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香港日占时期

InternetArchiveBot在话题“外部链接已修改”中的最新留言:6年前
已撤销的典范条目香港日占时期曾属典范条目,但已撤销资格。下方条目里程碑的链接中可了解撤销资格的详细原因及改善建议。条目照建议改善而重新符合标准后可再次提名评选
优良条目落选香港日占时期曾获提名优良条目评选,惟因其尚未符合标准而落选。下方条目里程碑的链接中可了解落选的详细原因及改善建议。条目照建议改善之后可再次提名评选。
同行评审 条目里程碑
日期事项结果
2005年12月25日同行评审已评审
2006年1月3日典范条目评选入选
2010年7月6日典范条目重审维持
2012年9月23日典范条目重审撤销
2017年8月9日优良条目评选落选
同行评审 本条目已经由维基百科社群同行评审并已存档,当中或有可以改善此条目的资讯。
当前状态:已撤销的典范条目;其后评选优良条目亦落选
香港 这篇条目是香港条目提升计划的一部份,本计划是为了提升与香港相关的条目之内容质量。欢迎您也参与此提升计划,从各方面帮助我们改善条目,欲了解详情,请造访计划页面

香港日占时期条目已经提升,经过维基人的检讨和评分后(参看检讨过程存档),结果如右方显示:

3.9 / 5.0
质量: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军事专题 (获评乙级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军事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军事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高重要度
历史专题 (获评乙级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历史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历史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Note icon
根据标记,本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以供查证。
香港专题 (获评丙级极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香港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香港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极高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Note icon
根据标记,本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以供查证。
日本专题 (获评乙级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日本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日本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Note icon
根据标记,本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以供查证。

滥发钞票

编辑

The article missed an important point on the Japanese military draft. The drafts issued by the Japanese gov't (initially by Bank of Taiwan?) were printed out from the press with nothing in reserve, and they were used to exchange Hong Kong Dollar issued by the banks in Hong Kong (mostly Hong Kong Bank) which was and until today is still backed up with full reserve. After the war the Japanese drafts lost all their values, holders were totally ransacked by the Japanese during the transac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Hong Kong Dollar has retained its values all the way. During the war, Hong Kong Bank executives kept in captive were forced to sign some Hong Kong Dollars notes into cirulation without allocating reserve for them. After the war Hong Kong bank took the effort ensuring that provisions were made for these notes as well.

忠灵塔

编辑

忠灵塔的介绍应该放在甚么地方比较好呢?Chungpui 06:12 2005年12月13日 (UTC)

in 日化政策, I suppose. -- Mcyjerry 06:29 2005年12月13日 (UTC)

Yasukuri

编辑

请问大家知不知Yasukuri的汉字原文是甚么? 似乎找不到。Yasukuni则是靖国(靖国神社)的罗马拼音。--13:16 2005年12月14日 (UTC)

似是生安白造的东西。删了。-- tonync (talk) 04:12 2005年12月19日 (UTC)
安く利 ???用日文输入法打出来o既...--藤原はづき 08:10 2006年1月14日 (UTC)

翻译

编辑

请不要用翻译软件或网站翻译啊!--Ahleong 05:45 2005年12月15日 (UTC)

“慈善及社会服务”一段,英文所谓Far East Foundation Fund和an association which may be translated as "Chinese Charity Association" 不知道根据何在?Google查“Far East Foundation Fund”只有维基和镜像网站,中文版首译的“远东基金会”更和日本没有关系!大佬,咁好唔掂㖞!-- tonync (talk) 03:22 2005年12月19日 (UTC)

等我揾下屋企本讲日治嘅书,睇下有无先--Hello World! () 03:49 2005年12月19日 (UTC)

唔该!如果冇相关资料,我想应该删除了。 -- tonync (talk) 04:11 2005年12月19日 (UTC)
已经隐藏。 -- Kevinhksouth 08:34 2005年12月25日 (UTC)

“东亚建设基金”,见关礼雄著《日占时期的香港》126页。 ISBN 962-04-1105-6 另有一个“华民慈善总会”,见《日占时期的香港》128页。--Hello World! () 12:43 2005年12月28日 (UTC)

版权问题?

编辑

我怀疑〈重光〉一段系由高添强《日占时期的香港》译作英文,而家我哋再译番作中文!咁有冇版权问题?-- tonync (talk) 03:01 2005年12月20日 (UTC)

Rephrasing. This is a very good source of reference. Now you're just quoting the information insteading of plagiarising them. -- Mcyjerry 03:57 2005年12月20日 (UTC)
有啲踩纲线咁感觉。-- tonync (talk) 06:40 2005年12月20日 (UTC)
历史不能改变,无亲历其境只有靠整理前人资料,可以揾更多资料。要无版权问题,除非我地老作!--Toblerone 06:47 2005年12月20日 (UTC)
你对比吓维基版同原文嘅分别先,你就会明白我讲乜。-- tonync (talk) 06:52 2005年12月20日 (UTC)

建议

编辑

删除最底部所有简短注释,并入本文。 -- tonync (talk) 09:41 2005年12月25日 (UTC)

我认为这是不可行的,会使条目过于冗长。 Martin 08:49 2006年1月8日 (UTC)

"香港重光"段落:“……,香港的归属问题并没有在战后的国际会议上提出过,但这同时避免数年后受到国共内战的影响,由国民政府变成中共政府统治。” 我认为这句话中“避免”这个词的的中立性有问题,“避免”是“设法不使某种情形发生;防止:~冲突”。文中来是说“中共政府”的统治是负面的,不好的吗?我建议换一个更中性的词语来代替--Rambo (留言) 2009年11月16日 (一) 06:04 (UTC)回复

连结

编辑

我认为这个条目有过度连结Chanueting 12:02 2005年12月29日 (UTC)

还有可发展的地方

编辑

这条目已写得十分好了,但我觉得有几点可以查证后日后一步步充实的。

  • 物资统制,当时港日政府曾对手银、汽车等多种奢侈品作“统制”充公,事实上是大规模的资源掠夺。
  • 慰安妇:这是很重要的问题,可惜所知资料的确不多。
  • “胜利友”,他们和香港沦陷是密不可分的。
  • 迫签银纸问题,如没记错战后港英曾一度打算不承认迫签银纸,使这些纸币一夜成为废纸,但后来港英又宣布承认,使另一些人又一夜间成为暴富。
  • 沦陷前很多国内名人曾来港居住,其中很多于沦陷初期都留在香港,如梅兰芳就曾在港岛居住。
  • 关于“香港神社”问题,真的要查一查有否其事。
  • 香港刚光复时的军政时期依然有食物和物资配给,食物配合曾一度比日治时更少。
  • 还有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就是日本快要投降时的香港前途问题中,其中两个方案分别是交联合国托管和独立。美国曾一度提倡将香港像其他一些殖民地般交联合国托管,后因换了总统才不弹此调。可参考《帝国斜阳》看看有否提及个中枝节。

此外有一本《香港人的香港史》,其中写日治时期的部份和以前的著作有点不同,其中提及香港沦陷初期好一些香港人并不真的十分对日本反感,至后来才对日本统治彻底厌恶,很值得参考。Chungpui 18:19 2006年1月3日 (UTC)

(蔡荣芳,《香港人之香港史1841-1945》,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有限公司。ISBN 0195927788 ) 就是这本书吗?小为 18:52 2006年1月3日 (UTC)
说得对。本条目相对比较充实,内容平衡侧重掌握得比较好,可以成为台湾日治时期以及满洲国等条目的借鉴标杆。 --Wikiqebia 06:05 2006年1月6日 (UTC)

关于香港神社

编辑

关于“香港神社”,2005年3月12日成报郑宝鸿的专栏《旧地重游:兵头花园曾建“香港神社”》 [1]有提及香港神社在今香港动植物公园,可作为参考。不知其他书籍有否更详尽资料?--19:45 2006年1月3日 (UTC)

今日写圣安德烈堂 (九龙)条目查资料时,才从他们的网站处得知圣安德烈堂于日治时曾成为日本神道教的神社。Chungpui 20:48 2006年1月7日 (UTC)

恳求注意

编辑

真的,我没有说谎,每个内部链接真的只需出现一次,这是真的。大家可能很喜欢[[]]这个指令,但请小心使用。+_+ --邓启昌 06:15 2006年1月4日 (UTC)

I agree with K.C. Tang that over-hyperlinking is a serious prolbem in here. Another problem is some insignificant dates should not be hyperlinked. -- Mcyjerry 13:44 2006年1月4日 (UTC)
我认为连结已被滥用了,完全违反了编辑守则Chanueting 15:59 2006年1月4日 (UTC)

关于“香港人俗称这段时期为“三年零八个月”。”

编辑

是不是大多数香港人都这么俗称?还是只有部分熟谙这段历史的人(如过来人)?或者,如果在香港提“三年零八个月”,大家是不是能马上反应出是指日治时期?--rich4 | talk 02:09 2006年1月9日 (UTC)

这是香港绝大多数的人都知道的称谓。-- tonync (talk) 03:51 2006年1月9日 (UTC)
Yes. It's known to every Hongkonger. -- Mcyjerry 11:20 2006年1月9日 (UTC)
“三年零八个月”在香港已成为一个熟语,形容其他苦难时期也可用“三年零八个月”,如“我终于考完会考,捱过呢三年零八个月啦!”Chungpui 17:17 2006年1月9日 (UTC)

东江纵队还是东江游击队

编辑

从网上找到的历史这样说。

在“土洋会议”室里,记者发现破旧的墙壁上记录着当年东江纵队千军万马奋勇杀敌的光辉历史——1938年10月21日,日军从大亚湾登陆向内地推进,广东沦陷。

1943年12月2日,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改番号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简称东江纵队),东江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和抗日武装的发展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45年10月,日军投降后,部队北撤编入华东野战军,参加了淮海战役。 战争胜利后,东江纵队又返回广东,胜利完成了建立解放广东的战略基地的任务。

朱德总司令曾在党的“七大”所作的军事报告中称:“东江纵队至今成为广东人民解放的一面旗帜,使我党在华南的政治影响和作用日益提高,并成为敌后三大战场之一”。


营救茅盾等文化精英

离开司令部旧址后,我们随后来到“东江纵队”的发源地——坪山镇。位于镇中心的东江纵队纪念馆原是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的旧居,当年“东江纵队”就是从这里发源并壮大。纪念馆旁矗立着“东江纵队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座前后分别刻着6000多位革命烈士的英名。 东江纵队联谊会会长曾连山站在烈士纪念碑前说,每次他来这里,远逝的沉重历史就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和他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们的音容笑貌就会浮现在眼前。曾连山向记者讲述了东江纵队营救一批文化精英的感人事迹。

1942年春,在沦陷后的香港,发生了一件中外注目的大事:茅盾、邹韬奋等数百名被日军搜捕的抗日爱国文化界人士和民主人士,突然从日军的封锁下神秘地失踪了,这些文化精英生命处境一时令人忧虑。当时中共中央和在重庆的南方局书记周恩来获悉后,当即指示东江纵队开展紧急营救工作。

1942年1月9日,在游击队员派出的几支短枪队秘密护送下,3只小艇载着营救出来的茅盾、邹韬奋等20多人,安全转移到东江纵队游击区。

综上,我觉得东江游击队的正式名称应该是东江纵队,全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qquchn 13:31 2006年1月9日 (UTC)

在“港九大队”一节讲的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港九大队”的事迹,而在“东江纵队”一节讲的是“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的事迹,根据qquchn的资料,我们可以知道东江纵队全称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这样,我们可以惊奇的发现,两个抗日队伍的名字几乎相同,所以请大家查查来源,看看是否两节讲叙的其实是同一个队伍?
另外,我发现东江纵队这个条目,变成了讲叙“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的条目了,而东江纵队其实活动范围非常广,占了大半个粤东地区,东江纵队的总部和重点作战区域也从来没有位于过香港,所以应该把现在的东江纵队移动到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或者在东江纵队的条目上作全面的修改。--长夜无风 19:08 2006年1月13日 (UTC)

香港重光及忠灵塔等珍贵照片

编辑

[2]这里有Time and Life于1945年9月1日(日本投降后15天)至1946年左右的珍贵香港图片,其中包括重光后的香港市面,及炸毁忠灵塔的照片,可让我们直观的感受刚日治后的香港。只可惜这些图片有版权,未能放上条目。以下是较具代表性的几张:

  • [3]1945年9月1日,宣告一个新时代的到临,看见这张照片总有莫名的感动。
  • [4]1945年9月1日,日本投降后中环的小贩如雨后春笋,与日治时期百物匮乏成天壤之别。
  • [5]1949年9月1日,重光后市面立时一片繁荣。
  • [6]1945年9月1日,被炸的湾仔钖克教庙。
  • [7]1945年9月1日,被炸掉屋顶的香港大学大礼堂(今陆佑堂)。
  • [8]1949年9月1日,重光后货币再度变更,街上很多换钱的人(不知是否将军票换回港币,如果是的话收军票的人要倒大霉了)。
  • [9]街上午睡的苦力,后面可见“株式会社”字样。
  • [10]1947年,忠灵塔被炸掉倒下的一刻。
  • [11]未炸前的忠灵塔。
  • [12]1947年香港军事法庭,一个日本战犯被判死刑。

Chungpui 17:13 2006年1月9日 (UTC)

仇日的中国观点?

编辑

这个题目感觉上是中国仇日教育下的产物。当历史碰上了政治,往往是为著政治所服务。举例来说,文中说日人在香港杀人无数,无数这个词,就充满了主观。我可以说日军在香港杀了一亿人吗?关于进屋玷污女性之类等内容,到底是个案、事件、还是通则,从文中的描述似乎也只向通则,但感觉这和基本常识似乎有落差。我相信日军在占领香港时期应该干不了什么好事,但在做陈述时,也请多提供一些证据,少一些仇日激情。作为条目,这个内容是够多了,不过我对其内容的正确及客观性抱持高度怀疑。内容多的特色条目,不一定是正确的,反而更容易因被规列于特色条目,而对人产生更多的误导,而更为编辑者的政治信仰而服务。 Lujc

首先我把你的留言按时放后了。然后是建议你记得留名。第三是请你把你认为“主观”的地方列出来,相信这里有很多人是可以作补充以使条目更加客观的。不过必须先指明一点,不是一定要“褒贬参半”才是叫“客观”的。至少我个人已努力在当时人的口述、当时的香港报纸及其他一手或二手史料中努力找寻日治时期的“好东西”,亦已将我找到的全写了上去(包括建立第一所公共图书馆),可是在我访查了很多资料后再看回这条目,我的评价是这条目已经极为保守而把当时的悲惨大为淡化了。还有必须说明的是,香港人一般没有受过内地式的“仇日教育”,香港学校里是几乎不教香港史的,对八年抗战也是轻轻带过,我个人是在大学时期才第一次真正接触香港史,教的还是一位说得一口流利日语、台湾出生的老教授。如果你认为这条目是“仇日教育下的产物”,希望你提出你的证据,否则也许你也落得你所批评的主观了。Chungpui 21:31 2006年1月12日 (UTC)
注意:内地也没有“仇日教育”。--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21:52 2006年1月12日 (UTC)
补充:不过我也同意条目有些地方流于空泛,可以补充例证。例如奸污女性,养和医院创办人(一时查不到)在记养和历史时,曾提及当日军要搜查他医院时,他把女儿用磞带从头包到脚装作烧伤病人以免被奸污。萨空了记香港沦陷的书有日军逐家敲门要“花姑娘”的情况。另外还有一些口述记录指当时妇女很多都用炭灰涂脸或躲在房子的秘密角落以免被搜屋的日军奸污。我以前还看过一本传教士的书讲他们如何保护女信徒免被奸。这些不约而同的证据都可说明奸污女性曾是普遍现象。建议我们把这些例子多找出来补充条目。这样可使内容更加具体。至于杀人无数,我的看法是准确的数字是一定给不出的,也许日军自己也不知杀了多少人。但条目应该可以将各种杀人方法、直接或间接的细化一下,如因酷刑而死的、直接斩首的、拉伕做苦工而死的、街上随意杀死的(如放狗咬死--当年因军犬粮食不足而放它们随便咬食途人、说错话被打死),间接的主要是饿死,和被迫归乡而途上死亡的。虽然这样还是不能把一准确的数字给出来,但至少内容更具体了。只是,我想说一句,我的切身体会是,越往深钻,越是令人心寒;停留在泛泛之论,反而无知者无惧。Chungpui 22:01 2006年1月12日 (UTC)
写得仇日吗?我不太同意。虽然并非完美,我觉得已经写得颇为中立,亦并非一面倒地批评港日政府。例如政府中的职位,虽然高层职位仍是由日本人垄断,但华人能够参予的职位就比战前港英政府多得多了。当时政府在香港试行分区管治,以及发出“住民证”,都是对香港有著正面的影响。而且日治时期也开设了香港的第一间可以让华人自由出入的公共图书馆。以上各点正面影响文中均有提及,这都是坊间很多讲述香港日治时期的资料做不到的。假如连这篇都叫仇日,我也找不到甚么同类资料是不仇日了。 -- Kevinhksouth (Talk) 07:21 2006年1月13日 (UTC)
广东出愤青啊,那样写跟黄文雄的著作有拼啊
如果认为本条目是香港人的一家之言的话,可以参考蔡荣芳著的《香港人之香港史》,蔡先生本身是台湾本省人,台湾日治时期出生,会说挺不错的日语,在白色恐怖时期离台赴美主修历史。在研究香港史上,他应该是较没偏见的一位。他在港大客席任教香港史时我是他班中的学生。他首先提出了香港作为英国殖民地,在殖民地生活的广大华人本来还是对日本统治有点幻想的,日治早期的一些商人也愿意与港日政府合作。但很快港日政府的行为就使香港人对它彻底失望。另一点他提出的是日军内的台湾兵在香港尤其恶劣,以致光复后好一段时间内台湾人在香港都会受到抵制。这些研究出自香港人笔下的话,你可以说“广东出愤青”(虽然香港不是广东省一部份,很多香港人都不是广东裔),但出自一个我觉得他颇为“倾绿”的美籍台湾出生的教授笔下,我敢说这绝不是因个人偏见、“仇日教育”、“为政治而服务”而作出的“主观”结论。建议对条目论调有怀疑的人可以抽空看看这本书。Chungpui 13:24 2006年1月13日 (UTC)
我不是很熟悉对话页的习惯,没留ID跟开新讨论于顶页,抱歉。我没有足够的资讯检验内容的真伪,我也相信既然有人用心这条目,会尽可能提供正确的资料。我没有修改内容,在讨论页说的也是“感觉”这是在仇日框架下发展出来的内容。感觉也是主观的,当然我有我的理由,等一下说。不只是阅读时有主观性,写作也常常无法去除主观性,但是,当了解主观性时,也更能了解自己的局限,也才有机会更开放。
首先我还是要肯定写作者的用心,毕竟写这么多文字,一定经过参考多方资料及花时间精力组织。然而,若有机会更意识到主观性这个议题,也许就不会有人像我这样读后有仇日的感觉。我不否认作者们描述日军在香港做的行径的确确有其事,然而,如何形塑问题的框架,将会影响到阅听人的感觉及认知。
举例来说,在政府介入的SARS事件中,600人中的100人存活,500人死亡。
写作法1:在一个影响600人的严重SARS事件中,经过政府的介入,有100人得以存活。
写作法2:在一个影响600人的严重SARS事件中,经过政府的介入,有500人不幸死亡。
这都符合中立观点,但做为读者的您,第一印象为何?会如何评价政府行为?
好,回到原题,我说我主观性的来源好了。1.原文说:酒井隆管治香港期间,日军在香港杀人无数....这个杀人无数,到底是多少,有没有估计的范围?难道日本统治香港其间,没有任何法治?日军杀人无数是持续发生的?还是初占香港的肃清事件?我可以说解放军在六四天安人事件中杀人无数吗?只因为手边没有相关资料可以参考。2.我特别“感觉”民生项下的写作法内的仇日主观性,容易让读者将事件误译为通则。如:日治时期香港"经常"有市民饿死,甚至出现人食人事件...日军滥杀无辜,可以在街上"任意"杀人.....3.从这对话页中,看到日治初期有港人对日军存有好感,但在原文中却未曾出现;而如公共图书馆一事,原文也未说在英国殖民下,港人无法使用图书馆,而是待日治时期此情形才见打破。另,华人占公职比例、民生经济等英殖民与日殖民的前后比较,在本文中也未见说明。也许这些现实写作者均明了,但为了强调日殖民时的暴行(因为仇日的主观性?),而使得陈述出来的文体容易让读者衍生出较不客观的判断。我这么说,并非指资料不正确,并非企图合理化日本在香港的殖民,而只是要凸显形塑这条目背后可能的框架为何。
凡事都有起头,有主观性总比怕带有主观性,而均停留在原地好。我手上没有资料,也还没那么积极为了修改写作法去搜集资料修改条目本文内容。不过,我提出我的“感觉”,也许有兴趣的人可以一同来把这条目修得更好。毕竟,我是被特色条目吸引过来看的,但我也希望看到的特色条目,品质可以更好。当然,感觉是主观的,我也只是说说我的想法,若使用者都认为这条目非常中立,没有隐善扬恶,那就当我的意见是这条目发展过程的小涟漪就好。 User:Lujc 21:54 1.13.2006 GTM-6
内容已相当中立。日本作为侵略者,无论如何中立,既然大部份历史记载及仍然生存人士的描述都是这样,尊重事实的情况下我们也不能美化当时的事实。根据资料显示,日本统治香港时,的确无甚法治可言,亦有饿死人及人食人的情况。假如认为字眼有偏激的情况,你也可以找出证据并作修改。--Toblerone 17:09 2006年1月15日 (UTC)
日本军法管治下会有法治?日本军的行为是世界知名的,不只中国书籍会这样描述。沦陷初期,军政厅“要求”一些华人上层人仕加入一个名为“善后委员会”的东西,但对社会低下层仍然实施高压政策,这样来表香港人初期对日军存有好感?还只是敢怒不敢言?看看新加坡吧,李光耀在自传中描述在街上见到日军不鞠躬的话就会被痛打一顿,这样有法治吗?我家中到现在还有爷爷留下的大笔军票等候日本换回通行货币,日本投降一刹那很多人变为穷光蛋,拿著一堆废纸,你知道吗?你认为本条目有不中立或者丑化日军行为,你应该提出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即使是日本书籍也好、阁下自己的著作也好,而不是一直说条目太主观,其实自己才是最主观的一个。CX717 06:50 2007年1月19日 (UTC)

必须更正Lujc“3.从这对话页中,看到日治初期有港人对日军存有好感”的说法,从来没有资料显示港人对日军有“好感”,只是部份港人(主要是商人)对日本人“并不反感”而已,而且这都随日军进城后对很多商家的资产进行统制充公而烟消云散了。请不要把“没有反感”乱阐释为“好感”,这正是Lujc所批评的“主观性”。不过,他提出其他的意见,我个人是接受的,希望未来能一步步充实。不过可以补充一点,港日政府杀人是持续性的,而且越后期越多。Chungpui 17:30 2006年1月15日 (UTC)

  • 中国中心、仇日
  • 立场非中立--midi 16:48 2006年1月15日 (UTC)


于2005年12月7日提名。64年前的明天,香港被日军开始进攻,同年圣诞沦陷,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苦难日子。历史类的条目,应该不难寻找资料,希望大家能够尝试提升一下。

支持

  1. Kevinhksouth 10:02 2005年12月7日 (UTC)
  2. --者尺 (Talk) 11:43 2005年12月7日 (UTC)
  3. There're lotsa information and photos in its English version. :-) -- Mcyjerry 13:28 2005年12月7日 (UTC)

反对

意见

中国中心?

编辑

POV 中立性存疑,内容亦不全面,不止不符合特色条目规则,亦可能未符合优良条目的水平。问题包括:

  1. 大量未有列明直接来源的评论,如“在市区恢复设立赌馆及烟馆...不但有损市民心智健康,更借此敛财”
  2. 主观想法的投射,如“被强迫兑换的日本军票总值超过当时币值的57亿港元”。
  3. 论述存疑,如“日本为了以华制华,成立了“华民代表会”及“华民各界协议会”这两个华人组织,功能上大概等同于立法局及行政局。”华民代表会和华民各界协议会是否具有立法、审批重要政策的功能呢?若否,则未能等同于立法及行政局了。
  4. 中国中心:内容有不少篇幅谈及反日活动,而且予人感觉是全港市民一致反日,但当时支持日本政府的声音应该有的,为何没有提及呢? --维基不是拉鸡巴 18:02 2007年1月8日 (UTC)

支持日本政府的声音应该有,没错,就像汪精卫一样,不幸(你可能认为可惜)的是,他们大都被枪毙了,不过,我认为这POV的言论不恰当 1.未有列明直接来源的评论: 我认难以给你一个令你满意的答案,因为它活在我们的心中 2.主观想法的投射: 何谓主观? 如果这并不是日本政府强迫我们兑换的话,是甚么原因呢? 是日本政府强迫兑换原因我有,但是你认为的,我不知道 3.论述存疑: 我不知道,我只可加上来源请求,而不是 POV 维基可不是垃圾箱 07:56 2007年1月19日 (UTC)

市民是被强迫兑换日本军票的。这个“被强迫”是一个中立的事实,所以第2点并不成立。“不但有损市民心智健康,更借此敛财”、“功能上大概等同于立法局及行政局”可予删掉。User:Yau第4点“当时支持日本政府的声音应该有的”是件原始研究吧......找到有,才能够写;找不到的就不会在文中出现。--Hello World! 2007年10月10日 (三) 20:11 (UTC)回复

日语考试

编辑

乍见文中有“日语语文基准试”,大感不妥。查“语文基准试”是香港近几年才出现的冗长洋泾滨中文名,不合中文习惯,且亦无证据证明此为该试的日文名称翻译,故不应用于历史条目中,故修改为更简短恰当的“日语考试”。--Stomatapoll (留言) 2009年11月20日 (五) 21:30 (UTC)回复

建议在日治时期(即1941年12月25日-1945年8月15日期间)的公历纪年年份旁加上日本的帝王纪年

编辑

建议在日治时期(即1941年12月25日-1945年8月15日期间)的公历纪年年份旁加上日本的帝王纪年(例如昭和16年)。

  • 因为香港被日本占领后,当时的香港作为日本的占领地,理所当然地跟随宗主国使用同一套纪年,所以日本的纪年是当期时香港所正式使的纪年,我认为有需要将这个情况表现出来。
  • 再加上,当时的文献(特别是官方文献)都会以日本的纪年来显示年份,为了方便读者的延伸阅读和寻找史料,附加当时的日本纪年是有需要的。

不过我认为,在公元纪年旁附加日本纪年这个做法,只应用在日治时期(即1941年12月25日-1945年8月15日期间)内。即使同为1941年和1945年,但如果仍处于英治时期的情况下,例如1941年12月25日前和1945年8月15日后,就无需要附加上日本纪年,因为这些时候,香港的宗主国是英国,非日本。

要求把“香港日治时期”改名为“香港日占时期”

编辑

香港日治时期香港日占时期:本条目皆以“香港日占时期”为标准,故更正之。香港人没有自认“皇民”并将“日本占领”合法化。--Da167168留言2012年7月15日 (日) 13:33 (UTC)回复

(+)支持;另外,用google查香港政府网页,使用“日占”比“日治”多。--Gakmo留言2012年7月16日 (一) 11:27 (UTC)回复
(+)支持移动,不要“皇民化”。——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2年7月17日 (二) 04:28 (UTC)回复
(+)支持,同上面两位。--MakecatTalkDC10 2012年7月17日 (二) 09:04 (UTC)回复
 完成-- by User:Alberth2 汪汪 @ 2012年7月22日 (日) 02:41 (UTC)回复

编辑请求

编辑

编辑先生:

鄙人姓陆名少麒, 先父陆霭云。 “香港日占时期”一文中有关“华民各界协议会”委员名单与事实不符。他当时在澳门避难,从未替日人工作,没有做汉奸。请更正历史,幸甚。

我的电邮:sk.luke@gmail.com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香港日占时期中的2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6月8日 (四) 09:36 (UTC)回复

相关讨论

编辑

[13] 螺洲、香港日占时期放逐难民至荒岛 阁下你好,就该两篇内容,可以查一下是否全对么? --Ktsquare 2017年7月21日 (五) 02:43 (UTC)]回复

[14] Re:螺洲、香港日占时期放逐难民至荒岛 据该报道,为法庭传召证人之供词,并引述对岸鹤咀村村民之说,理应确信可靠。User:Exploringlife 2017年7月21日 (五) 05:12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香港日占时期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7月27日 (四) 22:14 (UTC)回复

优良条目评选

编辑
香港日占时期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历史,提名人:AndyAndyAndyAlbert留言2017年8月2日 (三) 15:36 (UTC)回复
投票期:2017年8月2日 (三) 15:36 (UTC) 至 2017年8月9日 (三) 15:36 (UTC)

2支持,2反对:未达标准--Z7504留言2017年8月9日 (三) 15:37 (UTC)回复

参考书籍:1944年《军政下の香港 : 新生した大东亚の中核》

编辑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1916566 此乃日本网上国立国会图书馆藏书,由香港东洋经济社于一九四四年二月出版,可资参考。全书为旧字体日文。书内亦有附图,或者可以摆入条目,例如香港神社社殿鸟瞰图、“东海林部队勇奋之地”战迹图等。书中亦附有香港地图,部分地名如太平山已改作日本名。对于研究香督军政时期之政治宣传,亦有帮助 --vc06697 2017年11月28日 (二) 20:45 (香港时间)]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香港日占时期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8年7月26日 (四) 14:30 (UTC)回复

返回到“香港日佔時期”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