鲎科

節肢動物的一科

hòu鲎科学名Limulidae)动物的通称,又名“马蹄蟹”、“蟹兜”、“夫妻鱼”,属于剑尾目的海生节肢动物,而剑尾目最早出现的时间可回溯至奥陶纪,因此被誉为活化石。现存的鲎种类仅存34[2][3][4][5]

鲎科
化石时期:早三叠世至现代[1]
美洲鲎 Limulus polyphemus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 肢口纲 Merostomata
目: 剑尾目 Xiphosura
亚目: 剑尾亚目 Xiphosurida
下目: 鲎下目 Limulina
总科: 鲎总科 Limuloidea
科: 鲎科 Limulidae
Latreille,1802
模式属
美洲鲎属
Limulus
Linnaeus,1758
[1]

见正文

种类与分布

编辑

全球现生的鲎分为4种[6]

美洲鲎亚科 Limulinae Leach, 1819
东方鲎亚科 Tachypleinae Pocock, 1902

生物学

编辑

鲎的外表虽和三叶虫相近,但分类上并非近亲,鲎属螯肢亚门,三叶虫属三叶虫亚门。鲎的祖先出现于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奥陶纪,当时恐龙尚未出现,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大多进化或者灭绝,而鲎从4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样貌,所以鲎有“活化石”之称。

血液为蓝色,因为含有血青蛋白。其呼吸器官称为“书鳃”,因为其书本状的气体交换构造取代了鳃的呼吸功能:鲎没有鳃,而是在其生殖孔后的肢芽长出来的外部构造。有生物学家认为蛛形纲“有肺类”物种的书肺演化自书鳃,并再演化成为“无肺类”物种的气管构造,但也有生物学家不同意这个演化理论。

生活史

编辑

鲎的身体分为三部分:最大的部分是头胸部,然后是分节的腹部,再下边是一根长长的尖尾刺。它的头胸部侧面有一对复眼,每只眼睛是由若干个小眼睛组成。另外还有一对感受紫外线的单眼。它们也有一对钳子,称为螯肢,是专门捕食蠕虫、薄壳软体动物用的。它们可以背朝下游泳,但一般喜欢钻进泥沙中并在泥里爬行。鲎生长得不算快,它们须要脱16次壳(脱壳一次称一龄,但并不是一年脱一次壳,鲎的小时候脱壳次数较多次),经过9到12年的时间才达到成熟。

与人类的关系

编辑

人类一直就将中华鲎当作食物,它们的肉、生殖腺和卵都可食用。但是鲎里血中含量过高,所以大量食用会中毒。另外圆尾鲎含有剧毒的河豚毒素,不可食用[7]

人们发现鲎的复眼有一种侧抑制英语Lateral inhibition现象,也就是能使物体的图像(尤其追踪背景中的动态图像)更加清晰,这一原理被应用于电视雷达系统中,提高了电视成像的清晰度和雷达的显示灵敏度。[来源请求]

鲎的血液中含有铜离子血青蛋白),它的血液是蓝色的。这种蓝色血液的提取物——“鲎试剂”,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查人是否因细菌感染而致病;在制药和食品工业中,可用它对毒素污染进行监测[8]。血液中的变形细胞(少量,离心得到沉淀白色物)甚至被带上外太空,侦测有机体及保护太空人免于疾病伤害[9]

每当春夏季鲎的繁殖季节,雌雄一旦结为夫妻,便形影不离,肥大的雌鲎常驮着瘦小的丈夫蹒跚而行。此时捉到一只鲎,提起来便是一对,故鲎享“海底鸳鸯”之美称。台湾渔民常趁此大肆猎捕,闽南语称之为“掠鲎”,更由此衍生出“捉奸”之意,有人认为后来因谐音之故,逐渐由“掠鲎”音转为“掠猴”,成为台湾社会常用之讹音(但也有人认为“掠猴”并非来自“掠鲎”,因为闽南语早就有用“猴”来指称“嫖客”或“奸夫”,相关的语词、俗语很多,不可能都是由“鲎”讹音而来)。台湾本岛和澎湖已鲜少看到,金门还能看到一些[10]

闽南语俗语话:好好鲎刣甲屎流(Hó-hó hāu thâi kah sái lâu),上等的鲎鱼却料理得漏屎,比喻一件好好的事却弄得乱七八糟。

相关地名

编辑

相关文艺作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Lamsdell, James C.; McKenzie, Scott C. Tachypleus syriacus (Woodward)—a sexually dimorphic Cretaceous crown limulid reveals underestimated horseshoe crab divergence times. Organisms Diversity & Evolution. 2015-12, 15 (4): 681–693. ISSN 1439-6092. doi:10.1007/s13127-015-0229-3 (英语). 
  2. ^ “鲎”音义解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教育部异体字字典
  3. ^ 世界自然基金会揭示: 绿海龟、马蹄蟹和黄唇鱼徘徊生存警界线 香港市民选出“我最喜爱的海洋十宝” (2007年11月15日)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8年05月11日,.世界自然基金会新闻稿,2007年11月15日。
  4. ^ 濒危海洋生物面临绝种 团体促政府推行全面保护措施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7-11-18.《苹果日报 (香港)》2007年11月16日A14版。
  5. ^ 调查显示:中华白海豚是港人最喜爱的海洋生物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浪新闻 原文载于《新华网》2007年11月16日
  6. ^ 活化石-鲎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金门休闲渔业网
  7. ^ 中华鲎和圆尾鲎的区别 - 养殖技术 - 第一农经网. net.1nongjing.com. [2021-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9). 
  8. ^ 鱟的藍色血液 救了無數人類性命. 即时新闻中心. 苹果日报. 2014-12-20 [2015-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2). 
  9. ^ NASA: Crabs Give Blood for Space Trave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ASA Science, Published: Nov 16, 2006.
  10. ^ 金門休閒漁業網_活化石-鱟. www.kinmen-fisheries.tw. [2021-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9). 
  11. ^ 珍惜古生动物 濠江区举行南方鲎增殖放流活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6年05月05日 新浪网转载《汕头日报》报道

延伸阅读

编辑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禽虫典·鲎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