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六四事件/存档5
本页是以往讨论的存档。请勿编辑本页。若您想发起新讨论或重启现有讨论,请在当前讨论页进行。 |
请留意事件时间
根据中国时区条目中的“夏时制”章节,1989年中国全国正实行夏令时间,六四前后的日子亦不例外,所以请大家修改条目时应留意条目中提及的时间是否指当时的北京夏令时间(UTC+9)--Mungs (留言) 2011年1月14日 (五) 04:58 (UTC)
重叠问题
在最近的改动中,关于木樨地的资料除了多,也非常重复,这边谈一下,那边又把同一堆内容重复一篇,新增资料的人在加入资料时,好像不太关心冗长的问题。刚才已clean up 了一些重复的内容,但还有这一段,细节很多,但按照现有架构的时序脉络,似乎适合并入各个相关段落中。--Winstonlighter (留言) 2011年2月10日 (四) 19:43 (UTC)
重复,维基化与侵权
近日文子言木在六四一文做了不少扩充, 但情况令人担心. 很多扩充是copy & paste自中国六四真相一书, 原文照录, 照字搬字。我已修改了侵权情况,但他转眼又回退。
除了copy & paste 式扩充外, 有些内容亦过于锁碎或风格像散文。比如学生用“高音喇叭宣布”、“进不得,也退不得”(明明说“进退不得”就行)、“熊熊大火”、“川流不息”。行文中说“但可惜广泛流传的相片中人.......”, 这不是个人评论啊. 至于文子坚持加入“毒气”一段 , 却没说明毒气是什么, 是催泪弹? 生化武器? 如此含糊, 不如不加.
另外, '''XXX''' 并不是弄标题的好方法; 也不明白为何个别标题要加 ==<big>xxx</big>==等排版方式.
最后想说, 为民主、科学、自由、人权、法制,为中国富强而共同探索,共同奋斗吧这句话我绝对认同, 但正如之前说, 这句话对事件没有主导性的影响 (跟赵紫阳在亚银年会说的那句话不一样), 请勿利用这篇文章, 为这类宣言加上粗体, 去表达你个人的政治取向.
六四一文是在2009年20周年时大量扩充、调整, 经过很多人努力, 才弄出较中性的评述. 文子部分内容看起来挺好, 很多内容也保留在文章里, 但在这200K+ 的巨文中, 当你坚持加入不中立描述和灌入copy & paste的侵权内容时, 却始终没来讨论页说明一下, 那就令人相当失望。
所谓扩充[1]
(用 google 搜一下, 就能发现 copy & paste 的情况, 这些内容本来已重写, 文子转眼又重新copy & paste 上去. 这让人太累了.)
法新社十九日电:成万名北京市民在今天晚上走上街头企图阻止被政府派来“维持秩序”的军队的车队进城。在天安门广场的学生对政府的行动作出了反应,高音喇叭宣布“所有进入广场的主要路口都被老百姓封锁了。”“十九辆从西面开来的装满士兵的卡车被成千上万名企图说服军人们不要使用武力的人阻止住了。”北京地铁的工作人员关了电闸以避免这些部队通过地铁开往天安门广场。在不少地方,示威者们躺在马路上来阻止军车的前进。
四日清晨,在木樨地,群众又重新设置了路障,刚过木樨地桥,又有两辆公共汽车横排著封住了整个路面。……七点二十五分左右,木樨地桥头忽然升起一股黄绿色的烟雾,一辆装甲车坏了,停在那里堵住了路口。而市民设置的两辆公共汽车的路障仍在。那些赶来清理路障的坦克和装甲车,只能在桥前挤成一堆。
整个上午,部队的军车被堵,进不得,也退不得。两边的自行车道上,骑车的人们川流不息,路过军车旁时,一些人指著士兵怒骂,还有一些人向军车扔砖头。木樨地、北蜂窝、公主坟一带,很多市民都出来了,不少人围着军车诉说。军人们木然地坐在卡车里头,没有任何反应。十时半左右,一些市民让士兵们下车,有人首先将点着的衣服扔向一辆指挥车,随后,一些市民如法炮制,逐辆点燃军车。军官们见状,就命令部队全部撤离。其中有一辆油罐车,在士兵们说明后,市民和工兵一起将其推到路边。在部队撤离的同时,几十辆军车都点燃了,熊熊大火也烧起来
整个白天,在复兴医院,不时有市民、学生出入,医院门口聚集著一大群人,都在焦急地询问自己亲人的下落。在医院自行车棚的墙上贴著一张死亡者的名单,一共有四十二名。附近的铁路医院公布的名单有二十三人,邮电医院有十六名死亡人员。根据这个估计的数字,全城在三日晚的死亡人数应在二百人左右,伤者应在二千人左右
下午四时,复兴医院停尸房向公众开放,以便亲属认领遗体。去认领的人们排著长长一队,约有数百人。停尸房外面有一个登记簿。很多死亡者没有名字,只写出性别、年龄和体貌特征。停尸房里外两间,水泥地上有的用席子,有的用白布盖着死亡者的遗体,他们都没有作任何处理,保持了死时的模样。有人在医院门外为这些亡灵烧纸。
方政于2005年接受传媒访问时表示,四号早晨他走在退伍的后三分之一的地方,就是比较偏后。走倒西长安街时,六部口附近时,有毒气炸弹爆炸,一个低他一年级的女学生当时就吓坏了,加上毒气,他就一边扶她一边抱起她,往人行道上移动。一辆坦克正急速行驶过来,他赶紧把学妹推靠到护拦上,但他自己却躲闪不及倒地,坦克压到他的双腿,就从他的双腿上碾过去了,坦克履带都是链条、齿轮,他表示感觉到裤子被卷到履带的链条上面,很紧很挤压的感觉,当时他意识还有一点,只觉得身体咚咚咚的在地下被往前拖,被拖行了一段距离,头部、后背、肩部都被擦伤(到医院后医生说的),拖行中头、身体咚咚的一震动,坦克车的履带链条把他的腿撕拉掉了,裤子也扯烂了,他就从履带上掉下来了,掉下来之后,他就滚到了路边靠到护拦上……他在受伤后,到北京积水潭医院抢救,手术后五号醒来,20天后,6月24日就被接到北京体院有自己的校医院继续治疗。[2]。
--Winstonlighter (留言) 2011年2月13日 (日) 21:14 (UTC)
香港的捐款是被中共没收了,还交给学生了?本文有不同的描述
我是看到什么活动后,李卓人代表支联会把100万元港人捐款送到北京时被拘留,迫签悔过书,三日后才获释,而款项被北京当局全数没收。 但是又说香港的捐款注入了一针强心针。
为何换上大量《中国“六四”真相》资料?
今年本来打算继续核对6月3日及之前的资料来源,但回来后发现条目最重要的六四清场被大幅度修改,除加入了非常大量的《中国“六四”真相》的资料外,其他方的观点亦被大量移除,为什么会这样的?是谁主张如此更改的? 感灵 (留言) 2011年5月11日 (三) 09:59 (UTC)
建议恢复原有的中立性资料
刚刚留意到上面Symplectopedia及Winstonlighter的讨论,原来条目是被一位名叫文子言木的用户于2011年1月12日开始大幅修改的。其中最重要的“木樨地抗争”及“示威者撤离”被加入大量准确性有争议的单一观点!原有非常重要的提醒句“《中国六四真相》描述:...”等等亦被无故移除。只要凡是反方观点均被大量缩减!重要时序亦被随意巅倒,变得非常混乱!整体内容被改到面目全非。
正如Winstonlighter所言,六四条目的旧版本架构是透过一众维基人花了足足两年时间去大量扩充、调整,经过很多人努力,才弄出较中性的评述。每一点每一滴都是维基人一心为认真求证而花的心血,现在却被文子言木独自一人轻易完全彻底破坏了!
理由是:现在的内容已被改到面目全非,若要慢慢纠正过来,所花的时间可能又是另一个两年!甚至更久。而且跟据Winstonlighter的描述,文子言木是属于转眼又回退的人,他一定会长期和其他维基人发生编辑战的,与其如此浪费大家的时间,倒不如直接回退,否则若将来又出现第二位破坏者,难道大家又要花第三第四年去回复原貌?这样就算有多少维基人真心想改好六四条目,也追不上他们破坏的速度。
请问大家支持把“木樨地抗争”至“示威者撤离”的内容回复到原有乎合维基中立性的版本,让六四条目继续迈向真相吗? 感灵 (留言) 2011年5月29日 (日) 07:14 (UTC)
- (+)支持:本人支持回复中立,理由详述如上。 感灵 (留言) 2011年5月29日 (日) 07:14 (UTC)
(+)支持: 本人支持回退一部分文子言木的修定,其修定过分抄袭自中国六四真相一书, 有时甚至全篇照搬,不按文理,亦不理会内容是否已重复. 其实某程度上, 文子言木的心态也是想令条目变得更充实, 所以我也不好一刀切否定他的所有贡献, 但他修改时,既不愿意在讨论页加以说明,面对他人对他的意见时,亦从不来讨论页一起共议, 却留下一大堆苏州屎让人清理. 上次我已花了几天时间, 比较哪些内容是重复了, 哪些没被提及, 哪些用语是较为中立, 结果几星期后, 他重操故技. 完全不理解他的作为是为了什么. 六四晚会我是常客, 但感情与事实叙述应该有一个分界吧. --Winstonlighter (留言) 2011年6月9日 (四) 08:17 (UTC)- (!)意见: 我重新阅读了你点出的两段. “木樨地抗争”一段并非只单纯引用中国六四真相一书, 当中最少有三个来源, 而且不少内容是在文子言木之前已经存在。在不少文献中都提及木樨地当年的激烈镇压, 相反, 在官方文献中, 好像不曾反驳、怀疑木樨地的镇压. 在有限资料中, 我觉得现在的引文已显得相当恰当啊.
- 至于“示威者撤离”一段, 主要引用示威者的忆述, 去说明他们撤离的状况. 同样地, 在有限资料当中, 现时的叙述并不存在很明显的感情色彩.
- 其实感灵所指的问题, 会不会是平衡问题呢? 你好像是说引用了示威者说法时, 必须有官方说法放在旁边, 这才算公允. 能这样做当然最为理想, 但当官方说法并不存在时, 这要求就显得缘木求鱼, 甚至是“创造”观点, 试图把不存在的“官方观点”, 加进每一段之内. --Winstonlighter (留言) 2011年6月9日 (四) 17:57 (UTC)
- 你上面支持那段写得不错。其实文子言木最大的问题是把“根据《中国六四真相》描述:...”这类最重要字眼也移除!这会使阅读者误以为后面的资料是已得到双方共识的客观资料,无法自行透过多方观点进行分析。另外,“示威者撤离”的旧版本架构原有的另一方观点并非“官方观点”,而是西班牙摄制队的中立方观点,但也被文子言木无理移除,他似乎只想留下一个观点:就是《中国六四真相》的观点!连中立方的观点也移除,他的目的根本就不是为了把六四条目继续向客观的方向改善。其实其他方观点并非不存在,而只是不断被某些人移除!结果大家就永远也看不到六四的他方观点,永远也看不到六四的真相。 感灵 (留言) 2011年6月10日 (五) 10:15 (UTC)
亚洲国家
不知道有些人处于何种目的,将香港和澳门并入"亚洲国家"。将台湾移出华人国家。我已经更改。秋边★踩 2011年7月27日 (三) 13:08 (UTC)
本人新人 一些规则还往适当放宽
请问有关64资料这些书刊和被禁的在哪能找到?? 能否告知具体详细位置
如果中国改造成民主 未来几年会是什么样?
“政治演变”条目缺乏依据
原文中提及“2001年2月14日,辽宁沈阳人民代表大会否决了人民政府、人民法院的2000年工作报告”,根据我接触到的资料,否决沈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一事未有记载。
- 讨论请签名。随便google一下就可以找到相关资料了,已添加。- Msuker (留言) 2011年10月10日 (一) 09:20 (UTC)
参考资料问题
以下是文中的一段
值得一提的是,流血事件分散发生在北京各处,天安门广场上的示威者被驱离,并无发生屠杀。[1][2][3][4]
- ^ Wikileaks: no bloodshed inside Tiananmen Square, cables claim.
- ^ 維基解密:美國早知六四沒有天安門廣場屠殺.
- ^ 四君子挺侯德建,齊踢爆支聯會謊言.
- ^ 六四事件之『支聯會』黎洪欺騙香港人篇.
"Youtube"不是合适的参考资料,不是权威的调查,真确性也很低,不中立,不是可靠来源。 还有,“Wikileaks-no-bloodshed-inside-Tiananmen-Square-cables-claim”这个参考资料的英文是“维基解密”“声称”天安门没有流血,没有表示电信报没有确认资料的真确性,电信报自己也给内容加上引号,可靠来源因此不可以是文章的参考内容。现在我给他回退,不同意的请再讨论。Fredo 2012年3月29日 (四) 06:55 (UTC)
对当事人的视频采访,应视为当事人意见的表达。 认为发生屠杀的观点,并无直接证据依据,而主要依据为部分参与者的证词。而诸多证词提供者在事后改口并否认屠杀。如黎洪在1989年声称有屠杀,而在1994年改口称并无向人群扫射。这与民运领袖六四四君子的证言趋于一致。 另西班牙摄制组公开录像,展示了6月4日凌晨学生撤离广场的场面,这是可信材料。 如有必要,应当收集更多民运领袖的证词(尤其是改口的证词),以进一步证明。 Daveduv(留言) 2012年3月29日 (四) 09:03 (UTC)
天安门广场发生屠杀与否是六四事件的焦点问题,有必要予以特别说明。 若认为此问题存在争议,我建议在此注明有争议,而后在后文充分阐述各方观点。Daveduv(留言) 2012年3月29日 (四) 10:25 (UTC)
那个“维基解密”不是高认受性的机构,还有有些民运领袖开头说有镇压,后来的讲法改变,证词矛盾,无法证实真伪,前者和后者必定有一个是谎言,但是那一个真,那一个假,我们没办法确认,例如他们可以是受到外来压力而改变立场。我认为如果对于“死人”讲法的证人和资料有大分歧,应该以中立的语言来表述,例如“没有足够证据显示天安门广场上发生屠杀,部分资料显示示威者被和平地驱离”。Fredo 2012年3月29日 (四) 10:47 (UTC)
- P.S.我记得当年日本的电视台好像拍摄过一些有关的片断,可是不知道是禁播还是什么,片段没有给流传。当年的香港报章也有报道酒店里有从天安门射过来的子弹。我得花时间去确定。(有保留)
可以看看以下的片断(不过是西班牙文)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Kf_PLp6htE 从这里的8:00开始看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YO60oAYzfA 之后看这个
可见广场上有枪声,然后学生受伤。Fredo 2012年3月29日 (四) 11:18 (UTC)
这是两份香港亲中报章当年的报道Fredo 2012年3月29日 (四) 11:25 (UTC)
- http://www.alliance.org.hk/64/6420/wp-content/uploads/newspaper642001.jpg 文汇报
- http://www.alliance.org.hk/64/6420/wp-content/uploads/newspaper642002.jpg 大公报
我支持“没有足够证据显示天安门广场上发生屠杀,部分资料显示示威者被和平地驱离”的修改。感谢你提供的资料。我在“对于天安门广场是否发生屠杀的争议”列举了一些观点,希望继续补充。重要当事人、目击者的说辞应当罗列。由于考虑政治因素,当时报纸和电视报道的评论观点我认为不应采信,但是其中记录的影像可以参考。
我认为要依据影像证明屠杀发生,需要“军队向广场上示威人士开枪致其受伤受伤”,或者“坦克正在碾压广场上的示威人士”;而要证明屠杀没有发生,需要记录“示威人士全部安全撤出”,否则均只能用疑似表示。Daveduv(留言) 2012年3月29日 (四) 12:25 (UTC)
谢谢。维基百科的中立性应该对不同的参考起了凌驾性。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政治立场,需不能尽信,但仍有参考的价值。Fredo 2012年3月29日 (四) 13:44 (UTC)
- Youtube对上传的影像没有同行评审,不能当可靠来源,充其量只能当第一手来源,在条目中引用需要有同一主题的第二手可靠来源支持,例如新闻机构链接这个视频的报道网页。--Skyfiler(留言) 2012年3月29日 (四) 14:58 (UTC)
“对于天安门广场是否发生屠杀的争议”中,不包含原创研究,也并非陈述一个事实,而只是将观点的简单罗列。(在“可靠来源”这一方针下,有如下描述:当描述某人或某组织的观点时,直接引用该文是最好的引用方法...如果欲引用的材料是某人以文字、声音、或影像直接表达其观点,你可以包含或转录一篇摘录。)(在“非原创研究”这一方针下,有如下描述:第一手来源只能用于描述性断言,这样的断言应使得一名理性且受过教育的非专业人士能够加以验证。)如果认可这些是第一手来源,那我认为已经满足可靠性要求。Daveduv(留言) 2012年3月29日 (四) 16:50 (UTC)
- 这段文字不错,但是引用的视频并非用于表达该youtube用户的观点,前提条件不成立。另外,这些视频大多本身没有对事件进行总结和分析,只能认为是为事件特定状态直接提供证据的文献或者人;换句话说,属于未经可信赖出版者发布不可用作来源的一次文献。就算该用户在视频中加入自己的总结和分析,按照中立方针极少数人的观点不应被提到的原则,如果没有非极少数的可靠媒体支持这个观点的显著性,那么文章也不应该提到。--Skyfiler(留言) 2012年3月30日 (五) 06:05 (UTC)
我整理总结一下“对于天安门广场是否发生屠杀的争议”资料来源:纪录片《天安门》对当事人的采访,且文字版已经由公共出版社出版,属于可靠;英国The Telegraph刊登的文章,应视为可靠来源;香港传媒HKNTTV制作的节目由官方发布至Youtube,应视为可靠;刘晓波著作《末日幸存者的独白——关于我和“六四”》视为可靠;个人对亚视和无线节目的录像,应该追溯到这些传媒,视为可靠发布者。(在Reliable source examples下,有如下注释:In some cases, video clips published on YouTube may be acceptable as primary sources if their authenticity can be confirmed, or as a secondary source if they can be traced to a reliable publisher, but even then should be used with caution.)
可能存在问题的来源有2个,这个我想特别说明一下。
1、对于四君子刘晓波和周舵的采访,不是可靠的发布者(已经更新了来源,虽无法确定但可以猜测为无线或者亚视的播出节目,很多那时的节目片段都无台标),这是对于有可靠来源的《天安门》中侯德健发言的验证,且刘晓波发言部分可以与其著作相印证。为了提升条目质量,我认为需要保留,这符合维基百科的指引。
2、另一个是一份日语的对于吾尔开希的采访录像,这个并不可靠。吾尔开希条目下有可靠来源的2个链接已经失效。可能应当寻找更可靠的来源予以替代,或者考虑删除(但会使得支持与反对者的比重导致不平衡)。
请对这些来源可靠度分别作出回应,那么我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升。Daveduv(留言) 2012年3月30日 (五) 08:49 (UTC)
这些片段都是节录,报道中可能有其他的观点的报道,如果只用节录片段来作参考来源,会做成以偏概全的不公,应该寻找全个报道。其他人的看法?Fredo 2012年3月30日 (五) 10:32 (UTC) 第一个连接我个人认为可以保留,对于可靠度的不足,应该另外作警告标示(技术性的问题我不清楚),让读者自行判断其参考价值。Fredo 2012年3月30日 (五) 10:42 (UTC)
- 我认为应采用包含其他观点的报道而不是单独凸显一方观点的报道,因为这是可靠媒体在评估各方观点的重要性而不是由编者自行决定某个观点有足够重要度而加入,可靠媒体对观点的评价和篇幅分配应视为中立原则中的篇幅分配的查证来源。--Skyfiler(留言) 2012年3月31日 (六) 14:52 (UTC)
对于电视节目的录像部分,只是验证当事人确实说过这些话,电视台只是作了记录,我们不需要考虑当时进行采访的媒体本身是什么看法,因此摘录已经足够。
对于被采访者来说,他可能有对许多媒体有许多次发言,但是这也是无法全面收集的,我们关心的是他在那个时候是否表达了这个观点。(这和从某人某本著作中摘录一段文字的效果是相当的)Daveduv(留言) 2012年3月30日 (五) 10:51 (UTC)
已将来源不可靠的吾尔开希发言删去,增加王丹的观点。Daveduv(留言) 2012年3月31日 (六) 08:11 (UTC)
引子部分的描述问题
原引子被指存在争议的部分被删除“引发全国示威,最终以北京宣布戒严、军队武力镇压、大批民众死伤与流亡及军人伤亡而告终。在天安门广场之外分散发生了诸多流血事件,但没有足够证据显示天安门广场上发生屠杀,部分资料显示示威者被和平地驱离。”
改为“中国解放军开往天安门广场期间与民众爆发的流血冲突。”
我认为虽说这样避免了争议的产生,但也丢失了重要内容。应当权衡后给出中立描述而并非删除,大家认为呢。Daveduv(留言) 2012年3月31日 (六) 07:42 (UTC)
- 如果争议的细节在大部分可靠媒体对整个事件的总结中有同样的位置,则可以存在。如果大部分可靠媒体在总结中没有这个细节,则不应在前言中提到,以避免给部分细节不合理的比重。如果这个细节在在像本文一样是介绍整个事件的专题文章(注意不是专题介绍事件的某个细节的文章)中很少见,则不应在本文提到,而是根据维基百科:摘要格式将细节移动到更加切题的文章。无论在何处提到争议,都应以中立语气给出,描述观点的持有者及其观点受支持的程度。--Skyfiler(留言) 2012年4月7日 (六) 18:17 (UTC)
中国媒体形容的六四事件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媒体避讳提及六四事件,但依然零星提到六四事件,此段叙述中国媒体所交代的六四事件。
就在苏联走向解体、东欧发生剧变的同时,在“国际的大气候和中国自己的小气候”[1]影响下,1989年春夏之交,在中国发生了一场“政治风波”。[2]
原因
由于“认为成名的时机到了”,访美学者刘晓波提前返国,是六四事件的“主要煽动者”。[3] 邓小平认为,六四事件时中国共产党没有出问题。[4]六四事件前十年最大失误在教育,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5]六四事件是国际的大气候和中国自己的小气候所决定的。[6]
朱镕基认为,六四事件是因为暴乱者“要民主,不要法制”。[7]
过程
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紧急会议。多数常委认为,不能退让,应该反对、制止动乱。赵紫阳,坚持退让。[6]
5月1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在北京部分地区实行戒严。[6]
5月19日晚,李鹏呼吁:绝食学生立即停止绝食,离开广场,接受治疗;停止游行活动,不要对绝食学生进行“声援”了;杨尚昆说,为了“维护首都的社会治安,恢复正常秩序,我们不得已,从外地调来了一部分人民解放军部队。这完全是为了协助首都武警、公安干警执行任务,绝对不是针对学生的。”[6]
5月20日,李鹏签署戒严令。[6]
5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戒严部队发布告北京市市民书。[6]
5月31日,邓小平指出,要向人民作出交代:[6]
第一,要改换领导层。新的中央领导机构要使人民感到面貌一新,感到是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班子。这是最重要的一条。有一个新的改革的面貌,是确定新班子成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不是九分九,而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要看到这个大局。 第二,要扎扎实实做几件事情,体现出我们是真正反对腐败,不是假的。腐败的事情,一抓就能抓到重要的案件,就是我们往往下不了手。这就会丧失人心,使人们以为我们在包庇腐败。这个关我们必须过,要兑现。是一就是一,是二就是二,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一定要取信于民。一个好班子,搞改革开放的班子,就要明白地做几件开放的事情。凡是遇到机会就不要丢,就是要坚持,要干起来,要体现改革开放,大开放。第三代的领导要取信于民,要得到人民对这个集体的信任,使人民团结在一个他们所相信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周围。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不能动摇。这一点我任何时候都没有让过步。希望大家能够很好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很好地团结。只要这个领导集体是团结的,坚持改革开放的,即使是平平稳稳地发展几十年,中国也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关键在领导核心。我请你们把我的话带给将要在新的领导机构里面工作的每一个同志。这就算是我的政治交代。[6]
6月3日凌晨,部分解放军戒严部队进驻重点保卫目标。[6]
6月4日凌晨4时半,戒严部队开始对天安门广场实行清场。约5时左右,广场上的学生开始撤离,戒严部队同时进驻天安门广场。至5时半,整个清场过程结束。[6]
六四事件时,一些学生拿着某国家领导人打高尔夫球的图片,以此证明这位领导人的腐败。[8]
6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表《告全体共产党员和全国人民书》。[6]
6月7日,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发表《关于严明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通知》。[6]
平息
邓小平认为,改革开放让“我们”闯过六四事件,也是改革开放让中国在六四后能稳定。不然就乱,乱就打内战。 [9]李慎明认为,六四事件说明,毛泽东关于保持党和政权永不变质战略思想是完全正确的。[10]海军后勤部政治部原主任王新武认为,“这场政治风波真的让人担心,要不是邓小平他老人家出来维持局面,可能就真乱了。”[11]
影响
六四事件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中断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谈判。[12] 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开始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些国家的政府及其媒体“大肆攻击”中华人民共和国侵犯人权,并预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很快就会垮台,此即中国崩溃论。美国及西方舆论更是认为苏联的今天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明天。[13]随后西方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了政治孤立、经济封锁等一系列打压手段。[14]从1989年6月5日至7月15日,美国、西欧、日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了制裁措施。6月27日欧共体理事会指责中华人民共和国[2]。7月16日,西方七国集团首脑会议指责中华人民共和国,中止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层的互访,停止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售和商业性武器出口,推迟国际金融机构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提供新的贷款[2]。法国制裁中华人民共和国、向台湾出售武器,导致两国关系跌入低谷。[15]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WTO这样一个国际市场经济问题政治化,谈判严重受阻。[16]跨国公司逆国际制裁之风相继而来,形成了跨国公司外交态势。[17]六四事件两年半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制裁基本结束。[18]
六四事件后,美国的媒体在引导美国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负面看法方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1989年3月盖洛普民意调查的结果表明,当时有72%的美国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心存好感。3个月后根据《洛杉矶时报》调查表明,78%的美国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怀有恶感。[20]
西方和“达赖集团”利用六四事件推动了西藏问题的国际化。[21]
《外国记者和外国常驻新闻机构管理条例》是根据六四事件等环境发布的。[23]
后续
1993年,正值六四事件过后不久,人们刚“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和冲击中解脱出来”。[24]
凯特林基金会在促进中美两国军事交流和打破六四事件以后双方外交僵局等方面起着有效作用[25]
1999年,朱镕基认为,中国有了足够的民主,六四事件不会再发生。[7]
该部分内容并不适合单独列出,如果有重要信息,适合拆分后添加回原条目,其余内容删除。—Aronlee90(留言) 2012年4月4日 (三) 11:22 (UTC)
脚注
- ^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02页,人民出版社,1993。
- ^ 2.0 2.1 2.2 http://book.people.com.cn/GB/69399/107424/113248/113249/6697336.html
- ^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10/26/c_12703288.htm
- ^ http://cpc.people.com.cn/BIG5/64162/82819/83773/83901/5796873.html
- ^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1038/10282461.html
-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5580/5581/20010612/487256.html
- ^ 7.0 7.1 http://book.people.com.cn/GB/69399/107424/167961/10093029.html
- ^ http://book.people.com.cn/GB/69399/107429/146925/8835332.html
- ^ 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46570/219409/14428318.html
- ^ 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6445751.html
- ^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8221/71065/125635/125637/7438302.html
- ^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81/5248/550299.html
- ^ http://world.people.com.cn/GB/8212/159011/index.html
- ^ http://world.people.com.cn/GB/57506/12955727.html
- ^ http://world.people.com.cn/GB/10555121.html
- ^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83/5384/559458.html
- ^ http://mnc.people.com.cn/GB/54849/59580/7749775.html
- ^ http://www.people.com.cn/BIG5/guandian/29/163/20011230/638839.html
- ^ 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41180/75987/5173519.html
- ^ 郑永平:《树欲静而风不止:近年来的美国国会与中美关系》,载《美国研究》,1991年第4期。
- ^ 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41180/44244/3890077.html
- ^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3-03/19/content_787290.htm
- ^ 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49489/83926/5758635.html
- ^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8221/71065/125635/125637/7438302.html
- ^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0/49152/4418607.html
六四事件条目长度超过物理学史
昨天和今天,User:文子言木将该条目又扩充了一些,条目长度增加至超过200,000字节,总算超过物理学史条目的长度(239,797字节)了!--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1月13日 (四) 13:05 (UTC)
除了长度问题,我更关注文子言木的修改质量。新修改有点改善了文章,加入了些图片,可惜脉络变得相当混乱,一些内容似乎评论。翻查资料,旧版本的架构[1]约在2008年出现,在这个较具争议的题目上,其行文风格相对较受社区接受,两年来均没受过重大重组。等文子弄好后,我们一起清理一下文章吧。--Winstonlighter (留言) 2011年2月10日 (四) 11:53 (UTC)
- 文章长度超过32K的建议参考维基百科:摘要格式重写。--Skyfiler(留言) 2012年4月5日 (四) 03:33 (UTC)
条目有关于香港捐款的描述冲突
活动后,李卓人代表支联会把100万元港人捐款送到北京时被拘留,迫签悔过书,三日后才获释,而款项被北京当局全数没收。
就在三方僵持不下之际,香港演艺界5月27日举行《民主歌声献中华》音乐会,筹得逾千万元捐款,物资陆续运抵北京,为当时已现疲态的学运注入一支强心针。然而学生的矛盾并未平息。
到底情况如何,改删掉哪一句。 --Randy(留言) 2012年4月5日 (四) 12:32 (UTC)
关于是否需要通过新建条目来减少此条目长度
Aronlee90已经将内容分为六四事件中期、六四事件后期以及六四清场,请问有此必要吗?--Fanglongzong (讨论) 2012年4月9日 (一) 17:12 (UTC)
- 条目过长,阅读起来极其麻烦,妨碍其他人继续修改,而且不改不知道一改吓一跳,可能由于原文过长,不便于检查,许多个人主观内容混杂其间,只有到了需要将其删除时才发现。之前有人提议进行精简,但一直未见有所行动,继续托下去无法改善任何事情,所以我就不多废话,进行了裁减,如果不妥欢迎修改。Aronlee90(留言) 2012年4月10日 (二) 00:47 (UTC)
- 条目过长这个我是认同的,但我只是不认同把一个能在一个网页讲完的事件分为上、中、下期,明明只是在几天之内发生的事情,二战都没分吧?我觉得可以通过删除一些无来源的内容来达到精简的目的。--Fanglongzong (讨论) 2012年4月10日 (二) 04:10 (UTC)
- (+)赞成不过可以把 2.背景那段缩写一下合并到它的主条目中,拆开实在是不方便阅读。这个问题是时间很短,但是事情很多 。另外建议删除拆分页面,这样编辑时会造成混乱。另外觉得可以把六四的影响和政治演变合并成成主条目--六四事件的影响,本文中只要保留缩写板即可。不建议在没达成共识前强行推动拆分。-Randy(留言) 2012年6月4日 (一) 01:59 (UTC)
- 应根据概要风格综述事件发展而把涵盖范围较小、在主条目重要性没有来源支持的细节移动到更贴近细节来源主题的文章。当时记得每一步都有多方记者报道,完全满足单独成文的关注度要求。至于怎么分则得看来源如何在讨论整个事件的时候划分,二战那篇文章就是按战区来分。从来源来看,胡耀邦逝世、四二六社论、学生运动、各地声援、戒严令、清场、领导人更动、国际反应等事件可单独成文而在本文中只需概述。将各个事件的时间线合并再自行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似乎是不很中立的做法。--Skyfiler(留言) 2012年4月11日 (三) 05:20 (UTC)
- (+)赞成--Fanglongzong (讨论) 2012年4月11日 (三) 15:21 (UTC)
- (+)赞成取消前中后期的分类-- 我觉得这样分好像是维基自创的, 与非原创研究的原则有抵触, 还是别按这样分好. 何况怎样划分前中后期呢? 现在的划分有点草率和随机. --Winstonlighter(留言) 2012年5月8日 (二) 18:14 (UTC)
- 条目过长这个我是认同的,但我只是不认同把一个能在一个网页讲完的事件分为上、中、下期,明明只是在几天之内发生的事情,二战都没分吧?我觉得可以通过删除一些无来源的内容来达到精简的目的。--Fanglongzong (讨论) 2012年4月10日 (二) 04:10 (UTC)
- 分拆"相关人物、组织"一段。--石(留言) 2012年6月4日 (一) 03:32 (UTC)
六四围观来留名
历史以成过去,可是今天成为天朝朝庭不想提的日子。留个名回望下--Jyu..(عشق، مانند لوتوس). 论 2012年6月4日 (一) 09:39 (UTC)
- 有几处引错误,有保护那位调整下?--Jyu..(عشق، مانند لوتوس). 论 2012年6月4日 (一) 09:57 (UTC)
- 算是修好,还要整理。--石(留言) 2012年6月4日 (一) 13:09 (UTC)
官方隐瞒真相或低调处理?
不阻止舆论追究探讨,态度上也完全没有强势的作为称为“低调处理”,“刻意隐瞒”则指不愿让人民知道六四,大陆现况为后者---阿撒晡鲁(留言) 2012年6月5日 (二) 05:18 (UTC)
后者?好像并非如此吧!--A20120312(留言) 2012年6月5日 (二) 10:33 (UTC)
大陆新一代几乎对六四没有基本认识。---阿撒晡鲁(留言) 2012年6月5日 (二) 10:46 (UTC)
确实如此,我是90后,我的同学确实如此。--Randy(留言) 2012年6月17日 (日) 00:19 (UTC)
其实都知道,只是不谈罢了。--东京热北京也热 (试着注册玩玩,结果成功了) 2012年6月26日 (二) 03:38 (UTC)
补充
89年10月31日,通过《集会游行示威法》,即日公布施行。--Numenor(留言) 2012年7月3日 (二) 07:13 (UTC)
新条目推荐讨论
- 1989年5月35日当天凌晨,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发生了什么事情?
- (=)中立中立。实在担心因此首页被GFW屏蔽。话说这么大的条目是由一人主编?!—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Cbcdqe(对话|贡献)于2012年6月29日 (五) 13:28加入。
- (:)回应:GFW方面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条目的话只是修改原有内容并另外加上翻译而已。--KOKUYO(留言) 2012年6月29日 (五) 14:03 (UTC)
- (+)支持 A900040a900040(留言) 2012年6月29日 (五) 13:31 (UTC)A900040a900040
- (=)中立--Hans Li(Li|Sn|ΔH) 2012年6月29日 (五) 13:35 (UTC)
- (+)支持:另外,应该再加上1989年。--Aoke1989(留言) 2012年6月29日 (五) 13:39 (UTC)
- (:)回应:非常感谢意见,已经作了修改。--KOKUYO(留言) 2012年6月29日 (五) 14:03 (UTC)
- (!)意见太长,已没有阅读的意欲--Dragoon16c(留言) 2012年6月29日 (五) 13:54 (UTC)
- (:)回应:那真是遗憾……因为依照咱的编辑习惯到优良条目之后还会更长的。--KOKUYO(留言) 2012年6月29日 (五) 14:03 (UTC)
- (=)中立,的确相较于之前的几个版本改善不少,建议参考赵鼎新《天安门力量》(Zhao,The Power of Tiananmen) --Numenor(留言) 2012年6月29日 (五) 14:06 (UTC)
- (:)回应:基本上我是翻译为主,可能之后有空再来看看,不过在翻译的文章中也有几个来源是来自《天安门的力量:国家-社会关系和1989北京学生运动》(The Power of Tiananmen: State-Society Relations and the 1989 Beijing Student Movement)这本书中。 --KOKUYO(留言) 2012年6月29日 (五) 14:32 (UTC)
- (:)回应,眼拙了,不过话说回来编辑这种条目还真是勇气可嘉。--Numenor(留言) 2012年6月29日 (五) 14:41 (UTC)
- (:)回应:我也是看到阁下的留言才知道这本书的作者的中文名称,老实讲若不是阁下有提到我还真的不知道“Dingxin Zhao”是谁呢 --KOKUYO(留言) 2012年6月29日 (五) 14:51 (UTC)
- (:)回应,眼拙了,不过话说回来编辑这种条目还真是勇气可嘉。--Numenor(留言) 2012年6月29日 (五) 14:41 (UTC)
- (:)回应:基本上我是翻译为主,可能之后有空再来看看,不过在翻译的文章中也有几个来源是来自《天安门的力量:国家-社会关系和1989北京学生运动》(The Power of Tiananmen: State-Society Relations and the 1989 Beijing Student Movement)这本书中。 --KOKUYO(留言) 2012年6月29日 (五) 14:32 (UTC)
- (+)支持:(GFW的问题):真心建议不要登图片! Asiaworldcity(留言) 2012年6月29日 (五) 14:07 (UTC)
- (:)回应:那换这张File:Chinese soldier on Tienanmen Square.jpg就没有问题了吧。--KOKUYO(留言) 2012年6月29日 (五) 14:38 (UTC)
- (-)反对:没有“5月35日”,维基百科不是开玩笑的地方。将条目完全重新修改,且将条目增加到这个长度将导致条目由于过长而无法阅读。极其需要将条目分解成许多小条目。—Aronlee90(留言) 2012年6月29日 (五) 14:12 (UTC)
- (:)回应:维基百科告诉我们有5月35日这玩意儿,不过是一本书就是了 )……回归正题,知道5月35日代表什么意思的人,当然就能猜到这个DYK问题答案。不知道其背后意义的人,要嘛按下5月35日的连结看到是一本书的名称,可是在上头见到原来网络上5月35日也可能是指六四事件;又或者直接按下答案,然后知道5月35日其背后可能是指什么。可以防撞墙又可以吸引兴趣,何来的单纯玩笑呢 --KOKUYO(留言) 2012年6月29日 (五) 14:46 (UTC)
- (:)回应:我也觉得维基百科还是严肃一些比较好。6月4日就是6月4日,在正式场合用“5月35日”这种说法,感觉像是《1984》中的“新话”,让人不舒服。最让人恐惧的是恐惧本身。如果怕被封,就不要推荐这个条目,如果不怕被封,就堂堂正正地说出6月4日这个日期。Vx13(留言) 2012年7月3日 (二) 23:20 (UTC)
- (:)回应:维基百科告诉我们有5月35日这玩意儿,不过是一本书就是了 )……回归正题,知道5月35日代表什么意思的人,当然就能猜到这个DYK问题答案。不知道其背后意义的人,要嘛按下5月35日的连结看到是一本书的名称,可是在上头见到原来网络上5月35日也可能是指六四事件;又或者直接按下答案,然后知道5月35日其背后可能是指什么。可以防撞墙又可以吸引兴趣,何来的单纯玩笑呢 --KOKUYO(留言) 2012年6月29日 (五) 14:46 (UTC)
(-)反对,不要开玩笑,没有5月35日。维基百科不是专为中国大陆而设。Gz deleted(留言) 2012年6月29日 (五) 14:18 (UTC)- (:)回应:前头已解释咱认为5月35日的用法没有问题,至于后面阁下提的在下就不懂了--KOKUYO(留言) 2012年6月29日 (五) 14:56 (UTC)
(=)中立:抵消上边因为5月35日的反对票,问题换个不撞墙的说法而已。不用支持票抵消的原因是:随便找了一段就看到了“政府级将”、“泉体会议”、“逼迫能民”……--哪位维基人能够一下打死五个? 2012年6月29日 (五) 14:30 (UTC)- (:)回应:了解……有空会整篇文章在校对一遍的。--KOKUYO(留言) 2012年6月29日 (五) 14:56 (UTC)
- (+)支持--Iflwlou [ M { 2012年6月29日 (五) 14:49 (UTC)
- (+)支持--张树人(留言) 2012年6月29日 (五) 15:00 (UTC)
- (+)支持。大幅增补这个重要又已有相当篇幅的条目当然值得鼓励!认真的读者不会因为篇幅长就忽略这严肃的主题。关键内容亦不宜分割。小瑕疵可于这几天校订完善。但5月35日易落人口实,第一句话可替换为“5月16日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会见中共总书记赵紫阳后19天”或“5月20日李鹏宣布北京戒严后两周/15天”之类的叙述。维基被屏蔽是屏蔽者的问题,维基与编辑毋需自我审查! -- WildCursive(留言) 2012年6月29日 (五) 15:16 (UTC)
- (:)回应:在下觉得这样改反而有点饶舌,而且也比较不像是在问问题。--KOKUYO(留言) 2012年6月30日 (六) 05:52 (UTC)
- (-)反对:有这种条目在主页上,何愁中文维基不被完全屏蔽?追求历史的真实固然高尚而重要,但要建立在生存的基础上,提着马刀砍坦克的事情,最好不要干。文理兼修四无青年(留言) 2012年6月29日 (五) 15:29 (UTC)
- (:)回应:除非放条目会导致整个维基计划瓦解(哪个条目能够这么厉害啊?),否则有什么条目是不能够出现在首页的。--KOKUYO(留言) 2012年6月30日 (六) 05:52 (UTC)
- (+)支持--hoseumou 2012年6月29日 (五) 16:01 (UTC)
- (=)中立,太长了,建议拆分。--CHEM.is.TRY 2012年6月29日 (五) 16:04 (UTC)
- (+)支持,有改进总是好的。-- 豆腐daveduv写上海留言 2012年6月29日 (五) 16:11 (UTC)
- (+)支持,改进这种条目确实可嘉--Eartheater(留言) 2012年6月29日 (五) 18:30 (UTC)
- (+)支持,建议将问题中的时间改为一个时间段似乎更符合条目内容。问题还是越隐讳越好,否则主要都要被和谐了!--Chaochou☎☏Contact 2012年6月30日 (六) 00:45 (UTC)
- (:)回应:因为事件就是以此日期命名,咱绝得要与日期有关当然就是要指那天了 --KOKUYO(留言) 2012年6月30日 (六) 05:52 (UTC)
- (!)意见,建议问题弄个地区转换比较好,墙外表示不理解5月35日的含义。—AT 2012年6月30日 (六) 03:41 (UTC)
- (!)意见:那点进去看5月35日或者答案本身都可以知道啊,其实咱认为这问题就只是以一个代称、称号(不管你知不知道)来问问题而已。--KOKUYO(留言) 2012年6月30日 (六) 05:52 (UTC)
- (+)支持:维基百科不能搞自我审查。--王小朋友(留言) 2012年6月30日 (六) 06:58 (UTC)
- 重要(!)意见:中文维基百科很可能因为刊登此条目而被封锁,因此,我强烈建议在刊登此条目下,加入“ 总部位于美国维基百科敢刊登什么文章?”。这样一旦封锁,可引起对审查的讨论。
此文章语言还需改进,希望其他维基人帮助修改。--王小朋友(留言) 2012年6月30日 (六) 07:04 (UTC) - Article is too long,请不要忘记读者的习惯……--铁铁的火大了(留言) 2012年6月30日 (六) 07:14 (UTC)
- 囧rz……:咱是认为东西已经丢给读者,要读不读则是自己选择,只要浏览器还能跑的动那就没问题了(……还有这篇还没编完,也就是说还会继续扩充)--KOKUYO(留言) 2012年6月30日 (六) 07:29 (UTC)
- (!)意见,不赞成为免被金盾屏蔽,就特地修改图片及问题。Gz deleted(留言) 2012年6月30日 (六) 08:06 (UTC)
- (:)回应:那换成比较有纪念感觉的File:Candlelight Vigil for June 4 Massacre 2007 - 002.JPG好了,对我而言用什么图片都没差,因为共享资源内都没有当时事件发生时的照片,而事后拍下的照片其实都比实际事件照片还差一级(无奈);如果有人有可以公开使用并愿意上传共享资源的话,那么我就直接用那张了。至于问题方面其实咱一开始就打算这么问了,因为如果直接问说1989年几月几日发生什么事件,不就等于直接告诉答案了吗?丢一个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给浏览者,何尝不可呢?--KOKUYO(留言) 2012年6月30日 (六) 08:40 (UTC)
- (:)回应:为什么会说没有事发当时的照片呢?条目第一张挡坦克的不正是六四最知名的图像吗? -- WildCursive(留言) 2012年6月30日 (六) 11:51 (UTC)
- (:)回应:那是合理使用图片所以不能放在首页,如果共享资源内有任何几张六四事件当时的照片就好了。--KOKUYO(留言) 2012年6月30日 (六) 12:36 (UTC)
- (:)回应:为什么会说没有事发当时的照片呢?条目第一张挡坦克的不正是六四最知名的图像吗? -- WildCursive(留言) 2012年6月30日 (六) 11:51 (UTC)
- (:)回应:那换成比较有纪念感觉的File:Candlelight Vigil for June 4 Massacre 2007 - 002.JPG好了,对我而言用什么图片都没差,因为共享资源内都没有当时事件发生时的照片,而事后拍下的照片其实都比实际事件照片还差一级(无奈);如果有人有可以公开使用并愿意上传共享资源的话,那么我就直接用那张了。至于问题方面其实咱一开始就打算这么问了,因为如果直接问说1989年几月几日发生什么事件,不就等于直接告诉答案了吗?丢一个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给浏览者,何尝不可呢?--KOKUYO(留言) 2012年6月30日 (六) 08:40 (UTC)
- (+)支持,如果因为某个国家的"风格"而改变规则,维基百科就不是自由的百科全书了,应该改变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吧--B2322858(留言) 2012年6月30日 (六) 10:38 (UTC)
- 把图拿掉。无法看出与条目内容的必然联系。--达师 - 218 - 372 2012年6月30日 (六) 12:02 (UTC)
- 这个图是香港维园六四烛光晚会的烛光,其实挺有关的。--CHEM.is.TRY 2012年6月30日 (六) 12:09 (UTC)
- (!)意见。来源的使用有问题。特举几例:
- (=)中立中立。实在担心因此首页被GFW屏蔽。话说这么大的条目是由一人主编?!—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Cbcdqe(对话|贡献)于2012年6月29日 (五) 13:28加入。
- “胡耀邦猝逝之后,许多北京学生以及民众便开始以悼念胡耀邦辞世为名发起了集会活动”引用了BBC中文网的北京将举行胡耀邦纪念会。从标题来看很合适,但是来源写的是2005年的纪念会,原文中说的却很显然是1989年的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演……”)。
- “人民日报发表了xxx……定义为……引起回响”引用了人民日报发表的xxx,前两个分句都是来源中的,引起回响是哪里看出来的?
- 以上是导言中的两个问题,下边实在是·太·长·了·,浏览器载入都很慢,就没有仔细看。印象中还有颐和园电影相比来源也加入了编者自己的观点。
- 题外话,是不是写敏感事件、显得维基百科很普世、自由的就要支持呢?--哪位维基人能够一下打死五个? 2012年6月30日 (六) 12:37 (UTC)
- (!)意见,烛光图片非常明显地表露了立场,无中立可言,应当去除。5月35日还是有点戏谑,不如改成“春夏之交”-- 豆腐daveduv写上海留言 2012年6月30日 (六) 15:38 (UTC)
- 囧rz……:那再改回来File:Chinese soldier on Tienanmen Square.jpg好了,然后如果改成“春夏之交”等一下说不定又会有人讲渗入中国观点了。--KOKUYO(留言) 2012年6月30日 (六) 15:54 (UTC)
- “春夏之交”还好吧,不必那么敏感Wangyefurichard(留言) 2012年6月30日 (六) 16:10 (UTC)
- 囧rz……:那再改回来File:Chinese soldier on Tienanmen Square.jpg好了,然后如果改成“春夏之交”等一下说不定又会有人讲渗入中国观点了。--KOKUYO(留言) 2012年6月30日 (六) 15:54 (UTC)
- (!)意见如果被屏蔽的话,大概会持续多长时间?--Chaochou☎☏Contact 2012年7月1日 (日) 01:49 (UTC)
- (!)意见,烛光图片非常明显地表露了立场,无中立可言,应当去除。5月35日还是有点戏谑,不如改成“春夏之交”-- 豆腐daveduv写上海留言 2012年6月30日 (六) 15:38 (UTC)
- (+)支持,原文有语病,如,弹(应该是【但】)发展到了1980年代末, 这些逼(哪些逼?怎么看像是在骂人呢?明显不是哪些逼,而应该是这些【迫使】)使得(去掉【得】字)在邓小平前往南方考察之前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改革脚步渐缓 --113.111.194.116(留言) 2012年7月1日 (日) 07:07 (UTC)
- (=)中立,但表示在图片的选择上同意用现在这张。 --William915(与我讨论) 2012年7月1日 (日) 09:42 (UTC)
- (-)反对,怕GF***W Block掉中文维基——D'ohruhi Suzumiya (留言) (贡献) 2012年7月1日 (日) 11:26 (UTC)
- 囧rz……:这也不是条目的错啊……而且人家过去要挡也都不是不请自来的吗?--KOKUYO(留言) 2012年7月2日 (一) 10:18 (UTC)
- (+)支持:条目较详细。(!)意见:5月35日应链接到6月4日 -- Tusooa Zhu ☎ 2012年7月1日 (日) 13:53 (UTC)
- (+)支持-支持条目,反对上方因被封锁而选择不让此条目上首页的反对票。卍田卐JC1 2012年7月1日 (日) 16:07 (UTC)
- (-)反对:为什么就是要5月35日?蛋疼--唐吉诃德的剑(风车之战)十步杀一人 低头思故乡 2012年7月1日 (日) 19:43 (UTC)
- (:)回应:前面提到过……--KOKUYO(留言) 2012年7月2日 (一) 10:18 (UTC)
- (-)反对:什么问题嘛,日期···--FanglongzongT‿T 2012年7月1日 (日) 20:24 (UTC)
- (:)回应:前面回应有提到……--KOKUYO(留言) 2012年7月2日 (一) 10:18 (UTC)
- (+)支持,为何日期会是问题,你懂的...--凡(留言) 2012年7月1日 (日) 21:15 (UTC)
(-)反对,-----不符合基本推荐资格------。不是新条目。也不符合“扩充原文的2/3以上并至少扩充2000字节。”KOKUYO的近期修改虽然很好,但只是皮毛。如果要推荐,应该是优良条目,不是新条目。--蒙人 ->敖包相会 2012年7月1日 (日) 23:08 (UTC)- (!)意见:页面历史2012年6月29日 (五) 11:48 ,符合标准。--Aoke1989(留言) 2012年7月2日 (一) 01:24 (UTC)
- (:)回应:141,245(修改前)→336,785(咱提新条目推荐时)→335,268(回应时的大小)--KOKUYO(留言) 2012年7月2日 (一) 10:18 (UTC)
- (!)意见:页面历史2012年6月29日 (五) 11:48 ,符合标准。--Aoke1989(留言) 2012年7月2日 (一) 01:24 (UTC)
- (-)反对,不希望维基在大陆被封锁。-horsefaCe!!!(留言) 2012年7月2日 (一) 09:40 (UTC)
- (:)回应:那么请去拜托封锁的机关不要封锁,维基百科的条目因为这样不能上首页未免……--KOKUYO(留言) 2012年7月2日 (一) 10:18 (UTC)
- (:)回应,这不是削足适履吗?这也不是正中北京下怀吗?--凡(留言) 2012年7月3日 (二) 13:22 (UTC)
- (!)意见建议使用正常的问题。如果避免敏感词汇,可以问89年春夏之交的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事件。这里不是中国的BBS,不要搞5月35日这种类似“草泥马”一样的无奈的抗争。--蒙人 ->敖包相会 2012年7月3日 (二) 01:18 (UTC)
- (:)回应:5月35日就是抗争……真是有趣的结论。--KOKUYO(留言) 2012年7月3日 (二) 06:31 (UTC)
- (+)支持,现在连接至HTTPS,不会被封锁--2011wp(留言) 2012年7月3日 (二) 04:42 (UTC)
- (:)回应:请不要擅自改别人的发问,这样非常不礼貌。--KOKUYO(留言) 2012年7月3日 (二) 06:31 (UTC)
- (-)反对,编者的勤奋着实可嘉,然而根据模版标示页面“中立性有争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或未查证内容”,不符合基本推荐资格,故反对之。--如沐西风(留言) 2012年7月3日 (二) 15:56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