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华 (神父)
杜华(英语:Louis J. Dowd S.J.,1911年1月25日—1990年5月4日),美国耶稣会神父,长年在台湾新竹市辅导青少年,创办天主教新竹社会服务中心。
杜华 Fr. Louis J. Dowd S.J. | |
---|---|
教省 | 天主教台北教省 |
教区 | 新竹教区 |
圣秩 | |
晋铎 | 于1944年晋铎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美国纽约州 | 1911年1月25日
逝世 | 1990年5月4日 中华民国台湾省台北县新庄市辅仁大学神学院颐福园 | (79岁)
教派 | 罗马天主教 |
生平
编辑中国大陆传教
编辑1911年1月25日,杜华生于美国纽约州一个牙医师家庭[1]。他的家境富裕,却一心想奉献神职,因小对中国就有一份向往,大学毕业后就选择了中国作传教处[2]。他在1931年9月2日加入耶稣会[1],1937年到北京传教[3],1944年6月7日在徐家汇晋铎[1]。
杜华先后任教于上海金科中学、扬州震旦中学、南京弘光中学[1]。扬州时,他认识了在当地长大的郎雄[1][4]。起初,年少的郎雄对教会有一种“侵略”的排斥印象,然而杜华神父不对他说教,却陪著他们这群少年一起游戏,并从游戏中让他们领略教义[5]。一次郎雄生病时,杜神父一直坐在床边照顾他,一口一口喂他吃牛奶麦片[1]。
后来,郎雄先至台湾高雄凤山入伍,之后到澎湖服役[5]。至于杜华则是1954年5月14日,与其他耶稣会会士到新竹市传教[1]。
成立圣类思青年中心
编辑1957年6月23日,杜华创立的天主教新竹圣类思青年中心动土,该补习机构是配合台湾的升学主义,以替初、高中学生补习英、数、理作号召,替新竹地区的学生作课后辅导,鼎盛时期学生进出达上千人次以上[1]。新竹中学毕业的余叔谋回忆对杜华神父的第一印象,当时开学学校来了一位中华民国国语比学生还标准的外国英文老师,后来还学会了台语,吸引同窗们到教会学英文[6]。
除了让学生补习外,杜华会在下午4时30分在庭院假山的圣母圣像前,带领学生念《玫瑰经》。他还在中心二楼设有大宿舍,吸引青年学子共聚一堂,由叶竞雄、黄智才、陈正谊等人作传教助手。在寒、暑假期,中心安排补习、避静及各种运动、团康活动,会去日月潭举办夏令营,穿原住民礼服跳起大会舞,并与毛信孝会面。[1]
1957年,先后在新竹市东门和东园国小任教的国语老师吴秋霖透过同事佟梦希引荐,结识了杜华,吴教师就和杜神父一起建立社会服务中心、推广互助运动、经营若瑟手工艺厂、创办新竹市救急会等活动[7]。如1965年,耶稣会选派他们一同至泰国曼谷学习成立储蓄互助社,此后台湾陆续建立互助社[8]。如谢省躬[9]、罗文思[10]、史泰南[8]、孙国栋[11]、巴义慈[12]、魏主安[13]等神父也在各自的传教地成立互助会。
成立新竹社会服务中心(杜华神父社会福利基金会)
编辑杜华在1966年成立新竹社会服务中心[14],[15],此中心是为了帮助青年解决所面临的工作因扰,只要年龄在十三岁至廿八岁的未婚青年,其职业是学徒、工人、佣工、店员、职员、护士、职校学生、帮助父母操作家务者,都是该中心服务的对象[15]。陆续有陆达诚、陈礼耕、刘建仁、丁松青、丁松筠等耶稣会会士到此服务[14]。新竹地区的储蓄互助社成员也会在新竹市社会服务中心开会[16]。杜华表示,当一个天真朴实的青少年,进入工厂之后,无良朋益友扶持,将来在道德方面会日趋低落,他便义不容辞的负起了这份指导职工青年的任务[15]。
一名出身农家的青年许碧汴在车祸失去一条腿后,杜神父到医院探望鼓励、并聘其为职工青年会秘书。许碧汴除表现称职外,还娶妻生子,但后来晚上骑机车时意外掉在水沟身亡。杜华得知后,悲痛不已,由职工青年会会员、救急会会员来安慰。[2] 该中心服务内容括职业辅导、职业训练、储蓄、健康、道德、甚至爱情问题等[15]。据郎雄自己形容,年轻时候交了很多女友也常常却饱尝“新郎不是我”的失恋苦涩,因此会来找杜华诉苦[5]。神父会听郎雄诉苦、聊天外,还会一起看电影[1]。
2020年,在高龄少子化及家庭结构多元化的社会趋势下,为能加快速度回应时代的需要,该中心在天主教耶稣会的捐助下,正式成立“财团法人新竹市杜华神父社会福利基金会”,以崭新的组织型态,提供服务对象更优质且及时的帮助,除投入独居长者关怀服务、失能长者居家服务、失能失智长者日间照顾,并开办“长照社区整合型中心”(长照A级个案管理服务)及C级巷弄长照站,除了爱护疼惜长辈,同时也致力于儿少及长照弱势家庭的服务,并在每年4月举办公益健走活动,7月举办乐龄艺术村活动,9月举办爱心园游会活动,12月举办岁末传爱-年菜募集活动,同时也邀请各界人士成为杜华之友,延续杜华神父的“傻瓜精神”-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去,线上捐款,官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粉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少年监狱服务
编辑杜华与朗雄也会一起去监狱、老人院说故事[5]。杜华并会带新竹中学学生组成篮球队及桌球队,到少年监狱举行友谊赛、举行感恩圣祭[1]。
杜华在新竹少年监狱担任教诲师时,认识了少年犯卢山男。二十七岁的卢男于1970年9月21日因癌症去世后,弥留之顷曾留下一卷录音带,缕述他小学毕业,作过棉花工厂工人、商店配销员,曾沉缅酒色,打架斗殴从堕落到觉醒以及和绝症奋斗,对他的家世、生活、学业、工作乃至恋爱,都有详细的描绘,当他悔悟正力争上游,并且有了爱情,却又偏偏为恶疾所困。他的女友经此打击,也此皈依了天主。杜华神父认为录音带具有警世价值,因此供作社会教育的教材。[17]
社服中心主任曾尚石回忆,杜华神父也会讲黑话,当问杜华神父“幸福是什么”,他会答复“幸福就是承认自己是一个罪人”[3]。
过世与纪念
编辑之后,郎雄与小十四岁的包珈相恋,于1976年中秋节结婚[4]。郎雄的婚礼是于天主教堂举行,在决定结婚前,他十分慎重地杜神父所属的教堂闭静两周,思索著选择独身或结婚的问题[5]。晚年在辅仁大学神学院颐福园养老的杜华罹患阿兹海默症,依然勉励来看望的郎雄[1]。
1990年5月4日,杜华在颐福园住处去世[1]。名为“新竹至洁老友会”的纪念杜神父组织由黄智才担任会长,并出有三本纪念专刊[14]。成员原在每年杜神父生日当天聚会,后改为忌日举行[1]。有教友是因参加孙达的查经班,无意拿到杜神父身前所用的《圣经》后感兴趣而加入[18]。
1991年12月7日晚,第28届金马奖典礼上,得到最佳男主角的郎雄发表感言说:“一辈子为中国青少年奉献的杜华神父,他在我十几岁时照顾我,生病时喂我吃……,令我时时怀念。”[19]
1996年冬,曾跟随杜华神父三十年的吴秋霖去世[7]。1998年,新竹社会服务中心成立秋霖园时,曾尚石在花莲挑选了一颗廿吨巨石,由艺术家周浩中以炭笔画了杜华像在巨石上,再由墓刻师傅雕刻[3]。
郎雄2002年过世后,电影人高肖梅写了一篇散文〈杏树的故事〉:内容说在六十年前的江南、扬州城的一所天主教学校,有两位孩子在硕大的杏树嬉戏,遇见了一位慈善的神父。六十年后,故事里的两个学生,在台湾相逢时已是白发苍苍的老者,他们就是宋存寿与郎雄。而那名神父的梦里有著数不尽的黄色杏果,以及孩子们源源不断的笑语,一直流传著。[20]
参考
编辑-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黄金瑜. 杜華神父蒙主寵召25周年紀念至潔之愛歷久彌新 (PDF). 《天主教周报》. 2015-04-19 [2020-05-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6-24) (中文(台湾)).
- ^ 2.0 2.1 曾伯加. 「我的孩子走了,怎能不痛心?」 杜華神父熱愛中國青年‧難忘許碧汴. 《民生报》. 1982-11-03 (中文(台湾)).
- ^ 3.0 3.1 3.2 林家琛. 家園路迢迢 杜華神父 耶穌復活墓園的「中國鬼子」. 《联合报》. 1999-08-06 (中文(台湾)).
- ^ 4.0 4.1 徐正棽. 中國父親 真實人生與演的電影一樣豐富 郎雄=郎叔=郎益三. 《联合报》. 1994-06-26 (中文(台湾)).
- ^ 5.0 5.1 5.2 5.3 5.4 王惠萍. 《耀眼星光》3-2 影帝路上郎雄翻越路障 窮光蛋飽嘗失戀創痛 跟隨杜神父散播愛心. 《民生报》. 1991-12-11 (中文(台湾)).
- ^ 潘国正. 外籍傳教士桃李滿天下杜華神父國台語造詣俱佳學子懷念. 《中国时报》. 1994-03-19 (中文(台湾)).
- ^ 7.0 7.1 潘国正. 傻瓜精神創辦竹市救急會 杜華神父感召終生服務貧戶殘障者今夕追. 《中国时报》. 1996-11-15 (中文(台湾)).
- ^ 8.0 8.1 黄振国. 儲蓄互助會 台灣社員逾十八萬人. 《中国时报》. 2004-11-25 (中文(台湾)).
- ^ 庄芳铭. 「窮人銀行」專題系列報導之一 儲互社 關鍵時刻拉你一把 親友關係形成共同體 運用儲蓄股金貸款幫助社員 有人創業成功 有人圓購屋夢. 《联合报》. 2004-03-25 (中文(台湾)).
- ^ 锺知君. 荷蘭到宜蘭 奉獻50載 羅文思神父:心還年輕 安養院老了 64年改建自己宿舍 打造頭城唯一安老院 不適用新建築法規 重建還缺千萬元 盼社會相助 讓長者「回家」. 《联合报》. 2015-09-21 (中文(台湾)).
- ^ 陈权欣. 西裔神父原鄉傳愛50年 五峰人追思. 《中国时报》. 2007-02-28 (中文(台湾)).
- ^ 陈梦茹. 巴義慈神父貢獻泰雅語言文化卓越 原民會追頒三等專業獎章. 《自由时报》. 2020-11-21 [2020-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中文(台湾)).
- ^ 陈贤义. 奉獻台東一甲子 魏主安神父辭世. 《自由时报》. 2022-02-15 [2022-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1) (中文(台湾)).
- ^ 14.0 14.1 14.2 黄金瑜. 至潔老友永懷耶穌會士杜華神父 (PDF). 《天主教周报》. 2019-05-12 [2020-05-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5-19) (中文(台湾)).
- ^ 15.0 15.1 15.2 15.3 石建华. 職工青年服務中心 青年就業常有許多困擾 杜華神父設法解決困難. 《联合报》. 1971-03-30 (中文(台湾)).
- ^ 儲蓄互助社低息貸款 各地設機構 計劃貸出一千萬. 《经济日报》. 1968-05-06 (中文(台湾)).
- ^ 青年之死 足以警世 墮落淪入歧途‧醒覺困於病魔 神父編纂遺言‧作為社會教材. 《联合报》. 1972-12-18 (中文(台湾)).
- ^ 傅祖恒. 杜華神父逝世30周年 至潔老友懷念多 (PDF). 《天主教周报》. 2020-05-10 [2021-01-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1-13) (中文(台湾)).
- ^ 胡幼凤﹑杨海光﹑郭肇舫﹑王宏光. 《最佳男主角》 郎雄擁抱殊榮 懷念恩師與弟兄. 《民生报》. 1991-12-08 (中文(台湾)).
- ^ 高肖梅. 杏樹的故事 宋存壽導演與郎雄先生的童年往事. 《联合报》. 2002-06-06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