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红花贸易和用途

番红花(学名:Crocus sativus)是鸢尾科番红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番红花”为原植物名称,而“西红花”为药典中的药材名称[1]。西红花是干燥的番红花柱头。因经西藏输入中国,所以又习惯称之为“藏红花”[1]

绽放的番红花--日本本州近畿地方大阪府的一个花园内

番红花有三千多年的使用历史,可用作调味、香熏、染料和药物[2]。以重量计,西红花是世界上最昂贵的香料[3]。它的特点是味甘,气特异像干草。番红花是西南亚原生种[4][5],但由希腊人最先栽种[6]。伊朗是世界最大的西红花出产地,占世界总产量一半以上。

不论在古代或现代,大多数番红花都用于饮食之上:非洲亚洲欧洲美洲各地,都把西红花用于焙烤食品。自古以来,西红花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胃病,鼠疫和天花等。临床试验显示番红花有潜能成为抗癌和抗衰老剂。除此之外,番红花一直被用作纺织品的染料。

番红花的种植一直以来集中在欧亚大陆一条广阔的地域带,这地域带从地中海延伸至克什米尔伊朗西班牙印度希腊,从古至今都是番红花的主要生产地。美洲方面,施文克菲尔特教会英语Schwenkfelder Church(Schwenkfelder Church)的成员在宾夕法尼亚州开始种植番红花。最近几十年,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加利福尼亚也加入种植行列。

现代贸易

编辑
 
番红花种植分布图
  主要生产地区
  主要生产国家
  次要生产地区
  次要生产国家

欧亚大陆一条广阔的地域带盛产番红花,几乎所有西红花都是产自这里。这地域带从西面的地中海延伸至东面的克什米尔。除南极洲以外,各大洲都有出产番红花,只是产量较少[7]。西红花(包括丝线状和粉末状)的全球年总产量约为300吨[7],1991年的顶级西红花产量为50吨[8]

伊朗是番红花主要栽种地、紧接其后是西班牙、其他国家依次序为:印度希腊阿塞拜疆摩洛哥意大利;而仅伊朗和西班牙两国已占西红花全球总产量的80%。尽管奥地利英格兰德国瑞士等国家多次培植番红花,欧洲北部和中部只有很少地区持续至今仍然栽种番红花;其中之一是位于瑞士瓦莱州,名叫穆特(Mund)的小村庄,每年能出产几公斤西红花香料[7]。小规模栽种番红花的地方还有: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9]中国埃及法国以色列墨西哥新西兰土耳其(尤其是在萨夫兰博卢的周边地区,其中有一个城市的名称来自番红花)、美国非洲中部[9]

西红花的价格高昂,原因在于全株植物只有柱头散发西红花的独特气味和味道,也即是说一朵花只有三枝柱头可用,而且需要人手摘取。一磅(0.45公斤)西红花(干燥的番红花柱头),需要采收五万朵鲜花,足以覆盖一个足球场面积的农田[10];另外有估计:七万五千朵鲜花才足以生产一磅西红花[11]。有这样的差异,是因为不同品种的番红花,柱头的大小也不同。总的而言,生产一公斤西红花,约需要辛勤劳动40小时;而且番红花的开花期短,必须赶紧在绽放时采收柱头。在克什米尔,成千上万的农民在一至两个星期的开花期内,必须轮班工作,日以继夜持续不断采收番红花[12]

 
伊朗出产的丝线状西红花(红色柱头)混杂花柱(黄色)

取出的柱头必须迅速烘干,以免分解或发霉。传统的方法,是把柱头铺放在精细的网格,然后用煤或木柴加热烘干;或者把番红花柱头放进30–35°C(86–95°F)的焗炉烘10至12小时。烘干柱头后,最好把它们放进密封不透气的玻璃容器内储存[13][α]

一磅品质较低级的西红花的批发价,可以达到500美元以上;而零售价可能超过批发价10倍。在西方国家,平均零售价格大约是1,000美元一磅[5]。虽然西红花价格高昂,不过每次只需使用很少量。药用:最多只需要几克;食用:只需要数条。一磅西红花,大约有七万至和二十万条干柱头。

经验丰富的西红花买主,购买时会留意色泽和弹性。他们会选择鲜艳绯红色、略带湿气和有弹性的西红花。暗淡的砖红色和容器底部有碎掉的西红花,都显示这些是陈旧西红花。买家最有可能在每年六月的收割季节前,碰到这种品质的货品。因为零售商试图清空库存,以腾出空间摆放新一季的作物。事实上,有经验的买家建议,应该只使用当季的新鲜西红花。因此,有信誉的西红花批发商和零售商会在货品上,标示生产的年份或前后两年:例如2002末的收成,会标示为“2002/2003” [14]

食用

编辑
 
西红花是西班牙瓦伦西肉类烩饭三种主要材料之一,烩饭的亮黄色就是由西红花而来。

印度、阿拉伯、中亚、欧洲、伊朗和摩洛哥等地的美食,广泛使用西红花。烹饪专家和西红花专家描述它的香气类似蜂蜜和干草。西红花的味道微苦,而且会令到和它一起浸泡的食染成明亮的橙黄色。由于这些特性,西红花用于烘烤食品、奶酪、点心、咖哩、酒类、肉类菜色和汤。在印度、伊朗和西班牙等国家,西红花用作米饭的调味品。西红花饭是不少著名的菜式的主要材料,例如,西班牙的瓦伦西肉类烩饭、猪肉菜豆烩饭、法国马赛鱼汤和意大利米兰烩饭。

因为西红花昂贵,有时厨师会在烹调菜肴时,把红花姜黄混进西红花中,有时甚至完全取代西红花。红花和姜黄做的菜肴的色泽跟西红花的差不多,然而风味则大不相同。

西红花也会用来制作糖果和酒类;而这是西红花在意大利最普遍的用途[15]查特酒衣扎拉酒斯特雷加酒等酒精类饮料的颜色和味道,全部由西红花而来。

富经验的西红花用家会浸透的丝线状的西红花才加入菜肴。他们会先弄碎西红花,然后把它们浸泡在水或雪利酒中几分钟;这样西红花的色泽和味道就会渗进水或雪利酒中。粉末状西红花不需要经过这一步骤[16]。随后,这些‘西红花水’会用来烹煮食物,而西红花的色彩和味道就能均匀地分布整盘菜肴。这个步骤对烤烘食物和调制浓酱汁尤其重要[17]

药用

编辑
干番红花
每1 tbsp (2.1 g)食物营养值
27 kJ(6.5 kcal)
1.37 g
膳食纤维0.10 g
0.12 g
饱和脂肪0.03 g
反式脂肪0.00 g
单元不饱和脂肪0.01 g
多元不饱和脂肪0.04 g
0.24 g
维生素
维生素A11 IU
硫胺(维生素B1
(0%)
0 mg
核黄素(维生素B2
(1%)
0.01 mg
烟碱酸(维生素B3
(0%)
0.03 mg
吡哆醇维生素B6
(2%)
0.02 mg
叶酸(维生素B9
(1%)
2 μg
维生素B12
(0%)
0 μg
维生素C
(2%)
1.7 mg
维生素D
(0%)
0 μg
维生素D
(0%)
0 IU
膳食矿物质
(0%)
2 mg
(2%)
0.23 mg
(2%)
6 mg
(29%)
0.6 mg
(1%)
5 mg
(1%)
36 mg
(0%)
3 mg
(0%)
0.02 mg
其他成分
0.25 g
USDA
参照美国标准的相对百分比
成人每日的参考膳食摄入量(DRI)
来源:(英文)美国农业部营养数据库
 
番红花

西红花是民间常用的草药。它可以用于抑制痉挛和胀气,和加强骨盆血液流动[18]中世纪的欧洲人使用西红花治疗呼吸道感染咳嗽感冒)、猩红热天花癌症哮喘。此外,西红花还会用来医治血液和其他疾病包括:失眠瘫痪心脏病胀气胃病痛风慢性子宫出血闭经婴儿绞痛眼疾[19]。古波斯人和埃及人,也会用西红花来壮阳、解毒、帮助消化,以及治疗痢疾麻疹。在欧洲,依据古老的形象学说(Doctrine of Signatures),西红花的黄色调显示能够治疗黄疸[20]

 
干番红花柱头的特写,实际长度约为20毫米(0.8吋)。

初步研究显示,存在于西红花中的类胡萝卜素可以抗癌[21]、防突变和调节免疫机能。西红花的提取物能抑制老鼠的腹膜肿瘤、乳头状瘤癌和鳞状细胞癌,并减少软组织肉瘤发病率。西红花除了能帮助伤口愈合及抗癌之外,也可以抗氧化。这意味著西红花能“抗衰老”──中和自由基。西红花提取物,很可能成为药品、化妆品和补充食品中的抗氧化剂的原料[22]。然而,过量服用这些提取物会致命。

染料

编辑

尽管番红花的价格高昂──尤其是在中国和印度等地──它依然被用作织物的染料。番红花是不稳定的著色剂,由它染成的鲜橙黄色的衣物,很快会退色变成苍白的奶油黄色[23]。即使很少份量的番红花雄蕊,都可以产生明亮的橙黄色;当用的愈来愈多番红花,织物的颜色会愈来愈红。以前只有贵族阶层,才可以穿著番红花漂染的衣服。印度教佛教僧侣穿著的长袍,就是用番红花漂染。在中世纪的苏格兰北爱尔兰地区,富有的僧侣穿著的一种叫作léin的汗衫,也是使用番红花漂染的[24]

由于番红花价格高昂,许多人企图利用较便宜的染料取代它。番红花的惯常替代品是姜黄、红花和其他香料。虽然这些替代品都能令织物染成明亮的黄色色调,但并不能百份百模仿番红花的颜色。然而,栀子果实发现含有‘红花黄酮类化合物’──产生番红花的颜色的主要成份。由于栀子比番红花廉宜得多,中国目前正在研究利用栀子代替番红花染料[25]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1.0 1.1 药有所得﹕藏红花草红花差一字距千里[永久失效链接]
  2. ^ Deo 2003,第1页.
  3. ^ The world's priciest foods. [2008-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4). 
  4. ^ Grigg 1974,第287页.
  5. ^ 5.0 5.1 Hill 2001,第272页.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Hill_272”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6. ^ McGee 2004,第422页.
  7. ^ 7.0 7.1 7.2 Katzer 2001.
  8. ^ Goyns 1999,第2页.
  9. ^ 9.0 9.1 Courtney 2002.
  10. ^ Hill 2004,第273页.
  11. ^ Rau 1969,第35页.
  12. ^ Lak 1998.
  13. ^ Goyns 1999,第8页.
  14. ^ Hill 2004,第274页.
  15. ^ Goyns 1999,第59页.
  16. ^ Willard 2001,第203页.
  17. ^ Hill 2004,第275页.
  18. ^ Park 2005.
  19. ^ Abdullaev 2002,第2页.
  20. ^ Darling Biomedical Library 2002.
  21. ^ Abdullaev 2002,第1页.
  22. ^ Assimopoulou 2005,第1页.
  23. ^ Willard 2001,第205页.
  24. ^ Major 1892,第49页.
  25. ^ Dharmananda 2005.

来源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