须慎重;但另一方面又必须赶快进行准备工作,政策要搞一本手册,新区口号也要拟一个新的口号单子,调干部很多要准备。”[6]:569
  • 1月9日——莫斯科广播,不拟干涉中国内政;天津东西两面剧战;被困于永城附近之李弥之第十三兵团覆没[4]:512
  • 1月10日——被围于永城附近之国军7万人突围不成[4]:512中国人民解放军挟人海战术,国军阵地卒被突破,副总司令杜聿明被俘,兵团司令邱清泉自杀(邱清泉,浙江温州人,诗人将军,著有《教战一集》、《教战二集》、《从军从论》等一系列军事著作[4]:512),李弥、孙元良等突围而出[3]:163;解放军乘势攻陷蚌埠临淮等地,进而威胁南京[3]:163徐蚌会战淮海战役)结束[7]。蒋介石命蒋经国上海转告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将政府库存黄金外汇密运台湾,以策安全[3]:166
  • 1月12日——美国大使馆致外交部备忘录,谓美国政府作一调人,于事无补;行政院颁订“疏散中央公务员办法”[4]:512
  • 1月14日——毛泽东广播其“和平”条款,共分八项[3]:166;包括惩办以蒋介石为首之战犯,废除国民党宪法和法统,改编反动军队,没收官僚资本,改革土地制度和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接收南京政府一切权力等[4]:512
  • 1月15日——解放军攻陷天津[3]:163;警备司令陈长捷,军长林伟俦、刘云瀚被俘(刘云瀚后脱逃,南下返回军阵营)[4]:512。解放军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正式成立,主任黄克诚,副主任黄敬天津市人民政府同日成立,黄敬任市长,张友渔任副市长[2]:8779。英、美谢绝调处中国内战[4]:512
  • 1月16日——蒋介石邀请民社党青年党两党代表及有关人士研究时局,邵力子公然主张对中国共产党无条件投降[3]:166。国军自蚌埠撤退[4]:513。蒋介石视察南京军宪警[7]
  • 1月18日——汤恩伯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张群重庆绥靖公署主任,余汉谋广州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福州绥靖公署主任,陈诚兼台湾警备总司令,彭孟缉为副总司令;法国拒绝调解中国时局[4]:513
  • 1月19日——行政院通过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谈案[3]:166:政府愿与中共双方先无条件停战,再各派代表协商和平办法[4]:513。外交部通知外国使馆,请准备迁移广州;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撤销[4]:513
  • 1月20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对行政院之决议加以同意,逼使蒋介石不得不下野[3]:166。任命朱绍良为福建省政府主席,方天江西省政府主席;特任刘攻芸为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为中央银行理事兼常务理事[4]:513
  • 1月21日——蒋介石批准宋子文辞广东省政府主席;宣布引退前,对各地军政首长作最后之调整,以薛岳为广东省政府主席,张发奎海南特区行政长官[3]:166-167。蒋介石另任命:余汉谋任广州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为福州绥靖公署主任、张群为重庆绥靖公署主任、汤恩伯为京沪警备总司令[7]。蒋介石召集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临时会议,正式宣布引退;旋发布谋引退谋和文告[3]:167。蒋介石于谒辞中山陵[3]:167,乘美龄号专机离京抵杭州,蒋经国、俞济时随行,驻节笕桥空军学校[9]。台湾省政府主席陈诚自台北飞杭州迎候[3]:167。中共发言人谈话,谓行政院双方先行停战之建议为无理由,“和平之门从此关死”,如要谈判,须取消此项建议[4]:513
  • 1月22日——副总统李宗仁宣布代理总统职权,派邵力子、张治中5人为代表,与中国共产党“和谈”;李济琛章伯钧等55人发表对于时局声明,响应中国共产党1948年5月1日所提出之召开“新政协”解决国是办法,李宗仁乃致电李济琛等,表示愿共同策进国内之“和平运动”[3]:167。行政院决议邵力子、张治中、黄绍竑彭昭贤锺天心为代表,与中共进行商谈(接受中共先谈判之要求,放弃停战建议)[4]:513。蒋介石转返奉化溪口故里[3]:167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傅作义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北平局部和平”,解放军无阻进入北平,除少数学人事先由国府派飞机接运至南京外,国府官员多未能及时撤出[3]:163-164。北平和平协议公布,本日上午10时起双方停战[4]:513。傅作义率领22万部队,宣布“和平解放北平的协定已经签订”[2]:8788
  • 1月23日——北平“局部休战”协议生效,国军撤出城外,解放军一团进入北平,傅作义向中共投降;李宗仁派甘介侯访美国大使司徒雷登,请美国发表一公开支持宣言[4]:513。李宗仁下令撤销动员令,停止戒严令之执行,改各地剿匪总司令部为长官公署,释放“政治犯”,启封一切因抵触法令而查封之报馆杂志,撤销特种刑事法庭,废止特种刑事条例[3]:167-168
  • 1月24日——中国共产党声明国民政府谈判,并非承认国民政府,乃因其尚控制若干军队[3]:168。李宗仁令恢复张学良杨虎城自由;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结束[4]:513。国军陆战队司令部在上海复兴岛成立,下辖3个团[7]
  • 1月25日——晚,李宗仁、孙科吴铁城顾祝同吴忠信五人集议,以南京危在旦夕,决定将政府迁广州办公,以2月5日为广州办公日期,并由外交部通告各国驻南京使节;李宗仁表示自己决不离开南京,以等待和平实现;各机关疏散自按原计划实行[2]:8791。中国共产党宣布第二批战犯名单,计朱绍良、郭忏李品仙董钊陈继承张镇谷正纲俞大维杨森王缵绪陈雪屏胡适于斌叶青[4]:513。青岛海军学校迁移厦门[2]:8792
  • 1月26日——外交部照会各使馆,政府将于2月3日停止在南京办公,2月5日起在广州行使职权;政府发言人谈话,重申和平诚意,盼中共从速指派代表约定地点[4]:513。蒋介石于溪口密函南京、上海之军事、政治、党务、特务首领,命令他们如果和谈不成,就作战到底[2]:8792。中共宣布,李宗仁为表示诚意,开始和谈,必须先将战犯扣留;国防部审判军事法庭宣判,日本战犯前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无罪[4]:513-514。樱庭子郎亦宣判无罪;伊东忠夫判无期徒刑[2]:8792-8793
  • 1月27日——李宗仁致电毛泽东,表示愿接受其八项条款,作为和谈之基础[3]:168;望即日派遣代表,商定地点,开始谈判[4]:514。同日,中联企业公司“太平号”客轮于下午4时18分由上海驶往台湾,于当晚11时驶抵舟山群岛时,在迷雾中与自基隆驶来之货“建源号”相撞,两轮同告沉没,乘客逾千人罹难,获救者仅26人[2]:8789
  • 1月28日——总统府秘书长吴忠信辞职,翁文灏继任[4]:514。中国共产党发表长篇声明,要求政府逮捕43名“战犯”[3]:168。中共发言人广播,提出和谈先决条件:一、立即逮捕蒋介石等首批战犯;二、重新逮捕冈村宁次,押送人民解放军;并声明和谈绝不许中途停止;战犯名单不久即可全部公布[4]:514
  • 1月29日——蒋介石在溪口决定将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迁往广州[7]
  • 1月30日——美国、英国、法国驻华使馆南迁广州[2]:8797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开入北平
  • 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进驻北平[2]:8797平津战役结束[4]:514。蒋介石认为青岛形势,孤悬北方,补给困难,防守不易,主张依原定计划,迅速放弃[10]:147。政府发言人答复1月28日中共声明,冈村宁次案与和谈无关,战犯问题应在会议中解决,不能先要求执行;真正和平不应有先决条件,希望中共相忍为国,早日停止战争[4]:514;声称冈村宁次问题是一个“司法问题”,“完全与和谈无关”,拒绝逮捕蒋介石等战争罪犯[2]:8798

2月 编辑

 
淮海战役中的解放军士兵
  • 2月1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迁移广州办公[3]:169。李宗仁令行政院迁回南京(2月5日,行政院正式在广州办公。2月6日,孙科对中外记者宣称,政府在粤系迁地办公,首都仍在南京。);广州军政首要发表文告,呼吁团结备战,扭转危局,准备再北伐;中共发言人抨击政府一面要求和谈,一面准备作战[4]:514。华东野战军攻陷苏北纺织业中心南通,国军渡江向南退却[2]:8800。美国合众社记者基昂对北平和平解放报导称:“北平平静地好奇地接待征服者。……他们表示了据说四十年中用以迎接六次征服者的同样的保留态度。”[2]:8809
  • 2月2日——甘介侯自南京到上海,促颜惠庆陈光甫冷遹章士钊江庸5人赴北平;北平《人民日报》出版[4]:514。苏联驻南京大使罗申一行36人,随行政院迁广州[2]:8801
  • 2月3日——中国共产党拒绝接待政府“和谈”代表[3]:168。美国记者穆萨对北平和平解放报导曰:“长列的市民在这个热烈的欢迎游行中,把嗓子都喊哑了——正如当日本人占领北平,他们欢迎日本人,当美国人回来(?!)他们欢迎美国人,当中国国民党人回来,他们欢迎国民党人,以及他们数百年前欢迎蒙古人与鞑靼人一样,北平在欢迎它的征服者方面,是素享盛名的。”(2月8日,新华社发表报导严正驳斥。燕京大学自治会要求将基昂、穆萨驱逐出境。)[2]:8809
  • 2月4日——台湾开始实施“三七五减租[3]:184。行政院长孙科偕副院长吴铁城等由上海飞抵广州[2]:8803
  • 2月5日——行政院迁移广州办公,南京惟留代总统办公处,负责“和谈”事项[3]:169。中国共产党发表声明,抨击1月31日政府声明,坚持惩办日本战犯及国内战犯[4]:514
  • 2月6日——张治中辞和谈代表,并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5省军政首长会商时局[4]:514。南京人民和平代表团在青岛与中共方面联系,中共同意接待,给以私人和参观名义,要求报告代表团成员名单,不得有记者随行[2]:8806
  • 2月7日——中国共产党广播,允上海颜惠庆、章士钊以私人资格前往北平参观,拒绝甘介侯;并再度声明和平谈判准备工作尚未做好,目前无从谈起[4]:514。中国国民党留沪中央执行委员、监察委员40余人,在市银行召开座谈会,决定电请广州中央党部从速召开中央常务委员会及全体会议,讨论局势[2]:8807
  • 2月8日——行政院任命张发奎为陆军总司令[7]
  • 2月10日——中央银行所存黄金白银运至台湾、厦门(上海仅余黄金20万两)[4]:514
  • 2月11日——国史馆馆长戴传贤在广州自杀(生于四川广汉,是中国国民党元老,曾任国立中山大学校长,掌考试院长达20年,著有《日本论》)[4]:514
  • 2月12日——蒋介石命顾祝同通知青岛守军刘安祺暂勿撤离(美国改变撤退青岛美国海军计划,要求中国驻军同守)[4]:515
  • 2月13日——李宗仁授意其政治顾问甘介侯,组织一私人代表团飞北平,邵力子等同行[3]:168。中共广播反对国际调处中国和平[4]:515
  • 2月14日——阎锡山飞南京接洽空投事宜,由梁敦厚代理山西省政府主席[3]:164。空军总司令部迁移台北办公[2]:8816
  • 2月15日——颜惠庆、邵力子等与中共北平市长叶剑英晤谈[4]:515
  • 2月16日——行政院决议,以周喦浙江省政府主席(代陈仪),朱鼎卿湖北省政府主席(代张笃伦);中共广播痛斥国民党死硬派,声明战犯必须惩罚,其数目将为100多人[4]:515
  • 2月20日——刘安祺至溪口向蒋介石报告青岛状况,蒋介石指示仍照原定计划放弃[7]
  • 2月21日——邵力子等代表转至石家庄,与毛泽东、周恩来会晤[3]:168
  • 2月22日——颜惠庆、邵力子等与傅作义、邓宝珊自北平到石家庄,晤毛泽东、周恩来,商国共和谈,南北通邮通航[4]:515
  • 2月23日——北平《人民日报》报导,华北人民政府2月20日迁到北平并开始办公[8]:77
  • 2月24日——颜惠庆、邵力子等返抵北平[4]:515。李宗仁以和平草案提请行政院同意,并决定政府正式和谈代表团由张治中、邵力子、黄绍竑、章士钊、李蒸、刘斐六人组成,由邵力子任首席代表[3]:168
  • 2月25日——国军海军最大之巡洋舰“重庆号”官兵经中共上海局、南京市地下党之策动,在舰长邓兆祥率领下,于上海吴淞口宣布投向中国共产党,开往烟台[2]:8828
  • 2月26日——中国共产党宣布以周恩来、林伯渠林彪、叶剑英、李维汉等为“和谈”代表,由周恩来任首席代表,谈判日期定于4月1日,地点在北平,以毛泽东所提八项条款为基础[3]:168
  • 2月27日――广州立法委员致电院长童冠贤,要求取消2月28日在南京复会之决定,并通各地立法委员,促请到广州商谈复会地点[2]:8830。北平国军全部归入“人民解放军”建制;中共北平军管会通令:停止外国记者活动,并令美国新闻处停止发稿[4]:515

3月 编辑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进驻北平,在西苑机场举行阅兵式。
  • 3月1日——台湾省实施限制入境办法[4]:515
  • 3月3日——张治中携李宗仁函到奉化,商和平条件,吴忠信亦至(李宗仁命吴劝蒋出国)[4]:515
  • 3月5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共53人出席,主要议题是为夺取全国胜利及后各项工作制定方针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之最后一次中央全会[6]:570
  • 3月7日——行政院长孙科向李宗仁提出辞呈,李宗仁即与在溪口之张治中、吴忠信相商,提出几个继任人选,特别着重于何应钦[2]:8837
  • 3月8日——孙科因与李宗仁意见不合辞职[3]:169,行政院全体政务委员呈请辞职[4]:516
  • 3月12日——李宗仁提名何应钦组阁,并经立法院之同意[3]:169,即由总统明令发表[4]:516
  • 3月15日——立法院通过“简化行政机构案”,行政院裁并为内政、外交、国防、财政、教育、经济、交通、司法行政8部,及蒙藏、侨务2委员会[4]:516
  • 3月17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11]
  • 3月19日——国军陆战队司令部改编为陆战队第一师[7]
  • 3月21日——国际商会中国分会会长陈光甫赴曼谷,参加联合国远东经济委员会会议[2]:8848
  • 3月23日——刘少奇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离开西柏坡[6]:572
  • 3月24日——监察院成立国家财物清查委员会[4]:516
  • 3月25日——中共中央、人民解放军总部机关由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移到北平;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于3月23日出发,途经唐县、保定、涿县,于是日到达北平;西苑机场举行盛大阅兵式,毛、朱等检阅解放军部队;傅作义应邀参加检阅[2]:8851。随后中共中央机关暂驻香山[6]:572。李宗仁复派邵力子黄绍竑张治中章士钊李蒸组成和谈代表团,邵力子为首席代表[2]:8851
  • 3月26日——中国共产党宣布4月1日开始谈判,地点在北平,派周恩来、林伯渠(祖涵)、林彪、叶剑英、李维汉(后增加聂荣臻和李立三)为代表,周为首席代表[4]:516
  • 3月28日——蒋约见俞大维,商谈组织与技术问题[4]:516海军封锁长江安庆江面[2]:8854
  • 3月29日——行政院加派刘斐为代表,并指定张治中为和谈首席代表[4]:516
  • 3月30日——发现重庆号于葫芦岛,国军空军出动炸沉[7]
  • 3月31日——中共主和谈秘密进行,中外记者不准作任何报导[4]:516
  • 国军评估台湾各要塞管制范围,因应需求不再扩大开放范围[7]

4月 编辑

  • 4月1日——张治中等飞抵北平[3]:169海南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公署成立[7]
  • 4月2日——蒋指示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和谈原则:一、和谈必须先订停战协定;二、共军渡江,和谈即停[4]:516
  • 4月5日——“和谈”预备会议开始[3]:169。行政院第五十二次会议通过特派张群为西南军政长官、白崇禧为华中军政长官(4月14日李宗仁以总统明令发表),派李良荣福州绥靖公署主任[2]:8865
  • 4月7日——中共连日广播,要求南京政府投降[4]:516
  • 4月10日——李宗仁乘阎锡山至溪口晋谒蒋介石之便,托其带书请示机宜[3]:169
  • 4月11日——广州《中央日报》发表〈和平与投降的分野〉社论[4]:517
  • 4月15日——“国内和平协定”提出[3]:169
  • 4月16日——华中剿匪总司令部改称华中军政长官公署[7]
  • 4月17日——李宗仁致电蒋介石,请其复职,继续领导战争[3]:170
  • 4月19日——中国国民党和平问题特种委员会会商中共“国内和平协定”,拒绝解放军渡江要求[4]:517
  • 4月20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发表声明,称中国共产党之“国内和平协定”歪曲事实,超出和议原则,失去和平条款之性质[3]:170。劝告中国共产党悬崖勒马,立即停战,政府与中国共产党之最后“和谈”因之破裂[3]:170。解放军开始炮轰长江南岸,是夜解放军50万人分道渡江[3]:170
  • 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布总攻击令,于是解放军大举渡过长江,国军江阴要塞司令戴戎光叛变,解放军得南下[3]:170。政府代表张治中、邵力子等均投向中国共产党[4]:517。英舰紫石英号负伤,被迫停于镇江以东江中,其余3艘英舰逃走[2]:8883
  • 4月22日——太原战役历时半年,解放军攻占太原,国军15万余人全部阵亡。解放军攻陷芜湖[3]:172。南京政府各院、部、会撤迁广州,总统府迁往上海[2]:8885。几乎全部政府官员都离开南京,晚间隔江有重炮声,大批军队撤退,城内没有战斗[8]:121。撤迁前发表文告,声称坚决与中共作战到底[2]:8885。政府发表文告,坚决作战到底,以何应钦兼国防部长,统一各军指挥[4]:517。并正式通知在南京之各国外交使团迅即撤往广州[2]:8885参谋总长改为国防部长之幕僚长[7]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 4月23日——南京撤守,李宗仁遁桂林[3]:170。国军退出南京,飞机场起火[4]:517。国军分向上海、浙江、江西转进[7]。南京所有沿长江布防之国军奉命撤退到钱塘江防线;南京全市各处贴出布告,宣布共党4月24日上午7时起接管南京市政府,暴徒抢劫持续[8]:123
  • 4月24日——南京解放军在上午5时许开始从西北门进城;上海报纸报导,中国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主任委员方治已抵达台湾[8]:123-124。太原城破,国军巷战惨烈,梁敦厚集合文武官员等人于指挥所,集体自杀,举火同烬,谓不令尸骸见敌,写下战争悲壮一页[3]:164。史称“太原五百完人”。刘少奇起草《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国家财政经济机构的组织大纲(草案)》:“由于人民革命战争在全国范围的胜利,迅速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以供给目前人民革命战争的需要及改善人民生活之目的,即须建立从上至下的国家的财政与经济机构。”[6]:589
  • 4月25日——蒋介石离溪口[4]:518
  • 4月26日——蒋介石抵上海指挥军事,驻节复兴岛[3]:170。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政务委员会在上海成立[2]:8894
  • 4月27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同胞书》[3]:170。蒋由象山港登太康舰赴上海巡视[7]。行政院决议停止共区邮电汇兑,撤销和谈代表团[4]:518
  • 4月28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全体党员书》,要求全体响蒋介石号召[3]:170-171。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央非常委员会组织条例”,以代行中央政治委员会职权,由蒋任主席,李宗仁为副主席,主持动员戡乱及其他重大事件[3]:171。由上海到广州之新闻记者丁中江、陆铿创办之《天地新闻日报》,是日在头版全文刊载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命令,发行人陆铿、总编辑董品超被广州警备司令部逮捕,该报被勒令停刊,次日广州《当代日报》因谴责中国国民党拒绝和平协定,遭广州警备司令部勒令停刊七天[2]:8897
  • 4月29日——解放军渡江各军追歼由南京、镇江、芜湖等地向南撤退之国军,在苏州、长兴、广德、泾县、彭泽之线以北地区内,自4月22日以来,已歼国军第四、二十、二十八、四十五、五、六十、八十八、九十九等八个军全部及第三十军大部,第四十六、五十四、九十六军各一部,生俘国军8万余人,聚歼战役结束[2]:8897
  • 4月30日——毛泽东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李涛之化名为英国军舰之暴行发表声明,要求英、美、法三国在中国之军舰、军用飞机、陆战队等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之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不要帮助中国人民之敌人打内战,斥责英国保守党首领丘吉尔和首相艾德礼为英舰侵入中国长江、并向解放军发炮攻击之暴行辩护以及要武力报复之恫吓[2]:8897蒋纬国自台湾到上海,向蒋介石报告台湾情况[2]:8898
  • 国军陆战队第二师成立[7]

5月 编辑

 
解放军进入西安
  • 5月1日——上海外围昆山发生战事;上海“永兴舰”谋叛,未成[4]:518。桂林绥靖公署成立,李品仙任主任,黄旭初莫树杰兼副主任[2]:8900。西南军政长官公署成立[7]
  • 5月2日——居正、阎锡山、李文范等相偕飞桂林,促请李宗仁早日赴广州[3]:171。原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在中国国民党中央纪念周上报告山西溃败经过,检讨错误所在与个人对时局之意见,承认政府军事上“犯战略上的错误”等六大失败原因[2]:8901。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命令,派交警总局长马志超为上海市区守备兵团指挥官,该兵团归淞沪警备司令陈大庆指挥[2]:8901
  • 5月3日——监察院在广州举行第五十次会议,出席委员刘哲等45人,于右任主席,会议讨论今后工作重点放于督促政府全面改革,并通过以全体监委名义电促李宗仁赴广州主政[2]:8902
  • 5月4日——解放军攻陷杭州[3]:172。行政院政务会议以西北军政长官张治中留北平未返,不能回任所行使职务,予以免职,派郭寄峤代理西北军政长官;另决定自5月起,文武公务员待遇一律改用关元计算,并予以保值折发金圆券[2]:8903。青岛国军防线撤到靠机场附近之内围防线,前哨只有少数轻兵防守;国军估计有3万5千人,山东省政府主席秦德纯仍设法向上海争取经费,以应付政府开销;刘安祺被紧急要求去见蒋讨论青岛形势[8]:137-138
  • 5月5日——李宗仁致书美国总统杜鲁门,诋毁过去政府之措施[3]:171。英国内阁宣布对中国采取放手政策[4]:518。毛泽东致电斯大林,请其对解决经济任务提供帮助;谓:“不解决这一经济建设的任务,我们便不能巩固革命的果实,便不能完成革命。”、“因此,请您满足我们的请求,派遣苏联专家给我们。”[2]:8904
  • 5月6日——安新战役结束,解放军攻占安阳县城(今河南省安阳市主城区)。解放军取得国军在华北平原最后据守的城池。同日,解放军攻陷嘉兴[3]:172
  • 5月6日——立法院第三会期第十七次会议在广州举行,出席委员192人,童冠贤主席,讨论挽救目前财政危机问题,主张征用豪富金银,充作战费[2]:8905-8906
  • 5月7日——阎锡山于5月4日携方案到上海与上海与蒋介石经三日商谈,蒋表示完全同意交出一切权力,他五年之内,亦不复过问政治,但“决不出国亡命”;是日阎由上海到桂林,向李说明所要求六事,蒋己承认五事半;陈济棠、朱家骅亦自广州到桂林,共同促李宗仁赴广州;同日,白崇禧应李宗仁电召,由长沙到桂林[2]:8906。上海经济情势继续恶化,生意不断减少,生产下降,失业增加[8]:142-143。蒋介石由上海启程至舟山[3]:173
  • 5月8日——李宗仁返广州,攻击蒋介石[3]:171。李宗仁经两次促驾,在阎锡山等陪同下由桂林飞抵广州,发表书面谈话,中共“破坏和谈,一意孤行”,表示只有作战到底;又昭告官民,“上下一心,协助政府完成安邦定乱之重任”;李宗仁到广州后,即会同何应钦、白崇禧拟定全线防守计划[2]:8907
  • 5月10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辽宁省委与安东省委合并,成立辽东省委,书记张闻天,副书记刘澜波;辽西省委与辽北省委合并为辽西省委,书记郭峰,副书记喻屏;合江省委与松江省委合并,成立松江省委,书记张策[2]:8909-8910
  • 5月11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刘伯承任市长,柯庆施、张霖之任副市长[2]:8910。美国驻北平总领事馆报告美国国务院,中共接管北平市,接收过程有效率、顺利、没有脱序或破坏,军事委员会派出各种行政单位代表负责及控制各机构,行政体系大体维持不变,解放军初步接收工作算是成功[8]:146
  • 5月12日——上海战役开始[2]:8910。解放军攻陷太仓昆山[3]:172。蒋介石到定海[4]:518。上海《中国每日论坛报》报导,警备总司令部政治委员会下令,所有仍在上海运作之中央政府机构,必须在两周内撤离上海,不得再提供经费;民主联盟人士罗隆基张澜,被警备司令部拘押在虹桥医院,不能见客外国记者也不能去探望[8]:147-148
  • 5月13日——立法院通过“支持政府作战到底案”[4]:518。海南岛行政长官陈济棠应陈诚之邀请,偕顾问孙家哲乘机飞台,商讨台湾及海南岛联防计划;陈携带李宗仁亲书长信一封转交陈诚、居正,请二人速赴广州一行,集商要事[2]:8911。国军海军第二军区司令部拟订海军青岛区紧急撤退计划书[7]
  • 5月14日——中国国民党中常会、中政会召开联席会议,商讨军事、经济、外交等重要事宜,并决定推举吴铁城、吴忠信、李文范、白崇禧、閰锡山、陈济棠、王宠惠七人起草军委会组织章程及党内革新方案[2]:8912;广州警备司令部发言人宣布,自5月15日起广州进入战时状态,开始疏散家属[2]:8913。第十一绥靖区(青岛)订定撤退计划[7]
  • 5月15日——国军退出武汉三镇,驰援南昌[4]:518。华中军政长官公署白崇禧衡阳办公[3]:173
  • 5月16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议决,请中央党部及政府分别通令全体党员及官吏人民,如有再发求和言论者,以“叛逆”论,予以党纪国法处分[2]:8916盛世才岳父邱宗浚全家被灭门
  • 5月17日——蒋介石偕蒋经国抵达马公岛;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电请蒋介石“打销遁迹远隐之意”;蒋经国感慨:此时中枢无主,江南半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父亲决计去台,重振革命大业。从此已无缘再享此人间清福”[2]:8917
  • 5月18日——行政院第六十次政务会议决议:一、西北军政长官公署代长官郭寄峤无庸代理,派马步芳副长官升代;二、特派卢汉为云南绥靖公署主任,谷正伦为贵州绥靖公署主任;三、派黄旭初兼桂林绥靖公署副主任,莫树杰为桂林绥靖公署中将副主任,甘丽初为增设副主任;会议通过立法院关于向宋子文、孔祥熙、张嘉璈三人征借之紧急动议;同日,张嘉璈致函行政院,声称在任职期间奉公守法,以薪水收入开支,并无多余个人财产[2]:8918
  • 5月19日——自由中国反侵略大同盟假留德同学会举行大会,邹鲁、余家菊、梁寒操、陆铿、唐纵、陈立夫、徐源泉、洪兰友等数十人出席,由阎锡山主席,通过该会组织纲领八章14条[2]:8920
  • 5月20日——胡宗南主动撤离西安[3]:174。台湾省开始戒严[7]
  • 5月21日——中国共产党英国就“紫石英”号事件交涉。解放军攻陷南昌[3]:173。上海战事紧急,海空交通全停[4]:518
  • 5月22日——解放军占领江西南昌;立法院通过“惩治叛乱条例”[4]:518
  • 5月23日——教育部长杭立武邀请该部历任部长蒋梦麟、李书华、朱家骅、陈立夫、王世杰、梅贻琦、陈雪屏七人,会商反共内战期间教育施政方针,主要内容为加强反共思想训练青年,实行“教育文化斗争”;次日,蒋梦麟等受李宗仁邀请,座谈是否重行建立一种战时教育体制[2]:8924-8925
  • 5月24日——国民党籍立法委员徐源泉等368人于广州联名上书总裁蒋介石,要求蒋到广州“领导同志修明党务”以“共赴时艰”;立法院会议通过《惩治判乱条例》及《修正三十八年整理美金公债条例案》、《挽救目前财政危机,以免全部崩溃案》等议案[2]:8925。下午,汤恩伯京沪杭警备总司令、石觉淞沪防卫司令部和陈大庆淞沪警备司令部,相继撤至吴淞登上兵舰[2]:8925
  • 5月25日——上海人民热烈迎接解放[2]:8926。国民党反共分子组成“中国反侵大同盟”下午3时于广州举行成立大会,出席者阎锡山、陈启天、陈立夫、张道藩等200余人;推选阎锡山、陈启天、胡适、于斌、陈立夫、贺衷寒等30余人为执行委员;发表宣言,提出所谓八个目标和八项任务,叫嚷“反对赤色恐怖”,“严肃反共阵营”;阎锡山在会中致词,号召其成员“要以战斗的姿态,紧密的团结,坚决的奋斗,抵抗惨暴共产党的南侵,进而打回老家去”[2]:8926-8927。李宗仁代总统令:派汤恩伯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2]:8926。青岛第一线部队开始转进[7]广东省政府成立迁府委员会,处理迁逃海口事宜;5月31日,广东省政府主席薛岳派省府委员萧次尹韩汉英赴海口部署,省政府秘书处及各厅重要档案开始起运[2]:8927。淞沪防卫司令石觉召集各军长,面示撤退机宜、分配船只,黄昏后开始行动[7]
  • 5月26日——蒋介石到高雄[4]:518。上海最后撤退船舶驶离吴淞口[7]
 
1949年国军在吴淞上船撤往台湾
  • 5月27日——解放军完全占有上海[4]:518上海战役结束[2]:8928。国军始主动向舟山、台湾方面撤退[3]:172。蒋介石自高雄台南,会见前来调解蒋介石、李宗仁矛盾之于右任[2]:8928
  • 5月30日——何应钦内阁为恶劣情况所压迫,全体总辞[3]:171
  • 5月31日——李宗仁提名居正继任行政院长,遭立法院否决[3]:171
  • 陆军训练司令部开始规划“台湾防守计划”[7]
  • 海军第一军区司令部由上海移驻定海,第二军区司令部由青岛移驻榆林,第三军区司令部由左营移驻基隆[7]

6月 编辑

  • 6月1日——上午,立法院举行会议,审议李宗仁提名居正为行政院长一案,投票结果,以一票之差被否决[2]:8931;蒋介石父子在台北拜访吴敬恒,晤谈后抵达冈山,于傍晚偕蒋经国等视察高雄要塞,次日在高雄进一进步研究台湾整军、防务及军政等问题,他认为“今后应以台湾防务为第一”;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委常委会上午举行会议,讨论党纪处分案,决议将参加孙文主义革命同盟之中国国民党员刘不同、杨玉清、高宗禹、贡沛诚、郑吴明、谌小岑、杨沛如等永远开除党,并由法院依法办理;次日,行政院密电通饬所属各级机关,协拿孙文主义革命同盟盟员[2]:8932。中共领袖周恩来透过可靠中间人传递讯息给美国驻北平总领事馆副官巴瑞特,坚决反对美国援助中国国民党,但认为美国真正关心中国人民,这可作为两国友好基础;周希望建立美国与中国之间良好工作关系,因为在任何政权下,只要中国动乱,对亚洲和世界和平都是威胁[8]:169-170
  • 6月2日——上午4时30分,青岛国军所有装运军、警撤退之船只均全部驶胶州湾,部分在城外之部队,及大约2千名在青岛五号码头之官兵被遗弃[8]:174。中国国民党中政会今晨在广州举行,吴铁城主席,李宗仁提名阎锡山出任行政院长,经全体与会委员一致同意[2]:8932;国防部由广州迁重庆[2]:8933。美国驻北平总领事馆报告建议不妨提出答复周恩来:美国是中国人民的友人,并希望继续作为友人[8]:175-176
  • 6月3日——青岛国军刘安祺部全部撤离[4]:519。立法院第三会期第二十五次会议以254票赞成,56票反对,通过李宗仁提名阎锡山出任行政院长组阁[2]:8933
  • 6月5日——阎锡山由台湾返回广州,对记者谈话宣称:他组织的新内阁,目标是争取军事胜利,穏定金融,提高士兵及公务人员待遇,组训民众,加大地方职权等;广东省政府派第四编练司令官欧震兼任广东省保安司令部代司令[2]:8935。国军陆军总部由韶关迁广州[7]
  • 6月6日——李宗仁在广州讲演,鼓励中国国民党人“重新领导革命运动”,痛改前非,肃清一切自私自利心理,捐除以往恩怨是非成见;同日,阎锡山谈话,“确保华南,寸土必争”,要求英、美等国予以支持[2]:8935
  • 6月7日——阎锡山在广州招待中外记者,宣称:“今后政府决不再考虑与共党言和,坚决领导全国军民戡乱到底。”[2]:8936
  • 6月8日——江西、湖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戒严[4]:519
  • 6月10日——阎锡山内阁组成,副院长朱家骅,阎锡山、胡适徐堪李汉魂刘航琛杭立武张知本端木杰分别兼任国防、外交、财政、内政、经济、教育、司法行政、交通部长,关吉玉、戴愧生兼任蒙藏委员会侨务委员会委员长[4]:519。上海军管会查封上海证券交易所
  • 6月11日——中国国民党设立最高决策机构,以蒋中正、李宗仁、孙科、居正、于右任、阎锡山、何应钦、张群、陈立夫、吴铁城、吴忠信、朱家骅为中央非常委员会委员[4]:519
  • 6月12日——阎锡山在广州就任行政院长职,并兼任国防部长[3]:171。西北军政长官马步芳率部包围咸阳[3]:175
  • 6月14日——马步芳率部包围西安[3]:175。美国代理国务卿训令驻北平总领事,以最慎重方式回复周恩来要求美国援助之事,国务院回复重述美国对中国之传统密切友谊,维护中国领土、行政之独立完整,以建立稳定、统一和独立之国家,并重申在互利、互相尊重之基础上,与中国维持关系[8]:181-182
  • 6月15日——中共在北平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6月19日,结束。)[4]:519台湾省政府公布“台湾省币制改革方案”、“新台币发行办法”,实行币制改革[12]:305
  • 6月16日——美国代理国务卿向美国总统杜鲁门报告有关周恩来传达之讯息及美国回复要点,杜鲁门表示同意,并嘱咐要非常慎重处理,不能颢示美国对共党立场有任何软化,而要观其行[8]:183
  • 6月20日——行政院宣布自本月26日起,封锁上海、天津、秦皇岛、宁波、永嘉等港口(6月25日,外交部声明关闭上海、天津等港口,并非执行封锁。)[4]:519
  • 6月21日——蒋介石抵达桃园。刘少奇、王稼祥从北平出发去苏联秘密访问,苏联总顾问、苏联交通部副部长科瓦廖夫,邓力群、戈宝权、师哲陪同,后会合高岗到大连乘机于6月26日抵达莫斯科[6]:593
  • 6月22日——美国驻北平总领事馆武官巴瑞特报告向美国国务院建议,主张放弃对周恩来之讯息之答复,但驻北平总领事认为仍应依计划进行[8]:186
  • 6月24日——蒋介石至台北草山,决定设置“总裁办公室”[7]
  • 6月26日——张发奎辞陆军总司令,遗缺由顾祝同兼任[7]。海军总司令桂永清由广州飞台,执行港口关闭工作[7]
  • 6月29日——美国照覆外交部,不承认关闭港口为合法,除非能有效实施封锁[4]:519
  • 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阐明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以及新中国内政外交的基本政策,对“人民民主专政”范畴作出基本定义,成为即将建立国体的理论基础[13]。外交部照覆美国,关闭港口系主权范围之内,盼能与中国政府合作;政府连日会商,确保华南各省[4]:519

7月 编辑

  • 中国国民党非常委员会指出:“在上海、汉口、及广州的同志,都在有意无意之间和买办、流氓妥协;在其他各省的同志,亦均与土豪劣绅结不解的政治缘。买办、流氓、土豪劣绅本都是时代的渣滓,应在肃清之列,但由于一些同志的畏难苟安,不去肃清他们,结果他们的势力就反而壮大起来,变成了各地的实际统治者。”[14]:292云南省政府已停止把税收交广州中央政府,贵州省政府正式宣布不准撤退之军队和难民入贵州省境[8]:189
  • 7月1日——中国国民党总裁办公室成立[15]:241。为统一华南军事,明令华中军政长官公署,统一指挥湖南、湖北、江西、广西等四省作战,由南昌指挥所调整成赣州指挥所,亦归白崇禧指挥[7]
  • 7月2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平举行。毛泽东到会讲话,郭沫若做了报告总结。大会通过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联合会章程;成立了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全国文联;选举郭沫若为主席。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认为司徒雷登到北平之“利”似乎很明显,但不论去或不去,国务院应考虑到广州总领事馆接到无数之要求,希望司徒大使回美前能到广州一行[8]:183
  • 7月3日——行政院公布“改革币制令”,发行银元券,规定其价值等于硬币银元一元;惟以战局之变化,迅即失败,市面交易仍以黄金外币为媒介[3]:172
  • 7月8日——解放军已向福州集结,蒋介石由台北飞福州,与福建省政府主席朱绍良谈军政问题[7]
  • 7月10日——蒋介石应菲律宾总统季里诺邀请,飞马尼拉访问,与季里诺会议于碧瑶[3]:174
  • 7月11日——中共和苏联于克里姆林宫的联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室正式会谈,刘少奇、高岗王稼祥斯大林莫洛托夫马林科夫贝利亚米高扬布尔加宁及有关军队领导人参加[6]:594-595
  • 7月12日——蒋介石与季里诺发表联合声明,号召成立亚洲反共联盟[3]:174,回台南[10]:226。行政院长阎锡山饬国防部拟定反攻计划,分三区域、四年作战[7]
  • 7月13日——澎湖发生澎湖七一三事件。石觉任舟山防卫司令官[7]
  • 7月14日——蒋介石到广州接见各军政首要人物[10]:226-227
  • 7月15日——青岛地方人民法院7月11日成立,至此共党机构完成接管青岛,使除了共党长期死忠者外,其他人都进入不确定时代,有许多人担心生命安全[8]:200
  • 7月16日——国军开始从中国大陆陆续撤退至台湾中国大陆各地纷纷被中国共产党执掌政权。解放军攻陷宜昌[3]:173。蒋介石就任中央非常委员会主席[3]:174
  • 7月18日——行政院任命陈诚为东南军政长官,管辖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海南等五省,长官公署设于台湾[7]
  • 7月20日——中国国民党宣布要在台北成立总裁办公室,黄少谷任秘书长,下设党政组,主任谷正纲;外交组,主任王世杰;财政组,主任俞鸿钧;军事组,主任王东原;秘书处,主任张其昀[8]:206
  • 7月22日——蒋介石搭乘华联轮由广州莅临厦门巡视[7],太康舰途中担任护航及屏卫[16]
  • 7月24日——蒋介石飞返台北[3]:174
  • 7月25日——李宗仁秘书朱昌渭向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透露,阎锡山内阁7月23日决议,批准招募“外籍兵团”,包括美国日本及其他国家军人协助作战;朱说,陈纳德已掌握有大批空军志愿军[8]:209-210
  • 7月26日——解放军攻陷株州[3]:173
  • 7月29日——解放军攻陷常德[3]:173
  • 7月底——发行人民币总数为2,800亿元;至11月中旬为16,000亿元,财政总收入只占总支出34.6%,赤字达65.4%[1]:876

8月 编辑

 
1949年8月26日,解放军攻克兰州,市民夹道欢迎解放军入城
  • 8月1日——湖南省政府主席陈明仁、长沙绥靖公署主任程潜通电归附中国共产党[3]:173。中国国民党总裁办公室在草山成立[7]
  • 8月2日——解放军攻陷遂川[3]:173
  • 8月3日——蒋介石动身飞赴定海[10]:231
  • 8月5日——政府任命黄杰为湖南省政府主席,自动放弃长沙,集中国军于衡阳附近[3]:173。美国国务院为辩护其对华静观政策,发表“中美关系白皮书[3]:174。蒋接报美国国务院发表1,000页的《中美关系白皮书》,不满蒋政府[17]:532
  • 8月6日——解放军攻陷遂川[3]:173。台湾与海南岛国军增援广州[7]。蒋从定海飞往韩国访问,并发表声明:“余自将借此访问之良机,与李承晚总统充分交换意见,不仅商谈有关中韩两国当前重要诸务,并将讨论远东各国筹组反共联盟问题。”[2]:8982-8983
  • 8月7日——蒋和李承晚在韩国镇海举行第一次会议,就中韩关系及组织远东联盟问题交换意见[2]:8984
  • 8月8日——蒋介石与李承晚发表联合声明[10]:235,同意碧瑶会议之联盟主张,并将采取步骤以促成反共联盟之实现[3]:174
  • 8月15日——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在台北成立[7]
  • 8月16日——解放军攻陷赣州[3]:173
  • 8月17日——解放军攻陷福州[3]:173。政府任命汤恩伯主持福建军政,汤恩伯集中所部主力于厦门[3]:173
  • 8月19日——国军海军开始点编[7]
  • 8月23日——蒋介石飞往广州,与李宗仁、阎锡山等筹划战守事宜[3]:174。解放军派数百艘快艇在重炮火掩护之下,已肃清舟山群岛白沙岛上之国军[18]
  • 8月24日——蒋介石转往重庆[19]:221,主持西南军政人员会议[3]:174。蒋父子飞往四川重庆,希望在四川保留最后据点[17]:532。孙震兼川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兼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主任[7]。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制订“东南区作战计划”[7]
  • 8月25日——任命关麟征为陆军总司令[7]
  • 8月26日——国军克复湘乡[3]:173。国军撤出兰州[4]:521。马步芳率部主动撤至河西走廊甘肃省政府西迁张掖办公[3]:175
  • 8月27日——东北人民政府成立,高岗任主席,李富春林枫高崇民任副主席。
  • 8月29日——国军克复湘潭[3]:173
  • 8月30日——东南军政长官公署颁发命令,设立台湾保安司令部,彭孟缉为保安同令,设立台湾省防卫司令部,孙立人为防卫司令,定于9月1日成立[2]:9000。西南军政长官公署政务委员会举行首次政务委员会议,会议通过《公署辖区各省戡乱时期政务提要》[2]:9000
  • 8月31日——李宗仁特派余汉谋为华南军政长官[2]:9000。行政院会议通过派宋希濂为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马继援为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2]:9000

9月 编辑

 
1949年9月5日,解放军进入西宁
  • 9月1日——行政院发言人称:重庆已成政府行政中心,广州只是政治中心与政府所在地[2]:9001。台湾省保安司令部成立[7]
  • 9月2日——解放军攻陷西宁[3]:175。重庆市中心发生大火,延烧12小时,伤亡惨重,全市精华损失大半;中共广播将解放西藏[4]:521
  • 9月3日——昆明发生动乱,中央人员被迫撤离,学生作反政府游行[4]:521
  • 9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官学校在南京成立[4]:521
  • 9月6日——蒋铭记西安事变,离开前下令枪决杨虎城及其子女和秘书[17]:533杨虎城及其一子一女,杨虎城秘书宋绮云夫妇及其子在重庆中美合作所被杀害[2]:9004
  • 9月10日——新政治协商会议预备会议在北平开幕[2]:9006;国军在番禺附近击败解放军游击队[2]:9007
  • 9月12日——蒋介石自重庆抵成都,视察军政设施;中共中央军委覆电邓小平、张际春、李达并告林彪、邓子恢、谭政,部署进军西南战略,强调:“总之,我对白崇禧及西南及敌取大迂回动作,插至敌后,先完全包围,然后再回打之方针。”;重庆警备司令部由司令刘雨卿主持,举行三十八年度辖区各县局联防会议;广州一军火库爆炸[2]:9008桂永清率领太康舰至厦门部署防务, 撤退机关和重要物资, 准备配合汤恩伯固守厦门[16]
  • 9月20日——解放军分三路进攻厦门,遭国军痛击,伤亡惨重[3]:173
  • 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开幕,出席之各党派团体代表634人,来宾300人[4]:52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开幕,鸣放礼炮54响[6]:602绥远省政府主席董其武通电投降中国共产党[3]:175。台湾防卫司令部成立,司令官孙立人视事[7]
  • 9月22日——蒋介石由重庆飞昆明,与卢汉约见在云南重要将领,会商保护西南大局,后返回广州[10]:248
  • 9月24日——国军空军在南京燕子矶江面炸沉“长治号”军舰[2]:9016英国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根据《开罗宣言》,台湾、澎湖列岛已移交中国[2]:9017
  • 9月25日——解放军第十兵团攻克嵩屿、尾仔屿、集美,自漳厦战役发起后已先后歼敌1.2万人,汤恩伯率国军第八兵团、第二十二兵团残部退守厦门、金门岛[2]:9017。新疆省警备总司令陶峙岳等通电,声明自即日起,与广州政府断绝关系,服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领导,接受毛泽东提出和平条件,听从中央人民政府与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处理,并将新疆省政府改为新疆省临时人民政府[2]:9017
  • 9月26日——新疆省政府主席鲍尔汉通电归附中国共产党,新疆不战而易手[3]:175。新疆省政府秘书长刘孟纯通电,与广州政府脱离一切关系,即日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领导[2]:9018
  • 9月27日——北平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国旗定为五星红旗[4]:522。宁夏额济纳旗扎萨克兼防守司令塔旺嘉布率部通电投向中共[2]:9018
  • 9月28日——解放军攻陷银川[3]:175。解放军第十兵团第二十八军到达厦门东北之石井集结,闽粤赣游击纵队占领平和、漳浦等城,对厦门形成三面包围,国军失去所有厦门外围陆上据点[2]:9019
  • 9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将中国“控告苏联违反中苏条约侵华案”列入议程[4]:52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9019。总统府令免咨政宋庆龄,国策顾问邵力子、章士钊、李明扬、张难先之职[2]:9019。解放军进驻宁夏北部阿拉善旗首府定远营;解放军收复湖南、江西、广东三省交界的汝城[2]:9020
  • 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周恩来、陈毅等56人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6]:60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讨论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2]:9020

10月 编辑

集美解放纪念碑“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人民政府成立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上升旗”浮雕
集美解放纪念碑“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人民政府成立朱总司令在北京天安门前阅兵”浮雕。

11月 编辑

  • 11月1日——李宗仁以大局恶化,自重庆飞昆明,释放中国共产党份子,卢汉受其影响[3]:175
  • 11月3日——解放军乘夜进攻舟山登步岛,国军将领石觉部奋力抗敌[3]:173登步岛战役爆发[7]。台湾的国军第五十二军前往定海增防[7]
  • 11月6日——登步岛激战至是日上午,解放军伤亡5,000人,被俘2,000人[3]:173
  • 1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正式成立[1]:892。国防部电令增加关闭厦门、汕头、广州三港[7]
  • 11月9日——发生两航事件。驻留在香港的中国航空中央航空运输公司的人员,但两家公司的总经理刘敬宜及陈卓林于当天早上带领指挥12架飞机(1架CV-240、3架C-46与8架C-47等)从香港启德机场起飞前往中国共产党控制的中国大陆地区,其中一架飞抵北京,其它飞机飞抵天津
  • 11月10日——华中长官公署迁往贵阳[7]。中华民国国防部拟定“国军作战计划”[7]
  • 11月14日——蒋介石飞抵重庆,电邀李宗仁返重庆共商大局(11月17日,李宗仁称病,拒绝回重庆;11月20日,由南宁飞香港。)[4]:523,稳定大局[15]:235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已要完成投降谈判,宋希濂拒绝听蒋派遣[17]:535-536
  • 11月中旬——纱布、粮食价格在一个月内上涨两倍以上,上海物价比7月底平均上涨两倍,有些商品上涨五六倍[1]:876
  • 11月18日——第6次政务会议讨论物价问题,陈云报告物价上涨状况和原因,称解决办法是“多生产些,少用一些……现在要借内债,或则发行公债吧!”[1]:876-877美国参议员诺兰经日本到台湾(11月21日,参观台湾陆空军;11月25日,飞抵重庆。)[4]:523
  • 11月19日——东南军政长官公署提出“台湾保卫军事实施方案”[7]
  • 11月20日——李宗仁飞赴香港,托言就医,国府军政由行政院长阎锡山主持[7]
  • 11月21日——国府决定迁往成都[7]。北京市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作出《关于封闭妓院的决议》,决议通过后12小时内封闭妓院224家,收容妓女1,288人[1]:890
  • 11月23日——行政院会议通过政府实行战斗体制,缩编人员随军行动,并决议任命李品仙、胡琏、石觉、王治岐为广西、福建、浙江、甘肃4省主席[4]:523。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建交[21]
  • 11月25日——北京广播鼓动西藏人民革命,班禅已要求派军解放西藏[4]:523。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在毛泽东出访期间,由刘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6]:608
  • 11月27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鉴于局势严重,决议先设法促请李宗仁回重庆视事,否则即请蒋介石复职[3]:178
  • 11月28日——解放军迫近重庆郊区[3]:176。行政院长阎锡山由重庆飞成都,重庆机关紧急疏散[7]。蒋父子发现重庆官署人去楼空[17]:536-537
  • 11月29日——蒋介石主持军事会议,指示重庆外围作战计划[3]:176。行政院迁至成都办公[4]:523
  • 11月30日——重庆、南宁陷共[4]:523。蒋介石飞抵成都[3]:176

12月 编辑

  • 12月2日——朱家骅洪兰友携李宗仁函自香港返成都(李函云仍须赴美,为期一个月);行政院决议台湾省政府委员增加为23人(原为15人)[4]:523。甘肃省政府委员兼主席马鸿逵应予撤去本兼各职;任命王治歧为甘肃省政府委员;派王治歧代理甘肃省政府主席职务;任命葛之覃为台湾高等法院推事兼院长,汪恩沛为台湾高等法院首席检察官[23]:1
  • 12月3日——行政院主计处主计长庞松舟呈请辞职,庞松舟准予免职[23]:1
  • 12月4日——李宗仁偕其妻及随员七人,乘包机一架,离港赴美[3]:176。任命许绪佑署福建高等法院推事兼庭长;任命许正直为考试院秘书;行政院主计处副主计长王燿另有任用,王燿应予免职;特任王燿代理行政院主计处主计长;任命胡琏福建省政府委员兼主席;派黄旭初为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23]:1
  • 12月5日——李宗仁离港飞美[4]:523。胡宗南部以半个月时间,奉命由陕西南部撤退,抵达成都[3]:176
  • 12月6日——毛泽东率领随行人员,启程离开北京,乘专列前往苏联[1]:895。周恩来通知英方,如不交出中国及中央两航空公司飞机,将以在华之英人资产作为抵押[4]:523
  • 12月7日——解放军彭德怀、徐向前等部入四川北部,会合林彪、刘伯承等部,对成都采取大包围形势[3]:176。成都外围展开激战[3]:176。阎锡山署名发布总统令[24]国府迁台:“政府迁设台北并在西昌设大本营统率陆海空军在大陆指挥作战。此令。”[23]:1并于成都设置防卫司令部[3]:176。西南军政长官张群呈请辞职,张群准予免职;特派顾祝同兼西南军政长官;西安绥靖公署著即撤销;派胡宗南为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参谋长;重庆卫戍总司令部著即撤销;派杨森为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兼代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主任;派王缵绪为西南第一路游击总司令,唐式遵为西南第二路游击总司令;派盛文为成都防卫总司令,余锦源、严啸虎为成都防卫副总司令,严啸虎仍兼成都警备司令;西昌警备司令部著改为西昌警备总司令部,并派贺国光为西昌警备总司令[23]:1
  • 12月8日——行政院紧急会议,决议迁都台北,并在西昌设大本营,指挥作战[4]:523-524。行政院长阎锡山、副院长朱家骅由成都飞抵台北[7]
  • 12月9日——卢汉投向中国共产党,但2,000多名国军撤到缅甸掸邦,蒋派李弥领导游击,也经营缅北的鸦片[17]:548。行政院开始在台北办公,并开首次院会[4]:524
  • 12月10日——下午蒋介石飞返台北[3]:176刘文辉邓锡侯、卢汉等,公开通电归附中国共产党[3]:176。成都防卫总司令部成立,胡宗南接防成都市区[7]
  • 12月15日——台湾省政府改组,吴国桢代陈诚为主席[4]:524
  • 12月16日——解放军攻陷乐山[3]:176。毛泽东到达莫斯科,当天就同斯大林会谈,提出: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建立和平,中国需要和平的环境,把经济恢复到战前的水平,并从总体上使国家稳定[1]:896;毛泽东参加庆祝斯大林七十岁诞辰[3]:196。斯大林与毛泽东会谈记录:“毛泽东同志: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保障和平。中国需要三到五年的和平喘息时间,用这段时间来恢复战前的经济水平和稳定全国的局势。解决中国最重要的问题,取决于和平的前景。因此,中共中央委托我向您,斯大林同志,了解世界和平的情况将会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得以保障的问题。
    斯大林同志:这么说,中国是在为和平而战。苏联也首先致力于和平问题,虽然对苏联来说,实现和平已有四年。至于说中国,目前并不存在对它的直接威胁:日本还没有恢复起来,因此它没有能力准备战争;美国虽然在叫嚣战争,但它最怕打仗;欧洲被战争吓破了胆。实际上,谁也不会同中国打仗,难道金日成会打中国吗?和平取决于我们的努力。如果我们齐心协力,和平能够得到保障不仅是五至十年的问题了,可能是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25]:167-168胡宗南由成都飞到海南岛榆林港[10]:283。参谋总长顾祝同飞海口,研商西南战略[7]。东南军政长官兼台湾省政府兼主席陈诚以军事繁重,势难兼顾,呈请辞去台湾省政府委员兼主席职务,情词恳切,陈诚准免兼职;台湾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朱佛定,委员兼财政厅厅长严家淦,委员兼教育厅厅长陈雪屏,委员兼建设厅厅长杨家瑜,呈请辞职,朱佛定、严家淦、陈雪屏、杨家瑜均准免本兼各职[23]:1。基隆港口司令部成立[7]
  • 12月17日——外交部照会各国,中国关闭港口,定12月21日起实行布;缅甸承认北京政府[4]:524。行政院宣布,所有外轮限12月20日前离开[7]
  • 12月18日——解放军攻陷剑阁[3]:176
  • 12月19日——国军李弥余程万等占领昆明机场[3]:176。阎锡山署名发布命令,以云南省绥靖公署主任兼主席卢汉反复无常,着即撤去本兼各职,并通缉归案究办,以彰法纪[23]陈纳德之民航队宣布,收讲中国、中央两航空公司资产(12月23日,香港最高法院宣布,拒绝陈纳德收购。)[4]:524
  • 12月20日——政府正式请美国予台湾以军事经济援助[4]:524。胡宗南部队决定放弃成都[10]:284
  • 12月21日——毛泽东等到达莫斯科,斯大林与毛泽东迅速谈判[3]:196
  • 12月22日——国军放弃昆明机场[3]:176
  • 12月23日——美国国务院密令,决定放弃援助台湾[4]:524
  • 12月25日——国军海军舰队增防舟山[7]
  • 12月26日——国军撤守成都[3]:176
  • 12月27日——解放军攻克成都西南战役结束,此役解放军围歼国军93万,国军在中国大陆最后一支重兵集团被消灭。
  • 12月28日——经过激烈的新渡口战役,解放军第181师横渡涪江天堑占领三台,旋即夺取绵阳
  • 12月30日——胡宗南由海南岛飞往西昌[10]:287。印度承认北京政府[4]:524
  • 12月31日——蒋经国感慨:流光逝水,马齿徒增,仆仆风尘,“自问所作何事?往事不忍回忆,来者更必艰难,抚今察来,能不奋励前进乎!时间不允许我们再犹豫了,事急寇深,坐而言,不如起而行!”[10]:288

逝世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金冲及主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编). 《周恩來傳》 第2版.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8.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韩信夫、刘明逵、郭永才、王明湘、齐福霖、范明礼、张允侯、张友坤、章伯锋、胡柏立、耿来金、刘寿林、锺碧容、锺卓安、陈崧、王好立、朱信泉、任泽全、蔡静仪、丁启予、陈永福、严如平、柏宏文、吴以群、罗文起、查建瑜、娄献阁、白吉庵、李静之、张小曼、石芳勤、徐玉珍、江绍贞、熊尚厚、吴以群、刘一凡、郭光、郭大钧、王文端、李起民、李隆基、常丕军、刘敬坤、陈道真、李振民、张振德、梁星亮、陈仁庚、董国芳、张守宪、王荣斌、陈敏、章笑明、汪朝光、卞修跃、贾维、陈民、朱宗震编著. 李新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韩信夫、姜克夫主编 ,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ISBN 9787101079982. 
  3. ^ 3.000 3.001 3.002 3.003 3.004 3.005 3.006 3.007 3.008 3.009 3.010 3.011 3.012 3.013 3.014 3.015 3.016 3.017 3.018 3.019 3.020 3.021 3.022 3.023 3.024 3.025 3.026 3.027 3.028 3.029 3.030 3.031 3.032 3.033 3.034 3.035 3.036 3.037 3.038 3.039 3.040 3.041 3.042 3.043 3.044 3.045 3.046 3.047 3.048 3.049 3.050 3.051 3.052 3.053 3.054 3.055 3.056 3.057 3.058 3.059 3.060 3.061 3.062 3.063 3.064 3.065 3.066 3.067 3.068 3.069 3.070 3.071 3.072 3.073 3.074 3.075 3.076 3.077 3.078 3.079 3.080 3.081 3.082 3.083 3.084 3.085 3.086 3.087 3.088 3.089 3.090 3.091 3.092 3.093 3.094 3.095 3.096 3.097 3.098 3.099 3.100 3.101 3.102 3.103 3.104 3.105 3.106 3.107 3.108 3.109 3.110 3.111 3.112 3.113 3.114 3.115 3.116 3.117 3.118 3.119 3.120 3.121 3.122 3.123 3.124 3.125 李守孔. 《中國現代史》. 台北: 三民书局. 1973. ISBN 9571406635. 
  4. ^ 4.000 4.001 4.002 4.003 4.004 4.005 4.006 4.007 4.008 4.009 4.010 4.011 4.012 4.013 4.014 4.015 4.016 4.017 4.018 4.019 4.020 4.021 4.022 4.023 4.024 4.025 4.026 4.027 4.028 4.029 4.030 4.031 4.032 4.033 4.034 4.035 4.036 4.037 4.038 4.039 4.040 4.041 4.042 4.043 4.044 4.045 4.046 4.047 4.048 4.049 4.050 4.051 4.052 4.053 4.054 4.055 4.056 4.057 4.058 4.059 4.060 4.061 4.062 4.063 4.064 4.065 4.066 4.067 4.068 4.069 4.070 4.071 4.072 4.073 4.074 4.075 4.076 4.077 4.078 4.079 4.080 4.081 4.082 4.083 4.084 4.085 4.086 4.087 4.088 4.089 4.090 4.091 4.092 4.093 4.094 4.095 4.096 4.097 4.098 4.099 4.100 4.101 4.102 4.103 4.104 4.105 吕芳上总策划,朱文原、周美华、叶惠芬、高素兰、陈曼华、欧素瑛编辑撰稿. 《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大事記》. 台北: 国史馆. 2012. ISBN 978-986-03-3586-6. 
  5. ^ 大法官釋字第1號解釋. [2017-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3).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金冲及主编; 黄峥副主编 (编). 《劉少奇傳》.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8. ISBN 978-7-5073-2665-9. 
  7.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7.14 7.15 7.16 7.17 7.18 7.19 7.20 7.21 7.22 7.23 7.24 7.25 7.26 7.27 7.28 7.29 7.30 7.31 7.32 7.33 7.34 7.35 7.36 7.37 7.38 7.39 7.40 7.41 7.42 7.43 7.44 7.45 7.46 7.47 7.48 7.49 7.50 7.51 7.52 7.53 7.54 7.55 7.56 7.57 7.58 7.59 7.60 7.61 7.62 7.63 7.64 民國38年以前國共兩黨的合作與衝突. [2017-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30). 
  8.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8.13 8.14 8.15 8.16 8.17 8.18 8.19 王景弘编译 (编). 《1949大流亡:美國外交檔案室密錄》. 台北市: 玉山社出版. 2011. ISBN 978-986-294-000-6. 
  9. ^ 中央社杭州电,1949年1月21日
  10.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10.11 10.12 10.13 蒋经国. 〈危急存亡之秋〉. 《風雨中的寧靜》. 台北: 正中书局. 1988. 
  11. ^ 1949年档案(十一)新华社发表社论:把消费城市变为生产城市. 中国经济网. 2009-03-19 [2010-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4). 
  12. ^ 张之杰等 (编). 《20世紀臺灣全紀錄》. 台北: 锦绣出版社. 1991. 
  13. ^ 毛泽东选集 第四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1475–1480 [2017-09-02]. ISBN 978-7-01-0009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0). 
  14. ^ 杨天石〈论国民党的社会改良主义〉. 〈本黨同志今後的認識〉. 吕芳上主编 (编). 《論民國時期領導精英》. 重庆《中央日报》1949-07-25 (香港: 商务印书馆). 2009. ISBN 9789620764264. 
  15. ^ 15.0 15.1 蒋永敬刘维开. 《蔣介石與國共和戰(一九四五~一九四九)》. 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 2011. ISBN 9789570526691. 
  16. ^ 16.0 16.1 16.2 太康軍艦. [2016-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8). 
  17. ^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陶涵英语Jay Taylor. 《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 台北: 时报文化. 2010. 
  18. ^ 合眾社上海廿三日電. 《华侨日报》. 1949-08-25 [2017-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19. ^ 刘维开. 《蔣中正的一九四九——從下野到復職視事》. 台北: 时英出版社. 2009. ISBN 9789866653322. 
  20. ^ 徐达深主编 (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录》第一卷(上).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3: 74–76,82,88,89,96. ISBN 7-206-02101-8. 
  21. ^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周敏主编 (编). 《世界地圖冊》 第2版. 北京: 中国地图出版社. 1998. ISBN 7503121408. 
  22. ^ 澳门百年风雨 葡萄牙曾主动归还却被中方拒绝. [2016-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8). 
  23. ^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总统府第五局 (编). 《總統府公報》第貳肆伍號. 1949-12-31. 
  24. ^ 《總統府公報》第貳肆伍號. 总统府第五局公报室. 立法院国会图书馆网站─总统府公报影像系统. 1949-12-31 [2014-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2). 
  25. ^ 沈志华. 《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鲜戰爭》 第三版(修订). Portico Publishing Company. 2017. ISBN 978-1-60633-2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