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敏和卓维吾尔语ئىمىن خوجا‎, 1694年—1777年),中国回部吐鲁番鲁克沁(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鄯善县鲁克沁镇)人,清代第一代吐鲁番扎萨克旗札萨克,封吐鲁番回部札萨克多罗郡王。额敏和卓因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军功而图形紫光阁,是乾隆皇帝最为倚重的回人(维吾尔族)大臣。

额敏和卓
大清国吐鲁番回部札萨克郡王
爵位吐鲁番回部札萨克多罗郡王
籍贯中国新疆吐鲁番
族裔回人(维吾尔族先民)
出生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
吐鲁番
逝世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
吐鲁番
墓葬鲁克沁吐鲁番回王墓
经历
随军效力(1755年—1759年)
驻叶尔羌办事(1759年—1765年)
协助平定乌什叛乱(1765年)
御前行走(1767年—1772年)
额敏和卓之子苏赉𫞩在鲁克沁修建的苏公塔

额敏和卓名字中的“和卓”(即火者)是人名的一部分,并不是中亚宗教领袖玛哈图木·阿杂木后裔之称号“和卓”。

生平

编辑

额敏和卓出身于吐鲁番地方的宗教世家,为吐鲁番辟展(今鄯善县辟展乡)的阿奇木伯克,号称“速檀”(苏丹)。祖父素丕和卓,是吐鲁番喀喇和卓(即喀喇火州,在今吐鲁番市东)地方的阿訇;父呢雅斯和卓是吐鲁番大阿訇。18世纪初,叶尔羌汗国在天山南路的统治崩溃,吐鲁番一带除了额敏和卓家族,还有达尔汉伯克莽噶里克、阿克苏尔坦、总管头目沙克扎帕尔、臣服于蒙古准噶尔部的托克托玛木特、阿济斯和卓,以及察合台后裔莽苏尔等众多地方势力。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夏,为打击蒙古准噶尔部,清廷出兵吐鲁番。当年七月十日,额敏和卓率辟展民众三百馀人向散秩大臣阿喇衲归降。于此同时,额敏和卓的两个哥哥也以鲁克察克(鲁克沁)地方归附。雍正三年(1725年),阿济斯和卓(乌什伯克霍集斯之父)与准噶尔军队反攻吐鲁番,将额敏和卓两兄杀害。额敏和卓以兵相拒,阿济斯和卓遂裹挟数千户居民迁至喀喇沙尔(今焉耆县),后徙乌什[1]当年,朝廷与策妄阿拉布坦议和,议定天山南路哈密以西为准噶尔管辖。清兵与当地居民开始分批撤离吐鲁番。雍正四年(1726年),另一头目托克托玛木特率领六百五十馀吐鲁番人内迁甘肃肃州(今酒泉市)之金塔、威鲁堡地方种田。鲁克沁居民万馀人不愿内迁,于是朝廷令额敏和卓管辖鲁克沁。雍正八年(1730年),因额敏和卓屯田有功,朝廷赐予其银币。雍正九年(1731年)三、四月间,噶尔丹策零多次派兵侵袭吐鲁番。六月,准噶尔兵二千馀人围困鲁克沁。额敏和卓坚守四十馀日,杀敌二百馀人。总兵张元佐领兵赶到,准噶尔兵溃散,鲁克沁城方才解围。[2]

雍正十年(1732年),准噶尔兵同时袭击了哈密与吐鲁番喀喇和卓,被参将刘廷琰、游击李英击退。当年秋,朝廷令额敏和卓率鲁克沁民众内迁。额敏和卓带领所部一万馀人于十月启程,前往哈密过冬。十一年,额敏和卓抵达甘肃省安西厅瓜州五堡一带,因功被封为札萨克辅国公。额敏和卓在吐鲁番的原领地被莽噶里克占据。

乾隆十九年(1754年),清廷在瓜州,正式以额敏和卓属民编立吐鲁番扎萨克旗。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廷平定准噶尔,控制吐鲁番地方。当时,额敏和卓率三百吐鲁番兵丁从征准噶尔,并请求返回吐鲁番居住。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秋,额敏和卓所部从瓜州迁回吐鲁番鲁克察克。定边右副将军兆惠主持划定额敏和卓与吐鲁番达尔汉伯克莽噶里克的辖区,吐鲁番东部的辟展至喀喇和卓地方由额敏和卓管辖,西部自伊拉里克至阿斯塔克地方由莽噶里克管辖。[3]吐鲁番形成莽噶里克与额敏和卓分治之势。同年底,莽噶里克与绰罗斯汗噶勒藏多尔济相约谋反,额敏和卓察觉后奏报朝廷。二十二年二月,额敏和卓与总兵傅魁擒获莽噶里克,将其正法。[4]朝廷将莽噶里克领地人口划归额敏和卓管理。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额敏和卓随靖逆将军雅尔哈善出征霍集占。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霍集占、波罗尼都败亡,额敏和卓因功晋封札萨克多罗郡王,成为回部王公中爵位最高者。此后,乾隆皇帝令额敏和卓留驻叶尔羌办事大臣[5]

叶尔羌伯克鄂对与额敏和卓不协,联合喀什噶尔伯克噶岱默特、和阗伯克阿什默特诬告额敏和卓纵容属下虐待叶尔羌百姓,遭到乾隆皇帝的斥责。二十七年(1762年),额敏和卓派遣叶尔羌噶匝纳齐伯克萨里赴巴达克山索取大和卓波罗尼都尸首及子女。三十年(1765年),额敏和卓与柏琨绰克托同任喀什噶尔办事大臣。同年,额敏和卓及二子苏赉𫞩、茂萨赴乌什协助平乱。三十二年(1767年),额敏和卓赴京师朝觐,乾隆皇帝命为御前行走,在北京居住五年。三十七年(1772年)正月,乾隆皇帝召见额敏和卓询问回部事宜,额敏和卓参奏喀什噶尔阿奇木伯克噶岱默特“人甚平常,且勒取属人财务”。经查证其言不实,乾隆皇帝念其年迈,令额敏和卓回吐鲁番“安居静养”[6]。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额敏和卓在吐鲁番病故,次子苏赉𫞩仍袭郡王爵。

评价

编辑

乾隆皇帝为额敏和卓在紫光阁平定西域五十功臣图中的题赞为:

吐鲁番族,早年归正。命赞军务,以识回性。知无不言,言无不宜。其心匪石,不可转移。[7]

家族世系

编辑
  • 祖父:素丕和卓(Mir Habib-Allah Veli-Allah)[8]
  • 父:呢雅斯和卓(呢雅斯阿訇)
  • 兄弟:额敏和卓有兄二人,其名失载,被阿济斯和卓所杀
  • 子:

引用文献

编辑
  1. ^ 《回疆通志》卷四额敏和卓列传
  2. ^ 《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二十四雍正九年七月
  3. ^ 《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三十:“定边右副将军兆惠疏奏:‘回人额敏和卓迁至鲁克察克地方,应与回人莽噶里克所属,画定疆界。’……寻议:‘吐鲁番东界,自辟展至喀喇和卓地方,系额敏和卓旧地,应仍给管辖;其西界,自自伊拉里克至阿斯塔克地方,应令莽噶里克管辖。’”
  4. ^ 《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三十七
  5. ^ 《高宗实录》卷六百零二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乙酉:“谕军机大臣等。现在大功告成,自应令额敏和卓还家休息。但叶尔羌等城俱属新附,必得熟悉回俗、老成历练之人驻札办理。额敏和卓以旧人效力军营,颇著劳绩,深悉机宜。是以暂令留驻。但伊数年来久离家室,若仍令其只身居外,朕心更为轸念。是以谕照成衮扎布驻札乌里雅苏台之例,携眷前往。可传谕额敏和卓量移家口,暂行驻札。俟诸事就绪,即可复回。著遵照办理。”
  6. ^ 《高宗实录》卷八百九十九乾隆三十七年正月戊戌
  7. ^ 《皇舆西域图志》卷首天章四
  8. ^ 土耳其安卡拉人种博物馆所藏维吾尔文书编号MSNr.13135

参考书目

编辑
  • 《平定准噶尔方略》,西藏社会科学院影印乾隆武英殿刻本
  •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佐口透著,凌颂纯译,1983,《18-19世纪新疆社会史研究》,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 祁韵士著,张穆改定,包文汉整理,1987,《清朝藩部要略稿本》,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前任:
始封
吐鲁番回部札萨克多罗郡王
1733年—1777年
继任:
苏赉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