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府城隍庙

台湾府城隍庙,是奉祀台湾府城隍威灵公的道教庙宇,位于台湾台南市中西区城隍里。也是台湾知名的城隍庙明郑永历二十三年(1669年)庙建于东安坊右,当时称为承天府城隍庙。此庙是台湾最早的官建城隍庙,为中华民国国定古迹

台湾府城隍庙
承天府城隍庙
台湾府城隍庙正面 地图
位置 台湾台南市中西区城隍里青年路133号
坐标22°59′31.25″N 120°12′32.67″E / 22.9920139°N 120.2090750°E / 22.9920139; 120.2090750
建成时间永历二十三年(1669年)
公众参观开放时间:全年开放
参观费用:无
官方名称台湾府城隍庙
类型登录等级:国定古迹
登录种类:寺庙
详细登录资料

沿革

编辑

台湾府城隍庙于明永历二十三年(1669年)落成于东安坊郡属右侧,时称“承天府城隍庙”,为台湾最早的官建城隍庙。至今历经多次修建,最早的整修纪录在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亦是出现该庙名称的最早文献纪录。庙前原有宽广的庙埕,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当时知府蒋元枢[1]捐俸重修,立碑记事,据其《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所绘,目前台湾府城隍庙的建筑格局应是在此时确立为四殿两厢房式的庙宇建筑,除第一进戏台外,依次是正殿、后殿及大士殿;大士殿的右侧,设有纪念台湾知府蒋毓英的蒋公祠。清领增修时,改称为今日所见庙名“台湾府城隍庙”。[2][3]

1907年实施市区改正,庙埕划为道路用地,即今青年路;1982年庙前青年路拓宽为15公尺的道路,庙埕消失殆尽,使得前殿紧临道路,成为临冲的庙宇。1997年内政部和市政府全额补助重修台湾府城隍庙,于1999年落成,成就今日所见之府城隍庙。[2]

台湾府城隍庙于1985年经指定为台闽地区第二级古迹,1997年5月14日,《文化资产保存法》修法后取消三级古迹制,成为县市定古迹。2005年,文资法修法后升格为国定古迹。

祀神

编辑

本庙主祀台湾府城隍威灵公,圣诞五月十一日。配祀有城隍夫人、观音菩萨地藏菩萨注生娘娘天上圣母福德正神月下老人十八罗汉、文武判官范谢将军甘柳将军、二十四司、门神等神佛,门神彩绘以秦叔宝尉迟恭为主,两侧配用朝官共卫殿宇,皆是知名庙宇画师潘丽水的作品,其面部的丰富表情,以及讲究战甲工笔细致则为其大特色。

二十四司是城隍爷的属官。台南俗说,二十四司中的“考功司”考核官吏人事成绩,“学政司”则是管理人类的教育与考运。故每逢考季,以“学政司”、“考功司”最为热门,“学政司”、“考功司”的案前总是摆满准考证影印本,考生崇信万分。另其中“速报司”与“地狱司”造型威显赫赫,颇富艺术美感。

建筑与文物

编辑

台湾府城隍庙坐北朝南,三进两护龙,以分金线为中轴线对称分部,中轴线上有三川殿、拜亭及龙虎井、正殿、后天井及过水廊和后殿,两侧有东西护龙。整体建筑高度较低,纵深较长,以压迫感营造神秘肃穆的气氛。依蒋元枢〈重修府城隍庙图碑〉可知旧时对面有戏台一座,今不存。

三川殿三开间,开三门,进深11架,空间宽敞,木雕精致,有潘丽水绘门神六扇,有日治时期龙柱一对。拜亭连接三川门与正殿,除拜亭的两侧狭窄的天井可以采光及分辨区隔性,山门与正殿几乎形成连为一体的狭长幽暗空间。拜亭由4柱及6架屋楹所组构,又可称之为“四脚亭”。[4]柱身采接柱的型态,下段柱身及柱珠皆饰以磨石子,柱间五界大通梁及三界二通梁上并置象斗座,其上层叠二斗承双脊桁,而为卷棚的形式,为该庙大木作上主要的特色所在。龙虎井墙面分别有龙、虎石雕。

正殿为主要祭祀空间,进深13架,点金柱架内为三通五瓜叠斗,建造时将正殿后金柱并为神龛架柱,以省略后步柱,将原纵横4柱列减为12柱式的规模,风格较为宽敞庄重。神龛左右后各开一石券门通往后殿,正殿与后殿间有天井和左右过水廊,有元栋门可通往两侧护龙。后殿整体五开间,中路三开间,进深9架,点金柱内三通五瓜,采二列四排、共8柱,呈现出恢弘庄严但简洁的建筑形制,但因缺少檐柱而在墙方设遮阳棚。[4]后殿延伸配殿连接两侧护龙和侧天井。庙宇后方有花园空地,两侧护龙做为文物馆。

文物

编辑

最知名的文物为高悬于三川殿上由廖雨亭题于1937年的名匾“尔来了”,匾前端书有“岁次丁丑仲秋榖旦”,收尾落款则写上“台阳廖雨亭敬署”以及“黄敬轩书”,其含义具有劝世警惕,传达恩威并济的意味,与台南天坛的“一”字匾与竹溪寺的“了然世界”匾额合称“台南三大名匾”。或说加上祀典武庙的“大丈夫”匾额合称“台南四大名匾”。[5]

大算盘由信徒陈江山(1899-1976)于同年奉献,高挂于山川门门楣上方,与“尔来了”匾对望,上框刻有“台南府城隍庙”六字,下框刻“丁丑年陈江山奉献”,左右刻联“善恶权由人自作,是非算定法难容”,具有象征城隍爷以算盘计算世人功过,戒恶扬善的意味。[6]

此外,城隍庙亦有收藏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台湾府知府洪毓琛所敬立之“福佑善良”匾额,以及光绪十六年(1890年)台南府知府方祖荫所献的“彰瘅风声”匾额,从中可窥见所属辖区的转变。目前在庙内仍存有多件早年遗存的供器,如乾隆年间石香炉、鉎铁金炉与锡质五赛。

神迹

编辑
  • 报载,有一居住桃园龙潭的陈姓善信肺病久不愈,后梦见“府城隍”欲为其治病,肺病竟大有起色。陈姓善信遂依客家人祭祀大礼,至本庙奉献六百斤的神猪,并请客家八音团演奏音乐,答谢神恩。[7]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书目
  • 周宗贤〈台湾府城隍府庙研究与修复〉 1992年1月
  • 凌淑菀,〈台湾城隍信仰的建立与发展(1683—1945)〉,中正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2003
  • 周顺生,〈清代台湾城隍信仰的法制意义〉,国立中兴大学,2010
引用
  1. ^ 刘宁颜编,《重修台湾省通志》,台北市,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4年。
  2. ^ 2.0 2.1 台湾宗教文化地图. 台灣府城隍廟. [2021-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7). 
  3. ^ 国家图书馆〈台湾地区现存碑碣图志〉. 重修城隍廟圖. 2021-11-23 [2021-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3). 
  4. ^ 4.0 4.1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台灣府城隍廟. 2020-06-05 [2021-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8). 
  5. ^ 数位典藏与数位学习联合目录. 臺灣府城隍廟「爾來了」匾. 2021-11-23 [2021-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3). 
  6. ^ 数位典藏与数位学习联合目录. 臺灣府城隍廟「大算盤」. 2021-11-23 [2021-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3). 
  7. ^ 自由日报. 〈城隍爺入夢治病 老翁尋祂300里〉. 2008-06-15 [2021-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3)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