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考里斯迈基

芬兰电影导演

阿基·郭利斯马基芬兰语Aki Kaurismäki[ˈɑki ˈkɑ͡urismæki];1957年4月4日)是一位芬兰电影导演制片编剧演员,代表作为《没有过去的男人》。他被认为是芬兰最著名的电影导演[1]。2017年作品《希望的另一面芬兰语Toivon tuolla puolen》获得第67届柏林影展最佳导演银熊奖[2]

阿基·郭利斯马基
2017年
导演
本名Aki Olavi Kaurismäki
国籍 芬兰
出生 (1957-04-04) 1957年4月4日67岁)
职业电影导演制片编剧演员
教育程度坦佩雷大学
配偶葆拉·奥伊诺宁芬兰语Paula Oinonen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信息
奖项
戛纳电影节
评审团大奖
基督教人道精神奖
2002年 《没有过去的男人
评审团奖
2023年 《枯叶
基督教人道精神奖特别提及
1996年 《流云逝事芬兰语Kauas pilvet karkaavat
其他奖项
柏林影展最佳导演银熊奖
2017年 《希望的另一面芬兰语Toivon tuolla puolen
芬兰国家电影奖最佳影片奖
2006年 《薄暮之光芬兰语Laitakaupungin valot
芬兰国家电影奖最佳首作奖
1983年 《罪与罚芬兰语Rikos ja rangaistus (vuoden 1983 elokuva)
芬兰国家电影奖最佳剧本奖
1983年 《罪与罚芬兰语Rikos ja rangaistus (vuoden 1983 elokuva)
1996年 《流云逝事芬兰语Kauas pilvet karkaavat
2002年 《没有过去的男人
芬兰国家电影奖最佳导演奖
1990年 《火柴厂的女孩芬兰语Tulitikkutehtaan tyttö
1992年 《波西米亚生活芬兰语Boheemielämää (elokuva)
1996年 《流云逝事芬兰语Kauas pilvet karkaavat
2002年 《没有过去的男人
圣保罗影展观众票选最佳电影
1996年 《流云逝事芬兰语Kauas pilvet karkaavat

生平

编辑

阿基·郭利斯马基于1957年4月4日出生于芬兰派耶特海梅区奥里马蒂拉,父亲是销售员,其家族姓“郭利斯马基”(Kaurismäki)在芬兰语中意指“鹿之山”。他曾于坦佩雷大学学习新闻学,20岁起便于慕尼黑电影博物馆Filmmuseum München)自学电影[3]。大学时期就开始投稿于电影相关杂志,成为电影评论家。

阿基·郭利斯马基最早进入电影工作是与哥哥米卡·郭利斯马基的电影中担任共同编剧、共同导演与演员等职[4]。他的首部独立执导的剧情电影长片作品是《罪与罚》(Rikos ja rangaistus,1983年),是将杜斯妥也夫斯基著名的同名犯罪小说《罪与罚》改编,场景则是转换为现代的赫尔辛基。该部作品使得阿基·郭利斯马基开始受到芬兰电影界的注目。

他第一部往国际发展的电影是于1986年于东京影展放映的《天堂阴影》(Varjoja paratiisissa),而他于1989年的喜剧电影作品《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Leningrad Cowboys Go America)使得他开始受到全世界的注目。

他的电影风格受到很多导演的影响,像是尚-皮耶·梅尔维尔罗伯特·布列松让他应用抑制的表演行为与简洁的电影叙事去传递他的电影讯息。评论家通常也认为郭利斯马基也受到宁那·华纳·法斯宾德的影响,但是郭利斯马基,藉著一部尖锐将自己赤裸呈现的电影,说明他过去不知何故未曾看过任何法斯宾德的电影,直到最近几年才看过。他的电影有一种独特的不被重视的幽默面,这样的幽默也可以从吉姆·贾木许的电影之中发现。贾木许收藏了一个来自于郭利斯马基电影《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的浮雕宝石。而在贾木许的电影作品《地球之夜》(Night on Earth)之中在芬兰赫尔辛基拍摄的片段,他也雇用了许多常常出现在郭利斯马基电影中的演员。其他郭利斯马基直接或是间接表示受到其影响的导演有恩斯特·刘别谦路易斯·布努埃尔小津安二郎[4]尚·维果贾克·大地大卫·格里菲斯[5]等。

他大多数的电影作品都围绕在他居住的城市赫尔辛基,特别是《法兰兄弟》(Calamari Union),该片大多数场景都是在卡利奥区的劳工阶级邻里中拍摄,类似的场景还可以在所谓的“劳工阶级三部曲”或“失败者三部曲”[6][7]:《天堂阴影》、《升空号》(Ariel)与《火柴厂的女孩》(Tulitikkutehtaan tyttö)之中看见。值得一题的是,他对于赫尔辛基的视角是同时带有批判与少见的非浪漫。除此之外,他电影中的角色经常表示他们多么希望可以离开赫尔辛基:有的结束在墨西哥(如《升空号》),其他则是结束在爱沙尼亚(如《法兰兄弟》与《坐稳车泰欣娜》)。

目前阿基·郭利斯马基与其哥哥米卡·郭利斯马基合作的电影公司“Villealfa[8]工作,该公司电影产量约为全芬兰的五分之一[3][9]

获奖与抗议

编辑

以获奖数来论断的话,郭利斯马基目前最成功的电影作品是2002年的《没有过去的男人》。它在2002年的坎城影展赢得了评审团大奖基督教人道精神奖,并获得2003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提名。然而,郭利斯马基拒绝了参加这个盛会,并且表示他特别不喜欢在一个现在处于战争状态中的国家之中参加派对。郭利斯马基的下一部电影《薄暮之光》(Laitakaupungin valot)也被选为芬兰在该年度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提名电影。而郭利斯马基再度决定要抵制这个奖项并且拒绝这个提名,并将此当作是对于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希的外交政策的抗议。

郭利斯马基最为知名抗议行动之一是发生在2003年,他在飞机起飞前20分钟取消访美行程,抵制了第40届纽约影展,并以此支持他伊朗的导演伙伴阿巴斯·奇亚罗斯塔米,因为美国政府拒发签证给后者让他不能参加该影展[10][5][11]

导演作品

编辑

剧情长片

编辑

短片

编辑

纪录片

编辑

编剧作品

编辑

剧情长片

编辑

纪录片

编辑

短片

编辑

电视作品

编辑

制片作品

编辑

剧情长片

编辑

纪录片

编辑

短片

编辑

演出作品

编辑

剧情长片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与注释

编辑
  • Roger Connah K/K: A Couple of Finns and Some Donald Ducks: Cinema and Society. VAPK Pub., Helsinki, 1991 [A remarkable placement of both Aki and Mika Kaurismäki's films within Finnish society. Witty and erudite]
  • Lauri Timonen: Aki Kaurismäen elokuvat (Otava, 2006), ISBN 951-1-20617-6
  • Peter von Bagh: Aki Kaurismäki (WSOY, 2006), ISBN 951-0-31773-X
  • Peter von Bagh: Elokuvan historia (Otava, 1998), ISBN 951-1-14868-0
  • Marja-Leena Hukkanen: Kaihon kultamaa: valokuvia Aki Kaurismäen elokuvista (Otava, 1997)
  1. ^ C.G. Explaining the Finnish love of tango. The Economist. 2017-10-11 [2023-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3) (英语). 
  2. ^ 刘敏. 希望的另一面: 用电影改变欧洲人的难民观. 新浪娱乐. 2017-02-16 [2017-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8). 
  3. ^ 3.0 3.1 阿基郭利斯馬基. [2008-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5-26). 
  4. ^ 4.0 4.1 闻天祥. 來自極地的冷面笑匠:郭利斯馬基. [2008-12-18]. [永久失效链接]
  5. ^ 5.0 5.1 「沒有過去的男人」 跳脫錯置的記憶. 自由时报. 2003年4月27日 [2008-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11月2日). 
  6. ^ 黄怡玫,专访《薄幕之光》导演阿基‧郭利斯马基[永久失效链接]
  7. ^ 郭利斯马基的另外一个三部曲“芬兰三部曲”则是:《流云逝事》、《没有过去的男人》与《薄暮之光
  8. ^ 该公司名称是向尚卢·高达的《阿尔法城》(Alphaville, une étrange aventure de Lemmy Caution)致敬。
  9. ^ 黄怡玫. 赫爾辛基的小人物悲喜劇:專訪《薄幕之光》導演阿基‧郭利斯馬基. 放映周报. 2007年3月15日 [2008-12-18]. [永久失效链接]
  10. ^ Bohlen, Celestine. One Visa Problem Costs a Festival Two Filmmakers. New York Times. 2002年10月1日 [2008-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18) (英语). 
  11. ^ 刘纪雯. 文化差異中的溝通與衝突:三種閱讀《喀布爾美容學校》的方式. [2008-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