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崧秋
籍贯 湖南湘潭
诞生 (1920-08-11)1920年8月11日
 中华民国湖南省湘潭县
逝世 2017年3月2日(2017岁—03—02)(96岁)
 中华民国台北市
国籍  中华民国
政党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夫人 陈少熙
亲属 楚廉山、母魏文芳
楚均安

楚崧秋(1920年8月11日—2017年3月2日),生于湖南湘潭,国立中央大学政治学系学士,中央干部学校研究员,革命实践研究院党政军联合作战研究班、国防研究院毕业,美国国会研究院研究员,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访问研究员,韩国檀国大学荣誉哲学博士、Universidad San Martin de Porres(秘鲁国立圣马丁大学)荣誉法学博士。

学历
经历
奖勋
  • 二等实践奖章(1984年1月30日)
  • 美国国会研究员奖勋(1962年)
  • 美国国务院邀访奖勋(1962年)
  • 西德政府邀访奖勋
  • 亚洲基金会奖勋

曾执教国立政治大学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立中兴大学中国文化大学等校。历任两蒋秘书(先后担任过蒋经国蒋中正的秘书人士)、中华日报社长、中央日报董事长、中国电视公司董事长、中国新闻学会理事长、海峡交流基金会监事。父亲楚廉山为书法家。母亲魏文芳。胞弟楚均安

生平

编辑
 
楚崧秋

青少年时期,因家庭迁徙或中日战争而辗转求学于杭州、南京、长沙,始完成高中学业。1937年,国立中央大学西迁重庆。1938年秋,日军进逼长沙,楚崧秋只身入川,考上重庆中央大学政治学系。1941年,顾孟馀接任重庆中央大学校长,学校动荡,楚崧秋时任学生自治会会长。1943年,蒋中正接任重庆中央大学校长;同年,楚崧秋取得重庆中央大学政治学系学士学位,进入中央大学(后在大陆更名南京大学,又在台复校)政治研究院。1945年,楚崧秋取得文学硕士学位。

经历

编辑

1946年,回应十万青年十万军,楚崧秋报考南京青年团中央干部学校(当年和中央政治学校合倂定名国立政治大学)研究部第1期,26岁时,担任中央干部学校教育长、青年远征军编练总监部政治部中将主任蒋经国秘书。毕业后,在政治大学留校任教4年。

1949年,母亲力劝带著妻室女儿离开湘潭,从此远赴台湾,落脚屏东担任教职。与多位中央大学校友协助中大在苗栗复校,这便是苗栗中央研究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起源。

韩朝战争期间,楚崧秋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厦联合国军总部办公室担任翻译。1951年,担任联合国军总部新闻专员,并任广播工作。 1952年,楚崧秋担任台湾省立行政专科学校(今国立台北大学)副教授。 1954年6月,奉调阳明山革命实践研究院(后国家发展研究院)党政军联合作战研究班第三期,参加3个月短期教育讲习。经蒋中正召见,擢拔为中华民国总统府侍从中文简任一级秘书、继秦孝仪任总统蒋中正新闻言论秘书。

1958年9月被派任主管中国国民党宣传、文化、新闻工作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第四组(后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文化传播委员会)副主任,之后担任国民大会新闻秘书、国家安全会议国家计画委员。并兼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立中兴大学、中国文化大学等校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和研究所长。

1962年重回美国国会观习,接受美国国会研究员奖勋,任美国国会研究员,接受美国奖学金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所从事一年研究。以后还获西德政府邀访奖勋、亚洲基金会奖勋。

1963年起,任中国国民党第9至13届中央委员。1964年担任《中华日报》社长兼总主笔长达八年,兼任《成功晚报》发行人;这是主持报业工作的开始。1967年越战正酣,楚崧秋随同新闻界前往越南实地观察。1972年,被擢昇《中央日报》发行人兼社长。 1977年9月,担任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总会副秘书长。1978年底,担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文化工作会主任、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主任。 1980年继李焕担任中国电视公司董事长[1]。 1984年任中马文化经济协会理事长、中星文化经济协会理事长、国立政治大学教授。1985年当选中国新闻学会会长。

1987年8月,再次受命回到《中央日报》任董事长[2]。 1990年6月,应邀担任国是会议代表。在《中央日报》四年后自请退休,被聘为中华民国总统府国策顾问

楚崧秋也曾担任中国国民党第14至15届中央评议委员,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监事,中华民国专栏作家协会理事长,及由陈立夫嘱托任“道藩文艺中心”副董事长。

楚崧秋应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邀约作口述历史的访谈录[3],文中叙述影响中国甚钜的蒋家两代领导人时,著墨甚多。楚崧秋恳切说明: (一)我丝毫不存有攀附蒋家的意思,但我也决不因他们仿佛繁华落尽,今年遭受种种有意的贬抑与羞辱而充耳不闻。 (二)我虽因两位蒋先生的识拔,而多少有为国民党、为政府与国人服务的机会,但我自始至终是中华民国的子民,而决不是、更不做他们的家臣。 (三)在我追随他们工作四十四年期间,确乎经历过不少时代的巨变,我虽不是什么核心分子,但大致有机会与管道求充分理解与軆悟。

楚崧秋说,经由近距离的贴身观察,蒋中正并非独裁者,蒋中正是真心“为国为民”;蒋宋美齢女士亦非想像中的洋派女子。他们都是中国文化的后代,中华民族的一份子[4]

1992年5月大陆记者访问团抵达台湾。楚崧秋以中国新闻学会理事长的身份,在台北圆山饭店举行两岸报业餐会。9月,楚崧秋和中国记协台港澳办公室主任柏亢宾提出了加强两岸新闻界高层人士交流的动议。

楚崧秋移居美国旧金山,妻陈少熙;子楚传仁,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长女楚传菁,长女婿邓之嘉邓传楷幺子,淡江大学毕业,侨居美国;次女楚传萃,次女婿钱国平在港澳创业。

2017年3月2日过世,享寿98岁。[5]

附录

编辑

著作

编辑
  • 《美国政党政治之研究》
  • 《舆论与政府》
  • 《报与办报》
  • 《新闻实务论》
  • 《如何抢救亚洲危机》
  • 《一个电视新生的告白》,中国电视公司1984年7月1日出版

口述

编辑

译作

编辑
  • The Rebuilding of Italy: Politics and Economics, 1945-1955 Muriel Grindrod
    (《义大利的重建》 1945-1955 英国 妙丽叶儿·格林诺德撰)[13]

来源

编辑
  1. ^ 广播电视年鉴编纂委员会,《中华民国广播电视年鉴:中华民国六十八年至七十八年》,中华民国广播电视事业协会发行,《广播与电视》杂志社1990年5月20日出版,第79页
  2. ^ 广播电视年鉴编纂委员会,《中华民国广播电视年鉴:中华民国六十八年至七十八年》,中华民国广播电视事业协会发行,《广播与电视》杂志社1990年5月20日出版,第80页
  3. ^ 3.0 3.1 楚崧秋先生访问记录:覧尽沧桑八十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楚崧秋口述 2001.4.2;吕芳上,黄克武访问;王景玲纪录。“海外中文图书”《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丛书》,2001.12中研院近史所初版 - 357页;ISBN 957671835XISBN 9789576718359。《湖南文选》39卷1期 页54-66,2011.1.版
  4. ^ 楚崧秋校友:见证中大百年校史[永久失效链接],陈如枝 文,《中央大学电子报》第121期(2010年12月27日)
  5. ^ 新聞界耆老楚崧秋過世 享壽98歲. [2017-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7). 
  6. ^ 《蒋中正的文武侍从——汪希苓和楚崧秋的访问纪录(之九)》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楚崧秋 口述 2012.8.8发布者want-daily旺e报 > 两岸论坛 > 两岸史话、《蒋中正总统侍从人员访问记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
  7. ^ 《蒋中正的文武侍从——汪希苓和楚崧秋的访问纪录(之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楚崧秋 口述 2012.8.9发布者want-daily旺e报 > 两岸论坛 > 两岸史话、《蒋中正总统侍从人员访问记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
  8. ^ 《蒋中正的文武侍从——汪希苓和楚崧秋的访问纪录(之十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楚崧秋 口述 2012.8.10发布者want-daily旺e报 > 两岸论坛 > 两岸史话、《蒋中正总统侍从人员访问记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
  9. ^ 《蒋中正的文武侍从——汪希苓和楚崧秋的访问纪录(之十二)》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楚崧秋 口述 2012.8.11发布者want-daily旺e报 > 两岸论坛 > 两岸史话、《蒋中正总统侍从人员访问记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
  10. ^ 《蒋中正的文武侍从——汪希苓和楚崧秋的访问纪录(之十二)》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楚崧秋 口述 2012.8.27 > 专属于我们的新闻中心 > 网路城邦
  11. ^ 《蒋中正的文武侍从——汪希苓和楚崧秋的访问纪录(之十三)》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楚崧秋 口述 2012.8.12发布者want-daily旺e报 > 两岸论坛 > 两岸史话、《蒋中正总统侍从人员访问记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
  12. ^ 《蒋中正的文武侍从——汪希苓和楚崧秋的访问纪录(之十四)》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楚崧秋 口述 2012.8.13发布者want-daily旺e报 > 两岸论坛 > 两岸史话、《蒋中正总统侍从人员访问记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
  13. ^ The Rebuilding of Italy: Politics and Economics, 1945-1955 Muriel Grindrod《义大利的重建》1945-1955 英国 妙丽叶儿·格林诺德撰,楚崧秋 译 中华民国教育部世界名著译述委员会 主编,台北 1957.出版 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 216页,来源:加州大学,已数位化:2008.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