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塞留
第一代黎胥留公爵阿尔芒·让·迪普莱西(法语:Armand Jean du Plessis, cardinal-duc de Richelieu et duc de Fronsac,法语发音:[aʁmɑ̃ ʒɑ̃ dy plɛsi];也译李希留、利希留、黎须留;1585年9月9日—1642年12月4日),是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三的枢密院首席大臣及枢机主教。
第一代黎塞留公爵阿尔芒·让·迪普莱西 Armand Jean du Plessis, cardinal-duc de Richelieu et duc de Fronsac | |
---|---|
法兰西王国首席大臣 | |
任期 1624年8月12日—1642年12月4日 | |
君主 | 路易十三 |
前任 | 空缺(吕伊内公爵去世后一直未补) |
继任 | 儒勒·马扎然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阿尔芒·让·迪普莱西 Armand Jean du Plessis 1585年9月9日 法国巴黎 |
逝世 | 1642年12月4日 法国巴黎 | (57岁)
母校 | 纳瓦拉学院 |
专业 | 神职人员、政治家 |
宗教信仰 | 罗马天主教 |
黎塞留 Armand Jean du Plessis | |
---|---|
天主教吕松教区主教 | |
教区 | 吕松 |
主教区 | 吕松 |
圣秩 | |
晋牧 | 于1607年4月17日晋牧 |
擢升枢机 | 于1622年9月5日擢升 |
个人资料 | |
曾任职位 | |
签名 |
他在法国政务决策中具有主导性的影响力;特别是三十年战争时,他通过一系列的外交努力,为法国获得了相当大利益。在他当政期间,法国专制制度得到完全巩固,为路易十四时代的兴盛打下了基础。同时,为巩固中央集权,黎塞留镇压农民起义、到处收买御用文人。被誉为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他是黎塞留公爵的开创者。
早年
编辑1585年,他出生于法国巴黎的黎胥留家族,虽然生于贵族却不是大门阀,仅为普瓦图地区的次等贵族[1],他在五个孩子中排行第四,也是在其三位兄弟中最为年幼的。他的父亲弗朗索瓦·迪普莱西(法语:François du Plessis)在法国大教务长手下工作,[2]他的母亲苏珊·德·拉波特(法语:Susanne de La Porte)是一名著名法学家的女儿。他五岁时,父亲死于法国宗教战争,同时为家族留下了一大堆债务。但通过王室拨款,使家族避免了财政困难,这让九岁时黎胥留得以入学纳瓦拉学院以研修哲学。随后,他开始为军事生涯而接受训练。
黎胥留早年的仕途并不顺利。由于其父在宗教战争中的表现而被亨利三世授予黎胥留家族吕松主教这个职位,1606年,鉴于黎胥留已达到任职最小年龄,亨利四世提名黎胥留为吕松主教。1607年,黎胥留开始被任命为吕松主教。1610年亨利四世遇刺后,王太后玛丽·德·美第奇摄政。1614年黎胥留作为普瓦图的教士代表出席三级会议。1616年任内政与陆军国务秘书。1617年国王路易十三开始掌权,诛杀太后的宠臣孔奇尼,迫使太后流亡至科隆,黎胥留亦遭放逐,不过之后渐渐获得路易十三的信任,也由于首席大臣吕伊内公爵的提拔,1622年被提名为枢机,1624年进入枢密院,同年升任首席大臣。
首席大臣岁月
编辑从1624年起拜相起,黎塞留执政长达18年。黎塞留的执政方针主要涉及以下两个目标:其一,对外对抗哈布斯堡王朝;其二,对内加强法国的中央集权。第二项政策在1628年的拉罗歇尔之围胜利后,获得极大的成功,法国的绝对君主制开始脱颖而出,成为欧洲最中央集权的政府,这也表现在他不断击败国内的大贵族与反对势力上,包含1630年在“愚人日”(11月10日)让太后玛丽·德·美第奇失势、1631年驱逐普罗旺斯省长夏尔·吉斯、1632年击败并处死叛乱的地方大贵族蒙莫朗西元帅兼朗格多克总督(吉斯家族和蒙莫朗西家族从16世纪下半,就成为地方封建势力及大贵族对抗中央王权的两大代表),1635年击败王位首席继承人——国王亲弟奥尔良公爵,破除了法国政界习惯支持王位继承人来挑战王权的传统。同时也建立了由中央派出总督、相当于郡县制的集权体制,彻底改变长期由地方贵族担任地方总督的封建习惯。
黎塞留一生富有政治权术,更富于的外交纵横才干,是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年)的实际推动者和幕后策划人之一,在三十年战争前期,法国并不是完全公开的与哈布斯堡王朝对抗,而是通过秘密的资助哈布斯堡王朝的敌人[3]。比如,资助尼德兰从西班牙(此时尚属于哈布斯堡王朝)独立;派出大使沙尔纳希促成了瑞典与波兰-立陶宛联邦签订条约,结束双方战争,然后结成法国-瑞典同盟,[4]:7-9[5]:94再资助古斯塔夫二世进攻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后来这样的政策随著法国中央集权及国力加强而改变,首先在1628年-1631年的曼托瓦及蒙费拉托爵位继承战争中,他出兵意大利,动摇了哈布斯堡家族在意大利的霸权,之后当瑞典初次退出三十年战争后,他让法国于1635年全面参战,最终击垮奥利瓦雷斯公爵执政的西班牙,并取代西班牙的陆上霸权。
他和其后任的宰相马萨林一生致力于使法国兴盛并阻止德意志统一,以及打破哈布斯堡王朝对于法国的战略包围状态,为“太阳王”路易十四王朝前期的兴旺发达奠下了良好基础。尽管他是天主教枢机,但是为了法国的兴盛,他毅然决然地推动法国加入新教同盟,将国家主权置于宗教权力之上。在国内,他通过削弱贵族和新教徒的力量加强了主权。在他任内,法国王权大大加强了。1635年,成立法兰西学术院。
晚年
编辑在黎塞留的最后岁月里他疏远了很多人,包括教宗乌尔巴诺八世,因为乌尔巴诺拒绝授予他教皇使节的称号。他甚至面临一场未成功的夺权阴谋。晚年他的健康状况完全恶化,在许多疾病中最严重的是眼疾与头痛。在他意识到命不久矣之时,他将权力交给了马萨林,1642年,黎塞留去世,终年57岁。临终前,神父问他:“要不要宽恕你的敌人?”他答道:“除了公敌之外,我没有敌人。”[6]黎塞留被葬于巴黎大学索邦神学院。
影响
编辑书目
编辑- Alexander, Edward Porter. Museums in Mo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and functions of museums. Lanham: Rowman and Littlefield. (1996)
- Auchincloss, Louis. Richelieu. Viking Press. (1972)
- Bergin, Joseph. The Rise of Richelieu. 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97)
- Blanchard, Jean-Vincent. Eminence: Cardinal Richelieu and the Rise of France (Walker & Company; 2011) 309 pages; a biography
- Bonnaffé, Edmond. Recherches sur les collections des Richelieu. Plon. (1883) (French)
- Cabanès, Augustin. "Le Médecin de Richelieu – La Maladie du Cardinal" and "L'Odyssée d'un Crane – La Tête du Cardinal", Le Cabinet Secret de l'Histoire, 4e serie. Paris: Dorbon Ainé. (1905) (French)
- Collins, James B. The State in Early Modern Franc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 Dyer, Thomas Henry. The history of modern Europe from the fall of Constantinople: in 1453, to the war in the Crimea, in 1857(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 Murray. (1861)
- Elliott, J. H. Richelieu and Olivares. Cambridge: Canto Press. (1991)
- Fontaine de Resbecq, Eugène de. Les Tombeaux des Richelieu à la Sorbonne, par un membre de la Société d'archéologie de Seine-et-Marne. Paris: Ernest Thorin. (1867) (French)
- Lodge, Sir Richard, and Ketcham, Henry. The life of Cardinal Richelieu(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 L. Burt. (1903)
- Munck, Thomas. Seventeenth Century Europe, 1598–1700. London: Macmillan. (1990)
- Pardoe, Julia. The Life of Marie de Medici, volume 3. Colburn (1852); BiblioBazaar reprint (2006)
- Parker, Geoffrey. Europe in Crisis, 1598–1648. London: Fontana. (1984)
- Perkins, James Breck. Richelieu and the Growth of French Power. Ayer Publishing. (1971)
- Phillips, Henry. Church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Franc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 Pitte, Jean-Robert. La Sorbonne au service des humanités: 750 ans de création et de transmission du savoir, 1257–2007. Paris: Presses Paris Sorbonne. (2007) (French)
- Treasure, Geoffrey. Richelieu and Mazarin. London: Routledge. (1998)
- Trevor-Roper, Hugh Redwald. Europe's physician: the various life of Sir Theodore de Mayern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Yale: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6) ISBN 978-0-300-11263-4
- Wedgwood, C. V. The Thirty Years' War. London: Methuen. (1981)
- Zagorin, Perez. Rebels and Rulers, 1500–1660. Volume II: Provincial rebellion: Revolutionary civil wars, 1560–166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新爵位 | 黎塞留公爵 1629年—1642年 |
继任: 阿尔芒·尚·德·维涅罗·迪·普莱西 |
前任: 克劳德·芒戈 |
法兰西王国外交及联邦事务大臣 1616年—1617年 |
继任: 皮埃尔·布许斯拉尔,西耶里侯爵 |
前任: 无 |
法国首相 1624年—1642年 |
继任: 马萨林 |
参考文献
编辑- ^ Bergin, pp.14-5.
- ^ Treasure, p.3.
- ^ Wedgewood, p.270.
- ^ Porshnev B F. Muscovy and Sweden in the Thirty Years' War 1630-1635[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 ^ Sacret J H. Bourbon and Vasa: a textbook of European history, 1610-1715, with a summary of the events immediately preceding[M]. Clarendon, 1914.
- ^ 《大国崛起》:陆上强权法兰西. 新华网. 2006-12-26 [2010-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