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自达Cosmo
马自达Cosmo(日语:マツダ・コスモ)是日本马自达在1967年至1972年、1975年至1996年间制造贩售的双门跑车,亦是日本车坛中第一辆搭载转子引擎的车款。
马自达Cosmo | |
---|---|
概览 | |
制造商 | 马自达 |
别称 | Eunos Cosmo(第4代,代号JC,1990年4月-1996年6月) |
生产日期 | 1967年-1996年 |
车身及底盘 | |
车辆类别 | 紧凑型、中型跑车 / 轿车 |
动力布局 | FR |
概要
编辑第一代Cosmo在1964年9月在全日本汽车展览(日语:全日本自動車ショー,现改称东京国际车展)上,时任东洋工业(马自达之前身)的社长松田恒次驾著Cosmo的原型车来到展场时,这部搭载转子引擎的车立刻引起一阵骚动。
对于马自达而言,这部搭载双转子引擎的量产车Cosmo Sports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自1961年马自达与德国NSU车厂(为现在奥迪的前身之一)签约取得汪克尔引擎的专利权以来,该公司克服了许多横阻在研发之路的技术困难:引擎铸造技术、转子室内壁的波状磨损(戏称为“恶魔的爪痕”)、转子顶点的密封部件材质等,才诞生了这辆双门跑车。
从此之后,虽然马自达仍持续生产传统往复式活塞引擎或柴油引擎汽车,但整个车系家族里性能最强悍、最具代表性的通常都搭载转子引擎,诸如RX-7、RX-8等。
历史
编辑第一代(L10A系/L10B系 1967年-1972年)
编辑马自达Cosmo Sports(第一代) | |
---|---|
概览 | |
制造商 | 马自达 |
别称 | 马自达110S |
生产日期 | 1967年-1972年 |
设计师 | 小林平治 |
车身及底盘 | |
车辆类别 | 跑车 |
车体风格 | 双门跑车 |
动力布局 | FR |
动力系统 | |
引擎 | 491c.c. X 2 10A型0810 / 10A型0813转子引擎 |
变速器 | 四速手动排档 |
规格 | |
轴距 | 2,200mm |
长度 | 4,140mm |
宽度 | 1,595mm |
高度 | 1,165mm |
整备质量 | 940kg |
原型车
编辑1963年10月26日至11月10日举办的第10届全日本汽车展览(日语:全日本自動車ショー,现改称东京国际车展),当时仍称东洋工业的马自达汽车展出一具单转子引擎(399c.c. X 1,最大马力35ps)与一具L8A型双转子引擎(399c.c. X 2,最大马力70ps),当时尚未展出实车,但以绘画的形式公开Cosmo Sports的外观[1]。
翌年9月26日至10月9日举办的第十一届全日本汽车展览上,实车(原型车)终于出现在世人眼前。由社长松田恒次亲自驾驶这部原型车自广岛出发到展场,回程时沿路拜访各区域经销商、日本首相池田勇人、主要往来银行住友银行(现为三井住友银行)等。
1965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举行的第12届车展上,公开展示“最终生产型”原型车。彼时,该公司正委托全国各地的区域经销商进行实用化测试,不过测试内容并未公开[2]。次年第十三届车展上依旧展示原型车,不过马自达依照经销商回报的缺失逐一改善,并公布预定于1967年春季发售、价格未定[3]。在正式上市之前,马自达总共制造了60辆给各地经销商、20辆留作公司内部测试之用。其内容包含连续10万公里的耐久性试验、总距离70万公里的行驶试验,实施时间长达一年。
前期型L10A系
编辑开发代号为L10A的前期型Cosmo Sports终于在1967年5月正式问世,搭载10A型0810转子引擎,排气量为491c.c. X 2,转子直径为60mm,引擎压缩比9.4,最大马力110ps / 7,000rpm,扭力峰值13.3kgm / 3,500rpm。最高速度185km/hr,0至400公尺加速需时16.3秒。此具转子引擎的缸体采用铝合金翻沙铸模,其铝合金经过碳化处理以加强刚性。为了耐磨,缸内更经过硬质镀铬表面处理;偏心轴以铬钼钢制成,转子本体则由铸铁制成,其顶端的菱封与角封则采用与缸体相同的碳化铝合金制作。综合以上技术,10A型的连续运作时间成功增加到四百小时。前轮悬吊系统为A臂加弹簧圈,并附防倾杆;后轮则由第迪安式活轴悬吊(live axle with a de Dion tube)、拖曳臂和半椭圆形片簧组成。前轮的制动系统为无油压辅助的碟煞,后轮则为鼓煞。
内装方面,仪表板中央为无反射式玻璃、外罩铝制涂黑边框,七连表由左至右依序为时钟、油量表、电流表、速度表、转速表、油温表、水温表。座椅铺以黑和白相间的千鸟格纹羊毛,并考量到人体乘坐时的透气性;此外,前期型车款的座椅并没有头枕。B柱后方的后玻璃弯曲率相当大,使得车室空间具有开放感。为了搭载转子引擎,车身采用半硬壳式结构(semi-monocoque)。为了使消费者联想到转子引擎的高性能,整体车身采流线造型设计,以现今的眼光而言,此设计仍属前卫新潮。
关于售价,以当年日本国产同级车作比较:
- 五十铃117 Coupe:172万日圆
- 马自达Cosmo Sports;148万日圆
- 达特桑Fairlady 2000:88万日圆
- 达特桑Skyline 2000GT-B:94万日圆
以油耗表现而言,引述日本《Car Graphic杂志》(日语:カーグラフィック)做过的测试数据如下:
- Cosmo Sports(L10A型):8.3km/L(试验距离:一般道路998公里、赛道108公里,见1967年9月号刊)
- Capella Rotary Coupe GS:7.07km/L(试验距离:4,300.6公里,见1970年10月号刊)
- Savanna RX-7 Limited(SA22C型):7.68km/L(试验距离:1,555公里,见1978年6月号刊)
- Savanna RX-7 GT-X(FC3S型):5.0km/L(试验距离:1,007公里,见1985年12月号刊)
- Ẽfini RX-7 type R(FD3S型):5.2km/L(试验距离:970公里,见1992年2月号刊)
当然每个年代的道路状况、测试条件等外在因素不同,上述数据并不能一概而论,仅列出供作参考。
后期型L10B系
编辑在上市后隔年,也就是1968年7月进行小改款,内容包含:变更进气坝形状、将轴距加长150mm、车重增加了20公斤、新增煞车冷却口与前后轮辅助煞车倍力装置、手动排档改为五速、改变10A型0813转子引擎进、排气埠的正时以提升吸气效率,使得最大马力与扭力提升至128ps / 7,000rpm与14.2kgm / 5,000rpm。如此一来,极速变成200km/hr,0至400公尺加速变成15.8秒。相对来说,售价调高至158万日圆。
总计第一代Cosmo Sports总共制造的数量为:
日期 | 数目 | 引擎型式 | 叙述 |
---|---|---|---|
1963年 | 2辆 | L8A型 | Cosmo原型车 |
1964年 | 1辆 | 10A型 | 东京国际车展原型车 |
1965年元月 | 80辆 | 10A型0810 | 量产前试验用车 |
1967年五月至1968年七月 | 343辆 | 10A型0810 | 前期型 |
1968年七月至1972年九月 | 1,176辆 | 10A型0813 | 后期型 |
1968年美国《汽车趋势杂志》(Motor Trend Magazine)将Cosmo评选为“年度最佳进口车”,1969年10月日本机械学会(日语:一般社団法人日本機械学会,英语:The Jap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缩写成JSME)也公开表扬马自达公司对汪克尔引擎的突破性发展,并于翌年4月颁发奖章。
竞技赛事
编辑为了证明实用量产化转子引擎的可靠性,马自达在1968年8月将两辆车以马自达110S之名投入位于德国纽博格林赛道举办的“84小时马拉松耐久赛”(84-hours Marathon de la Route)。竞争对手计有BMW、保时捷、Saab、达特桑(日产汽车前身)、Lancia、Simca、欧宝等车厂,共计59辆车参赛,后来仅有26辆跑完全程。这个耐久赛以84小时后所行驶的距离来决定名次,结果这两部110S分别排名第四、五位,仅败给保时捷与Lancia车队。
其他
编辑- 在马自达与德国NSU车厂之间的穿针引线者为石原慎太郎,因石原家源自广岛县(马自达总部所在地),透过前日本首相吉田茂撮合认识德国总理康拉德·阿登纳(Konrad Adenauer),再转介NSU车厂给马自达公司认识。
- 1967年被日本警视厅第八方面交通机动队采用作为高速巡逻车,专门使用在调布市和八王子市之间开通的中央自动车道。
- 自Cosmo Sports的发售日起,马自达在1967年6月1日于全国各大报刊登全版广告,标题为“世界注目的转子引擎搭载汽车终于登场!”。翌日,丰田汽车也不甘示弱地刊登2000GT的全版广告,两家车厂之间对抗的烟硝味可由此看出。
- 此车款入选日本公益社团法人汽车技术会举办的“日本汽车技术240选”[4]
- 圆谷制作公司于1971年播放的第三部超人力霸王系列《杰克奥特曼》,使用马自达Cosmo 作为剧情里的警备用车。
- 乌龙派出所动画第82集,丽子与麻里爱所驾驶的‘宇宙号’即是第一代车型。
-
车头
-
车侧
-
车尾
-
车头(德国司图加特)
-
车尾(德国司图加特)
-
车头
第二代(CD系 1975年-1981年)
编辑马自达Cosmo(第二代) | |
---|---|
概览 | |
制造商 | 马自达 |
别称 | 马自达RX-5、马自达121 |
生产日期 | 1975年-1981年 |
车身及底盘 | |
车辆类别 | 紧凑型轿车 |
车体风格 | 双门轿车 |
动力布局 | FR |
相关车型 | 马自达RX-4 |
动力系统 | |
引擎 | 573c.c. X 2 12A型转子引擎 654c.c. X 2 13B-AP型转子引擎 1.8L直列四缸SOHC VC型引擎 2.0L直列四缸SOHC F/MA型引擎 |
变速器 | 五速手动排档 |
规格 | |
轴距 | 2,510mm |
长度 | 4,470mm |
宽度 | 1,680mm |
高度 | 1,325mm |
整备质量 | 1,120kg |
Cosmo AP / 马自达RX-5
编辑1975年 - 第一代Cosmo Sports在1972年停产后,时隔三年,马自达在日本市场推出了Cosmo AP。“AP”是anti-pollution之意,因当时日本政府颁布新的汽车废气排放规定)而调整引擎的废气排放。而外销海外市场的车名则为马自达RX-5,另外搭载往复式活塞引擎的版本在海外市场则称呼为马自达121(不过后来固定成马自达小型车的外销版称呼,但车种历经许多变化,详情请参见马自达121)。所以,动力来源共有四种:
以上两种版本在海外市场称为马自达RX-5
- 1.8L直列四缸SOHC VC型引擎
以上版本在海外市场称为马自达Cosmo 1800 AP
- 2.0L直列四缸SOHC F/MA型引擎
这款车前期型的最大特征是四盏圆形头灯与L字型尾灯,不过1979年进行小改款,除修改进气坝造型外,头灯也改成两盏方形灯。
此外,该款车也装置了一种原厂称为“扭矩滑动器”(日语:トルクグライド)的扭力转换器。因为转子引擎在低转速域的扭力比往复式活塞引擎弱,故此装置能防止引擎熄火,但无法像扭力转换器一样加大扭力。所以,手动变速箱的排档杆增加了类似自排变速箱“P”的停车档。
Cosmo L
编辑Cosmo AP上市后过了两年,马自达又发售了外观设计迥异的Cosmo L。“L”为land top的意思,源自于高级马车的屋顶形式。原本AP车型为快背式(fastback),也就是C柱向后延伸至车尾;但L车型却顺应美国市场的需求,改成三厢式的客货两用车型(notchback)。讽刺的是,由于AP车型的销售成绩不佳,后来L车型并未外销,仅在日本国内贩售而已。
-
外销版的马自达121
-
车侧
第三代(HB系 1981年-1990年)
编辑马自达Cosmo(第三代) | |
---|---|
| |
概览 | |
制造商 | 马自达 |
生产日期 | 1981年-1990年 |
车身及底盘 | |
车辆类别 | 中型轿车 |
车体风格 | 二、四门无B柱硬顶型(pierless hardtop)轿车、四门轿车 |
动力布局 | FR |
平台 | HB平台 |
动力系统 | |
引擎 | 1.8L直列四缸SOHC VC型引擎 2.0L直列四缸SOHC F/MA型 / FE型引擎 573c.c. X 2 12A型转子引擎 573c.c. X 2 12A型涡轮增压转子引擎 654c.c. X 2 13B-RESI型转子引擎 2.2L直列四缸S2型柴油引擎 |
变速器 | 五速手动排档、三速自动排档 |
规格 | |
轴距 | 2,615mm |
长度 | 4,640mm |
宽度 | 1,690mm |
高度 | 1,340mm |
整备质量 | 1,135kg |
1981年第三代Cosmo正式发售,因为同样采用HB平台,可和第四代Luce(外销版称为马自达929)视为兄弟车。依车身外型可区分成二、四门无B柱硬顶型(pierless hardtop)轿车、四门轿车共三种,按引擎型式可区分成1.8L直列四缸SOHC VC型引擎、2.0L直列四缸SOHC F/MA型 / FE型引擎、573c.c. X 2 12A型转子引擎、573c.c. X 2 12A型涡轮增压转子引擎、654c.c. X 2 13B-RESI型转子引擎、2.2L直列四缸S2型柴油引擎等共七种,因此此代的外型与引擎搭配状况相当复杂。话说回来,第三代Cosmo也是汽车发展史上唯一提供往复式活塞汽油、柴油与转子三种不同引擎型式的车款。
日本市场率先在1981年9月推出二门无B柱硬顶型(pierless hardtop)轿车搭载2.0L直列四缸SOHC F/MA型,10月1日为四门无B柱硬顶型(pierless hardtop)轿车搭载2.0L直列四缸SOHC F/MA型,10月16日则为四门轿车搭载12A型转子引擎或2.2L直列四缸S2型柴油引擎。考量到风阻问题,无B柱硬顶车型配备了上掀启闭式四颗头灯;其中二门无B柱硬顶车型的风阻系数Cd值更创下0.32的纪录。
12A型转子引擎采用最新6PI技术,也就是六个进、排气埠。原先一颗转子配了进、排气埠各一个,但这种最新技术却是一个转子配了三个,故两个转子共计六个。如此一来,向上提升了油耗表现。1982年10月发表12A型转子引擎搭配涡轮增压器,但考虑到耐用度,并未使用6PI技术。除夸耀“全域、全速涡轮”的高性能表现,也开启了1980年代日本车厂竞相开发高马力输出引擎的发端。
1983年 - 10月进行小改款,四门无B柱硬顶车型的头灯改为固定式;同时转子引擎也改为13B-RESI(rotary engine super injection,“超级喷射式转子引擎”的缩写)型;而二门无B柱硬顶车型则继续沿用上掀启闭式四颗头灯,但翌年9月跟著改为固定式头灯。
1985年 - 5月跟Luce一样,往复式活塞引擎车款追加“Genteel”车型。不过Luce在1986年进行大改款,Cosmo则持续到1990年才改朝换代。
-
上掀启闭式四颗头灯掀开时的模样
-
右驾版驾驶座
-
仪表板
-
内装
-
引擎室
第四代(JC系 1990年-1996年)
编辑Eunos Cosmo(第四代) | |
---|---|
概览 | |
制造商 | 马自达 |
生产日期 | 1990年-1996年 |
车身及底盘 | |
车辆类别 | 中型轿跑车 |
车体风格 | 二门轿跑车 |
动力布局 | FR |
平台 | JC平台 |
相关车型 | 马自达RX-7 |
动力系统 | |
引擎 | 654c.c. X 2 13B-REW型涡轮增压转子引擎 654c.c. X 3 20B-REW型涡轮增压转子引擎 |
变速器 | 四速自动排档 |
规格 | |
轴距 | 2,750mm |
长度 | 4,815mm |
宽度 | 1,795mm |
高度 | 1,305mm |
整备质量 | 1,490kg-1,640kg |
1990年 - 4月大改款的第四代Enuos Cosmo公开发售,时值马自达推行多品牌策略,故冠上Eunos的副品牌名。该车以JC平台打造,车身设计则为二门轿跑车造型。这款车的顶级车型拥有当年称作“CCS”(Car Communication System之缩写)的GPS全球定位系统(由马自达与三菱电机共同开发),要操作全自动空调系统必须透过GPS的触控式萤幕;而没有GPS的车型则附有正常的空调操作面板。
动力来源为世界首创三颗转子的654c.c. X 3 20B-REW型转子引擎与654c.c. X 2 13B-REW型转子引擎,且两种皆采用和第三代RX-7相同的序列式双涡轮增压系统(sequential twin turbocharged system,关于此系统的详细解释请见第三代RX-7的章节)。20B-REW型的马力输出相当惊人,为了符合日本车厂自主马力280ps上限的要求,马自达刻意窄化进气埠及缩小涡轮。同时因偏心轴(eccentric shaft,转子中间的芯轴)和正中央的转子难以冷却,故这款车采用的序列式双涡轮增压系统的主涡轮与副涡轮尺寸跟RX-7有点差异。相对来说,这也造成20B-REW型维修上的麻烦。另一方面,遇到市区塞车、走走停停的驾驶状况时,油耗表现非常差,只有约1~3 KM/L。为了对应转子引擎在高转速域的特性,消音器经过特别设计,故20B-REW型有四根排气尾管、13B-REW型有两根,在外观上很容易辨识。
变速箱方面,由于当时尚未开发出能承受三转子引擎输出大转矩(380N·m / 1,800rpm)的手动排档系统,故改采四速自动排档。1991年曾推出名为“Type-SX”的特别限量车,具有较硬的悬吊系统与BBS制轮框。直到1996年正式停产时,总共制造了8,875辆。虽然这款车仅限日本市场销售,仍有少部分透过贸易商管道引入澳洲、纽西兰、英国、香港等地[5]。
-
20B-REW三转子引擎
-
内装
-
外观
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日本のショ-カ- 〈1(1954 ~ 1969年)〉 ― 自动车ア-カイヴEX》,二玄社,2006年10月出版,ISBN 4-544-91032-3。
- AutoNet:日本名车系列(139)-MAZDA Cosmo(1990-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