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六

法蘭西及納瓦拉國王

路易十六(法语:Louis XVI;1754年8月23日—1793年1月21日),名路易-奥古斯特(Louis-Auguste),亦名路易·卡佩(Louis Capet),法兰西国王,1774年即位,1791年后君主头衔更改为法兰西人之王,1792年被废黜,并于次年1月21日被送上断头台。其父法兰西的路易路易十五之子及继承人,但于1765年早逝;1774年,路易十六继承其祖父王位。

路易十六
Louis XVI
路易十六
法兰西王国 法兰西与纳瓦拉国王[1]
统治1774年5月10日-1792年9月21日
(18年134天)
加冕1775年6月11日
前任路易十五
继任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法兰西王国首次灭亡
出生(1754-08-23)1754年8月23日
 法兰西王国巴黎凡尔赛宫
逝世1793年1月21日(1793岁—01—21)(38岁) 处决
 法国巴黎革命广场
安葬1815年1月21日
配偶玛丽·安托瓦内特
子嗣玛丽-泰蕾兹
法兰西的路易-约瑟夫
路易十七
苏菲·海伦·碧雅翠丝
全名
路易·奥古斯特
Louis Auguste
王朝波旁王朝
父亲法兰西的路易
母亲萨克森的玛丽·约瑟芬 (1731年–1767年)
宗教信仰罗马天主教
签名路易十六 Louis XVI的签名

路易十六在其统治前期试图根据启蒙时代理念对法国进行改革。这些举措包括试图废除农奴制泰尔税法语Taille (impôt),并对非天主教徒实行宗教宽容政策。法国贵族反对改革,并成功抑止了这些措施的推行。路易十六亦在其重商主义大臣安·罗伯特·雅克·杜阁支持下放松了对粮食市场的管制,但这一措施导致了面包价格的上升,加之这一时期粮食歉收,食物短缺最终引发民众暴动。1776年起路易十六开始积极支持北美的美国独立战争,最终通过《巴黎条约》得以实现。

债务和财政危机导致旧制度愈发不得人心,最终促成了1789年法国三级会议的召开。法国中层阶级和下层阶级对法国贵族及法国君主专制愈发不满,路易十六及其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则成为了这一制度的代表人物。1789年,巴黎发生动乱,巴士底狱被攻占法国大革命就此开始。

路易十六本性优柔寡断且具一定保守倾向,由此法国民众视其为旧制度暴政的象征,其受欢迎程度快速下滑。1791年6月的路易十六的出逃(君主立宪制建立四个月前)使民众愈发认为其希望借助法国大革命战争以保其政治地位,君主制的废除和共和制的建立愈显可能。

第一次反法同盟交织之下,路易十六在1792年八月十日事件中被逮捕,一个月后(9月21日)君主立宪制被废除,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国民公会对其进行审判,认定其犯背叛国家罪,并于1793年1月21日将是时的“公民路易-卡佩”(取至卡佩王朝创立者于格·卡佩;革命者认为卡佩当为路易的姓氏)送上断头台。路易十六为法国历史上唯一被处决的君主,其死亡宣告了延续近千年法国君主制的终结。

即位

编辑
 
童年的路易十六与路易十八(1757年)

路易十六有一颗良好仁心与治国善念,但性格优柔寡断,即位后多次更换首相和部长,任由内阁内讧,从激进的改革到保守的节俭措施,政策没有一定的连贯,但总的来说是朝向开明专制。18世纪80年代法国陷入财政危机后,更经常靠制锁与打猎消磨时间,有些人因此称他为“锁匠国王”。[2]

即位后,路易十六因为参与了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由忠心能干的外交大臣夏尔·格拉维耶主导),欠下十数亿里弗的国债,使得国债飙升至1787年的25亿里弗(依照不同的计算方法,1788年已将近四十亿里弗),面临无力偿债付息的困境。[3]

法国大革命

编辑

1789年5月,在首席财政大臣雅克·内克尔等人的敦促下召开三级会议,以解决迫在眉睫的国债危机。人民正面看待国王召开三级会议,称他为“好国王路易”(或翻成“贤明王路易”)。[3]开会时,三个等级发生剧烈争执,第三等级提出制宪要求,但路易态度犹豫不决,加上1788年酷寒的大天灾与同时开放英国制造品造成的经济崩溃,导致了同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路易被迫签署《人权宣言》,10月后被迫从凡尔赛宫迁居巴黎凡尔赛妇女大游行)。此后一直到1791年六月出逃前,路易都保持著高涨的民意支持度。公众赞赏他愿意放弃专制王权,并能够配合人民的要求而退居为立宪君王;但是路易对于国民制宪议会所实施的激烈反教会政策,内心越来越不满,因为他是个笃实虔诚的天主教徒,不愿意看到反教会政策撕裂了教士与人民(当时许多外省农民支持当地教会,与巴黎的议会政府发生流血抗争),于是他开始酝酿恢复有力的王权。

出逃失败后被处决

编辑
 
路易十六被处死

1791年6月20日他化装成平民,全家一同乘马车出逃。结果被发现后押送回巴黎,扣押在杜伊勒里宫,从此法国公民(无套裤汉)开始敌视他。同年9月他批准宪法,自称“法兰西人的国王”。1792年4月法国对奥地利哈布斯堡君主国宣战,8月10日巴黎众人革命后他被捕,同年9月君主制被废除。

1793年1月16日-17日被国民公会判处死刑,1月21日被送上断头台。在处决的示众游行中,国王的神情保持著庄严,似已接受自己的命运。据大仲马记载,当抵达断头台时,路易十六自己更换了衣服,随即遭到捆绑后走上断头台。现场观众超越了两万人,却沉默得没有半点声音。处刑前,他高声向群众发表了一个简短的演说,表达他是为了莫须有的罪名而赴死,但被革命分子击鼓压过了他的声音。他向附近的人说道自己将会原谅处死他的人,并向神祈求自己的鲜血不会二次落下法兰西的土地。(指同样的惨剧不会二次发生)语毕后,路易十六随即被处决。他的友人,刽子手桑松,向群众宣布了国王勇敢地走向了命运的尽头,而群众高声欢呼。

他十岁的儿子路易十七 1795年6月8日,两位医生尚-巴蒂斯特·杜曼金菲利普-让·佩勒坦企图治疗路易十七,但是他已经病入膏肓。路易十七在当天中午陷入昏迷、下午三点断气,得年十岁。路易十七死后第二天,杜曼金、佩勒坦以及后来加入的尼古拉·迪厄多内·尚鲁瓦(Nicolas Dieudonné Jeanroy)、皮埃尔·拉素斯,总共四位医生为他进行为时五个小时的验尸。根据他们的观察,路易十七严重消瘦,在右内侧、左桡骨长有赘生物,里面有将近二盎司的黏稠灰色液与淋巴腹腔中,肿胀的里有超过一品脱发出恶臭的黄色血清肠脏发生不正常的沾黏、其他内脏也有许多大小各异的赘生物,判定路易十七的死因为结核病。佩勒坦私下按照王室习俗,将路易十七的心脏秘密取出、放在食用酒精中保存,并把头骨额骨锯开作为标记。同月十日,路易十七的遗体被葬入圣玛格丽特公墓,不立墓碑

评价

编辑

1989年7月14日,法国庆祝革命200周年的庆典上,法国总统密特朗表示,“路易十六是个好人,把他处死是件悲剧,但也是不可避免的。”;路易十六被处死时,他在外省仍有颇高的支持度,大多数的法国农民仍然敬爱并遵奉他(法国农民占人口的八成以上),但是以巴黎为首的市民却严重敌视并仇恨他,在观赏处决时报以欢声雷动,庆祝共和国的确立。如同马克西米连·罗伯斯庇尔所说的:“路易必须死,因为共和必须生”(Louis doit mourir, parce qu'il faut que la patrie vive)。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1791年9月4日起其君主头衔为“法兰西人之王”。
  2. ^ 陈文海,《法国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页212
  3. ^ 3.0 3.1 R·R·帕尔默等著、孙福生等译,《现代世界史(前篇)──从欧洲兴起到1870年》(台北:五南,2012),页401-403

来源

编辑
  • 威尔·杜兰 著、幼狮文化公司 译,《世界文明史‧第十卷‧卢梭与大革命》、《世界文明史‧第十一卷‧拿破仑时代》
  • Philip Lee Ralph 等 著,文从苏、谷意 等 译,《世界文明史后篇:从工业革命到现代》,台北:五南,2009.
  • R.R. Palmer 等 著、孙福生等 译,《现代世界史(前篇)──从欧洲兴起到1870年》,台北:五南,2012.
  • G. de Bertier de Sauvigny等著、蔡百铨译,《法国史》,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9
  • 陈文海,《法国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外部链接

编辑
路易十六
卡佩王朝的分支
出生于:1754年8月23日逝世于:1793年1月21日
统治者头衔
前任:
路易十五
法兰西和纳瓦拉国王
1774年-1791年
空缺
下一位持有相同头衔者:
路易十八
法兰西人之王
1791年-1792年
空缺
下一位持有相同头衔者:
路易-菲利普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