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山头水库
乌山头水库,旧称乌山头贮水池,是一座位于台湾台南市六甲区、官田区的水库,具有水力发电功能,与乌山头水力发电厂和乌山头风景区相并在一起。地理位置在海拔468公尺的乌山岭。由于水库完成后,官田溪谷遭淹没。自空中往俯看,其型珊瑚,故有珊瑚潭之美誉[1]。
乌山头水库 | |
---|---|
国家 | 中华民国(台湾) |
位置 | 台南市六甲区、官田区 |
坐标 | 23°12′20.5″N 120°23′24.88″E / 23.205694°N 120.3902444°E |
现状 | 使用中 |
始建 | 1920年1月25日 |
启用 | 1930年5月8日 |
耗资 | 54,130,000圆 |
所有者 | 嘉南农田水利会 |
运营方 | 嘉南农田水利会 |
水坝和溢洪道 | |
水坝类型 | 土石坝 |
横跨 | 曾文溪、曾文溪(藉引水隧道) |
高度 | 56米(184英尺) |
长度 | 1,273米(4,177英尺) |
坝顶海拔 | 66.66米(219英尺) |
坝顶宽度 | 9米(30英尺) |
坝基宽度 | 303米(994英尺) |
坝体积 | 11,020,928立方公尺 |
溢洪道 | 曾文溪 |
溢洪道类型 | Gated overflow, service |
溢洪量 | 1,500 m3/s(53,000 cu ft/s) |
水库 | |
形成 | 乌山头水库 |
总容量 | 154,158,000 m3(5.4440×109 cu ft) |
有效容量 | 79,114,000 m3(2.7939×109 cu ft) |
集水面积 | 58 km2(22 sq mi) |
表面积 | 13 km2(3,200 acre)(1,300公顷) |
最大水深 | 32米(105英尺) |
正常水位 | 56.3米(185英尺) |
发电站 | |
运营者 | 嘉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运作日期 | 2002年 |
类型 | 传统式 |
涡轮机 | 竖轴卡布兰式水轮发电机1部 竖轴法兰西斯式水轮发电机1部 |
装机容量 | 8.75 x 1 MW 乌山头水力发电厂 11.52 x 1 MW 西口水力发电厂 |
年均发电量 | 4217万度 + 4200万度 |
乌山头水库 | |
---|---|
湖泊类型 | 水库 |
主要流入 | 曾文溪 |
主要流出 | 曾文溪 |
集水面积 | 60平方公里 |
所在国家 | 中华民国 |
平均深度 | 32公尺 |
最大深度 | 60.6公尺 |
水体体积 | 1亿5415.8万立方公尺 |
表面海拔 | 74.8公尺 |
岛屿 | 辩天岛 |
定居点 | 官田区 |
位置 | |
乌山头水库暨嘉南大圳水利系统 | |
---|---|
位置 | 台南市官田区、六甲区 |
建成时间 | 1930年 |
官方名称 | 乌山头水库 |
类型 | 登录等级:文化景观 登录种类:水利设施 |
概述
编辑乌山头水库位于曾文溪支流官田溪上游,利用台南市官田区、六甲区、大内区、东山区间的低洼谷地为集水区,水源取自曾文溪上游大埔溪,为一个离槽水库,进水隧道穿越乌山岭至官田溪上游,长三千多公尺。
乌山头水库主坝采“半水力淤填”式(Semi-Hydraulic Fill Method)构筑,在坝堤中心用细小混凝土截水心壁外,大部分用卵石、圆砾石、碎石、沙、粘土来构筑土石水坝,用粘土的不透水性材料倒置在中心壁两侧,并以强力的射水使粘土向心壁中心流动,粘土随著冲水的滚动于沿途沉淀,造成颗粒均布良好的不透水心壁,不用人力、机械来砌筑,是台湾唯一采取此工法的水库,也是目前仅存之半水力冲淤式土石坝结构[2][3]。在当时整个水库工程可说是闻名东亚,其中最艰难的工程为堤防岸壁送水口,及埋通乌山岭之地下引水隧道。
原先乌山头水库以乌山岭引水隧道,将曾文溪的水流引入官田溪流域的乌山头水库。曾文溪之进水口称为“东口”,乌山头水库的出水口则称为“西口”。国民政府迁台之后,于乌山岭隧道东口上游之兴筑曾文水库并取其尾水串联运转,两者相辅相成。曾文水库亦提供乌山头水力发电厂水源。在水库中有一小岛名为“辩天岛”,面积约20公顷。
浮力式太阳能发电站
编辑由农业委员会农田水利署嘉南区管理处对外招标后,星能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星晔绿能公司得标兴建并营运,于2022年5月竣工商转后,截至2022年底仍是台湾装置容量最大,同时也是嘉南地区最大的水库水面浮力式太阳光电场。[4][5][6]
历史
编辑珊瑚潭空难
编辑1987年8月25日,一架中华民国空军T-34C教练机,因性能课目操作不当且改正不及在珊瑚潭坠机,导致一名飞行生殉职(空军官校学生汪明胜)。
水库兴建
编辑乌山头水库于1920年1月底兴建,1930年5月初完工,属嘉南大圳最主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台湾早期的水库系统之一,主由日本的水利工程师八田与一规划与大成建设[7]兴建完成,兴建的主要目的为嘉南平原的农作灌溉[2]。
1930年(昭和五年)水库完工即将准备蓄水之际,预定淹没区内的双溪仔、笨潭、溪仔底、圳沟仔、中仑等聚落的居民被强制迁移至今官田区大崎里的大崎、莿仔埔及大井等聚落,亦有少数居民四散他方。[8]
启用至今
编辑1979年嘉南大旱时期,曾经水枯见底过。1969年,乌山头水库开放观光,由嘉南农田水利会管理。其入口收费亭为山海圳绿道的起点[9]。
2006年,乌山头水库建造的故事于由中华电视公司拍摄成20集的台语电视连续剧《水色嘉南》。
2009年,乌山头水库和嘉南大圳于被选入中华民国政府的台湾世界遗产潜力点名单内。
诸元
编辑集水
编辑- 集水面积:60平方公里
- 最高常水位:58.2公尺
- 最大可能供水位(CMS):60.6公尺
- 水深:32公尺
- 满水位面积:1300公顷
- 总蓄水量:15415.8万立方公尺
- 计画有效蓄水量:10377万立方公尺
- 现存有效蓄水量:8085万立方公尺
- 计画年运用水量:100000万立方公尺
坝工
编辑- 坝型:半水力式土坝
- 坝顶标高:66.7公尺
- 最大坝身高度:56公尺
- 坝顶长度:1273公尺
- 坝顶宽度:9公尺
- 坝底宽度:303公尺
- 坝体体积:11020928立方公尺
水工
编辑- 溢洪道型式:自然溢流陡槽溢洪道
- 溢洪道设计溢洪量:1500立方米每秒( /s)
- 溢洪道最大溢洪量:2190 /s
- 出水工型式:
- 旧送水设施:送水管二条、直径9吋、管长62.03公尺及168.93公尺针型阀蝶型阀
- 新送水设施:送水管一条、直径14.1吋、长2170公尺,环闸阀、空注阀各三组。
- 出水工设计流量:144 /s
- 出水工控制水门型式:动力送水
东口渠首工:
- 拦河堰:重力式混凝土
- 溢流堰,堰高:5.6公尺,堰顶长:239.40公尺
- 排沙闸:
- 2座进水口:电动卷扬式水门16门
- 计划取水量:56 /s。
- 乌山头导水隧道:马蹄型宽5公尺,纵坡1:1200,长度3,107公尺。
其他
编辑- 总工程费:日币54,130,000圆
- 开完工日期:1920年1月开工,1930年5月完工
- 灌溉给水面积:69084公顷
- 自来水计画年供水量:146820000立方公尺
- 发电:装机容量50千瓦,计画年发电量438000立方公尺。
设施与景点
编辑-
水库一景
-
旧放水口
-
乌山头水力发电厂
-
殉工碑
-
珊瑚桥
-
乌山头水库的北京天坛复制品,只有原物的六分之一大
-
环景摄影
-
水闸门比利时制蒸汽火车头
-
纪念馆的八田与一塑像
-
大坝石堤
-
卧堤迎晖石碑
建筑工事铁道
编辑参考
编辑- ^ 由日治时期当时民政长官下村宏所命名,由日本人八田与一建造。
许雪姬总策划。《台湾历史辞典》。2004年,远流出版公司。页660,1018。 - ^ 2.0 2.1 农田水利会联合会编. 嘉南大圳與八田與一. 台北市: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 2005: 16. ISBN 986-00-0993-7.
- ^ 张炎铭. 遊大河聽故事. 台北市: 科技图书. 2013: 212. ISBN 978-957-655-517-6.
- ^ 烏山頭水庫水面型太陽光電發電系統設置工程. 星能股份有限公司. [2023-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6) (中文(台湾)).
- ^ 杨金城. 烏山頭水庫水面型光電 盼5月底完工. 自由时报. 2022-03-10 [2023-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6) (中文(台湾)).
- ^ 罗毓嘉. 台汽電:烏山頭水面光電已供電,漁電共生接力. MoneyDJ新闻. 2022-05-26 [2023-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6) (中文(台湾)).
- ^ 大成建設 実績紹介-烏山頭ダム (PDF). [2015-08-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9-17).
- ^ 井迎瑞等 (编). 官田鄉志. 官田乡公所. 2002-02: 593. ISBN 975-01-0561-5 请检查
|isbn=
值 (帮助). - ^ 杨金城. 〈南部〉山海圳綠道拉長 2段單車道動. 《自由时报》. 2015-12-12 [2016-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14) (中文(台湾)).
- ^ 乌山头水库风景区. 烏山頭水庫風景區. wusanto.magicnet.com.tw. [2016-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1).
- ^ 烏山頭水庫蒸汽機車. blair-train.blogspot.tw. [2016-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4).
- ^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資料庫系統. 文化资产局. 2016-01-01 [2016-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