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六四事件/存檔5

由Vx13在話題新條目推薦討論上作出的最新留言:12 年前

請留意事件時間

根據中國時區條目中的「夏時制」章節,1989年中國全國正實行夏令時間,六四前後的日子亦不例外,所以請大家修改條目時應留意條目中提及的時間是否指當時的北京夏令時間(UTC+9)--Mungs (留言) 2011年1月14日 (五) 04:58 (UTC)


重疊問題

在最近的改動中,關於木樨地的資料除了多,也非常重複,這邊談一下,那邊又把同一堆內容重覆一篇,新增資料的人在加入資料時,好像不太關心冗長的問題。剛才已clean up 了一些重覆的內容,但還有這一段,細節很多,但按照現有架構的時序脈絡,似乎適合併入各個相關段落中。--Winstonlighter (留言) 2011年2月10日 (四) 19:43 (UTC)

重覆,維基化與侵權

近日文子言木在六四一文做了不少擴充, 但情況令人擔心. 很多擴充是copy & paste自中國六四真相一書, 原文照錄, 照字搬字。我已修改了侵權情況,但他轉眼又回退。

除了copy & paste 式擴充外, 有些內容亦過於鎖碎或風格像散文。比如學生用「高音喇叭宣布」、「進不得,也退不得」(明明說「進退不得」就行)、「熊熊大火」、「川流不息」。行文中說「但可惜廣泛流傳的相片中人.......」, 這不是個人評論啊. 至於文子堅持加入「毒氣」一段 , 卻沒說明毒氣是甚麼, 是催淚彈? 生化武器? 如此含糊, 不如不加.

另外, '''XXX''' 並不是弄標題的好方法; 也不明白為何個別標題要加 ==<big>xxx</big>==等排版方式.

最後想說, 為民主、科學、自由、人權、法制,為中國富強而共同探索,共同奮鬥吧這句話我絕對認同, 但正如之前說, 這句話對事件沒有主導性的影響 (跟趙紫陽在亞銀年會說的那句話不一樣), 請勿利用這篇文章, 為這類宣言加上粗體, 去表達你個人的政治取向.


六四一文是在2009年20周年時大量擴充、調整, 經過很多人努力, 才弄出較中性的評述. 文子部分內容看起來挺好, 很多內容也保留在文章裡, 但在這200K+ 的巨文中, 當你堅持加入不中立描述和灌入copy & paste的侵權內容時, 卻始終沒來討論頁說明一下, 那就令人相當失望。


所謂擴充[1] (用 google 搜一下, 就能發現 copy & paste 的情況, 這些內容本來已重寫, 文子轉眼又重新copy & paste 上去. 這讓人太累了.) 法新社十九日電:成萬名北京市民在今天晚上走上街頭企圖阻止被政府派來「維持秩序」的軍隊的車隊進城。在天安門廣場的學生對政府的行動作出了反應,高音喇叭宣佈「所有進入廣場的主要路口都被老百姓封鎖了。」「十九輛從西面開來的裝滿士兵的卡車被成千上萬名企圖說服軍人們不要使用武力的人阻止住了。」北京地鐵的工作人員關了電閘以避免這些部隊通過地鐵開往天安門廣場。在不少地方,示威者們躺在馬路上來阻止軍車的前進。


四日清晨,在木樨地,群眾又重新設置了路障,剛過木樨地橋,又有兩輛公共汽車橫排著封住了整個路面。……七點二十五分左右,木樨地橋頭忽然升起一股黃綠色的煙霧,一輛裝甲車壞了,停在那裡堵住了路口。而市民設置的兩輛公共汽車的路障仍在。那些趕來清理路障的坦克和裝甲車,只能在橋前擠成一堆。

整個上午,部隊的軍車被堵,進不得,也退不得。兩邊的自行車道上,騎車的人們川流不息,路過軍車旁時,一些人指著士兵怒罵,還有一些人向軍車扔磚頭。木樨地、北蜂窩、公主墳一帶,很多市民都出來了,不少人圍著軍車訴說。軍人們木然地坐在卡車裡頭,沒有任何反應。十時半左右,一些市民讓士兵們下車,有人首先將點著的衣服扔向一輛指揮車,隨後,一些市民如法炮製,逐輛點燃軍車。軍官們見狀,就命令部隊全部撤離。其中有一輛油罐車,在士兵們說明後,市民和工兵一起將其推到路邊。在部隊撤離的同時,幾十輛軍車都點燃了,熊熊大火也燒起來

整個白天,在復興醫院,不時有市民、學生出入,醫院門口聚集著一大群人,都在焦急地詢問自己親人的下落。在醫院自行車棚的牆上貼著一張死亡者的名單,一共有四十二名。附近的鐵路醫院公佈的名單有二十三人,郵電醫院有十六名死亡人員。根據這個估計的數字,全城在三日晚的死亡人數應在二百人左右,傷者應在二千人左右

下午四時,復興醫院停屍房向公眾開放,以便親屬認領遺體。去認領的人們排著長長一隊,約有數百人。停屍房外面有一個登記簿。很多死亡者沒有名字,只寫出性別、年齡和體貌特徵。停屍房裡外兩間,水泥地上有的用蓆子,有的用白布蓋著死亡者的遺體,他們都沒有作任何處理,保持了死時的模樣。有人在醫院門外為這些亡靈燒紙。

方政於2005年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四號早晨他走在退伍的後三分之一的地方,就是比較偏後。走倒西長安街時,六部口附近時,有毒氣炸彈爆炸,一個低他一年級的女學生當時就嚇壞了,加上毒氣,他就一邊扶她一邊抱起她,往人行道上移動。一輛坦克正急速行駛過來,他趕緊把學妹推靠到護攔上,但他自己卻躲閃不及倒地,坦克壓到他的雙腿,就從他的雙腿上碾過去了,坦克履帶都是鏈條、齒輪,他表示感覺到褲子被卷到履帶的鏈條上面,很緊很擠壓的感覺,當時他意識還有一點,只覺得身體咚咚咚的在地下被往前拖,被拖行了一段距離,頭部、後背、肩部都被擦傷(到醫院後醫生說的),拖行中頭、身體咚咚的一震動,坦克車的履帶鏈條把他的腿撕拉掉了,褲子也扯爛了,他就從履帶上掉下來了,掉下來之後,他就滾到了路邊靠到護攔上……他在受傷後,到北京積水潭醫院搶救,手術後五號醒來,20天後,6月24日就被接到北京體院有自己的校醫院繼續治療。[2]


--Winstonlighter (留言) 2011年2月13日 (日) 21:14 (UTC)


香港的捐款是被中共沒收了,還交給學生了?本文有不同的描述

我是看到什麼活動後,李卓人代表支聯會把100萬元港人捐款送到北京時被拘留,迫簽悔過書,三日後才獲釋,而款項被北京當局全數沒收。 但是又說香港的捐款注入了一針強心針。

為何換上大量《中國「六四」真相》資料?

今年本來打算繼續核對6月3日及之前的資料來源,但回來後發現條目最重要的六四清場被大幅度修改,除加入了非常大量的《中國「六四」真相》的資料外,其他方的觀點亦被大量移除,為甚麼會這樣的?是誰主張如此更改的? 感靈 (留言) 2011年5月11日 (三) 09:59 (UTC)


建議恢復原有的中立性資料

剛剛留意到上面SymplectopediaWinstonlighter的討論,原來條目是被一位名叫文子言木的用戶於2011年1月12日開始大幅修改的。其中最重要的「木樨地抗爭」及「示威者撤離」被加入大量準確性有爭議的單一觀點!原有非常重要的提醒句「《中國六四真相》描述:...」等等亦被無故移除。只要凡是反方觀點均被大量縮減!重要時序亦被隨意巔倒,變得非常混亂!整體內容被改到面目全非。


正如Winstonlighter所言,六四條目的舊版本架構是透過一眾維基人花了足足兩年時間去大量擴充、調整,經過很多人努力,才弄出較中性的評述。每一點每一滴都是維基人一心為認真求證而花的心血,現在卻被文子言木獨自一人輕易完全徹底破壞了!

  • 跟據維基百科中立性原則,我建議:把「木樨地抗爭」至「示威者撤離」的內容,回復到舊版本架構,以維護維基百科的準確性與中立性原則。


理由是:現在的內容已被改到面目全非,若要慢慢糾正過來,所花的時間可能又是另一個兩年!甚至更久。而且跟據Winstonlighter的描述,文子言木是屬於轉眼又回退的人,他一定會長期和其他維基人發生編輯戰的,與其如此浪費大家的時間,倒不如直接回退,否則若將來又出現第二位破壞者,難道大家又要花第三第四年去回復原貌?這樣就算有多少維基人真心想改好六四條目,也追不上他們破壞的速度。


請問大家支持把「木樨地抗爭」至「示威者撤離」的內容回復到原有乎合維基中立性的版本,讓六四條目繼續邁向真相嗎? 感靈 (留言) 2011年5月29日 (日) 07:14 (UTC)

  • (+)支持:本人支持回復中立,理由詳述如上。 感靈 (留言) 2011年5月29日 (日) 07:14 (UTC)
  • (+)支持: 本人支持回退一部分文子言木的修定,其修定過份抄襲自中國六四真相一書, 有時甚至全篇照搬,不按文理,亦不理會內容是否已重覆. 其實某程度上, 文子言木的心態也是想令條目變得更充實, 所以我也不好一刀切否定他的所有貢獻, 但他修改時,既不願意在討論頁加以說明,面對他人對他的意見時,亦從不來討論頁一起共議, 卻留下一大堆蘇州屎讓人清理. 上次我已花了幾天時間, 比較哪些內容是重覆了, 哪些沒被提及, 哪些用語是較為中立, 結果幾星期後, 他重操故技. 完全不理解他的作為是為了甚麼. 六四晚會我是常客, 但感情與事實敍述應該有一個分界吧. --Winstonlighter (留言) 2011年6月9日 (四) 08:17 (UTC)
  • (!)意見: 我重新閱讀了你點出的兩段. 「木樨地抗爭」一段並非只單純引用中國六四真相一書, 當中最少有三個來源, 而且不少內容是在文子言木之前已經存在。在不少文獻中都提及木樨地當年的激烈鎮壓, 相反, 在官方文獻中, 好像不曾反駁、懷疑木樨地的鎮壓. 在有限資料中, 我覺得現在的引文已顯得相當恰當啊.
至於「示威者撤離」一段, 主要引用示威者的憶述, 去說明他們撤離的狀況. 同樣地, 在有限資料當中, 現時的敍述並不存在很明顯的感情色彩.
其實感靈所指的問題, 會不會是平衡問題呢? 你好像是說引用了示威者說法時, 必須有官方說法放在旁邊, 這才算公允. 能這樣做當然最為理想, 但當官方說法並不存在時, 這要求就顯得緣木求魚, 甚至是「創造」觀點, 試圖把不存在的「官方觀點」, 加進每一段之內. --Winstonlighter (留言) 2011年6月9日 (四) 17:57 (UTC)
你上面支持那段寫得不錯。其實文子言木最大的問題是把「根據《中國六四真相》描述:...」這類最重要字眼也移除!這會使閱讀者誤以為後面的資料是已得到雙方共識的客觀資料,無法自行透過多方觀點進行分析。另外,「示威者撤離」的舊版本架構原有的另一方觀點並非「官方觀點」,而是西班牙攝製隊的中立方觀點,但也被文子言木無理移除,他似乎只想留下一個觀點:就是《中國六四真相》的觀點!連中立方的觀點也移除,他的目的根本就不是為了把六四條目繼續向客觀的方向改善。其實其他方觀點並非不存在,而只是不斷被某些人移除!結果大家就永遠也看不到六四的他方觀點,永遠也看不到六四的真相。 感靈 (留言) 2011年6月10日 (五) 10:15 (UTC)

亞洲國家

不知道有些人處於何種目的,將香港和澳門併入"亞洲國家"。將台灣移出華人國家。我已經更改。秋邊 2011年7月27日 (三) 13:08 (UTC)

本人新人 一些規則還往適當放寬

請問有關64資料這些書刊和被禁的在哪能找到?? 能否告知具體詳細位置

如果中国改造成民主 未来几年会是什么样?

「政治演變」條目缺乏依據

原文中提及「2001年2月14日,遼寧瀋陽人民代表大會否決了人民政府、人民法院的2000年工作報告」,根據我接觸到的資料,否決瀋陽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一事未有記載。

討論請簽名。隨便google一下就可以找到相關資料了,已添加。- Msuker (留言) 2011年10月10日 (一) 09:20 (UTC)

參考資料問題

以下是文中的一段

值得一提的是,流血事件分散發生在北京各處,天安門廣場上的示威者被驅離,並無發生屠殺。[1][2][3][4]

  1. ^ Wikileaks: no bloodshed inside Tiananmen Square, cables claim. 
  2. ^ 維基解密:美國早知六四沒有天安門廣場屠殺. 
  3. ^ 四君子挺侯德建,齊踢爆支聯會謊言. 
  4. ^ 六四事件之『支聯會』黎洪欺騙香港人篇. 

"Youtube"不是合適的參考資料,不是權威的調查,真確性也很低,不中立,不是可靠來源。 還有,「Wikileaks-no-bloodshed-inside-Tiananmen-Square-cables-claim」這個參考資料的英文是「維基解密」「聲稱」天安門沒有流血,沒有表示電信報沒有確認資料的真確性,電信報自己也給內容加上引號,可靠來源因此不可以是文章的參考內容。現在我給他回退,不同意的請再討論。Fredo 2012年3月29日 (四) 06:55 (UTC)

對當事人的視頻採訪,應視為當事人意見的表達。 認為發生屠殺的觀點,並無直接證據依據,而主要依據為部分參與者的證詞。而諸多證詞提供者在事後改口並否認屠殺。如黎洪在1989年聲稱有屠殺,而在1994年改口稱並無向人群掃射。這與民運領袖六四四君子的證言趨於一致。 另西班牙攝製組公開錄影,展示了6月4日凌晨學生撤離廣場的場面,這是可信材料。 如有必要,應當收集更多民運領袖的證詞(尤其是改口的證詞),以進一步證明。 Daveduv留言2012年3月29日 (四) 09:03 (UTC)


天安門廣場發生屠殺與否是六四事件的焦點問題,有必要予以特別說明。 若認為此問題存在爭議,我建議在此註明有爭議,而後在後文充分闡述各方觀點。Daveduv留言2012年3月29日 (四) 10:25 (UTC)

那個「維基解密」不是高認受性的機構,還有有些民運領袖開頭說有鎮壓,後來的講法改變,證詞矛盾,無法證實真偽,前者和後者必定有一個是謊言,但是那一個真,那一個假,我們沒辦法確認,例如他們可以是受到外來壓力而改變立場。我認為如果對於「死人」講法的證人和資料有大分歧,應該以中立的語言來表述,例如「沒有足夠證據顯示天安門廣場上發生屠殺,部分資料顯示示威者被和平地驅離」。Fredo 2012年3月29日 (四) 10:47 (UTC)

  • P.S.我記得當年日本的電視台好像拍攝過一些有關的片斷,可是不知道是禁播還是什麼,片段沒有給流傳。當年的香港報章也有報道酒店裡有從天安門射過來的子彈。我得花時間去確定。(有保留)

可以看看以下的片斷(不過是西班牙文)

可見廣場上有槍聲,然後學生受傷。Fredo 2012年3月29日 (四) 11:18 (UTC)

這是兩份香港親中報章當年的報道Fredo 2012年3月29日 (四) 11:25 (UTC)


我支持「沒有足夠證據顯示天安門廣場上發生屠殺,部分資料顯示示威者被和平地驅離」的修改。感謝你提供的資料。我在「對於天安門廣場是否發生屠殺的爭議」列舉了一些觀點,希望繼續補充。重要當事人、目擊者的說辭應當羅列。由於考慮政治因素,當時報紙和電視報道的評論觀點我認為不應採信,但是其中記錄的影像可以參考。 我認為要依據影像證明屠殺發生,需要「軍隊向廣場上示威人士開槍致其受傷受傷」,或者「坦克正在碾壓廣場上的示威人士」;而要證明屠殺沒有發生,需要記錄「示威人士全部安全撤出」,否則均只能用疑似表示。Daveduv留言2012年3月29日 (四) 12:25 (UTC)

謝謝。維基百科的中立性應該對不同的參考起了凌駕性。不同的媒體有不同的政治立場,需不能盡信,但仍有參考的價值。Fredo 2012年3月29日 (四) 13:44 (UTC)

Youtube對上傳的影像沒有同行評審,不能當可靠來源,充其量只能當第一手來源,在條目中引用需要有同一主題的第二手可靠來源支持,例如新聞機構連結這個視頻的報道網頁。--Skyfiler留言2012年3月29日 (四) 14:58 (UTC)

「對於天安門廣場是否發生屠殺的爭議」中,不包含原創研究,也並非陳述一個事實,而只是將觀點的簡單羅列。(在「可靠來源」這一方針下,有如下描述:當描述某人或某組織的觀點時,直接引用該文是最好的引用方法...如果欲引用的材料是某人以文字、聲音、或影像直接表達其觀點,你可以包含或轉錄一篇摘錄。)(在「非原創研究」這一方針下,有如下描述:第一手來源只能用於描述性斷言,這樣的斷言應使得一名理性且受過教育的非專業人士能夠加以驗證。)如果認可這些是第一手來源,那我認為已經滿足可靠性要求。Daveduv留言2012年3月29日 (四) 16:50 (UTC)

這段文字不錯,但是引用的視頻並非用於表達該youtube用戶的觀點,前提條件不成立。另外,這些視頻大多本身沒有對事件進行總結和分析,只能認為是為事件特定狀態直接提供證據的文獻或者人;換句話說,屬於未經可信賴出版者發布不可用作來源的一次文獻。就算該用戶在視頻中加入自己的總結和分析,按照中立方針極少數人的觀點不應被提到的原則,如果沒有非極少數的可靠媒體支持這個觀點的顯著性,那麼文章也不應該提到。--Skyfiler留言2012年3月30日 (五) 06:05 (UTC)

我整理總結一下「對於天安門廣場是否發生屠殺的爭議」資料來源:紀錄片《天安門》對當事人的採訪,且文字版已經由公共出版社出版,屬於可靠;英國The Telegraph刊登的文章,應視為可靠來源;香港傳媒HKNTTV製作的節目由官方發布至Youtube,應視為可靠;劉曉波著作《末日倖存者的獨白——關於我和「六四」》視為可靠;個人對亞視和無線節目的錄影,應該追溯到這些傳媒,視為可靠發布者。(在Reliable source examples下,有如下注釋:In some cases, video clips published on YouTube may be acceptable as primary sources if their authenticity can be confirmed, or as a secondary source if they can be traced to a reliable publisher, but even then should be used with caution.)

可能存在問題的來源有2個,這個我想特別說明一下。

1、對於四君子劉曉波和周舵的採訪,不是可靠的發布者(已經更新了來源,雖無法確定但可以猜測為無線或者亞視的播出節目,很多那時的節目片段都無台標),這是對於有可靠來源的《天安門》中侯德健發言的驗證,且劉曉波發言部分可以與其著作相印證。為了提升條目質量,我認為需要保留,這符合維基百科的指引。

2、另一個是一份日語的對於吾爾開希的採訪錄影,這個並不可靠。吾爾開希條目下有可靠來源的2個連結已經失效。可能應當尋找更可靠的來源予以替代,或者考慮刪除(但會使得支持與反對者的比重導致不平衡)。

請對這些來源可靠度分別作出回應,那麼我可以有針對性地提升。Daveduv留言2012年3月30日 (五) 08:49 (UTC)

這些片段都是節錄,報道中可能有其他的觀點的報道,如果只用節錄片段來作參考來源,會做成以偏概全的不公,應該尋找全個報道。其他人的看法?Fredo 2012年3月30日 (五) 10:32 (UTC) 第一個連接我個人認為可以保留,對於可靠度的不足,應該另外作警告標示(技術性的問題我不清楚),讓讀者自行判斷其參考價值。Fredo 2012年3月30日 (五) 10:42 (UTC)

我認為應採用包含其他觀點的報道而不是單獨凸顯一方觀點的報道,因為這是可靠媒體在評估各方觀點的重要性而不是由編者自行決定某個觀點有足夠重要度而加入,可靠媒體對觀點的評價和篇幅分配應視為中立原則中的篇幅分配的查證來源。--Skyfiler留言2012年3月31日 (六) 14:52 (UTC)

對於電視節目的錄影部分,只是驗證當事人確實說過這些話,電視台只是作了記錄,我們不需要考慮當時進行採訪的媒體本身是什麼看法,因此摘錄已經足夠。

對於被採訪者來說,他可能有對許多媒體有許多次發言,但是這也是無法全面收集的,我們關心的是他在那個時候是否表達了這個觀點。(這和從某人某本著作中摘錄一段文字的效果是相當的)Daveduv留言2012年3月30日 (五) 10:51 (UTC)

已將來源不可靠的吾爾開希發言刪去,增加王丹的觀點。Daveduv留言2012年3月31日 (六) 08:11 (UTC)

引子部分的描述問題

原引子被指存在爭議的部分被刪除「引發全國示威,最終以北京宣佈戒嚴、軍隊武力鎮壓、大批民眾死傷與流亡及軍人傷亡而告終。在天安門廣場之外分散發生了諸多流血事件,但沒有足夠證據顯示天安門廣場上發生屠殺,部分資料顯示示威者被和平地驅離。」

改為「中國解放軍開往天安門廣場期間與民眾爆發的流血衝突。」

我認為雖說這樣避免了爭議的產生,但也丟失了重要內容。應當權衡後給出中立描述而並非刪除,大家認為呢。Daveduv留言2012年3月31日 (六) 07:42 (UTC)

如果爭議的細節在大部分可靠媒體對整個事件的總結中有同樣的位置,則可以存在。如果大部分可靠媒體在總結中沒有這個細節,則不應在前言中提到,以避免給部分細節不合理的比重。如果這個細節在在像本文一樣是介紹整個事件的專題文章(注意不是專題介紹事件的某個細節的文章)中很少見,則不應在本文提到,而是根據維基百科:摘要格式將細節移動到更加切題的文章。無論在何處提到爭議,都應以中立語氣給出,描述觀點的持有者及其觀點受支持的程度。--Skyfiler留言2012年4月7日 (六) 18:17 (UTC)


中國媒體形容的六四事件

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媒體避諱提及六四事件,但依然零星提到六四事件,此段敘述中國媒體所交代的六四事件。

就在蘇聯走向解體、東歐發生劇變的同時,在「國際的大氣候和中國自己的小氣候」[1]影響下,1989年春夏之交,在中國發生了一場「政治風波」。[2]

原因

由於「認為成名的時機到了」,訪美學者劉曉波提前返國,是六四事件的「主要煽動者」。[3] 鄧小平認為,六四事件時中國共產黨沒有出問題。[4]六四事件前十年最大失誤在教育,特別是在思想政治教育。[5]六四事件是國際的大氣候和中國自己的小氣候所決定的。[6]

朱鎔基認為,六四事件是因為暴亂者「要民主,不要法制」。[7]

過程

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開緊急會議。多數常委認為,不能退讓,應該反對、制止動亂。趙紫陽,堅持退讓。[6]

5月1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決定在北京部分地區實行戒嚴。[6]

5月19日晚,李鵬呼籲:絕食學生立即停止絕食,離開廣場,接受治療;停止遊行活動,不要對絕食學生進行「聲援」了;楊尚昆說,為了「維護首都的社會治安,恢復正常秩序,我們不得已,從外地調來了一部分人民解放軍部隊。這完全是為了協助首都武警、公安幹警執行任務,絕對不是針對學生的。」[6]

5月20日,李鵬簽署戒嚴令。[6]

5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戒嚴部隊發布告北京市市民書。[6]

5月31日,鄧小平指出,要向人民作出交代:[6]

第一,要改換領導層。新的中央領導機構要使人民感到面貌一新,感到是一個實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領導班子。這是最重要的一條。有一個新的改革的面貌,是確定新班子成員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不是九分九,而是十分重要的問題。我們要看到這個大局。 第二,要扎紮實實做幾件事情,體現出我們是真正反對腐敗,不是假的。腐敗的事情,一抓就能抓到重要的案件,就是我們往往下不了手。這就會喪失人心,使人們以為我們在包庇腐敗。這個關我們必須過,要兌現。是一就是一,是二就是二,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一定要取信於民。一個好班子,搞改革開放的班子,就要明白地做幾件開放的事情。凡是遇到機會就不要丟,就是要堅持,要幹起來,要體現改革開放,大開放。第三代的領導要取信於民,要得到人民對這個集體的信任,使人民團結在一個他們所相信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周圍。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不能動搖。這一點我任何時候都沒有讓過步。希望大家能夠很好地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很好地團結。只要這個領導集體是團結的,堅持改革開放的,即使是平平穩穩地發展幾十年,中國也會發生根本的變化。關鍵在領導核心。我請你們把我的話帶給將要在新的領導機構裡面工作的每一個同志。這就算是我的政治交代。[6]

6月3日凌晨,部分解放軍戒嚴部隊進駐重點保衛目標。[6]

6月4日凌晨4時半,戒嚴部隊開始對天安門廣場實行清場。約5時左右,廣場上的學生開始撤離,戒嚴部隊同時進駐天安門廣場。至5時半,整個清場過程結束。[6]

六四事件時,一些學生拿著某國家領導人打高爾夫球的圖片,以此證明這位領導人的腐敗。[8]

6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表《告全體共產黨員和全國人民書》。[6]

6月7日,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發表《關於嚴明黨的紀律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的通知》。[6]

平息

鄧小平認為,改革開放讓「我們」闖過六四事件,也是改革開放讓中國在六四後能穩定。不然就亂,亂就打內戰。 [9]李慎明認為,六四事件說明,毛澤東關於保持黨和政權永不變質戰略思想是完全正確的。[10]海軍後勤部政治部原主任王新武認為,「這場政治風波真的讓人擔心,要不是鄧小平他老人家出來維持局面,可能就真亂了。」[11]

影響

六四事件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已開發國家中斷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談判。[12] 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開始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些國家的政府及其媒體「大肆攻擊」中華人民共和國侵犯人權,並預言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很快就會垮台,此即中國崩潰論。美國及西方輿論更是認為蘇聯的今天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明天。[13]隨後西方國家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採取了政治孤立、經濟封鎖等一系列打壓手段。[14]從1989年6月5日至7月15日,美國、西歐、日本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採取了制裁措施。6月27日歐共體理事會指責中華人民共和國[2]。7月16日,西方七國集團首腦會議指責中華人民共和國,中止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層的互訪,停止向中華人民共和國軍售和商業性武器出口,推遲國際金融機構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提供新的貸款[2]。法國制裁中華人民共和國、向台灣出售武器,導致兩國關係跌入低谷。[15]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已開發國家把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WTO這樣一個國際市場經濟問題政治化,談判嚴重受阻。[16]跨國公司逆國際制裁之風相繼而來,形成了跨國公司外交態勢。[17]六四事件兩年半以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經濟制裁基本結束。[18]

六四事件後,美國的媒體在引導美國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負面看法方面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19]1989年3月蓋洛普民意調查的結果表明,當時有72%的美國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心存好感。3個月後根據《洛杉磯時報》調查表明,78%的美國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懷有惡感。[20]

西方和「達賴集團」利用六四事件推動了西藏問題的國際化。[21]

溫家寶承受了1989年六四事件風波帶來的震盪。[22]

《外國記者和外國常駐新聞機構管理條例》是根據六四事件等環境發布的。[23]

後續

1993年,正值六四事件過後不久,人們剛「從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的影響和衝擊中解脫出來」。[24]

凱特林基金會在促進中美兩國軍事交流和打破六四事件以後雙方外交僵局等方面起著有效作用[25]

1999年,朱鎔基認為,中國有了足夠的民主,六四事件不會再發生。[7]

該部分內容並不適合單獨列出,如果有重要信息,適合拆分後添加回原條目,其餘內容刪除。—Aronlee90留言2012年4月4日 (三) 11:22 (UTC)

腳註

  1. ^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302頁,人民出版社,1993。
  2. ^ 2.0 2.1 2.2 http://book.people.com.cn/GB/69399/107424/113248/113249/6697336.html
  3. ^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10/26/c_12703288.htm
  4. ^ http://cpc.people.com.cn/BIG5/64162/82819/83773/83901/5796873.html
  5. ^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1038/10282461.html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5580/5581/20010612/487256.html
  7. ^ 7.0 7.1 http://book.people.com.cn/GB/69399/107424/167961/10093029.html
  8. ^ http://book.people.com.cn/GB/69399/107429/146925/8835332.html
  9. ^ 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46570/219409/14428318.html
  10. ^ 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6445751.html
  11. ^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8221/71065/125635/125637/7438302.html
  12. ^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81/5248/550299.html
  13. ^ http://world.people.com.cn/GB/8212/159011/index.html
  14. ^ http://world.people.com.cn/GB/57506/12955727.html
  15. ^ http://world.people.com.cn/GB/10555121.html
  16. ^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83/5384/559458.html
  17. ^ http://mnc.people.com.cn/GB/54849/59580/7749775.html
  18. ^ http://www.people.com.cn/BIG5/guandian/29/163/20011230/638839.html
  19. ^ 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41180/75987/5173519.html
  20. ^ 鄭永平:《樹欲靜而風不止:近年來的美國國會與中美關係》,載《美國研究》,1991年第4期。
  21. ^ 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41180/44244/3890077.html
  22. ^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3-03/19/content_787290.htm
  23. ^ 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49489/83926/5758635.html
  24. ^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8221/71065/125635/125637/7438302.html
  25. ^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0/49152/4418607.html

六四事件條目長度超過物理學史

昨天和今天,User:文子言木將該條目又擴充了一些,條目長度增加至超過200,000位元組,總算超過物理學史條目的長度(239,797位元組)了!--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1月13日 (四) 13:05 (UTC)

除了長度問題,我更關注文子言木的修改質量。新修改有點改善了文章,加入了些圖片,可惜脈絡變得相當混亂,一些內容似乎評論。翻查資料,舊版本的架構[1]約在2008年出現,在這個較具爭議的題目上,其行文風格相對較受社區接受,兩年來均沒受過重大重組。等文子弄好後,我們一起清理一下文章吧。--Winstonlighter (留言) 2011年2月10日 (四) 11:53 (UTC)

文章長度超過32K的建議參考維基百科:摘要格式重寫。--Skyfiler留言2012年4月5日 (四) 03:33 (UTC)


條目有關於香港捐款的描述衝突

活動後,李卓人代表支聯會把100萬元港人捐款送到北京時被拘留,迫簽悔過書,三日後才獲釋,而款項被北京當局全數沒收。

就在三方僵持不下之際,香港演藝界5月27日舉行《民主歌聲獻中華》音樂會,籌得逾千萬元捐款,物資陸續運抵北京,為當時已現疲態的學運注入一支強心針。然而學生的矛盾並未平息。

到底情況如何,改刪掉哪一句。 --Randy留言2012年4月5日 (四) 12:32 (UTC)

關於是否需要通過新建條目來減少此條目長度

Aronlee90已經將內容分為六四事件中期六四事件後期以及六四清場,請問有此必要嗎?--Fanglongzong (討論) 2012年4月9日 (一) 17:12 (UTC)

  • 條目過長,閱讀起來極其麻煩,妨礙其他人繼續修改,而且不改不知道一改嚇一跳,可能由於原文過長,不便於檢查,許多個人主觀內容混雜其間,只有到了需要將其刪除時才發現。之前有人提議進行精簡,但一直未見有所行動,繼續托下去無法改善任何事情,所以我就不多廢話,進行了裁減,如果不妥歡迎修改。Aronlee90留言2012年4月10日 (二) 00:47 (UTC)
    • 條目過長這個我是認同的,但我只是不認同把一個能在一個網頁講完的事件分為上、中、下期,明明只是在幾天之內發生的事情,二戰都沒分吧?我覺得可以通過刪除一些無來源的內容來達到精簡的目的。--Fanglongzong (討論) 2012年4月10日 (二) 04:10 (UTC)
      • (+)贊成不過可以把 2.背景那段縮寫一下合併到它的主條目中,拆開實在是不方便閱讀。這個問題是時間很短,但是事情很多 。另外建議刪除拆分頁面,這樣編輯時會造成混亂。另外覺得可以把六四的影響和政治演變合併成成主條目--六四事件的影響,本文中只要保留縮寫板即可。不建議在沒達成共識前強行推動拆分。-Randy留言2012年6月4日 (一) 01:59 (UTC)
    • 應根據概要風格綜述事件發展而把涵蓋範圍較小、在主條目重要性沒有來源支持的細節移動到更貼近細節來源主題的文章。當時記得每一步都有多方記者報道,完全滿足單獨成文的關注度要求。至於怎麼分則得看來源如何在討論整個事件的時候劃分,二戰那篇文章就是按戰區來分。從來源來看,胡耀邦逝世、四二六社論、學生運動、各地聲援、戒嚴令、清場、領導人更動、國際反應等事件可單獨成文而在本文中只需概述。將各個事件的時間線合併再自行分為早期中期後期似乎是不很中立的做法。--Skyfiler留言2012年4月11日 (三) 05:20 (UTC)
分拆"相關人物、組織"一段。--留言2012年6月4日 (一) 03:32 (UTC)

六四圍觀來留名

歷史以成過去,可是今天成為天朝朝庭不想提的日子。留個名回望下--Jyu..(عشق، مانند لوتوس). 2012年6月4日 (一) 09:39 (UTC)

有幾處引錯誤,有保護那位調整下?--Jyu..(عشق، مانند لوتوس). 2012年6月4日 (一) 09:57 (UTC)
算是修好,還要整理。--留言2012年6月4日 (一) 13:09 (UTC)

官方隱瞞真相或低調處理?

不阻止輿論追究探討,態度上也完全沒有強勢的作為稱為「低調處理」,「刻意隱瞞」則指不願讓人民知道六四,大陸現況為後者---阿撒晡魯留言2012年6月5日 (二) 05:18 (UTC)

後者?好像並非如此吧!--A20120312留言2012年6月5日 (二) 10:33 (UTC)

大陸新一代幾乎對六四沒有基本認識。---阿撒晡魯留言2012年6月5日 (二) 10:46 (UTC)

確實如此,我是90後,我的同學確實如此。--Randy留言2012年6月17日 (日) 00:19 (UTC)

其實都知道,只是不談罷了。--東京熱北京也熱 (試著註冊玩玩,結果成功了) 2012年6月26日 (二) 03:38 (UTC)


補充

89年10月31日,通過《集會遊行示威法》,即日公布施行。--Numenor留言2012年7月3日 (二) 07:13 (UTC)

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
 
  • 「胡耀邦猝逝之後,許多北京學生以及民眾便開始以悼念胡耀邦辭世為名發起了集會活動」引用了BBC中文網的北京將舉行胡耀邦紀念會。從標題來看很合適,但是來源寫的是2005年的紀念會,原文中說的卻很顯然是1989年的事(「然而隨著時間的推演……」)。
  • 「人民日報發表了xxx……定義為……引起迴響」引用了人民日報發表的xxx,前兩個分句都是來源中的,引起迴響是哪裡看出來的?
以上是導言中的兩個問題,下邊實在是·太·長·了·,瀏覽器載入都很慢,就沒有仔細看。印象中還有頤和園電影相比來源也加入了編者自己的觀點。
題外話,是不是寫敏感事件、顯得維基百科很普世自由的就要支持呢?--哪位維基人能夠一下打死五個2012年6月30日 (六) 12:37 (UTC)


恭喜又榮登首頁

-- 豆腐daveduv寫上海留言 2012年7月3日 (二) 22:22 (UTC)

返回 "六四事件/存档5"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