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
明朝宦官
王承恩(?—1644年),明末宦官,属太监曹化淳名下,累官司礼监秉笔太监,甲申之变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祯帝自缢,他也殉主自尽。南明弘光帝闻后,赐谥忠愍。
王承恩 | |
---|---|
宦官 | |
司礼监秉笔太监 | |
朝代 | 明朝 |
姓 | 王 |
名 | 承恩 |
族裔 | 汉族 |
出生 | 不详 明顺德府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1]) |
逝世 | 1644年4月25日 明北京煤山(今北京市景山公园) |
谥号 | 忠愍 |
墓葬 | 王承恩墓(今北京市昌平区的明十三陵) |
经历 | |
信王府掌管太监 内宫太监 司礼监太监 秉笔太监 | |
生平
编辑王承恩于明万历年间进宫,担任信王府的掌管太监,即自信王朱由检(后来的崇祯帝)一出生开始就照顾著他。于天启年间,他也是魏忠贤势力的其中一份子。但身为太监的魏忠贤想要篡位,王承恩却帮助朱由检,使天启年间的司礼监太监魏忠贤只好在明熹宗临死前宣布由信王朱由检继位,而且明熹宗的皇后张氏也发布懿旨:“召信王入继大统”,因此魏忠贤与王承恩决裂。
他于崇祯年间担任司礼监秉笔太监,侍奉崇祯帝大半辈子,他并未似魏忠贤一般的夺权造反,而帮助崇祯帝办公。但是有些官臣觉得他的权力过甚,有越权之行为,如户部尚书周延儒曾向崇祯帝进言,认为王承恩的权势过大,是另一个魏忠贤。周延儒上书告发王承恩,爱猜忌的崇祯帝虽然认为周延儒讲的话有道理,一度想杀掉王承恩,但是崇祯帝最后还是心软,任用王承恩。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早上,崇祯帝由太监王承恩陪伴登上煤山(今北京景山),吊死在山腰寿皇亭附近的歪斜的老槐树上。随后王承恩也吊死于旁边的海棠树上[2]。崇祯帝的尸体直至三月二十一日才被发现,四月四日,李自成下令打开田皇贵妃的坟墓,将崇祯帝葬进去(田皇贵妃园寝因此改称思陵),并将王承恩附葬于思陵侧。
延伸阅读
编辑[编]
参考书目
编辑- 吴梅村:《绥寇纪略补遗》
参考资料
编辑- ^ 歷史上最忠心的太監王承恩,弘光皇帝賜謚號「忠愍」.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4).
- ^ 赵翼在《檐曝杂记》中提及:“王承恩崇祯帝缢煤山时从死者,诸书所记不同。冯梦龙《甲申纪闻》谓太监王之心。程源《孤臣纪哭》谓太监王之心、王之俊。《燕都日记》谓司礼监王之俊。《绅志略》谓王之心从死,王之俊、王德化俱自尽。陈济生《再生纪略》谓王之心从死,其司礼监王之俊则被贼追赃时自尽。王世德《崇祯遗录》谓京城陷,帝以太子、二王托太监王之心、栗宗周、王之俊三人。帝缢,王之心从死。宗周、之俊献太子、二王于闯贼。是皆无王承恩姓名,惟徐梦得《日星不晦录》谓太监王承恩于十九日缢死,然不言从帝同缢。《国事补遗》及《国变录》则谓帝与王承恩对面同缢。今《明史》载同缢者系王承恩,盖据我朝顺治十一年上谕,褒恤明季殉难诸臣十六人内,独有太监王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