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托尼·布莱尔
InternetArchiveBot在话题“外部链接已修改”中的最新留言:7年前
托尼·布莱尔曾于登上维基百科首页的“新闻动态”栏位。 |
本条目必须遵守维基百科生者传记方针。缺乏来源或来源不可靠的负面内容必须立即移除,尤其是可能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的内容。在移除这些资料时不受到回退不过三原则的规范。 如果您是本条目的主角,请参见关于您本人的条目及自传。如发现条目主角编辑条目时,请参见处理条目主角所作的编辑。 |
本条目与高风险主题在世人物传记相关,故适用高风险主题流程及相关规范。持续或严重抵触维基百科五大支柱或方针指引的编者可被管理员封锁或实施编辑限制。用户在编辑本页面前应先参阅高风险主题相关规范。 |
托尼·布莱尔曾属优良条目,但已撤销资格。下方条目里程碑的链接中可了解撤销资格的详细原因及改善建议。条目照建议改善而重新符合标准后可再次提名评选。 | |||||||||||||
| |||||||||||||
当前状态:已撤销的优良条目 |
本条目必须遵守维基百科生者传记方针。缺乏来源或来源不可靠的负面内容必须立即移除,尤其是可能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的内容。在移除这些资料时不受到回退不过三原则的规范。 如果您是本条目的主角,请参见关于您本人的条目及自传。如发现条目主角编辑条目时,请参见处理条目主角所作的编辑。 |
本条目与高风险主题在世人物传记相关,故适用高风险主题流程及相关规范。持续或严重抵触维基百科五大支柱或方针指引的编者可被管理员封锁或实施编辑限制。用户在编辑本页面前应先参阅高风险主题相关规范。 |
托尼·布莱尔属于维基百科人物主题政治家及领导人类的基础条目第五级。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新条目推荐
编辑- ~移动自Wikipedia:新条目推荐/候选~(最后修订)
- 谁是史上在任时间最长的工党英国首相?(自荐)—Clithering of Kowloon(tête-à-tête) 2007年5月12日 (六) 12:06 (UTC)
- (+)支持,不过能解释一下建议阅读是什么?是阁下的参考资料么?—小Prinz 2007年5月12日 (六) 12:48 (UTC)
- (:)回应,“建议阅读”是更多专门探讨贝理雅的书本,至于“延伸阅读”(如人名录)仅是一些部份有关的项目。—Clithering of Kowloon(tête-à-tête) 2007年5月12日 (六) 13:46 (UTC)
- (+)支持—Iflwlou [ M { 2007年5月12日 (六) 12:57 (UTC)
- (+)支持如果其他版本有在世政治人物成为优良/特色条目的话,该条目可考虑评选优良(个人反对在世政治人物评选)—出木杉〒 2007年5月12日 (六) 14:05 (UTC)
- (:)回应,若果现在仍然运作的政治机构可以评选,我想在世政治人物也应该也可评选(?---不知是否合理的“类比”)—Clithering of Kowloon(tête-à-tête) 2007年5月12日 (六) 18:32 (UTC)
- (+)支持难得难得--Meilleures salutations, D. G. JéRRy~雨雨 2007年5月12日 (六) 17:41 (UTC)
- (+)支持----阿菲利菇@维基食用菌协会SVG矢量图?找我就对了 2007年5月13日 (日) 01:47 (UTC)
- (+)支持—dbslikacheung 2007年5月13日 (日) 03:24 (UTC)
- (+)支持,如评选优良可依小布什故事。——顾心阳 2007年5月13日 (日) 04:55 (UTC)
- (+)支持→真的很啰唆的阿佳 2007年5月13日 (日) 06:27 (UTC)
- (+)支持,不过能解释一下建议阅读是什么?是阁下的参考资料么?—小Prinz 2007年5月12日 (六) 12:48 (UTC)
- ~移动完毕~—天上的云彩 云端对话 2007年5月13日 (日) 10:37 (UTC)
尼尔·基诺克(Neil Kinnock):有没有人听过“金诺克”这个译名?我在香港听的新闻都是用“金诺克”(Kin-noc-k)的。--203.168.166.234 04:15 2004年2月14日 (UTC)
- 香港是用这个译名的。--Formulax 09:42 2004年2月15日 (UTC)
译名问题
编辑官方译名不是将Blair译为“贝理雅”,而是将他整个名字汉化了,姓“贝”名“理雅”,所以我用T|功能在这里修改了文件的名称。虽然这不是甚么大问题,如果有管理员留意到这里的话,请在简繁转换也把“托尼·布莱尔”整个换成“贝理雅”。谢谢 -- Tonync 03:36 2005年4月24日 (UTC)
- 不过台湾并没有用“贝理雅”这个官方译名,而是普遍译为“布莱尔”,所以我把转换内的tw部份改为“布莱尔”。(从唐宁街10号条目看到“贝理雅”,还以为英国首相又换人了。)--Ellery 00:43 2006年11月6日 (UTC)
- BBC中文网用的是“布莱尔”,很少见它用“貝理雅”--利用者:Sl 13:03 2006年12月22日 (UTC)
- 所谓的官方译名,不知怎么定义?是英国哪个机构的官方译名?请提供可查证信息证明这个“官方”覆盖除香港以外的什么范围?至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官方”译名是不采用的,如见联合王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官方网站:链接,清清楚楚写着“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Msuker 2007年9月15日 (六) 09:01 (UTC)
- 参看这里官方译名&英国政治人物官方译名列表。所以贝理雅是1997年前的官方译名及港译--Hoising 2007年9月20日 (四) 09:43 (UTC)
- 香港总督府管辖范围从来没有到达过中国大陆或者台湾等地,不具备“官方”效力。中英建交数十年,就算在1997年港督撤销前此类译名也从来没有被中国官方或媒体使用过,而英国政府和外事机构也从来没有任何异议。而且,中文Wiki是1997年前建立的不成?为什么原来写什么“官方译名”的人从来没写过这是“1997年前的官方译名”?总而言之,就是某些说中文的华人,在尊重中华民族各地文化传统方面,连英国人都不如,可叹。—Msuker 2007年9月20日 (四) 17:39 (UTC)
- “香港总督府管辖范围从来没有到达过中国大陆或者台湾等地,不具备官方效力”是不成立的,如“大韩民国管辖范围从来没有到达过中港台澳等地,不具备官方效力,因此首尔要称汉城”同様不成立。称呼是根据该国的官方效力。Hoising 2007年9月21日 (五) 11:49 (UTC)
- 完全的混淆概念。大韩民国的管辖范围当然没有到达过中国,但是大韩民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在与韩国相关事务上的管辖范围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境,而且此类特权是双方国家互相认可的,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国驻韩使馆也一样。汉城改首尔,是韩国政府对于所有在外机构的一致要求,所以大韩民国驻华使领馆都必须遵守,同时它们辖区内的韩国公民和与韩国发生关系的外国公民(比如申请入韩签证的中国人)也必须服从,否则韩国使领馆完全有理由不受理。所以,这个改名/译名,可算在中国、香港等等一切驻有韩国外事机构的地区的官方行为。
- 反过来看香港总督府,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在任何香港以外的范围有任何管辖权。英国驻华大使馆从设立起就与香港总督府没有任何关系。既不统属,也不协作,从英国政府改制以前算的话,甚至在国内都不算一个部门(一个外事,一个殖民地内政)。香港总督府在历史上的任何时刻都没有对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英国/英联邦臣民或者与英国发生关系的外国公民(如申请入英签证的中国公民)有任何外事管辖权。香港总督府历史上的权限是在香港范围内代表英国政府,它根本从来没有获得过在香港以外自称联合王国代表的权力和资格。说简单一点,中国政府/公民甚至英国在香港以外的臣民没有、也不需要承认香港总督府的权力和地位。所以,这个“官”管不到中国/台湾等地,“官方”自然也不成立。—Msuker 2007年9月21日 (五) 16:27 (UTC)
- (:)回应以上诸位编者:“贝理雅”作为官方(英国驻香港总领事馆)汉化译名,应当解为 <贝=BLAIR> (省略中间名LYNTON) <理=查理斯=CHARLES> <雅=ANTHONY>才对。--Gzyeah(留言) 2016年7月27日 (三) 08:05 (UTC)
- 或许以下一篇报导有助各位了解:“领事馆回复《苹果》查询时指,他们为内阁官员改名时,大致有4原则:一是以英文发音为主,取中文谐音,如新首相Theresa May,May译作“文”,Theresa本有3音,取重音节音,译成“翠珊”,中文名就为“文翠珊”;二是尽量挑选常见的中文字作姓,名则要好听、意思好;三是中文姓与名的顺序与英文姓、名对应;第四是通常会取3字中文名,若姓氏已可译出具意义3字中文名,便不理其名字,如英国新财政大臣Philip Hammond的中文名为夏文达,只取自其姓氏的译音。”谢谢。--Clithering(10 years of service since 2006) 2016年7月27日 (三) 10:12 (UTC)
- (:)回应以上诸位编者:“贝理雅”作为官方(英国驻香港总领事馆)汉化译名,应当解为 <贝=BLAIR> (省略中间名LYNTON) <理=查理斯=CHARLES> <雅=ANTHONY>才对。--Gzyeah(留言) 2016年7月27日 (三) 08:05 (UTC)
- 参看这里官方译名&英国政治人物官方译名列表。所以贝理雅是1997年前的官方译名及港译--Hoising 2007年9月20日 (四) 09:43 (UTC)
优良条目评选
编辑以下内容从Wikipedia:优良条目评选搬至
- 托尼·布莱尔(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职业人物-政治人物。—长夜无风(风语者) 2007年5月12日 (六) 18:38 (UTC)
- (+)支持—Iflwlou [ M { 2007年5月13日 (日) 13:33 (UTC)
- (+)支持—Howard Cheng 2007年5月14日 (一) 08:05 (UTC)
- (+)支持,步小布什之后尘。——顾心阳 2007年5月15日 (二) 11:46 (UTC)
- (+)支持:—Timothy 2007年5月17日 (四) 06:10 (UTC)
- (-)反对:红字太多,很多红字是明显生硬照搬英语原文链接(即英文此处给了链接,而翻译后,在对应的中文词句上也不加思索的套上链接)。其实更细腻点,可以规避许多不必要的红字,而另一方面,增加许多此中文条目中有必要的蓝字。--Hawyih 2007年5月19日 (六) 02:43 (UTC)
- (+)支持,红字不是这个条目的缺点,留下较多的红字反而有利于推促其他维基人创建新条目,这也是为什么在条目中一般不使用链接到英文维基的原因。--阿菲利菇@维基食用菌协会SVG矢量图?找我就对了 2007年5月19日 (六) 03:08 (UTC)
- (+)支持--红字只是显示中文版在这方面的条目比较缺。—bstlee☻talk 2007年5月19日 (六) 10:35 (UTC)
托尼·布莱尔是出生于苏格兰的英格兰人
编辑托尼·布莱尔虽然出生于苏格兰,其父系却是英格兰人。—59.117.246.190 2007年6月13日 (三) 16:58 (UTC)
优良条目重审
编辑托尼·布莱尔(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政治与军事人物 - 政治人物,提名人:#young[talk] 2014年5月4日 (日) 10:22 (UTC)
- 投票期:2014年5月4日 (日) 10:22 (UTC) 至 2014年5月11日 (日) 10:22 (UTC)
- 不符合优良条目标准:提名人票。来源不足,部分章节完全没有来源支持。--#young[talk] 2014年5月4日 (日) 10:22 (UTC)
- 不符合优良条目标准,缺乏脚注。乌拉跨氪 2014年5月8日 (四) 16:01 (UTC)
- :0支持,2反对,撤销。--春卷柯南夫子 ( 论功行赏 ) 2014年5月11日 (日) 10:58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托尼·布莱尔中的5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edinburghnews.scotsman.com/index.cfm?id=1156262006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013202856/http://edinburghnews.scotsman.com/index.cfm?id=1156262006
- 向 http://www.labour.org.uk/aboutlabour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1116065904/http://www.labour.org.uk/aboutlabour
- 向 http://www.number-10.gov.uk/output/page4.asp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604003655/http://www.number-10.gov.uk/output/page4.asp
- 向 http://www.thirdway.org.uk/past/showpage.asp?page=43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927142102/http://www.thirdway.org.uk/past/showpage.asp?page=43
- 向 http://georgewbush-whitehouse.archives.gov/news/releases/2001/09/20010920-8.html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225062850/http://georgewbush-whitehouse.archives.gov/news/releases/2001/09/20010920-8.html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托尼·布莱尔中的3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ww.newsmax.com/archives/articles/2006/4/20/170221.shtml 加入
{{dead link}}
标记 - 向 http://www.number10.gov.uk/output/Page3347.asp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1106034342/http://www.number10.gov.uk/output/Page3347.asp
- 向 http://news.independent.co.uk/uk/politics/article1325433.ece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521155231/http://news.independent.co.uk/uk/politics/article1325433.ece
- 向 http://www.pm.gov.uk/output/page4.asp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607025723/http://www.pm.gov.uk/output/Page4.asp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