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生物学/典范条目推荐
典范条目展示
随机展示
- 目前共有22个+精选条目展示。
- 展示历史(目前取材至Portal:生物学/典范条目推荐/1的2008年1月14日 (一) 01:54 历史版本)
白氏树蛙是一种原产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岛的树蛙,后被引入至美国和新西兰。白氏树蛙属雨滨蛙属,它在生理学分类上很接近同属的大雨蛙和巨雨滨蛙。与澳大利亚常见的其他蛙类相比,白氏树蛙的体形较大,体长约10厘米;寿命较长,人工饲养环境下平均寿命达16年。白氏树蛙性情温和,与人类相处融洽,经常出现在室内的窗户上捕捉灯光引来的昆虫。白氏树蛙是人类最为熟悉的蛙类之一,因为它近人的特性和可爱的样貌,在全世界许多地区,它常被作为一种奇异的宠物而饲养。白氏树蛙皮肤的分泌物含有抗菌及抗病毒成分,这或许可以成为相关药物的原料,为人类所用。
玳瑁是属于海龟科的一种海龟。玳瑁的外形与其他海龟大致相似,都有扁平的躯体、保护性的背甲、以及适于划水的桨状鳍足,而玳瑁最明显的特点是其鹰喙般的嘴,以及躯体后部锯齿般的缘盾。虽然玳瑁生活在广大的海域中,其最主要的生活区是浅水礁湖和珊瑚礁区,而珊瑚礁中的许多洞穴和深谷给它提供休息的地方,而且珊瑚礁中生活着其最主要的食物——海绵,而这些海绵中的部分物种对于其他生物来说是剧毒且致命的,所以玳瑁肉中往往会含有致人死亡的高毒性物质。玳瑁的甲壳上有美丽而又色彩斑斓的花纹,是一种名贵的宝石。因此,正是由于人类对玳瑁的过度需求,导致玳瑁在世界范围内的数量持续减少,已有灭绝的危险。
加州神鹫属于美洲鹫科新大陆秃鹫家族,为北美洲大陆最大的鸟。如今这种鹫只生活在科罗拉多大峡谷区域,以及加利福尼亚州和下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西海岸的群山中。它是加州兀鹫属中唯一存活的物种。作为一种大型黑色的秃鹫,加州神鹫翅膀下面有白色的小块,头部秃毛,根据其情绪的不同,显露的皮肤颜色为微黄色到鲜红色。在所有北美洲的鸟类中,其翼幅最宽,同时也是最重的鸟类之一。加州神鹫是食腐动物,吃大量的腐肉。它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之一,其寿命可达50年。加州神鹫是世界上最稀少的鸟类之一。到2008年12月,据统计只剩有327只存活的加州神鹫,其中半数以上为野生。加州神鹫对于很多加州的印第安人具有重大意义。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现代遗传学其目的是寻求了解遗传的整个过程的机制,开始于19世纪中期孟德尔的研究工作。虽然,孟德尔并不知道遗传的物理基础,但他观察到了生物体的遗传特性,某些遗传单位遵守简单的统计学规律,这些遗传单位现在被称为基因。基因位于DNA上,而DNA是由四类不同的核苷酸组成的链状分子,DNA上的核苷酸序列就是生物体的遗传信息。虽然遗传学在决定生物体外形和行为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此过程是遗传学和生物体所经历的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虽然基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体重,人在孩童时期的所经历的营养和健康状况也对他的体重有重大影响。
Rosetta@home是一个基于伯克利开放式网络计算平台的分布式计算项目。该项目由华盛顿大学贝克实验室开发和维护,用于蛋白质结构预测、蛋白质-蛋白质对接和蛋白质设计的研究。截至2009年2月8日,全球共有8.6万台计算机是这一项目的活跃志愿者,平均执行速度达78万亿FLOPS。与其他BOINC项目一样,Rosetta@home使用志愿者的计算机中空闲的进程资源来执行单独的单元计算。计算结果会被发送到项目的中央服务器,经验证后存入数据库中。除了疾病相关研究,Rosetta@home网络还是结构生物信息学中新方法的一个测试框架。Rosetta@home稳居最重要的对接预测器之一,并且是现有最好的蛋白质三级结构预测器之一。
黑美洲鹫(学名:Coragyps atratus)是美洲鹫科黑美洲鹫属中的唯一一种,从美国东南部到南美洲都有分布。虽然黑美洲鹫分布广泛,但仍然不及同科的红头美洲鹫。尽管黑美洲鹫的名称和外表与欧亚大陆的秃鹫相似,但亲缘关系并不相近。欧亚大陆的秃鹫属于鹰科,而黑美洲鹫则属于美洲鹫科。它多栖息于相对开放的环境,例如疏乱的树林或灌丛中。黑美洲鹫的翼展可达1.5米,属大型鸟种,但比起美洲鹫科的其他6种,它却是体型最小的一种。黑美洲鹫全身有黑色的翅膀和羽毛,头和颈部裸露灰黑色皮肤,钩嘴较短。黑美洲鹫是吃腐肉的清道夫,也会吃蛋或动物幼崽。在一些人类居住的地方,也会在垃圾堆中找食物。
原子是一个元素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一个原子包含有一个致密的原子核及围绕在原子核周围带负电的电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电中性的中子组成。当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时,这个原子就是电中性的;否则,就是带有正电荷或者负电荷的离子。根据质子和中子数量的不同,原子的类型也不同:质子数决定了该原子属于哪一种元素,而中子数则确定了该原子是此元素的哪一个同位素。与日常体验相比,原子是一个极小的物体,其质量也很微小,以至于只能通过一些特殊的仪器才能观测到单个的原子,例如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的99.9%的重量集中在原子核,其中的质子和中子有着相近的质量。每一种元素至少有一种不稳定的同位素,可以进行放射性衰变。
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是个大规模灭绝事件,发生于中生代白垩纪与新生代第三纪之间,约6550万年前,灭绝了当时地球上的大部分动物与植物,包含恐龙。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因为造成恐龙的灭亡与哺乳动物的兴起而著名,但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灭绝了当时地球约90%的生物,才是地质年代中最严重的生物集体灭绝事件。在白垩纪与第三纪的地层之间,有一层富含铱的黏土层,名为K-T界线。由于国际地层委员会不再承认第三纪是正式的地质年代名称,由古近纪与新近纪取代。因此,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又可称为“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恐龙、沧龙科、蛇颈龙目、翼龙目、以及多种的植物与无脊椎动物,都在这次事件中灭绝。
哀鸽,又名泣鸽,是鸠鸽科动物,分布于中美洲和北美洲及其近海岛屿。每年,大量的哀鸽从分布区北部地区迁徙至1月温度高于−12°C的南部地区越冬。哀鸽的栖息地有开放式和半开放式环境,包括农业区和城市区,对人类改变的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这种鸟数量很多,据估计全球共有4.75亿只。在很多地区,哀鸽是狩猎运动的目标猎物之一,它的肉也被人们食用。在哀鸽的分布区内,经常可以听到它发出“呜-呜-”的哀鸣,也经常会听到其飞过时翅膀发出的尖啸声。哀鸽是飞行健将,时速最快能达到88千米/小时。哀鸽通常全身为暗哑的浅灰褐色,雌鸟和雄鸟外形相似。哀鸽一般是一夫一妻制,一窝产2枚蛋,雏鸟的双亲都会孵蛋。
长须鲸是须鲸亚目中的一种水生哺乳动物。它们是全球第二大的鲸,也是现存第二大的动物,仅次于蓝鲸。长须鲸的身躯长而苗条,全身大多呈棕灰色,下腹部的颜色较浅。现时所知,长须鲸最少有两个现存的亚种:北大西洋的北长须鲸,以及另一较大的亚种——南冰洋的南极长须鲸。在极地到热带地区的大型海洋中均可找到长须鲸,只是北极和南极附近的地区,以及大型海域附近的小水域找不到它们。所有密度最高的长须鲸族群均分布于温带地区及水较冷的地带。它们的食物有小型的鱼类、乌贼及甲壳动物。长须鲸在20世纪期间曾被大量捕捞,现时仍属濒危物种。国际捕鲸委员会后来全面禁止所有对长须鲸商业性捕捞的行为。
病毒是一种具有细胞感染性的亚显微粒子,可以利用宿主的细胞系统进行自我复制,但无法独立生长和复制。病毒可以感染所有的具有细胞的生命体。已知的第一个病毒是烟草花叶病毒,由马丁乌斯·贝杰林克于1899年发现并命名,如今已有超过5000种类型的病毒得到鉴定。研究病毒的科学被称为病毒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病毒由两到三个成份组成:所有的病毒都含有遗传物质;所有的病毒也都有由蛋白质形成的衣壳,用来包裹和保护其中的遗传物质;此外,部分病毒在到达细胞表面时能够形成脂质的包膜环绕在外。病毒的形态各异,从简单的螺旋状和正二十面体状到复杂的结构。病毒颗粒大约是细菌大小的百分之一。
墨兰捕虫堇是一种多年生草本的簇生食肉植物,原产于墨西哥与瓜地马拉。形状酷似夏季盛开的平坦莲花,肉质叶可达10公分长,覆盖著黏质的腺毛用以吸引、捕捉、以及消化沦为猎物的节肢动物。植株生长所需的养分取得,来自于可将贫营养基质补足的猎物。在冬季,当养分与水分供应不足时,植株会产生簇生而不食肉的小型肉质叶以利于节省能量。在可达25公分长的直立花梗上,单个粉红、紫红或紫萝兰色的花朵一年可开两次。该种是在1799年至1804年期间,在洪堡与邦普兰的拉丁美洲探险中于墨西哥伊达尔戈州的帕丘卡山脉首次采得。由于这类植物的食肉本能和引人注目的花朵,已被人为长期栽培,而该种也是最常见的栽培捕虫堇之一。
外切体复合物是一种蛋白质复合物,能够降解各种不同的RNA,表现为核糖核酸外切酶活性。外切体复合物只存在于真核细胞和古菌中;而细菌中则对应有组成和结构更为简单的“降解体”复合物来发挥类似的功能。外切体的核心是一个由六个亚基组成的环状结构,外围的亚基都结合在这一环状结构上。在真核细胞中,这一核心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细胞区室中;在不同的区室中,与之结合的蛋白质也不尽相同,从而可以调控外切体的活性以特异性地降解特定区室的RNA底物。外切体的底物包括信使RNA、核糖体RNA以及多种非编码RNA。外切体具有核糖核酸外切酶功能,也就意味着它可以从RNA的一端开始降解作用,而不是从特定位点开始剪切RNA。
蛇是无足的爬虫类动物的总称,属于有鳞目。正如所有爬虫类一样,蛇类全身布满鳞片。所有蛇类都是肉食性动物。目前全球共有3,000多种蛇类,包括体型最短的细盲蛇(约有10公分)以至最长的蟒蛇及蚺蛇(最长纪录约17呎以上)。为了配合蛇类窄长的身体,成对的内脏(如肺、肾)会在蛇体前后排列,而非左右互对。部分蛇类拥有毒性,能令被其咬击的生物受伤、疼痛以至死亡,而且蛇毒的主要目的并非自卫,而是具备侵略性、征服性的。生物研究指蛇类大概于白垩纪时代由蜥蜴类衍生而成,不过亦有专家认为部分蛇类早已有能生活于水中的器官,因此不会是作为陆地霸主的爬虫类所衍生的。现代蛇类的分类研究,大概可追溯至古新世时代。
异特龙是兽脚亚目肉食龙下目恐龙的一属。异特龙是种大型的二足、掠食性恐龙,平均身长为8.5公尺,最长可达12到13公尺。它们生存于晚侏㑩纪,于1亿5500万年前到1亿4500万年前。异特龙具有大型的头颅骨,上有大型洞孔,可减轻重量,眼睛上方拥有角冠。它们的头骨是由几个分开的骨头组成的,骨头之间有可活动关节,进食时颌部可先下上张开,然后在左右撑开吞下食物;它们的下颚也可以前后滑动。颚部拥有数十颗大型、锐利、弯曲的牙齿。相较于大型、强壮的后肢,它们的前肢小,手部有三指,指爪大而弯曲,长度为25公分。尾巴长而重,可平衡身体与头部。异特龙的骨架和其它兽脚亚目恐龙一般,呈现出类似鸟类的轻巧中空特征。
恐龙是群中生代的多样化优势脊椎动物,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恐龙最早出现在2亿3千万年前的三叠纪,灭亡于约6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所发生的白垩纪末灭绝事件。在1862年发现的始祖鸟化石,与美颌龙化石极度相似,差别在于始祖鸟化石有著羽毛痕迹,这显示恐龙与鸟类可能是近亲。自从1970年代以来,许多研究指出现代鸟类极可能是兽脚亚目恐龙的直系后代。大部分科学家视鸟类为惟一幸存发展至今的恐龙,而少数科学家甚至认为它们应该分类于同一纲之内。鳄鱼则是另一群恐龙的现代近亲,但两者关系较恐龙与鸟类远。恐龙、鸟类、鳄鱼都属于爬行动物的初龙类演化支,该演化支在中三叠纪成为优势动物群。
鸮鹦鹉是一种夜行性鹦鹉,全身披上黄绿色的细点,是纽西兰的特有种。它面上有鸮形目独有的面盘羽毛排列,有独特的感受器-羽须,大而灰的喙,短腿大脚,翅膀及相对地短的尾巴。它的不同习性使它成为一种相当独特的品种-它是世上唯一一种不会飞行的鹦鹉,体型冠绝同类、夜行性、草食性,表现出两性异形的身体结构,基础代谢率缓慢,雄性不负责照顾幼小,也是唯一一种实行一夫多妻制、并实行求偶场交配制度的鹦鹉。有研究指它也可能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现时鸮鹦鹉是极危品种,全球数目仅馀下91头,而这些鸮鹦鹉均已被人发现及命名。近年为数甚多的书籍及纪录片均展示了鸮鹦鹉所面临的困境及危机。
蛋白酶体是在真核生物和古菌中普遍存在的,在一些原核生物中也存在的一种巨型蛋白质复合物。在真核生物中,蛋白酶体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蛋白酶体的主要作用是降解细胞不需要的或受到损伤的蛋白质,这一作用是通过打断肽键的化学反应来实现。能够发挥这一作用的酶被称为蛋白酶。蛋白酶体是细胞用来调控特定蛋白质和除去错误折叠蛋白质的主要机制。经过蛋白酶体的降解,蛋白质被切割为约7-8个氨基酸长的肽段;这些肽段可以被进一步降解为单个氨基酸分子,然后被用于合成新的蛋白质。蛋白酶体降解途径对于许多细胞进程,包括细胞周期、基因表达的调控、氧化应激反应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禽龙属于蜥形纲鸟臀目鸟脚下目的禽龙类。禽龙是种大型草食性动物,身长约9到10公尺,高4到5公尺,前手拇指有一尖爪,可能用来抵抗掠食者。它们主要生存于白垩纪早期的凡蓝今阶到巴列姆阶,约1亿4000万年前到1亿2000万年前;生存时代大约位于行动敏捷的棱齿龙类首次出现,演化至鸟脚下目中最繁盛的鸭嘴龙类,这段过程的中间位置。禽龙的化石多数发现于欧洲的比利时、英国、德国,此外也有一些可能是禽龙的化石出土于北美洲、亚洲内蒙古、以及北非。对于禽龙的了解,因为新发现的化石而随者时间不断改变。禽龙大量的标本,包括从两个著名河床发现的接近完整骨骸,使得研究人员可提出许多禽龙生活方面的假设,包括进食、运动、以及社会行为。
黑胡椒(Piper nigrum),是胡椒科的一种开花藤本植物,它的果实在晒干后通常可作为香料和调味料使用。同样的果实还是白胡椒、红胡椒与绿胡椒的制作原料。黑胡椒原产于南印度,在当地和其他热带地区都有着广泛的种植。黑胡椒的果实在熟透时会呈现黑红色,并包含一粒种子;果实在晒干后会成为直径5毫米的胡椒子核果。干燥的黑胡椒粉是欧洲风格菜肴的常用香料,从古代开始,黑胡椒就因其在调味与医学上的双重价值而备受珍视。黑胡椒的香馥来自其含有的胡椒碱。常简称作“胡椒”的黑胡椒粉,是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香料之一,可在世界各地的餐桌上发现,通常会与精制食盐放在一起。
细胞迁移指的是细胞在接收到迁移信号或感受到某些物质的浓度梯度后而产生的移动。移动过程中,细胞不断重复着向前方伸出突触,然后牵拉后方胞体的循环过程。细胞骨架和其结合蛋白,还有细胞间质是这个过程的物质基础,另外还有多种物质会对之进行精密调节。细胞迁移是通过胞体形变进行的定向移动,因此细胞迁移的移动速度很慢。但此细胞迁移“步缓力微”的运动特性,却是细胞觅食、伤口痊愈、胚胎发生、免疫反应、感染和癌症转移等生理现象所涉及到的。因此细胞迁移是目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科学家们试图通过对细胞迁移的研究,在阻止癌症转移、异体植皮等医学应用方面取得更大成果。也因为细胞迁移独有的运动特性,成为今生物学热门研究方向。
Portal:生物学/典范条目推荐/23
Portal:生物学/典范条目推荐/24
Portal:生物学/典范条目推荐/25
2008年2月10日后存档
2008-01 |
2008-02 |
2008-03 |
2008-04 |
2008-05 |
2008-06 |
2008-07 |
2008-08 |
2008-09 |
2008-10 |
2008-11 |
2008-12 |
规律手动更新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