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洽食品
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深交所:002557,简称洽洽食品),是中国最大的瓜子生产商之一,其母公司合肥华泰集团原经营棒棒冰,于1999年试卖瓜子,营业额由首年的3,000万元人民币高涨至2006年的约10亿元人民币。[2]
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
---|---|
Chacha Food Company,Limited | |
公司类型 | 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民营企业 |
股票代号 | 深交所:002557 |
机构代码 | 913400007300294381 (查) |
成立 | 1999年 |
创办人 | 陈先保 |
代表人物 | 董事长、总经理:陈先保 |
总部 | 中国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莲花路1599号 |
标语口号 | 快乐的味道 |
产业 | 食品 |
营业额 | ▲ 68.83亿人民币(2022年)[1] |
净利润 | ▲ 8.47亿人民币(2022年)[1] |
总资产 | ▲ 85.47亿人民币(2022年)[1] |
所有权者 | 陈先保42.18%[1] |
主要股东 | 合肥华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2.18%[1] |
网站 | www.qiaqiafood.com |
发展历史
编辑洽洽食品于1999年由安徽合肥华泰集团成立,创办人是陈先保。他1982年后原本被分派到安徽省商业厅管辖的糖烟酒公司从事管理工作,1995年辞职,转而创办华泰,最初经营儿童食品棒棒冰(港称冰条)。由于这种食品易做易卖,市场迅速饱和。
1998年,陈先保开始计划发展瓜子炒货,“洽洽”一名源自恰恰舞(cha-cha),以表达动感节奏之意,加上“水”字旁是因为瓜子改炒为煮,用水煮方法为瓜子调味、再而风干,减少弄污双手。其做法是把葵花子与中草药煮制。这种水煮制瓜子被广泛推出时,一些传统炒瓜子品牌如傻子瓜子的市场亦日益萎缩。[3]
当洽洽在1999年推出时,年销售额为3000万元,该公司之后以400万元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卖广告,令该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2000年“洽洽”瓜子的销售额为1亿元,翌年增至4亿元。
2001年8月9日,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合肥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1年3月2日,洽洽食品在深圳交易所挂牌上市。
主要产品
编辑- 香瓜子系列
- 风味瓜子系列
- 每日坚果
- 喀吱脆
- 糯米锅巴
- 怪U味五香豆
- 山药脆片
- 香花生
- 小湿煮
经营策略
编辑包装与广告
编辑洽洽瓜子在1999年问世前,市场已出现傻子瓜子等重要品牌,市场竞争剧烈,而且进场门槛亦低。于是洽洽食品用水煮方法为瓜子调味,强调此举不会如炒货般脏;另外在瓜子中加入各类调味,如奶香、凉茶。这种水煮制瓜子虽然早已存在,但洽洽食品首次以此作为卖点,强调产品异化。
早期的洽洽瓜子每包会附有一张文化卡,写上唐诗、宋词或朱德庸漫画。据说最初消费者买这种瓜子时,仍未熟悉它的名字,只知道有一种瓜子包装里有文化卡片,借此令品牌的档次高于传统炒货。[4]此后洽洽食品亦利用怀旧纸袋作包装,采用中式信封设计、加上民俗色彩强烈的手写书法,加强形象。
2001年,洽洽借钱400万元[4]买下北京电视台娱乐节目《欢乐总动员》半年的广告时间,原因是该节目有超过4亿多的观众,而且大多是青少年,正是洽洽的目标消费群体,节目内容亦与“洽洽”一词相配。[5]
在一片有毒食品问题涌现下,2004年洽洽与阿里山、正林等占中国炒货产销量85%的十大品牌,公开承诺会确保原料、加工、销售都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以减少外界的疑虑[6]。
洽洽瓜子庞大的葵花子来自内蒙古、甘肃及东北的葵花田;其中2004年,内蒙五原县县内就有1万多人从事葵花子业,全县农民年人均收入为1800元。[7]2001年秋、冬,因雨量过多,数千顷成熟的葵花子因不能及时采摘、晾晒而变异,需要舍走一批;此后洽洽除了引入机械分选瓜子,亦要安排近千名工人对生产原料进行人手挑选。
2007年2月,国家质检总局[8]抽查瓜子的酸价、过氧化值超标、微生物和甜味剂含量时,点名表扬洽洽瓜子。
在应付供不应求时,洽洽瓜子除了自行生产瓜子外,亦会把瓜子交到一些农村,曾有农村组织2000多人为洽洽工作,成为重要的生产后勤基地。[9]
销售策略
编辑洽洽瓜子从1999年起一年内已卖遍全国,成为国内炒货热门品牌,当时日产量已达80吨。据说有前来洽洽食品总部进货的经销商在门口排起了长队,拿不到货的就赖著不走,声称“不给货,就不走”[10]。
一些商业管理分析认为,洽洽食品的突破在于把销售焦点放在经销商,而非一般的批发。[5] 洽洽瓜子刚推出时,洽洽食品定下必须让经销商赚钱的原则,其货运纸箱包装封口处已印上“慰劳金”几个字,每箱里面都2元现金,而且每个纸箱会设下抽奖券,只要经销商肯入货,就有机会中奖。
沃尔玛、家乐福和麦德龙等大型超市最初无意引入洽洽食品的产品,于是洽洽食品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策略,视每个超市为一个据点,再把货品分发至超市四围的店铺,希望附近的客人买过后会喜欢洽洽瓜子的味道,并不时找超市问有没有这种货。此后一些超市亦降低洽洽食品的进场门槛,买入他们的货品。
事件
编辑甜菊糖事件
编辑2002年3月21日,香港特区政府调查市面含有在港禁用甜菊糖的食品,“洽洽”系列产品因在包装上列出含有该禁用原素而被查禁[11]。
翌日,广州媒体已刊登有关消息,并指在广州出售的产品虽然未见列出甜菊糖成份,但配料成分表中含糖精钠,并说“大量资料显示过量吸收糖精钠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损害,摄入大量的糖精纳可以导致雄性大鼠患上膀胱癌”。此文一出,经网站发布,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经销商要求退货,消费者提出置疑。
洽洽食品认为事件会扩大,于是成立3·21危机处理小组处理。危机领导小组共有三个小队:第一队由负责海外市场的副总裁带队赴香港;第二队由销售副总裁带队赴北京,向国家有关政府部门与首都媒体做公关;第三队则在本部由总裁在总部指挥,负责协调。随后洽洽食品指香港货品是用早期版本的包装,其甜菊糖已没有采用,处理小组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向全国销售分支机构通报此事件,并要求分销商如何统一解答消费者和媒体的问题。
事后,食环署指洽洽香瓜子被回收是由于食品包装上误印原料,违反食品标签规定,但亦打消市场疑虑。洽洽随即发动连串澄清宣传,包括在香港主要报章《东方日报》、《香港苹果日报》刊登声明,指洽洽瓜子只是误用包装,请求消费者给予谅解。此后,全国的主要报章和电视亦打上广告,展示“洽洽”产品历年来获得的质量保证和各项荣誉等。
洽洽食品并在重灾区广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并疏通了合肥市人民政府以市新闻办公室名义召开新闻发布会。3月27日,合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广州花园宾馆举行新闻发布会;另一方面,北京小队随即向中国国家食品工业协会等行业协会以及国家卫生部门,请求国家权威部门给予客观公正的答复。
由于甜菊糖并未在中国大陆禁用,配合洽洽食品的公关策略,3月30日,中国媒体开始有声音认为此次甜菊糖风波并不简单,认为是美国其它代糖生产商一手炮制的旨在攻击竞争对手、保护自己市场的事件,美国代糖产品每年销售额达10多亿美元,而将洽洽食品塑造成政治角力的受害者[11]。
认证及荣誉
编辑参考
编辑- ^ 1.0 1.1 1.2 1.3 1.4 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 深圳证券交易所. 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2023-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30).
- ^ 小小瓜子嗑出10亿元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7-09-27. 转载京华时报 2007-01-29
- ^ 每日经济新闻 :家族企业中落警示“傻子瓜子”路在何方? 2006年12月4日
- ^ 4.0 4.1 中经网:休闲食品搭上时尚快车 2006年6月30日
- ^ 5.0 5.1 阿里巴巴:洽洽瓜子營銷案例. [2007-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13).
- ^ 人民日报(海外版):炒货十大品牌做出质量承诺 2004年6月16日
- ^ 中国税务报: 五原葵花子一年卖出十二亿 2004年11月17日
- ^ 新京报:“嗑得响”生瓜子霉菌超标国家质检总局公布部分“年货”产品抽检报告 2007年2月5日
- ^ 中国消费日报:农副产品谁来吆喝? 2006-04-17
- ^ 管理文集:洽洽瓜子:靠差异化“香”遍大江南北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7-09-27.
- ^ 11.0 11.1 中國溫州商會網:「洽洽」香瓜子「甜菊風波」危機管理案例. [2007-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