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85号潜艇
陛下之UB-85号艇(德语:SM UB 85[注 1])是德意志帝国海军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的其中一艘UB-III型近岸潜艇或称U型潜艇。它由不来梅的威悉船厂承建,于1917年10月26日新船下水,至同年11月24日交付使用。其全长55.85米,水面及水下排水量分别为516吨和647吨,艇载武器则包括五具500毫米鱼雷发射管以及一门88毫米口径甲板炮。UB-85号入役后即被部署至北海战区的第五区舰队,并参与了大西洋潜艇战。但在两次巡逻期间,未能取得任何战功。1918年4月30日,UB-85号在北海海峡的处女礁附近遭英国武装拖网船和军用汽艇合力击沉,艇内34名官兵全数获救。
历史 | |
---|---|
德意志帝国 | |
船名 | UB-85号 |
下订日 | 1916年9月23日[1] |
建造方 | 不来梅威悉船厂 |
原始造价 | 334.1万德国纸马克 |
船厂编号 | 285 |
铺设龙骨 | 1917年1月24日[2] |
下水日期 | 1917年10月26日 |
入役日期 | 1917年11月24日 |
结局 | 1918年4月30日在处女礁附近遭英国武装拖网船和军用汽艇合力击沉 |
技术数据[3] | |
船级 | UB级潜艇 |
船型 | UB-III型(近岸潜艇) |
排水量 |
|
船长 | 55.85米(全长) |
型宽 | 5.80米 |
吃水 | 3.72米 |
动力输出 |
|
动力来源 | |
船速 |
|
续航力 |
|
潜航深度 | 50米 |
乘员 | 3名军官、31名水兵 |
武器装备 |
|
服役记录 | |
所属 |
|
指挥官 |
|
参与行动 | 2次巡逻 |
战绩 | 无 |
设计
编辑UB-85号是不来梅威悉船厂承建的UB-III型第二批次(UB-80至UB-87号)的六号艇,由德意志帝国海军潜艇监察局于1916年9月23日订购、1917年1月24日动工,至同年10月26日下水。其全长55.85米,舷宽5.80米。艇体采用双壳体结构,水面及水下排水量分别为516吨和647吨,浮起时的吃水深度为3.72米。[3]由于无需像UC-II型艇那样提供水雷布设装置,设计工程师对潜艇舷弧进行了优化,增大了司令塔体积,配备两具潜望镜,司令塔与控制室之间增加一道水密舱壁。这些改进显著提高了潜艇的水下机动性和生存力。[5]为了达到更高的航速,UB-85号采用两台戴姆勒六缸四冲程530匹公制马力(390千瓦特)柴油机用于水面运行,以及两台394匹公制马力(290千瓦特)的布朗-博韦里电动发电机用于水下航行;水面最高航速13.4节(24.8千米每小时),水下7.5节(13.9千米每小时);能够在水面以6节(11千米每小时)航速续航8,180海里(15,150千米),或以4节(7.4千米每小时)连续在水下航行50海里(93千米)而无需充电。[3]
UB-85号的主武器为五具500毫米艇艏鱼雷发射管,其中艇艏四具采用层叠式布局分居两侧、艇艉一具,并可搭载合共10枚G6型鱼雷。辅助武器则是一门88毫米30倍径速射炮。其标准船员编制为3名军官加31名水兵。[3]
服役历史
编辑1917年11月24日,UB-85号在首度担任艇长的海军上尉京特·克雷希的指挥下正式入役,随即展开海试。[4]完成海试后,该艇于1918年2月10日被编入北海战区的第五区舰队,并参与了大西洋潜艇战。在两次巡逻期间,UB-85号曾抵达爱尔兰海,但未能击沉任何船舶。[6]1918年4月30日,UB-85号在北海海峡的处女礁附近(54°47′N 5°23′W / 54.783°N 5.383°W)遭到英国武装拖网船金鸡菊号(Coreopsis)[注 2]袭击,但在下潜规避的过程,大量海水通过一扇无法完全闭合的舱口涌入艇内。[2]进水无法控制,因为根据克雷希上尉此前的要求,通往军官隔舱的换热器电缆是经由水密门铺设的。[8]潜艇被迫浮出水面,并在陆续加入战局的英国巡逻艇的炮火中被其船员遗弃。全艇34名官兵无一伤亡,他们均被英国人救起并俘虏。[7]
残骸考察
编辑2016年10月,苏格兰电力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勘测铺设新电缆的路线时,于斯特兰拉尔沿岸对开约104千米(56海里)处的海底发现了一艘一战德国U型潜艇的残骸,这极可能是在战争期间遭遇袭击的UB-85号或其姊妹艇UB-82号。[9]英国伯恩茅斯大学的海洋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英尼斯·麦卡特尼在研究了遥控潜水器所收集的潜艇残骸视频,以及海洋勘探船上所收集的地球物理学数据后表示,考虑到这艘潜艇在约340英尺(100米)深的海底待了近100年,它的形态仍维持相当完好。尽管尚无法确定这是两艘潜艇中的哪一艘,但麦卡特尼认为,这无疑离解开所谓的UB-85号之谜以及其沉没的原因更近了一步——无论是常见的机械故障还是其他不太容易解释的原因。[10][11]
大众文化
编辑UB-85号因与神秘动物学的联系而著称,相关传闻至今仍在关注所谓的超自然事件的网站上不断被讲述。[9]根据这一论调,UB-85号的艇长克雷希在1918年4月30日被俘时曾向英国人供认,他的潜艇在水面上巡航是由于无法潜水,因为当前一天晚上浮出水面给蓄电池充电时,一只奇怪的野兽跳出水面造成了损坏。这个水怪长着犄角,小眼睛深陷,獠牙在月光下闪闪发亮,并且十分笨重,以至于当它爬上潜艇的一侧时,整艘潜艇都向一边倾斜。然后它凶狠地袭击前部的甲板炮,将其咬碎。[10]然而,麦卡特尼的研究并没有发现这些故事的历史依据,它们在网上的流传也没有任何来源。他指出,UB-85号的艇长和任何船员在获救后被英国海军情报部门审问时,都没有提到海怪。[11]
注释
编辑脚注
编辑- ^ Rössler,第55页.
- ^ 2.0 2.1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s: UB 85.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22-05-11].
- ^ 3.0 3.1 3.2 3.3 Gröner 1991,第25-30页.
- ^ 4.0 4.1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 commanders: Günther Krech.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15-03-09].
- ^ 陈进,第239页.
- ^ NARS,第121页.
- ^ 7.0 7.1 NOTICE OF INTENDED DISTRIBUTION OF NAVAL PRIZE BOUNTY MONEY. The London Gazette. 1921-11-11, (32515): 8942 [2017-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1).
- ^ Messimer,第210页.
- ^ 9.0 9.1 U-boat wreck could be sea monster victim of internet folklore. The Guardian. 2016-10-20 [2022-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1).
- ^ 10.0 10.1 Sebastian Shukla; Bianca Britton. Wreckage of U-boat sunken by 'sea monster' found off UK. CNN. 2016-10-19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1).
- ^ 11.0 11.1 Tom Metcalfe. Recovered WWI German U-Boat Revives 'Sea Monster' Tales. Live Science. 2016-10-25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1).
参考资料
编辑- Gröner, Erich; Jung, Dieter; Maass, Martin. U-boats and Mine Warfare Vessels.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2. 由Thomas, Keith; Magowan, Rachel翻译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91. ISBN 0-85177-593-4.
- Rössler, Eberhard. Geschichte des deutschen U-Bootbaus. 1: Entwicklung, Bau und Eigenschaften der deutschen U-Boote von den Anfängen bis 1943. Band 1. Augsburg: Bechtermünz. 1996. ISBN 3-86047-153-8.
- 陈进 等 (编). 《威廉皇帝的海狼: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潜艇战》.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 ISBN 978-7-111-58947-1.
- 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Service. U-boats and T-boats, 1914-1918. Washington: U.S. General Services Adminisration. 1984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1).
- Messimer, Dwight R. Verschollen: World War I U-boat Losses.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2 [2022-05-11]. ISBN 978-155750475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