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刑
中国古代五种刑罚的统称
此条目论述以部分区域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观点。 (2021年5月28日) |
五刑是汉字文化圈古代五种刑罚之统称,在不同时期和地区,五种刑罚的具体所指皆不相同。在西汉文帝前,五刑指墨、劓、刖、宫、大辟;汉文帝废除肉刑之后,五刑则指笞、杖、徒、流、死。五刑是对东亚古代刑罚的部分概括,不代表全部刑罚制度。
起源
编辑五刑最早源于有苗氏部落,另有一说源于上古时代蚩尤领导的九黎族。有苗氏亡于夏启后,夏启将有苗氏推行的刖、劓、琢、黥等刑加以损益,形成了墨、劓、刖、宫、大辟五种刑罚,并使之成为主要的刑罚体系。自夏以后、商、周及春秋之际,五刑一直被作为主体刑而广泛使用。先秦时期的五刑在汉文帝时期因为缇萦上书而被废除,由笞、杖、徒、流、死五种刑罚取代。
中国的五刑
编辑先秦时期
编辑先秦时期的五刑中,除大辟为死刑,其余四种皆为肉刑,对人体造成不可回复之伤害。
- 墨,又称黥,在受刑者面上或额头刺青,并染上墨。
- 劓,割去受刑者的鼻子。
- 刖,夏称膑,周称刖,秦称斩趾。斩掉受罚者左脚、右脚或双脚。有另一说称膑是去掉膝盖骨。
- 宫,又称淫刑、腐刑、蚕室刑,割去受罚者的生殖器。
- 大辟,即死刑,分为斩(枭首、弃市)、刺、绞、烹、坑、腰斩、车裂、凌迟等,还有死后鞭尸、戮尸、脯刑、醢刑等。
汉至清朝
编辑- 笞,用小荆条拧成的刑具责打受刑者屁股,清朝时刑具改为竹板。分五等: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
- 杖,用粗荆条拧成的刑具责打受刑者的屁股。也分五等:六十、七十、八十、九十和一百。
- 徒,强制犯人劳役。分五等:一年,一年半,两年,两年半,三年。
- 流,将犯人流放到边疆,不准回乡。分三等:两千里,两千五百里,三千里。
- 死,隋废斩,隋唐死刑一般为绞。宋后加凌迟。明斩首复见于律。
女犯五刑
编辑对女性犯人,五刑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