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端
薛端(515年—558年),本名沙陀,字仁直,河东郡汾阴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人,出自河东薛氏西祖第二房,北魏、西魏、北周官员。
生平
编辑薛端是北魏雍州刺史、汾阴侯薛辩的六世孙,家族世代为河东有声望的族姓,高祖薛谨是泰州刺史、内都坐大官、涪陵公,曾祖薛洪隆是河东郡太守,因为薛洪隆的哥哥薛初古拔娶了魏文成帝的女儿西河公主,获赐冯翊的田地,薛洪隆的儿子薛麟驹迁居到赐田,因此在冯翊郡的夏阳县安家。薛麟驹获举荐为秀才,出任中书博士兼主客郎中,死后赠予河东郡太守。薛端的父亲薛英集是通直散骑常侍[1]。
薛端年少时有志向节操,父亲去世时守丧符合礼制,与弟弟薛裕勤奋学习,不与外人来往。薛端虚龄十七时,受到司空高乾征辟出任参军,获赐爵汾阴县男。薛端因为天下扰乱,于是放弃官职回归故乡[2][3]。
魏孝武帝元修西迁关中时,宇文泰命令大都督薛崇礼据守龙门,薛崇礼带领薛端一起前往。薛崇礼不久失守,于是向东魏投降。东魏派遣行台薛修义、都督乙干贵率领数千军队西渡黄河,占据杨氏壁。薛端与族人以及家僮等人原先在等先在杨氏壁中,薛修义于是命令部下逼迫薛端等人东渡黄河。正要渡河时天色已晚,薛端秘密的与族人以及家僮叛逃。薛修义派遣骑兵追赶,薛端边战边退,于是进入石城栅,得以幸免。石城栅中原先有数百家人口,薛端与他们合力坚守。乙干贵等人数次来宽慰劝喻,知道薛端无意投降,于是将军队撤回到河东。东魏又派遣将领贺兰懿、南汾州刺史薛琰达守卫杨氏壁。薛端率领部属,并招喻村民等,设置奇兵来防守。贺兰懿等人怀疑有大部队,因此向东撤退,争夺船只溺水而死的有数千人。薛端收缴东魏军队的军械,再度回到杨氏壁。宇文泰派遣南汾州刺史苏景恕镇守杨氏壁[4],下文书慰劳薛端,征召薛端回朝,任命为大丞相府户曹参军[5][6],华州大中正[7]。
薛端之后跟随擒获窦泰,收复弘农,参与沙苑之战,都有军功,加冠军将军、中散大夫,又转任丞相东阁祭酒,升任兵部郎中,改封文城子[7],加持节、平南将军、帅都督、吏部郎中,不久升任抚军将军、大都督[7]。薛端性格耿直,每次奏请,都不避权贵。宇文泰赞赏他,所以赐名为端,想让他名实相符。薛端自从担任吏部郎中的选拔工作,先选择贤才,即便是高贵家族的子弟,才能低下品行不端的,也不加任用。薛端经常上奏宇文泰说:“设置官位分别职守,就是为了治理当世大事,如果所用非人,不如空着职守。”宇文泰非常同意。大统十六年(550年),西魏大军东征,柱国李弼出任别道元帅,精心挑选属官,过了几天也没确定。宇文泰对李弼说:“为您考虑到了一位长史,没有人能超过薛端。”李弼回答说:“确实是位人才。”于是就派遣薛端前往。薛端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转任尚书左丞[7],仍掌管选拔人才的事务[8][9]。
西梁皇帝萧察曾经向西魏进献玛瑙钟,宇文泰拿着玛瑙钟对尚书左右丞、六部侍郎说:“能够掷骰子到五子全黑为‘卢’的,就给他这个钟。”之后几个人试过都没成功,过了一会轮到薛端,薛端抓起骰子说:“不是为了这个玛瑙钟的珍贵,只是显示我的诚心。”说完薛端就掷,五子都是黑色。宇文泰非常高兴,就将玛瑙钟赐给薛端[10]。
西魏废帝元钦被废,宇文泰身边的大臣有人劝说宇文泰登基为皇帝,宇文泰召见薛端告诉他此事。薛端认为天下三分还没有统一,匆忙登基称帝,就向天下显示了自己的狭隘,请求等到平定四方,剪除了割据一方的僭伪政权,然后让所有人俯首归顺,心悦诚服的推崇。宇文泰抚摸着薛端的后背说:“成就我的人是你啊,你与我的看法一样,行动难道会和我不同?”宇文泰于是脱下自己的衣帽袍服一并赐给薛端。薛端之后升任吏部尚书、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获赐姓宇文氏,进爵为文城县伯,食邑五百户[7]。薛端长期担任选拔官吏的职务,选拔人才的名声很好,选用的官吏都是称职的人才。北周六官建立后,薛端出任军司马[8][11]。
周孝闵帝宇文觉登基后,薛端出任工部中大夫,转任民部中大夫,进爵为文城县公,增加封邑总计一千八百户。晋公宇文护将要废掉周孝闵帝,召集群臣商议,薛端很是有不同意见。宇文护不高兴,将薛端外任为蔡州刺史。薛端行政宽容仁惠,百姓官吏都敬爱他。很快薛端转任基州刺史,基州与西梁和南陈交界,要加以镇守安抚,总管史宁派遣司马梁荣催促薛端去上任。蔡州父老向梁荣请求留下薛端,前去请求的有一千多人。薛端到了基州,很快因病于闰六月五日去世,时年虚岁四十四[7],遗言丧葬从简,府州赠送的助丧财物不要接受。朝廷赠予薛端原本的官职,加大将军,追封文城郡公,谥号惠[7]。薛端先是权葬于穰城,于武成元年十月廿五日(559年12月10日)迁葬于夏阳县梁山[7],儿子薛胄继承了爵位[12][13]。
家庭
编辑兄弟
编辑- 薛裕,西魏丞相参军事
夫人
编辑儿子
编辑延伸阅读
编辑[编]
参考资料
编辑- ^ 《周书·卷三十五·列传第二十七》:薛端字仁直,河东汾阴人也,本名沙陀。魏雍州刺史、汾阴侯辨之六世孙。代为河东著姓。高祖谨,泰州刺史、内都坐大官、涪陵公。曾祖洪隆,河东太守。以隆兄洪阼尚魏文〔成〕帝女西河公主,有赐田在冯翊,洪隆子麟驹徙居之,遂家于冯翊之夏阳焉。麟驹举秀才,拜中书博士,兼主客郎中,赠河东太守。父英集,通直散骑常侍。
- ^ 《周书·卷三十五·列传第二十七》:端少有志操。遭父忧,居丧合礼。与弟裕,励精笃学,不交人事。年十七,司空高乾辟为参军,赐爵汾阴县男。端以天下扰乱,遂弃官归乡里。
- ^ 《北史·卷三十六·列传第二十四》:端字仁直,本名沙陀。有志操,遭父忧,居丧合礼。与弟裕励精笃学,不交人事。年十七,司空高乾邕辟为参军,赐爵汾阴男。端以天下扰乱,遂弃官归乡里。
-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六》:东魏行台薛修义等度河据杨氏壁,魏司空参军河东薛端纠帅村民击却东魏兵,复取杨氏,丞相泰遣南汾州刺史苏景恕镇之。
- ^ 《周书·卷三十五·列传第二十七》:魏孝武西迁,太祖令大都督薛崇礼据龙门,引端同行。崇礼寻失守,遂降东魏。东魏遣行台薛循义、都督乙干贵率众数千西度,据杨氏壁。端与宗亲及家僮等先在壁中,循义乃令其兵逼端等东度。方欲济河,会日暮,端密与宗室及家僮等叛之。循义遣骑追,端且战且驰,遂入石城栅,得免。栅中先有百家,端与并力固守。贵等数来慰喻,知端无降意,遂拔还河东。东魏又遣其将贺兰懿、南汾州刺史薛琰达守杨氏壁。端率其属,并招喻村民等,多设奇以临之。懿等疑有大军,便即东遁,争船溺死者数千人。端收其器械,复还杨氏壁。太祖遣南汾州刺史苏景恕镇之。降书劳问,征端赴阙,以为大丞相府户曹参军。
- ^ 《北史·卷三十六·列传第二十四》:魏孝武西迁,周文令大都督薛崇礼据龙门,引端同行。崇礼寻失守,降东魏。东魏遣行台薛脩义督乙干贵西度,据杨氏壁。端与宗亲及家僮等先在壁中,脩义乃令其兵逼端等东度。方欲济河,会日暮,端密与宗室及家僮等叛之。脩义亦遣骑追,端且战且驰,遂入石城栅,得免。栅中先有百家,端与并力固守。贵等数来慰喻,知端无降意,遂拔还河东。东魏又遣其将贺兰懿、南汾州刺史薛琰达守杨氏壁。端率其属,并招喻村人,多设奇兵以临之。懿等疑有大军,便东遁,赴船溺死者数千人。端收其器械,复还杨氏壁。周文遣南汾州刺史苏景恕镇之。降书劳问,征端赴阙,以为大丞相府户曹参军。
-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中国文物研究所,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编. 《新中国出土墓志 陕西 3 上》. 北京市: 文物出版社. 2015年12月: 6–7. ISBN 978-7-5010-4480-1 (中文(繁体)).
- ^ 8.0 8.1 《周书·卷三十五·列传第二十七》:从擒窦泰,复弘农,战沙苑,并有功。加冠军将军、中散大夫,进爵为伯。转丞相东阁祭酒,加本州大中正,迁兵部郎中,改封文城县伯,加使持节、平东将军、吏部郎中。端性彊直,每有奏请,不避权贵。太祖嘉之,故赐名端,欲令名质相副。自居选曹,先尽贤能,虽贵游子弟,才劣行薄者,未尝升擢之。每启太祖云:“设官分职,本康时务,苟非其人,不如旷职。”太祖深然之。大统十六年,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首僚,数日不定。太祖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其才也。”乃遣之。加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转尚书左丞,仍掌选事。进授吏部尚书,赐姓宇文氏。端久处选曹,雅有人伦之鉴,其所擢用,咸得其才。六官建,拜军司马,加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侯。
- ^ 《北史·卷三十六·列传第二十四》:从禽窦泰,复弘农,战沙苑,并有功,进爵为伯。后改封文城县伯,累迁吏部郎中。端性强直,每有奏请,不避权贵。周文嘉之,故赐名端,欲令名质相副。自居选曹,先尽贤能,虽贵游子弟,才劣行薄者,未尝升擢之。每启周文云:“设官分职,本康时务,苟非其人,不如旷职。”周文深然之。大统十六年,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英僚,数日不定。周文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才也。”乃遣之。转尚书右丞,仍掌选事。
- ^ 《北史·卷三十六·列传第二十四》:梁主萧察曾献马瑙锺,周文帝执之顾丞郎曰:“能掷摴蒱头得卢者,便与锺。”已经数人不得。顷至端,乃执摴蒱头而言曰:“非为此锺可贵,但思露其诚耳。”便掷之,五子皆黑。文帝大悦,即以赐之。
- ^ 《北史·卷三十六·列传第二十四》:魏帝废,近臣有劝文帝践极,文帝召端告之。端以为三方未一,遽正名号,示天下以不广。请待龛翦僭伪,然后俯顺乐推。文帝抚端背曰:“成我者卿也。卿心既与我同,身岂与我异。”遂脱所著冠带袍袴并以赐之。进授吏部尚书,赐姓宇文氏。端久处选曹,雅有人伦之鉴,其所擢用,咸得其才。六官建,拜军司马,加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侯。
- ^ 《周书·卷三十五·列传第二十七》:孝闵帝践阼,除工部中大夫,转民部中大夫,进爵为公,增邑通前一千八百户。晋公护将废帝,召群官议之,端颇有同异。护不悦,出为蔡州刺史。为政宽惠,民吏爱之。寻转基州刺史。基州地接梁、陈,事藉镇抚,总管史宁遣司马梁荣催令赴任。蔡州父老诉荣,请留端者千余人。至基州,未几卒,时年四十三。遗诫薄葬,府州赠遗,勿有所受。赠本官,加大将军,追封文城郡公。谥曰质。
- ^ 《北史·卷三十六·列传第二十四》:周孝闵帝践阼,再迁户部中大夫,进爵为公。晋公护将废帝,召群臣议之。端颇具同异,护不悦,出为蔡州刺史。为政宽惠,人吏爱之。转基州刺史。基州地接梁、陈,事藉镇抚,总管史宁遣司马梁荣催令赴任。蔡州父老诉荣,请留端者千余人。至基州未几,卒。遗诫薄葬,府州赠遗,勿有所受。赠本官,加大将军,进封文城郡公,谥曰质。子胄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