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巴里斯坦
塔巴里斯坦(现代波斯语:تاریخ تبرستان,罗马化:Ṭabarestān;马赞德兰语:تبرستون,罗马化:Tabarestun;二者都源自中古波斯语,罗马化:Tapur(i)stān),又译泰百里斯坦,《新唐书》译作“陀拔思单”,是伊朗历史上的一个地区,为里海南岸厄尔布尔士山脉的南北山麓,大致相当于今马赞德兰省,但也包括吉兰省、戈勒斯坦省及塞姆南省的部分土地。
早期历史
编辑另请参见:古里海人
塔巴里斯坦在阿契美尼德王朝时代属于希尔卡尼亚省。在后来的塞琉古帝国和阿尔沙克王朝时期,看起来塔巴里斯坦并没有被这些政权有效控制,而是接近独立的。
据信阿玛蒂人是现代马赞德兰和吉兰所在地区的最早居民。他们那时建立的一个伟大的王国叫希尔卡尼亚王国(约在公元前第一个千年之内),建都在 Sadracarta(靠近现代的萨里市(Sari,现今马赞德兰省的省会)。王国的版图之大,以致几个世纪以来里海被称为希尔卡尼亚海洋。第一个已知的王朝是法拉塔王朝(Faratatians)[来源请求],他们在公元年代开始前在这里统治了几个世纪。在安息帝国崛起的期间,许多阿玛蒂人被迫流放到厄尔布尔士山脉的南坡,即今天被称为瓦拉明和加姆萨尔的地方,而塔巴里人(他们当时居住在今天以北是亚涅赫·萨尔,和以南是沙赫鲁德之间的地方)在这个地区就取代了阿玛蒂人。
在当地的古什那派王朝(Gushnaspian dynasty)时期,[来源请求]很多人都接受基督教的信仰。公元418年,塔普里亚历法(也称里海历法,属于太阳历,与亚美尼亚历法类似),被制定与使用。古什那派王朝统治这个地区,直到528年,经过长时间的战争后,萨珊王朝国王卡瓦德一世终于击败了最后的古什那派王朝国王,将之消灭。
塔普里 (Tapuri) 或 塔皮里 (Tapyri)[1] 是托勒密和阿里安提到的里海以南米底斯的一个部落。[2] 克特西亚斯 指的是位于 卡杜西 (Cadusii) 和 希尔卡尼亚 (古代行省) (Hyrcania) 两地之间的 塔普里(Tapuri) 土地。[3]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塔普里人的名称和可能的居住地似乎已经沿着从亚美尼亚到阿克萨斯河东侧的广阔国家空间延伸。 斯特拉波 将他们放置在里海门和 Rhagae 旁边,在帕提亚或在 德比斯 (Derbices) 和 希尔卡尼亚 (古代行省) (Hyrcani) 之间,或者与 Amardi 和里海南岸的其他人一起; 其中最后一个观点 昆图斯·库尔提乌斯·鲁福斯、狄奥尼修斯 和 老普林尼 可以被认为是一致的。托勒密在一处将他们视为米底部落并在另一处将他们归于马吉亚纳。 他们的名字写在不同的作者有一些差异;因此 Τάπουροι 和 Τάπυροι 出现在斯特拉博;普林尼和库尔提斯的塔普里; Τάπυρροι 在斯蒂芬。 B. sub voce 毫无疑问,现在的 塔巴里斯坦 (Taberistán) 地区的名字来源于他们。 爱莲 对居住在媒体的塔普里人进行了特殊的描述。[2]
中世纪
编辑在6世纪上半叶,萨珊王朝的卡瓦德一世真正把并入波斯帝国;然而,萨珊王朝是通过本地王公来间接统治的。萨珊王朝陷落后,其末代君主伊嗣俟三世逃至塔巴里斯坦,意图借强悍的马赞德兰人抵抗阿拉伯人的入侵。在633年—651年间,萨珊王朝被阿拉伯帝国相继吞灭后,塔巴里斯坦再次成为一个独立的王国,由本地的一个王朝统治。该王朝定都于阿莫勒。在这一时期,当地的一些商人来到了中国,因而在中国古籍中出现了该国的名字。在中国史书中,塔巴里斯坦被写为“陀拔思单”,“在疏勒西南二万五千里,东距勃达国,西至涅满国,皆一月行,南至罗刹支国半月行,北至海两月行。”[4]。在这时期,当地人改信拜火教。
塔巴里斯坦的独立地位至少维持到761年,在那以后,765年为伊期兰势力攻占[5],然后开始由阿拉伯帝国派来的总督亲自统治。
从钱币学看来,第一任阿拉伯总督是奥马尔·伊本·阿拉,然而他的统治始于771年,关于761年至771年的形势,仍缺少足够证据。关于独立时期的塔巴里斯坦的王公们,几乎完全依靠他们发行的钱币来进行考证,因而没有一个清晰的世系关系。这一时期塔巴里斯坦发行的钱币上使用巴列维字母,并且继续在币面上刻印萨珊王朝的最后一个强大的国王霍斯劳二世的头像。
后来,什叶派扎伊迪派[6]阿拉菲德王朝在塔巴里斯坦建立,塔巴里斯坦仍然独立于哈里发政权[7]。
萨珊王朝灭亡前,它的末代君王伊嗣俟三世在公元645年下令当地统治者阿达哈·瓦拉什,割让该领地,给予名为吉尔·加夫巴拉的斯帕巴德,吉兰西部和南部,以及吉尔·加夫巴拉领地的其他部分合并为Tapuria。公元647年,他选择阿莫勒作为合并的Tapuria(United Tapuria)的首都。吉尔·加夫巴拉的王朝在吉兰被称为Gavbareh,在Tapuria东部则被称为达布依王朝。
马赞德兰人(Mazandaranis)和吉兰人(Gilaks)是伊朗人中最早与阿拉伯伊斯兰教作战对抗的群体。塔巴里斯坦是伊斯兰对波斯的征服历程中,最后被征服的部分,他们的抵抗维持直到761年为止(参见塔巴里斯坦的库尔希德),当地统治者成为阿拔斯王朝的附庸。[5] 即使在此之后,塔巴里斯坦仍基本上不受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的直接控制,并进行了无数次权力斗争和叛乱。[8][页码请求]
例如,在9世纪初期,一个信奉琐罗亚斯德教,名为马兹雅的人发动叛乱,控制了塔巴里斯坦,迫害当地的穆斯林,直到839年他最终被处决为止(请参考卡伦文德王朝)。之后,这个地区被巴文德王朝所统治,巴文德王朝以居于后续几个帝国,有塞尔柱帝国、花剌子模王朝和蒙古帝国的附庸国的身份在当地统治。塔巴里斯坦地区很快获得了大批什叶派的跟随者,到900年,在阿拉菲德王朝时期建立了信奉什叶派下的支系宰德派的王国。[9]
在公元930年,一位信奉琐罗亚斯德教名叫马尔达维季的军事统帅建立了齐亚尔王朝,并短暂征服了波斯北部大部分地区,然后他在935年被出卖并被杀害。齐亚尔王朝继续统治塔巴里斯坦的大部分地区,直到公元1090年灭亡为止。
当达布依王朝控制里海低地时,索赫拉依人(Sokhrayans)则统治了山区。卡伦文德王朝的文德·荷姆兹统治这个地区约50年,直到1034年。公元1125年(这年马尔达维季被施以诡计遭刺杀)之后,大批当地人皈依伊斯兰教终于得以实现,这不是靠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的王权,而是靠伊玛目派遣的传教士努力的结果。
现代
编辑在萨非王朝的沙阿阿拔斯一世于1596年并吞其母亲的祖家时,塔巴里斯坦一直都维持其相对独立的地位。萨非王朝的吞并,令到原来国内的亚美尼亚人、格鲁吉亚人、库尔德人及突厥人涌至塔巴里斯坦定居。这情况一直维持到现在,令现代的塔巴里斯坦至馀下其高峰期时最北部的小部分地区。
Tapuria(塔巴族的土地)一直保持独立[来源请求],直到公元1596年,当时母亲为马赞德兰人的阿拔斯一世将马赞德兰并入他的萨法维王朝版图内,迫使许多亚美尼亚人、切尔克斯人、乔治亚人、库尔德人和卡扎尔土耳其人移往马赞德兰定居。一位义大利音乐作曲家皮耶特罗·德拉·瓦勒于1618年到马赞德兰比罗兹科夫附近的一个小镇参观,他指出,马赞德兰的妇女从不戴面纱,很大方地与外国人交谈。他还指出,该地区有大量的切尔克斯人和乔治亚人,他从未遇到过像马赞德兰人那样斯文的人。
今天,波斯帝国,法尔斯,在里海边的马赞德兰,和帝国的许多其他地方都住了不少乔治亚人,和切尔克斯人。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直到今天仍然是基督徒,但是以非常原始的方式来从事信仰,因为他们既没有神父也没有牧师来引导他们。 —皮耶特罗·德拉·瓦勒
萨法维王朝时期之后,卡扎尔王朝的阿迦·穆罕默德·汗在1782年将马赞德兰并入,然后从马赞德兰往南征服。1782年3月21日,阿迦·穆罕默德·汗宣布萨里为他的帝国首都。由于萨里是当年战争热点,导致后来皇帝法特赫-阿里沙·卡扎尔将首都从萨里迁移到德黑兰。
注释
编辑- ^ Tapuri. The mountains inland from the coast of Hyrcania are called the “Tapurian mountains” by Arrian, after the people there, settled in the mountains between the Derbices and the Hyrcanii (Str., 11.9.1, 11.11.8). They are spread toward the Caspian Gates and Rhaga in Media (Ptol., 6.2.6).These western Tapuri could have resulted from a tribal division north of the Sarnius/Atrak river—another, perhaps ancestral, group, the Tapurei, is located by Ptolemy (6.14.12) in Scythia. The remainder moved south and east into Margiana (“between the Hyrcani and the Arii,” Str., 11.8.8; Ptol., 6.10.2) along the Ochus/Arius (mod. Tejen/Hari-rud) river into Aria (cf. Polyb., 10.49). The Tapuri on the Caspian could, alternatively, represent a later westward migration along the main east-west highway from Margiana. These Tapuri furnished 1,000 cavalry for the battle of Gaugamela (Curt., 3.2.7), apparently aligned with the Hyrcanii (the “Topeiri,” Arr., An. 3.8.4). Alexander later subdued them (Arr., An. 3.23.1-2; Polyb., 5.44.5; Curt., 6.4.24-25). A separate satrap administered them at the time of Alexander’s arrival, and this official was assigned the Caspian Mardi as well (Arr., An. 3.22.7, 24.3; 4.18.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RANICAONlINE IRAN v. PEOPLES OF IRAN (2) Pre-Islamic
- ^ 2.0 2.1 存档副本. www.perseus.tufts.edu. [2022-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2).
- ^ Of the lands which lie on the sea and of the others which border on these, Ninus subdued Egypt and Phoenicia, then Coele-Syria, Cilicia, Pamphylia, and Lycia, and also Caria, Phrygia, and Lydia; moreover, he brought under his sway the Troad, Phrygia on the Hellespont, Propontis, Bithynia, Cappadocia, and all the barbarian nations who inhabit the shores of the Pontus as far as the Tanais; he also made himself lord of the lands of the Cadusii, Tapyri, Hyrcanii, Drangi, of the Derbici, Carmanii, Choromnaei, and of the Borcanii, and Parthyaei; and he invaded both Persis and Susiana and Caspiana, as it is called, which is entered by exceedingly narrow passes, known for that reason as the Caspian Gates. 4 Many other lesser nations he also brought under his rule, about whom it would be a long task to speak. But since Bactriana was difficult to invade and contained multitudes of warlike men, after much toil and labour in vain he deferred to a later time the war against the Bactriani, and leading his forces back into Assyria selected a place excellently situated for the founding of a great city.. Diodorus Siculus, Library 1-7 (2.2.3)
- ^ 新唐书,卷四十三下(志第三十三下 地理七下)广州通海夷道
- ^ 5.0 5.1 Seif, Asad. Islam and poetry in Iran. Iran Chamber Society. Iran Chamber Society. [2011-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0) (英语).
- ^ Dizadji 2010,第53页
- ^ Inostranzev, M. Tabaristan. IRANIAN INFLUENCE ON MOSLEM LITERATURE, PART I. Project Gutenburg. [2011-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2) (英语).
- ^ Inostranzev, M. Tabaristan. IRANIAN INFLUENCE ON MOSLEM LITERATURE, PART I. Project Gutenburg. [1 March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2).
- ^ Goldschmidt, Arthur. A concise history of the Middle East .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2002: 84. ISBN 0-8133-3885-9.
参考书目
编辑- 《古波斯币》,李铁生著,北京出版社,ISBN 7-200-06659-1
- Inostranzev, M. (1918) Iranian Influence on Moslem Literature – Appendix I: Independent Zoroastrian Princes of Tabarista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Khalifa Uthman bin Ghani. Islamic Conquest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Muhammad B. Al-Hasan B. Isfandiyár. History of Tabaristán. Leiden, The Netherlands: E.J. Brill. 1905 [1216 A.D.] [2012-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 Dizadji, MD H. Journey from Tehran to Chicago: My Life in Ir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a Brief History of Iran. Trafford Publishing. 2010. ISBN 1426929188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