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查尔斯之战

美國內戰跨密西西比戰區之戰

圣查尔斯之战(英语:Battle of St. Charles)是1862年6月17日在美利坚联盟国阿肯色州圣查尔斯爆发的南北战争战斗。联邦军少将塞缪尔·瑞恩·柯蒂斯1862年初挥师攻向阿肯色州小岩城,因缺乏补给在贝茨维尔地区停滞不前。军方高层决定从田纳西州孟菲斯出动海军,沿怀特河逆流而上,向柯蒂斯所部运送补给。阿肯色州联盟军司令托马斯·辛德曼少将在圣查尔斯附近修筑防御工事阻挡联邦军行动。两个炮兵阵地严阵以待,还凿沉莫尔帕号侧轮汽船等三艘舰船阻塞河道。

圣查尔斯之战
南北战争泛密西西比战场的一部分

圣查尔斯怀特河畔战斗:蒙德城号铁甲舰爆炸
日期1862年6月17日
地点
结果 联邦军胜利
参战方
美利坚合众国联邦 美利坚联盟国〈联盟〉
指挥官与领导者
格雷厄姆·菲奇
奥古斯都·基蒂(负伤)
约瑟夫·弗莱(被俘)
兵力
两艘木甲舰
两艘铁甲舰
印第安那州第46步兵团
两门大炮
阿肯色州第29步兵团

联邦军舰船6月17日挺进联盟军阵地。印第安纳州第46步兵团登岸进攻防御工事,铁甲舰木甲舰各两艘从水路攻击。战斗期间,联盟军以实心弹命中联邦军蒙德城号铁甲舰,击穿锅炉汽包滚烫的蒸汽立即外泄,舰上约175人仅25人安然无恙,其他非死即伤,堪称南北战争最致命的一炮。第46步兵团攻占联盟军阵地,但因河流水位太低无法将补给送到柯蒂斯所部位置,柯蒂斯最后率军切断补给线进军菲利普斯县海伦娜。圣查尔斯之战部分战场入选国家史迹名录,得名“圣查尔斯战场”。

背景

编辑

内战早期的阿肯色州

编辑

1860年亚伯拉罕·林肯当选美国总统美国南部众多州份扯旗造反阿肯色州1861年2月18日举办全州选举,选出代表召开大会表决是否脱离联邦,起初反对者占多数,奴隶制是大会关键议题。3月4日林肯宣誓就职,阿肯色州代表当天开会但未达共识,随后休会至21日。[1]4月12日联盟军炮轰位于分裂州的萨姆特堡,迫使守御要塞的联邦军投降[2],南方声势大振,政治舆论倾向分裂。5月6日阿肯色州重新召开大会,投票决定当天就脱离联邦,随后加入美利坚联盟国[1]

联盟军厄尔·范多恩Earl Van Dorn)少将1861年在密苏里州频繁活动,1862年3月初用斯特林·普莱斯Sterling Price)少将率领的密苏里州卫队Missouri State Guard)和本杰明·麦卡洛赫Benjamin McCulloch)准将所部联盟军组建西部军团。范多恩领军北上迎战塞缪尔·瑞恩·柯蒂斯少将率领的联邦军,在3月7至8日的豌豆岭战役败北。[3]范多恩所部在四月结束前全部撤到密西西比河以东,基本带走阿肯色州所有兵力和补给,联盟在泛密西西比军区Trans-Mississippi Department)实力减弱[4]

战斗结束后柯蒂斯返回密苏里州,随后率军东进至豪厄尔县西普莱恩斯West Plains)后南下,4月29日再度进入阿肯色州并前往贝茨维尔[5],5月2日抵达。大军分头行动,弗雷德里克·斯蒂尔Frederick Steele)准将带领的纵队5月4日赶到贝茨维尔附近、位于怀特河畔的杰克逊波特。两军汇合后开始逼近州首府小岩城[6]阿肯色州联盟政府撤往温泉城[7],柯蒂斯所部在贝茨维尔附近跨过怀特河[6]。5月19日小股联邦军跨过小红河Little Red River)搜寻粮草,但在瑟西附近被联盟军骑兵偷袭,部分军人投降时被杀,连伤员也没放过[8]。柯蒂斯次日得知补给线即将中断,认为必须解决补给问题才能继续进军。5月27日跨越小红河的小型攻势以胜利告终,[8]但柯蒂斯所部仍因补给不足从小红河与怀特河对岸撤回。6月4日他派信使赶往密苏里州圣路易向领导层求援,如无增援只能继续后撤。[9]

柯蒂斯所部在阿肯色州道路质量很差的地区,很难从陆路运送物资。亨利·韦杰·哈勒克少将听到前线汇报后指示海军将官查尔斯·亨利·戴维斯Charles Henry Davis)出动区舰队,沿怀特河赶赴杰克逊波特向柯蒂斯提供补给。[10]哈勒克还通过战争部长埃德温·斯坦顿把消息告知海军部长基梯恩·威尔士,威尔士以电报命令戴维斯沿怀特河前去支援柯蒂斯。戴维斯6月12日接到电报并马上开始准备行动,要求撞角舰队Ram Fleet)司令查尔斯·埃莱特上校(Charles R. Ellet)出动部分撞角船,与戴维斯的西区舰队并肩战斗。埃莱特同意出动,但要求撞角舰队和西区舰队不相统属,戴维斯不同意。[11]不到一周前,埃莱特之父小查尔斯Charles Ellet Jr.)6月6日率撞角舰队与戴维斯的区舰队合力在孟菲斯海战击败联盟海军,攻占田纳西州孟菲斯[12]。从此密西西比河最北面的联盟据点只剩维克斯堡,上游位于肯塔基州哥伦布十号岛Island Number Ten)的据点均落入联邦军之手。密西西比河上游沿岸基本没有南军炮艇,大多躲藏起来。[13]

基蒂沿怀特河逆流而上

编辑
 
豌豆岭
小岩城
杰克逊波特
圣查尔斯
克拉伦登
瑟西
孟菲斯
圣查尔斯之战重要地点

戴维斯所部含蒙德城号USS Mound City)与圣路易号铁甲舰USS St. Louis)、列克星敦号木甲舰[注 1]USS Lexington)、喷火号USS Spitfire拖船,由奥古斯都·基蒂Augustus Kilty)海军中校指挥[15],6月13日从孟菲斯出发[7]。6月14日白云号(White Cloud汽船抵达孟菲斯,用于装运柯蒂斯的补给。戴维斯得知联盟军用沉入水中的木筏阻挡怀特河航运,必须清理。预计联盟军会占据河岸沿线狙击,格雷厄姆·菲奇Graham N. Fitch)上校带领印第安纳州第46步兵团46th Indiana Infantry Regiment)近千人乘新民族号(New National)前往提供陆上支援。[16][17]

6月15日早上,康尼斯托加号木甲舰USS Conestoga)、新民族号、白云号、雅各布·穆塞尔曼号(Jacob Musselman)汽船离开孟菲斯准备与基蒂所部汇合。喷火号此时押送俘虏的联盟军汽船顺流而下,恶毒号拖船USS Spiteful)取而代之。两队舰船6月16日会师,[16]基蒂当天逼近圣查尔斯。距敌军阵地不足13公里时联邦军派出水陆各一支侦察队,其中水路乘恶毒号拖船。他们发现两个联盟军炮台和海陆军部队,但无法确定兵力。菲奇与基蒂决定次日早上进攻。[18]

联盟军战斗准备

编辑

托马斯·辛德曼Thomas C. Hindman)少将取代范多恩统领阿肯色州联盟军,范多恩已带走大量人马,辛德曼宣布戒严并授意打游击战,从无到有地组建军队[19]。柯蒂斯停止进军后,辛德曼预计联邦海军会从怀特河或阿肯色河逆流而上。6月3日他派出考察队调查能否堵塞河流,阿肯色河水位下降后重点关注怀特河。联盟军选中圣查尔斯附近悬崖修筑炮台并在河里堆放障碍。威廉姆斯(A. M. Williams)上尉受命带100人去建炮台。联盟军把顺流而下的原木打入河底充当障碍,悬崖上建起炮台。[20][21]6月8日,联盟军拆下庞恰特雷恩号炮艇(CSS Pontchartrain)两门32磅线膛炮并装上主炮台[22],两门小岩城运来的76毫米帕洛特炮Parrott rifle)装在370米外小阵地[20][21]。庞恰特雷恩号炮艇拆下的线膛炮位于河流弯道上方23米悬崖,此处也是联盟军指挥位。此处开火射程极佳,也有草丛树木遮挡。[22]莫尔帕号炮艇CSS Maurepas)6月14日抵达圣查尔斯,辛德曼两天后获悉基蒂所部动向。河流阻塞工作尚未完成,没有其他兵力可调往支援圣查尔斯阵地,庞恰特雷恩号艇长约翰·邓宁顿(John W. Dunnington)海军上尉率全体官兵共35人或自愿或受命协助防守,6月16日18点抵达。[20]

6月16日晚,威廉姆斯通知辛德曼联邦军抵达,阻碍工程仍未完工,辛德曼下令把圣查尔斯两艘民用汽船凿沉阻塞河道[23]。莫尔帕号面对联邦军铁甲舰根本不是对手,艇长约瑟夫·弗莱(Joseph Fry)海军上校下令凿沉炮艇,艇上的12磅榴弹炮、黄铜制线膛炮、[23][24][25]第三门火炮拆作他用[26]。莫尔帕号的黄铜制线膛炮连同阿肯色州第29步兵团29th Arkansas Infantry Regiment)威廉姆斯所部34人支援76毫米帕洛特炮所在下方阵地[21][24],第29步兵团其他人员没有武器,只能返回小岩城[21][26]。邦联军水兵大多配备单发手枪,陆战作用有限[21]。联盟军此役共投入七门火炮和114名人手[26]

战斗

编辑
 
1862年圣查尔斯之战地图,红色线条圈起主战场,紫色部分入选国家史迹名录,黄色区域可能符合国家史迹名录入选资格

联盟军6月17日拂晓前便部署防御。邓宁顿所部在悬崖上的主炮台负责两门32磅炮,莫尔帕号官兵驻守配有三门火炮的下方阵地。威廉姆斯指挥步兵朝下游进发狙击敌军,并以莫尔帕号拆下的12磅榴弹炮支援。弗莱是总指挥。[27]早上六点左右,基蒂所部又开始逆流而上,蒙德城号带头,圣路易号、列克星敦号、康尼斯托加号跟进,没有武器的其他船只留在后方。联盟军在距圣查尔斯不到四公里的河岸出现,在蒙德城号开火后散开,印第安纳州步兵从雅各布·穆塞尔曼号和新民族号上岸。[28]史料对开火的确切时间说法不一。史学家埃德·比尔斯Ed Bearss)称7点36分[28],马克·哈布斯(Mark Hubbs)称九点正[22],邓宁顿称八点半[29]。康尼斯托加号与列克星敦号随后开火。菲奇的兵力上岸后以两个连分开形成散兵线,朝联盟军阵地挺进。联邦军计划水陆两军齐头并进。[28]

蒙德城号持续推进,下方的邦联阵地在敌舰开到很近时才开火,但仍然没有效果。基蒂不知道敌方大炮在什么位置,命令铁甲舰前进,两艘木甲舰在后待命。两艘铁甲舰与联盟军下方阵地火炮对射15分钟,蒙德城号随后继续推进。邓宁顿在蒙德城号距离很近时开炮,第一发炮弹没有造成损伤。[30]10点03分,菲奇所部准备攻入下方联盟军阵地[21],就在此时邓宁顿所在位置发射的第三枚实心弹Solid shot)命中蒙德城号[31][22]。炮弹命中铁甲舰炮口Gun port)附近炮廓Casemate)并打穿装甲,四名水兵有三人当场死亡[32][21]。炮弹接下来打穿连接发动机提供高压蒸汽但保护不足的锅炉汽包[24][33]Steam drum),炽热的蒸汽外泄,大量船员烫伤,不在逃生口附近的人员大多死亡[21]。蒙德城号约有175人,死亡人数高达105[24]或125,另有25或44人受伤[22],仅25[24]或26人安然逃生[34][31],堪称南北战争最致命的一炮[24]

 
圣路易号铁甲舰

蒸汽迅速涌出,甲板上四处可见严重烧伤人员,蒙德城号顺水飘流,在下方阵地火炮附近河岸搁浅。弗莱要求舰上联邦水兵投降,被拒后命令部下对河里拼命游向岸边的水兵开枪,[35]打死众多伤员[21]。蒙德城号报销之际,圣路易号与邓宁顿的大炮交手,直到菲奇发信号要求舰船停火[36]。联邦军步兵即将攻打联盟军防御工事,菲奇不希望发生友军误伤[17]Friendly fire)。菲奇所部爬上悬崖,进入有利位置包抄敌方守军。威廉姆斯命令下属占领查尔斯·贝尔纳普大宅(Charles Belknap's house)防守,但不敌联邦军。弗莱得知上述情况后把金属钉打进下方阵地火炮的点火孔,这样火炮短时间内无法再开火[37],然后下令放弃阵地[38]。战局经过短时间战斗便已明朗,联盟军如不马上撤退就会沦为俘虏[24]

弗莱命令邓宁顿掩护撤退,邓宁顿以许多部下连武器都没有,持有单发手枪的官兵此前已朝蒙德城号幸存者开枪[39],没时间重新装弹为由拒绝[21]。联盟军向圣路易号拉响最后一炮后散开,此时距联邦军已不足46米[39]。弗莱撤退时企图逃到贝尔纳普大宅,但受伤后被俘[21]。联盟军除弗莱外还有29人被俘,其中六人是弗莱认为有叛徒嫌疑而关起来。菲奇占领敌方工事后向舰队发信号,列克星敦号与圣路易号开到沉船阻塞河流位置,康尼斯托加号与恶毒号把蒙德城号拖往下游。[40]联邦军进入圣查尔斯巡逻,警告居民胆敢搞游击队就把当地夷为平地。为惩戒向蒙德城号伤员开枪的行径,弗莱等20名战俘被捕。[21][41]整场战斗不到四小时[25]

影响

编辑
 
战场2003年情景

基蒂在蒙德城号烫伤,后因伤势失去一条手臂,圣路易号舰长威尔逊·麦金尼尔(Wilson McGunnegle)海军上尉继任远征指挥官。蒙德城号部分官兵没有受伤,其中军衔最高的军官吓破了胆,由康尼斯托加号军官取代,另从第46步兵团抽调58或59人充当船员。[21][42]下方火炮阵地挖万人坑埋入58或59名阵亡联邦军[21][43],八名联盟军葬在圣查尔斯[21]。辛德曼自称部队六死一伤[24],《南北战争战场指南》(The Civil War Battlefield Guide)估计联邦军伤亡总数160,联盟军损失40人[44]。第46步兵团缴获火炮期间无人重伤[22]。史学家马里·克里斯特(Mark K. Christ)声称联盟军8死24伤,哈布斯认为联邦海军之所以在南北战争共有7%官兵阵亡就是因为命中蒙德城号的这一炮[45]。联邦军伤员乘康尼斯托加号撤回孟菲斯。联邦军共俘获六门敌军火炮,四门送到孟菲斯,两门32磅炮以金属钉刺进点火孔并沉入河底。联邦军战后摧毁敌方修筑工事。[22]

辛德曼派德克萨斯州第10步兵团10th Texas Infantry Regiment)增援圣查尔斯,但部队领完弹药就已经是6月17日,得知圣查尔斯失陷后撤到德瓦士布拉夫,获一个、一个、三个炮兵连增援[46]。联邦军在圣查尔斯设立补给站[24],麦金尼尔6月18日起率舰队越过障碍继续朝怀特河上游进发[21]。蒙德城号留在后方[47],维修后回归战场直到战争结束[48]。6月19日舰队遇到零星抵抗,抵达阿肯色州克拉伦登后因水位太低暂停[49]。菲奇带兵上岸并行军八公里,但与下马作战的联盟骑兵交手并损失55人后撤回[21]。麦金尼尔的舰队离开克拉伦登继续北上,在门罗县水湾过夜[24][50]

 
圣查尔斯之战纪念碑

领航员在夜间休整时告知麦金尼尔,如果继续北上,舰队可能因河水太浅被困,后者决定掉头。菲奇认为此时不能放弃,柯蒂斯还没拿到补给,但舰队还是在6月20日清晨掉头,[51]25日已至河口。尤利西斯·辛普森·格兰特少将6月23日接掌孟菲斯的联邦军,得知哈勒克仍要求增援柯蒂斯后,格兰特26日派补给船队联同印第安纳州第3434th Indiana Infantry Regiment)和43步兵团43rd Indiana Infantry Regiment)与麦金尼尔所部汇合[52]。6月27日两军汇合,次日列克星敦号、康尼斯托加号、恶毒号护送运输和补给船驶向上游,舰队由詹姆斯·舍克(James Shirk)海军上尉指挥[53]。舰队6月30日正午抵达克拉伦登,但因水位下降暂停推进。菲奇得知联盟军在德瓦士布拉夫建起新据点,认为没有炮艇单靠步兵无法拿下。[54]7月3日舰队掉头,但5日又开始朝上游行进[55],7日再次占领克拉伦登[56]

柯蒂斯得知舰队无法赶到,决定切断补给线,命令部下沿怀特河行进两周。这是南北战争期间联邦军首次在没有直接补给线的情况下行动,[31]下一次要到1863年维克斯堡战役[57]。柯蒂斯沿途解放黑奴,部下一路搜寻粮草、掠夺财富,重创沿线经济[31][57],一个县的财产损失就达150万美元[21]。联盟军仅发动一次经过计划的行动阻止柯蒂斯所部。7月7日阿尔伯特·鲁斯特Albert Rust)准将率邦联军骑兵偷袭正渡卡奇河Cache River)的联邦军打响科顿普兰特之战Battle of Cotton Plant),柯蒂斯所部打退来犯敌军,随后反攻击溃鲁斯特所部。[58]麦金尼尔的舰队在克拉伦登停留到7月8日,但柯蒂斯所部次日才赶到。错过物资后柯蒂斯命令部下离开怀特河,前往密西西比河沿岸城镇海伦娜Helena),7月12日抵达,[59]舰队7月15日赶到[60]。海伦娜后来是联邦军在维克斯堡战役重要的作战中心,联盟军始终没有夺回[45]

战场遗址

编辑

圣查尔斯之战部分战场入选国家史迹名录,得名“圣查尔斯战场”(St. Charles Battle Site)。20世纪30年代潜水员捞起河底两门大炮,贝尔纳普大宅1962年毁于火灾。[25]1919年树立的圣查尔斯之战纪念碑St. Charles Battle Monument)同样入选国家史迹名录,与其他南方战场纪念碑最大的区别在于纪念战争双方[61]

注释

编辑
  1. ^ 铁甲舰是外附铁皮的木壳军舰,木甲舰是木壳舰外加装木层[14]

脚注

编辑
  1. ^ 1.0 1.1 Dougan 2018.
  2. ^ McPherson 1998,第1–4页.
  3. ^ Shea & Hess 1998,第34–38页.
  4. ^ Shea & Hess 1992,第286–289页.
  5. ^ Shea & Hess 1992,第292–293页.
  6. ^ 6.0 6.1 Shea 1994,第41页.
  7. ^ 7.0 7.1 Christ 2012,第407页.
  8. ^ 8.0 8.1 Shea & Hess 1992,第299–300页.
  9. ^ Bearss 1962,第305页.
  10. ^ Bearss 1962,第305–306页.
  11. ^ Bearss 1962,第306–309页.
  12. ^ McPherson 2012,第88–89页.
  13. ^ Chatelain 2020,第132页.
  14. ^ Palucka 2017,第73页.
  15. ^ Bearss 1962,第309页.
  16. ^ 16.0 16.1 Bearss 1962,第312–314页.
  17. ^ 17.0 17.1 Chatelain 2020,第182页.
  18. ^ Bearss 1962,第313–314页.
  19. ^ Shea 1994,第38–39页.
  20. ^ 20.0 20.1 20.2 Bearss 1962,第315–318页.
  21. ^ 21.00 21.01 21.02 21.03 21.04 21.05 21.06 21.07 21.08 21.09 21.10 21.11 21.12 21.13 21.14 21.15 21.16 21.17 Barnhart 2006.
  22. ^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Hubbs 2002,第46–50页.
  23. ^ 23.0 23.1 Bearss 1962,第318页.
  24. ^ 24.00 24.01 24.02 24.03 24.04 24.05 24.06 24.07 24.08 24.09 Honnoll 2018.
  25. ^ 25.0 25.1 25.2 Kirk 1974.
  26. ^ 26.0 26.1 26.2 Chatelain 2020,第181页.
  27. ^ Bearss 1962,第321页.
  28. ^ 28.0 28.1 28.2 Bearss 1962,第319–320页.
  29. ^ Christ 2012,第414页.
  30. ^ Bearss 1962,第322–324页.
  31. ^ 31.0 31.1 31.2 31.3 Shea 1994,第42页.
  32. ^ Bearss 1962,第324页.
  33. ^ Boilers and Engines.
  34. ^ Bearss 1962,第330页.
  35. ^ Bearss 1962,第325页.
  36. ^ Bearss 1962,第325–326页.
  37. ^ Scientific American 1861,第80页.
  38. ^ Bearss 1962,第327–328页.
  39. ^ 39.0 39.1 Bearss 1962,第328页.
  40. ^ Bearss 1962,第329页.
  41. ^ Bearss 1962,第333页.
  42. ^ Bearss 1962,第335页.
  43. ^ Bearss 1962,第332页.
  44. ^ Kennedy 1998,第38页.
  45. ^ 45.0 45.1 Christ 2012,第423页.
  46. ^ Bearss 1962,第333–334页.
  47. ^ Bearss 1962,第335–336页.
  48. ^ Christ 2012,第415页.
  49. ^ Bearss 1962,第336–337页.
  50. ^ Bearss 1962,第337页.
  51. ^ Bearss 1962,第337–338页.
  52. ^ Bearss 1962,第343–344页.
  53. ^ Bearss 1962,第344–345页.
  54. ^ Bearss 1962,第346–348页.
  55. ^ Bearss 1962,第350–351页.
  56. ^ Bearss 1962,第357页.
  57. ^ 57.0 57.1 Shea & Hess 1992,第300–301页.
  58. ^ Shea & Hess 1992,第302–303页.
  59. ^ Shea & Hess 1992,第303页.
  60. ^ Bearss 1962,第361页.
  61. ^ Christ 2020.

来源

编辑


34°22′41″N 91°07′34″W / 34.37806°N 91.12611°W / 34.37806; -91.1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