枋桥城台湾话枋橋城白话字Pang-kiô Siâⁿ台罗Pang-kiô Siânn),是台湾清治时期的一座民修古城廓,由板桥林家为首的漳州籍仕绅与移民集资兴建,又称为枋桥古城板桥古城,现已不存。2007年台北县政府实施板桥古城再造计划重现城墙旧址,于旧址所在的人行道上每隔数尺铺一块篆体“古城界址”地砖,在路灯杆上树立“板桥古城”标示,并于路边与地下道入口等处立碑记述。

板桥古城残壁
板桥小东门陆桥标记著昔日枋桥古城小东门的旧址

沿革

编辑

修建

编辑

咸丰三年(1853年)由原籍漳州板桥林家宅第周遭私自筹款修建,作为防范漳泉械斗、抵御泉州人袭扰之用途,建城工事于咸丰五年(1855年)竣工。[1]

概要

编辑

城墙高约5公尺,宽60公分,内侧增建有高2公尺、宽1.8公尺的守备通道,附设“高铳楼”,供护城武师站哨守备。城墙周长380馀丈,约1300公尺,设有东、南、西、北、小东门等城门五座,每座城门各有十馀名护院武师守备,并有完备的巡更制度。城墙周围有公馆沟环绕古城,形成天然的护城河[2]枋桥城的修建历史比台北府城早30年,面积是台北府城的四分之一。古城旧址约是今日板桥区府中商圈西门街、北门街、南门街与馆前西路内圈的范围。

拆除

编辑

古城于日治时期明治36年(1903年)因都市计画与交通建设需要而遭到拆除。[3]明治42年(1909年)为整顿市容及兴建卫生设施,城墙遗构已全数拆除殆尽。[4]

城门轶事

编辑

板桥府中商圈的街道“东门街”、“南门街”、“西门街”和“北门街”的街名源自古城的四座主要城门,第五座城门小东门则作为台北府城小南门的门户对口。[5][6]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從前的板橋有座城—探索枋橋古城與四大廟宇. [2023-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7). 
  2. ^ 臺北盆地第一座城堡—枋橋城. [2023-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7). 
  3. ^ 板橋古城風貌 莊文毅考證繪地圖. [2023-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7). 
  4. ^ 流金歲月—湳仔溪枋橋古城一帶的土地變遷與發展 (PDF). [2023-02-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2-27). 
  5. ^ 走訪老板橋 古城門不復見只留街名. [2023-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7). 
  6. ^ 走讀新北-板橋古城故事. [2023-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7).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