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讨论:动员令/第二十二次动员令/筹备讨论

第二十二次动员令筹备讨论

编辑

原标题为:今年没有动员令?

如题。都快五月了,看来暂停一年--Dragoon17cc留言2024年4月29日 (一) 22:08 (UTC)回复

???有这么早准备?--在下荷花请多指教欢迎签到2024年4月30日 (二) 01:14 (UTC)回复
去年还真的是三月底时就有人在问要不要举办了,不过当时一路讨论到5月中旬才有近一步筹备,尚不算多晚。另这时间感觉也适合问WP:非洲月今年有没有要办?--WiTo🐤💬 2024年4月30日 (二) 12:59 (UTC)回复
我去,中文维基人集体失忆了 ——魔琴身份声明 留言 贡献 新手2023 2024年4月30日 (二) 15:03 (UTC)回复
可以开始筹备了吧?——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4月30日 (二) 19:24 (UTC)回复
为了避免像去年那么赶,还是先把可能有需要讨论的资讯留在这好了:
  • 举办时间:若要沿用旧制,即“7月第二个星期六”至“9月第二个星期日”,则今年时间会是7月13日至9月8日,共57天,较去年(64天)少一周。
  • 另去年也有讨论但没后续的内容——是否需要将常常被纳入小动员令主题内的“亟需撰写”或“缺少来源”改为额外加成的方式,以让给其他更需要的主题?但就如当时所言,加分方式已经颇复杂,且“缺少来源”的计分并非一般计分方式可能有需要额外调整。—WiTo🐤💬 2024年5月1日 (三) 00:52 (UTC)回复
历史上,到了5月就差不多是时候筹备动员令了。但由于社群对于这回事越来越懈怠,我感觉今年不办还是可以的。先问想不想办,再问怎样办。如果决定要办,我建议把历年来动员令的规则合编为成文规则,这样以后社群就不用为了日期、计分等问题争论一番(但这估计会是一个大工程,明年才能用上)。另外就是处理常规问题,包括WiTo君提到“亟需撰写”、“缺少来源”加成悬而未决问题。--春卷柯南-发前人所未知 ( ) 2024年5月1日 (三) 19:53 (UTC)回复
推到和亚洲月同期举办都不迟。--🎋🎍 2024年5月2日 (四) 09:09 (UTC)回复
那就太迟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5月2日 (四) 12:32 (UTC)回复
姑且先简易架好WP:DC22的页面了,再看这边要讨论到什么程度再移过去讨论其他细节。--WiTo🐤💬 2024年5月2日 (四) 13:59 (UTC)回复

主题

编辑
本次我推荐哲学类及非虚构书籍类条目,两者都太冷门。--S叔 2024年5月1日 (三) 17:09 (UTC)回复
可以推荐色情类条目吗☺--日期20220626留言2024年5月2日 (四) 02:20 (UTC)回复
可以的,但我相信会被电子游戏专题的エロ游戏专门编者镇压(若本人心血来潮参与的话那本人也算其中一分子)--S叔 2024年5月2日 (四) 02:35 (UTC)回复
哲学类不会有人写的。和DC19届“文学”类是一样的——中维很缺这个,但是您维没活跃编者写这个。倒不如将名额拿出来给其他范畴的。--Ghren🐦🕚 2024年5月4日 (六) 15:27 (UTC)回复
不然可以举办大中小混合动员令--August0422留言2024年5月5日 (日) 08:37 (UTC)回复
兹推荐以艺人为主题,毕竟该主题之GA、FA甚至DYK皆非常少--August0422留言2024年5月5日 (日) 08:41 (UTC)回复
{{law}}模板也有许多绿色连结,中维极缺法律类型之条目--August0422留言2024年5月5日 (日) 08:42 (UTC)回复
哲学类个人认为似乎是一个过于专业的内容,受众或许过于狭窄,并不会有太多维基人编辑这些条目;
而非虚构书籍类条目很可能存在寻找参考资料的问题,或许在编辑上会提供一些阻力。--——这是不想改签名的Ghrkya主页|讨论|签名2024年5月7日 (二) 15:44 (UTC)回复
哲学类我同意你的说法。不过证明非虚构书籍有关注度常用的门槛就是找两篇或以上独立可靠及以它为主题的书评,这比较简单。依序按访谈或著作前言写背景,按书评内容或自行写出书籍内容,再按书评写评价部分。--S叔 2024年5月8日 (三) 02:38 (UTC)回复
谢谢您的科普,本人对非虚构书籍的了解确实不深,但是由于本人并不非常喜欢阅读,或许无法在这类型中给出有意义且中立的看法,不过依然不胜感激!--——这是不想改签名的Ghrkya主页|讨论|签名2024年5月9日 (四) 15:20 (UTC)回复
{{law}}模板也有許多綠色連結,中維極缺法律類型之條目--August.0422 2024年5月9日 (四) 10:44 (UTC)回复
若今年的非洲月直接告吹,那我想建议直接把这个范围放进中动员令的部分。另外个人感觉生物技术/医学相关条目貌似也较少。—WiTo🐤💬 2024年5月2日 (四) 01:30 (UTC)回复
鄙人推荐饮食和中国文化遗产作为本次动员令的主题,前者是因为少有新条目产出,后者则是由于近期除了几个文物保护单位FL外已很久没有高质量(GA、FA)的条目产出。--人间百态,独尊变态(讨论) 2024年5月2日 (四) 14:44 (UTC)回复
文化遗产不一定要限定在中国吧?毕竟有些国家的世界文化遗产都没条目,条目的空缺更严重。——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4年5月3日 (五) 02:52 (UTC)回复
也不是不可以。--人间百态,独尊变态(讨论) 2024年5月3日 (五) 03:06 (UTC)回复
推荐“原创类”,可以改善动员令期间出现大量品质不佳翻译条目的问题。另外推荐生理学。—Y. Sean 2024年5月3日 (五) 03:05 (UTC)回复
冒昧地问一下,什么意思叫做“原创类”。我不是很理解这个主题的意思。--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5月4日 (六) 14:30 (UTC)回复
“原创类”应该是指主编自行寻找参考资料,撰写的条目,不是从其他语文版本翻译来的条目--Wolfch (留言) 2024年5月4日 (六) 15:30 (UTC)回复
支持原创类,原创类应该分数加倍,因为自行搜集资料比翻译多出很多时间--Dragoon17cc留言2024年5月12日 (日) 22:35 (UTC)回复
推荐交通类及交通设施条目,中文地区的交通类条目内容“非常丰富”,当中包括九巴条目的车牌资料,单凭一位编辑者处理根本没有可能完全清理及维持超过一千条条目品质;港铁相关条目也被公众质疑中维有意图淡化附来源的重要新闻事件。在非中文地区条目,绝大部分小型车站大多也只有一至二段,希望可以借此清理条目或补充内容。--唔好阻住我爱国留言2024年5月6日 (一) 13:10 (UTC)回复
(+)支持,此外还建议将地铁条目也加入考虑范围内,但是这些条目似乎本身的可查证性有一些问题……--——这是不想改签名的Ghrkya主页|讨论|签名2024年5月6日 (一) 15:49 (UTC)回复
推荐家居生活用品类的条目,对百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一直因为太常见而被忽视[1],质量普遍十分差,没有注脚参考或者列出参考[2],例如麻绳鲍鱼刷地暖系统篮子竹签肥皂盒棉袄等等只有不到两百字,缺少例如筷托英语Chopstick rest纸板盒英语Carton油炸锅英语Deep fryer等条目,希望可以借此引起重视,改善扩充内容。--User:What7what8🏠 2024年5月7日 (二) 18:52 (UTC)回复
哲学(和心理学)不是不行,就怕曲高和寡。反对生医、法律,这里有多少用户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去写这些条目(而不是胡搞蛮缠)呢?艺人和交通过于热门,是否有必要预留主题名额呢?毕竟过往设立部分主题的目的是为了充实中文版缺乏的内容。另外可以考虑把主题范围扩阔一些,例如艺人归并到流行文化、日用品归并到应用科学或工业等。上面Y. Sean君提到鼓励原创的问题,令我想起十年前刘嘉和胡水果等用户的论争,我的个人论述有传送门,当时我就大致表达了自己的立场(今年好像我也在别的地方讲过,但忘了在那儿也懒得查)。最后,我去年提过把所有专项主题废除,改为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社会科学、文史地哲四大主题,这可能跟上面提到的“大中小混合动员令”类似(但不肯定),而且又可以省略长篇累牍的讨论和免除自肥嫌疑,但这样做会动许多人的蛋糕(包括自己的),最后没什么声浪,无疾而终,反正社群接受才算。--春卷柯南-发前人所未知 ( ) 2024年5月7日 (二) 20:23 (UTC)回复
这种大项目的合并还要一并动到计分方式之类的,如果没人主导修改的话今年恐怕是来不及修改(我个人没那方面的知识就没办法了),可能得等结束要成文化时再一并处理吧。不过我个人觉得可以试试,反正要调整完才知道有没有用。剩下主题的反对与否可以等投票期再决定,照前年时程大概会募集到六月中旬左右。--WiTo🐤💬 2024年5月8日 (三) 03:34 (UTC)回复

我归纳一下上面提到的一些条目类别:

  • 哲学类
  • 非虚构书籍
  • 色情
  • 流行文化(含艺人)
  • 法律
  • 非洲
  • 生物技术
  • 医学
  • 饮食
  • 文化遗产
  • 非翻译
  • 交通(含交通设施)
  • 应用科学(家居及生活用品)

此外,我不反对春卷柯南的四大主题方案,但是(如果采用的话)四大主题的计分方式可能需要另外商定,比如同属非翻译条目、待撰条目等是否可以额外计分。Sanmosa 全方贫工之联合 2024年5月12日 (日) 02:21 (UTC)回复

我的初步想法是让社群商定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社会科学、文史地哲四大主题中哪些主题是社群现阶段较为侧重的,将那些较为侧重的大主题定为中动员令,其他大主题定为大动员令,但条目如果同属待撰条目,可以升格动员令级别,即由中动员令升格为小动员令,或由大动员令升格为中动员令。这样应该不会动到具体的计分方式。Sanmosa 全方贫工之联合 2024年5月12日 (日) 02:28 (UTC)回复
大致来看(+)支持,不过我对待撰条目的态度倾向于简单做加分处理(比如×1.5或者×2),升格动员令级别看起来有点怪,毕竟这条目不是真的和某个中/小动员令主题挂钩。另所谓“原创”主题应该有明显定义,是要全文原创,还是只需要大部分就行?——Aggie Dewadipper 2024年5月15日 (三) 18:20 (UTC)回复
(我还是倾向于把“原创”称为“非翻译”)我认为只要能合理判断条目的核心内容并非翻译就能算成非翻译条目,虽然我并不支持非翻译条目额外加分的做法。技术上(以{{DC21/art}}为准)你说的那种“简单做加分处理”跟我说的升格动员令级别的具体操作是一样的,见下:
现时中、小动员令的计分方式相当于按大动员令的计分方式计分后直接乘以2或3,把type参数里填的数字换掉就行,甚至你填4也不会出现技术错误(上面我也特别演示了这部分)。至于乘以小数的技术可行性见下:
“升格动员令级别”这个说法可能不算太好,但我跟你想的东西大致上是一样的。我个人倾向于×2,顺道把小动员令的分数加成改为大动员令的4倍(这点我之前也有提议过)。Sanmosa 全方贫工之联合 2024年5月16日 (四) 00:26 (UTC)回复
@DewadipperSanmosa 全方贫工之联合 2024年5月16日 (四) 00:27 (UTC)回复
感谢说明,那我对您的提议没什么异议了,(+)支持。——Aggie Dewadipper 2024年5月16日 (四) 02:27 (UTC)回复
@春卷柯南T45614631Sanmosa 全方贫工之联合 2024年5月14日 (二) 09:08 (UTC)回复
我个人没意见,看社群共识(或主持人想法),而目前提议的主题多是人文类的主题就是了。--WiTo🐤💬 2024年5月14日 (二) 09:25 (UTC)回复
你这样说的话,我可能得争取当上主持人了。Sanmosa 全方贫工之联合 2024年5月14日 (二) 11:06 (UTC)回复
本人还要提议二战类-- August0422 2024年5月16日 (四) 10:19 (UTC)回复
基于对语言学和文化多样性的关心,提议语言(学)类和民族类。我还想提议“中国大陆互联网”主题,因为很多此类内容虽影响范围仅限于中国大陆一地,但影响人数众多,堪称具备了相当的影响力;而且相关条目整体质量令人十分遗憾。--CuSO4 · 龙年大吉 2024年5月16日 (四) 21:08 (UTC)回复
如果采用春卷柯南的四大主题方案的话,所有较小的主题实际上都会被四大主题包含。Sanmosa 人人皆王 2024年5月17日 (五) 06:40 (UTC)回复
当初我的想法确实是这样的,设立四大主题后,基本上就没需要设立新的单项(除了无法仅纳入一个领域的“跨学科”?),但由于范围过大(历届动员令中比四大主题还宽泛的主题包括“世界各地”和“科学”,但不多),所以都应该列为大动员令,这对大家都公平。把任何一个大主题指定为中、小动员令,视乎情况,仍然有可能构成自肥嫌疑(假如获升级的主题跟社群大部分人的主力范围重合),但是“升格动员令级别”在原则上倒是不反对。--春卷柯南-发前人所未知 ( ) 2024年5月24日 (五) 01:00 (UTC)回复
跨学科的主题在我理解中相当于同时属于多于一个四大主题类别的主题,这种情况我认为提报人想提报到哪个类别都可以(又或是让跨学科的条目也升格动员令级别也不是不行)。自肥嫌疑我倒是觉得不至于,真要这么说的话,以前选中小动员令主题的时候投票的人实际上都是想自肥,但以前的办法不还是沿用了好几届DC了吗?(虽然我不反对全部列为大动员令就是了)Sanmosa 人人皆王 2024年5月24日 (五) 02:00 (UTC)回复
在下推荐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飞马闪亮飞月 2024年5月27日 (一) 14:42 (UTC)回复

正式的四大主题方案

编辑

我还是来个正式提案吧,不然恐怕只有少数几个人会认真看待这回事。现提议第二十二次动员令的主题与计分规则如下:

达标条目的有效长度要求正在下方商议是否下调外,其他计分规则暂拟沿用上次(第二十一次)动员令的规定。以上。Sanmosa 人人皆王 2024年5月30日 (四) 09:10 (UTC)回复

修改于2024年5月30日 (四) 23:46 (UTC)。Sanmosa 人人皆王 2024年5月30日 (四) 23:46 (UTC)回复
修改于2024年5月31日 (五) 10:27 (UTC)。Sanmosa 人人皆王 2024年5月31日 (五) 10:27 (UTC)回复
@春卷柯南虽然我弄了上面的这个提案,但我现在有个想法是把“文史地哲”换成“人文学科”,不知道你的意见如何。Sanmosa 人人皆王 2024年5月30日 (四) 09:10 (UTC)回复
副知@August0422BlackShadowGCopperSulfateDewadipperDragoon17ccGhrenGhrkyaHK5201314So47009T45614631ThirdThinkWhat7what8WolfchY. Sean人间百态日期20220626閃亮飛月微肿头龙Sanmosa 人人皆王 2024年5月30日 (四) 09:19 (UTC)回复
(+)支持改为人文学科-- August0422 2024年5月30日 (四) 09:35 (UTC)回复
(+)支持--——这是不想改签名的Ghrkya主页|讨论|签名2024年5月30日 (四) 15:14 (UTC)回复
不反对。--春卷柯南-发前人所未知 ( ) 2024年5月30日 (四) 23:38 (UTC)回复
(+)支持,不过建议用括弧说明“人文学科”的内容(我不是学社会,人文学科的,因此觉得“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不太好区分,也许也有人会有和我类似的困惑)--Wolfch (留言) 2024年5月31日 (五) 01:20 (UTC)回复
(?)疑问:“文史地哲”中的“地”是归类于社会科学,这个提案是不是想希望移除“地”的席位?--唔好阻住我爱国留言2024年5月31日 (五) 02:27 (UTC)回复
既然你都说到“地”属于社会科学了,难不成你看不到四大主题里已经有一个“社会科学”了吗?Sanmosa 人人皆王 2024年5月31日 (五) 10:31 (UTC)回复
这样改的话“骁将”的获取方式可能要改一下,总体支持。(另题外话,主持人明天募集就截止日,不过人数好像比上届更少了。)--WiTo🐤💬 2024年5月30日 (四) 09:43 (UTC)回复
是的,我建议将“骁将”的获取要求中的“指定数量”替换为“所有”,并废除定义“指定数量”的一句。Sanmosa 人人皆王 2024年5月30日 (四) 12:06 (UTC)回复
想问一下,人物或动物传记这类应算是“比四大主题更宽泛的主题”,还是人文学?--银の死神走马灯剧场祝你在乱流下平安 2024年5月30日 (四) 13:33 (UTC)回复
我是觉得人物传记应该按照生者从事的领域复分。动物传记就困难了,我以为应该是人文学科(传记)或自然科学(动物)二选一,但《中文图书分类法》和《中图法》下的传记类限定为人物传记,而动物故事则应该划入民间传说所属的分类,前者划入社会科学而后者划入文学。另外还有一些纪录某些著名动物生平的书籍会直接视为文学。--春卷柯南-发前人所未知 ( ) 2024年5月30日 (四) 23:38 (UTC)回复
这里是我的回应:个人倾向人物或动物传记应视乎该人物或动物活跃的领域范畴来决定其所属的大主题。比如笛卡儿同时是哲学家、数学家和科学家,故可同时归入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分类下。(上面春卷柯南所说的也有道理)Sanmosa 人人皆王 2024年5月30日 (四) 23:45 (UTC)回复
举个例子,例如某人前半生是工程师,曾经担任太空人,后半生入了政坛,如此一来他是属于应用科学(航空航天工程)+社会科学(政治学)吗?--银の死神走马灯剧场祝你在乱流下平安 2024年5月31日 (五) 12:35 (UTC)回复
你的理解没有错。我可以举一个相近的实例:王天仁本来是艺术家,但有一段时间出任葵青区议员,因此他同时属于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两个分类。Sanmosa 人人皆王 2024年6月3日 (一) 08:51 (UTC)回复
“同时属于多个大主题,或属于比四大主题更宽泛的主题”这样的标准有一些模糊不清之处(上面SilverReaper君提到的人物传记即为一例),恐易引起争议;跨学科条目升格为中动员令也令人疑惑。在下倾向维持原有的大中小动员令制度。--CuSO4 · 龙年大吉 2024年5月30日 (四) 16:14 (UTC)回复
其实去年构想的时候我的想法是如果没有人提出候选主题,或者大家都同意目前的主题提名制度已经溃烂,就拿四大主题方案兜底,当然如果能减省长篇累牍、拖累进度的讨论,以及彻底消除自肥嫌疑(上面我忘了说,把主题指定为中、小动员令的权力收归动员令主持人后已经大大消除了自肥嫌疑,不过在主题投票中,仍然会有人支持一些较容易引起争议的主题,像科学,还有我去年反对的民族学),拿出来当动员令的主题方案也不是不能考虑。去年Dewadipper君的说法是既然有人提出候选主题,就不需要考虑我的方案,所以就搁置了。不过我同意跨学科条目应该按照申报的主题赋分(即预设获得大动员令的积分,但改善工程和待撰条目可获得加成或小动员令的积分),以免把事情弄复杂起来。另外,如果四大主题方案得不到社群的广泛支持,我在想今年主题投票可能要分两轮进行,第一轮决定维持现状或采用四大主题方案,如决定维持现状再按照原有的办法表决主题(话说回来,其实按照原有制度,现在已经是时候归并主题了)。--春卷柯南-发前人所未知 ( ) 2024年5月30日 (四) 23:38 (UTC)回复
容许我确认一次:你的意见是待撰条目可以直接设为小动员令?Sanmosa 人人皆王 2024年5月30日 (四) 23:50 (UTC)回复
虽然前几天休息,所以没上来,我发了言也没有什么用,但我还是说一下:技术上无论是就这样加成,还是赋予小动员令积分,都是当成加成处理,只是计分方式不一样。今年我是没想过要把改善工程和待撰条目单列(我记得前几年我想过把改善工程单列,但因为社群反弹而作罢。)--春卷柯南-发前人所未知 ( ) 2024年6月3日 (一) 12:22 (UTC)回复
建议维持之前的中小动员令。--Leiem留言·签名·维基调查 2024年5月31日 (五) 09:55 (UTC)回复
@Leiem:建议阁下提出对应的理由,目前共识是偏要改的。--WiTo🐤💬 2024年5月31日 (五) 11:40 (UTC)回复
大动员令本身是用来兜底的,即不属于中小动员令的都归类于大动员令。因此,与其对其分类,不如少设置一点中小动员令,可以达成类似的效果。--Leiem留言·签名·维基调查 2024年5月31日 (五) 12:45 (UTC)回复
大、中、小动员令本来就是人为赋予的定义,大动员令的兜底性质既然是是人为赋予的定义,那只要社群普遍倾向更改这个定义的话,这个定义并不是金科玉律。Sanmosa 人人皆王 2024年5月31日 (五) 12:49 (UTC)回复
私以为DC主题应该是本站那些急需改善的条目领域(毕竟暑假是你维编辑能量最大的时期嘛),因此没有必要框死在四大主题上。我建议初步维持四大主题的框架,符合某些要求(比如非翻译、待撰等,或是社群认为本次应该关注的大主题)可升格至中动员令,至于其他提名的主题(比如日常用品,目前中维这方面的内容实在不堪入目)因范围较小可视作小动员令。——Aggie Dewadipper 2024年5月31日 (五) 16:08 (UTC)回复
怎么感觉四大主题几乎已经囊括了所有范围?--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4年6月1日 (六) 11:43 (UTC)回复
是的,你的感觉没有错,四大主题的目的就是如此。Sanmosa 人人皆王 2024年6月1日 (六) 11:52 (UTC)回复
那和不设置四大主题完全没分别了啊--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4年6月2日 (日) 07:34 (UTC)回复
是的,我上面一部分的疑问就来自于这个。--Leiem留言·签名·维基调查 2024年6月7日 (五) 07:22 (UTC)回复

折衷方案

编辑

刚才想了个折衷方案:

  1. 大动员令分开为四大主题来提报(也就是从一个字段变成四个);
  2. 中动员令的主题由社群决选,但决选出来的中动员令主题不得比四大主题更广泛;
  3. 小动员令的主题应固定包括“亟需撰写的条目”,社群如认为有其他亟需关注的主题也可决选为小动员令的主题,但决选出来的小动员令主题也同样不得比四大主题更广泛;
  4. 社群如选择四大主题中的一项或多项为中、小动员令的主题,则该次大动员令的主题不再重复该一项或多项;

以上。这套方案基本上保留了原本的中、小动员令决选模式,并融合了四大主题方案的特点,同时防止了中、小动员令主题的设置不合理的问题。Sanmosa 人人皆王 2024年6月1日 (六) 10:41 (UTC)回复

@August0422BlackShadowGCopperSulfateDewadipperDragoon17ccGhrenGhrkyaHK5201314So47009T45614631ThirdThinkWhat7what8WolfchY. Sean春卷柯南人间百态日期20220626閃亮飛月微肿头龙Sanmosa 人人皆王 2024年6月1日 (六) 10:41 (UTC)回复
以往的“缺少来源的条目”还会被放入小动员令里吗?还是像WiTo提到的改为额外加成而不是单独变成一个主题?--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6月1日 (六) 11:01 (UTC)回复
@微肿头龙上次DC是以决选的方式把“缺少来源的条目”定为小动员令,我认为这次可以再走一次这个程序,或者同样地把“缺少来源的条目”固定为常设的小动员令主题也可,看大家的意思。Sanmosa 人人皆王 2024年6月1日 (六) 11:37 (UTC)回复
(!)意见:把大动员令拆成四大主题,但如果各主题没有附加得分,那么拆出来又有何意义?--Dragoon17cc留言2024年6月1日 (六) 21:36 (UTC)回复
(▲)同上,这样的折衷方案和以往的“大中小动员令制度”少有实质差异,像是为了设置四大主题而设置四大主题。--CuSO4 · 龙年大吉 2024年6月1日 (六) 22:44 (UTC)回复
Noted--唔好阻住我爱国留言2024年6月2日 (日) 14:19 (UTC)回复

动员令主题决选

编辑

考虑到上方对四大主题方案与折衷方案的意见并不如想像中那么好,我决定收回那两个方案,但我仍然建议社群决选出来的动员令主题不能比四大主题更广泛。这里我再一次列出至今为止各人提议的动员令主题:

  • 哲学
  • 非虚构书籍
  • 色情
  • 流行文化(含艺人、中国大陆互联网)
  • 法律
  • 非洲
  • 生物技术
  • 医学
  • 饮食
  • 文化遗产
  • 待撰
  • 非翻译
  • 交通(含交通设施)
  • 家居及生活用品
  • 语言(含语言学)
  • 民族
  • 物理
  • 化学
  • 生物
  • 历史(含二战)
  • 地理
  • 体育
  • 缺来源
  • GLAM
  • 工程技术
  • 公园绿地

以上。个人建议将物理、化学、生物三者归并为“自然科学”,与其余上述的提议主题一同供社群决选,具体是否需要进一步归并可以再讨论。Sanmosa 人人皆王 2024年6月3日 (一) 08:59 (UTC)回复

@August0422BlackShadowGCopperSulfateDewadipperDragoon17ccGhrenGhrkyaHK5201314ShizhaoSilverReaperSo47009T45614631ThirdThinkWhat7what8WolfchY. Sean春卷柯南人间百态日期20220626閃亮飛月微肿头龙Sanmosa 人人皆王 2024年6月3日 (一) 09:00 (UTC)回复
二战类、中国大陆互联网类、体育类和缺少来源的条目好像都不见于列表中,是归并到其中一项了吗?那这样的话体育是归类到那一项?--User:What7what8🏠 2024年6月3日 (一) 09:43 (UTC)回复
@What7what8看漏了,已补回。Sanmosa 明朝是贾日,早放学生归 2024年6月3日 (一) 09:55 (UTC)回复
非洲部分可以收回了,非洲月有如期举行。--WiTo🐤💬 2024年6月3日 (一) 10:02 (UTC)回复
历史、民族、文化遗产以及饮食可以归致社会学-- August0422 2024年6月3日 (一) 10:10 (UTC)回复
历史算是个比较大的主题,归并不一定合适。Sanmosa 明朝是贾日,早放学生归 2024年6月3日 (一) 13:38 (UTC)回复
我个人会支持排除医学、法律(如上所述;如果刘嘉和打泽还在,他们一定会反对的),另外物理、化学、生物从前也是单列主题,希望表决之前,社群先就拆分与否进行讨论。还有一些出于个人原则不支持的主题,我也不反对表决,在此不赘。--春卷柯南-发前人所未知 ( ) 2024年6月3日 (一) 12:30 (UTC)回复
不反对排除医学、法律,尊重单列物理、化学、生物的意见。Sanmosa 明朝是贾日,早放学生归 2024年6月3日 (一) 13:38 (UTC)回复
如果未正式截止提名,我亦会推荐GLAM、工程技术及公园绿地。ThirdThink留言2024年6月4日 (二) 07:39 (UTC)回复
反对流行文化。你维流行文化类条目已经非常泛滥。你维没啥多,就饭圈最多-某人 2024年6月10日 (一) 02:42 (UTC)回复
个人不反对排除流行文化,毕竟这类条目确实比较难写好。虽说不是完全没有能写好的情况,比如电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与其主题曲刻在我心底的名字都是FA,但能按类似格式来写的条目着实不多。Sanmosa Snipe–Clam Grapple 2024年6月12日 (三) 03:36 (UTC)回复
更新主题名单。Sanmosa Snipe–Clam Grapple 2024年6月12日 (三) 03:36 (UTC)回复
发现漏了待撰,再更新一次。Sanmosa Snipe–Clam Grapple 2024年6月16日 (日) 14:35 (UTC)回复
@achanhkChoiheiDewadipperEricliu1912HehuaLeiemRichard923888我刚才问了一下Telegram的意见,那边有点担心我们决选主题的时间会不会太后,我建议基于我在6月12日今日更新的主题名单,在排除非洲、医学、法律、流行文化后按上次DC决选主题的方式来决选主题,具体投票的开始日期我建议定在6月22日,为期7日。Sanmosa Snipe–Clam Grapple 2024年6月16日 (日) 14:29 (UTC)回复
完全可以。—-Aggie Dewadipper 2024年6月17日 (一) 07:20 (UTC)回复
没有异议。--—achanhk ポケモンゲットだぜ! 留言板 2024年6月17日 (一) 19:12 (UTC)回复
那我今明两日有时间的话设置一下页面。Sanmosa Snipe–Clam Grapple 2024年6月17日 (一) 23:29 (UTC)回复

主持人

编辑
投票结果由Sanmosa、Hehua、Dewadipper、Richard923888、achanhk、Choihei、Ericliu1912、Leiem八位主持本次动员令。--WiTo🐤💬 2024年6月16日 (日) 07:58 (UTC)回复

规则

编辑

(占位)——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5月3日 (五) 13:56 (UTC)回复

我想问一下,DC条目需要至少3500字节的规则是谁在何时定的?Sanmosa 全方贫工之联合 2024年5月16日 (四) 00:30 (UTC)回复
新条目字节限制是随时间增加的,大概自DC4起有2000字节限制、DC9变成3000字节,最后一次应该是在DC12经由投票决定变成3500字节的(当时总结该次投票的是小跃阁下)。--WiTo🐤💬 2024年5月16日 (四) 03:13 (UTC)回复
考虑到DYK的要求是3000字节,我建议把DC条目的最低要求revert回3000字节。(另一方面,对于只有六个人参与的投票到底能不能达到任何有效的结论,我存在很大的疑问)Sanmosa 全方贫工之联合 2024年5月16日 (四) 04:44 (UTC)回复
我也建议把标准改回和DYK一样的3000字节。--CuSO4 · 龙年大吉 2024年5月29日 (三) 10:31 (UTC)回复
个人不建议,只有3000字节的话基本上不进不了DYK。—Choihei留言2024年5月31日 (五) 07:49 (UTC)回复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上次DC要求的是有效长度3500字节,我这里提议的虽然是改回和DYK一样的3000字节,但我不认为DC计算有效长度的做法应该被废除,也就是说我提议的是这次DC改为要求有效长度3000字节,我认为这个要求不至于过分宽松,而且逆推回总长度的话至少也得四五千多字节,这样看来有效长度3000字节的条目DYK应该是够的。(另一方面,我也是想看看有效长度至少3000字节的条目的品质大概如何,这或许有助于DYK规则的改革,不过这也是另一回事了。)Sanmosa 人人皆王 2024年5月31日 (五) 12:55 (UTC)回复
看起来好像没人反对改回3000字节?那这次就改回去了。--WiTo🐤💬 2024年6月16日 (日) 07:52 (UTC)回复

其他

编辑

(占位)——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5月3日 (五) 13:56 (UTC)回复

举办时间部分,我个人想提议使用与之前数次动员令相仿的举办时间,即7月13日至9月15日,共64天。(有稍微查了一下,至少自DC12起都是63~65天左右的长度,DC16当时也有类似问题而最后决议多一周,惟当时惯例是7月第一个星期六起至9月第一个星期日结束)之后如要像春卷柯南阁下所说要将之后的动员令合编为成文规则的话,也会比较有传承性,就是“7月第二个星期六”起至“9月第二个或第三个星期日”结束,补至约64天上下的长度。--WiTo🐤💬 2024年5月4日 (六) 04:34 (UTC)回复
以往选择这个日期,大多都是因为这是学生的暑假,有利维基人工作吧。把日期向9月后推似乎就不太达到这个目标?--HW讨论 贡献2024年5月5日 (日) 15:50 (UTC)回复
@Waihorace:挪回之前的7月第一个星期六也可考虑。过往(DC18)延后到第二周似乎是因受到疫情影响后延,并一路维持至DC21,现在可能是个合适的时机,将其提回原本的时间?但这样筹备可能得快一点了。
还望其他人能提出看法,目前大概是这几个选项可考虑:
  • 7月6日至9月8日,共64天
  • 7月13日至9月8日,共57天
  • 7月13日至9月15日,共64天
--WiTo🐤💬 2024年5月6日 (一) 03:06 (UTC)回复
非常抱歉本人并没有参与过动员令的相关讨论,毕竟也没有加入维基多久,如果有些地方存在冒犯请各位见谅
本人认为7.6-9.8是一个相对更好的选项,正如HW所说,这个时间更大地覆盖了暑假时间。不过似乎这几个时间在宏观上没有太大区别(微观上可能存在个人在某段时间内有事?),感觉也很难有一些合理的论据来讨论,干脆今年就将日期选一个定下来(也是各位正在做的事?)
我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似乎我写的剩下的内容没发布出去……只能来编辑下源代码,但绝没有改变各位的留言,当然,签名日期是删了重签的
个人根绝,因为宏观上区别不大,所以似乎投票等等方式都没啥用,本人也没啥想法,只是提供一点点思考,还请各位多多包涵!——这是不想改签名的Ghrkya主页|讨论|签名2024年5月6日 (一) 16:08 (UTC)回复
(!)意见WP:DC17也是7月6日00:00(UTC)至9月8日23:59(UTC),也是65日。个人认为只要是9月第二个星期日结束便可以。即是今年的DC为7月第一个星期六开始,明年可以回复至7月第二个星期六开始。--132.234.229.20留言2024年5月7日 (二) 04:27 (UTC)回复
支持IP的提议 ——魔琴身份声明 留言 贡献 新手2023 2024年5月7日 (二) 07:41 (UTC)回复
(!)意见这样可能会导致每年都需要对时间做一次重复的讨论甚至是争辩。个人认为相比于直接确定时间带来的一些固化所产生的后果,每年一次的讨论看起来更加不必要。--——这是不想改签名的Ghrkya主页|讨论|签名2024年5月7日 (二) 15:41 (UTC)回复
相对于客栈煮的其他话题,每年讨论一次动员令日期花费的时间实在是微不足道 ——魔琴身份声明 留言 贡献 新手2023 2024年5月14日 (二) 01:38 (UTC)回复
那确实是如此,不过之后如果要固定化的话也比较省事。--WiTo🐤💬 2024年5月14日 (二) 02:59 (UTC)回复
就讨论方向看来有共识,所以就以“7月6日至9月8日,共64天”一案  公示7日,2024年5月21日 (二) 05:19 (UTC) 结束。--WiTo🐤💬 2024年5月14日 (二) 05:19 (UTC)回复
应该确实有共识
唯一就是希望能够将这个时间通过社群讨论的方式确定下来,以免往后再出现此类浪费时间的无意义讨论。不过本人并不熟悉相关流程,请问是否有什么办法将其固定呢?--——这是不想改签名的Ghrkya主页|讨论|签名2024年5月15日 (三) 12:47 (UTC)回复
公示通过。另固定的话我猜得另开一个话题讨论吧。--WiTo🐤💬 2024年5月21日 (二) 10:01 (UTC)回复
好的,谢谢您--——这是不想改签名的Ghrkya主页|讨论|签名2024年5月22日 (三) 05:02 (UTC)回复
提议DC讨论直接放在讨论页内更便于监视。--Leiem留言·签名·维基调查 2024年5月31日 (五) 07:06 (UTC)回复
似乎是这样的,本人也是如此意见,那么请问应该做什么呢?--——这是不想改签名的Ghrkya主页|讨论|签名2024年6月4日 (二) 14:59 (UTC)回复
我搬吧。--WiTo🐤💬 2024年6月5日 (三) 03:06 (UTC)回复
好的,如果您搬移完成了请ping我一下谢谢!--——这是不想改签名的Ghrkya主页|讨论|签名2024年6月11日 (二) 12:17 (UTC)回复
@Ghrkya?已经搬了呀。从客栈搬来这里了。--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6月11日 (二) 12:28 (UTC)回复
啊这,似乎是我理解有问题了这回……
我原以为是把固定时间的讨论搬到一个新的讨论下
十分抱歉--——这是不想改签名的Ghrkya主页|讨论|签名2024年6月12日 (三) 05:09 (UTC)回复
返回到项目页面“動員令/第二十二次動員令/籌備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