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哲學包括中東地區的各種哲學,包括新月沃土伊朗安那托利亞。傳統包括古埃及哲學巴比倫哲學猶太教哲學波斯哲學伊斯蘭哲學

美索不達米亞哲學

編輯

美索不達米亞哲學起源於巴比倫哲學,關於這個詞的流行,可以追溯到早期美索不達米亞的智慧。他們把某些哲學體現於生活當中,特別是職業道德辯證法對話史詩民間傳說詩歌歌詞散文諺語。由此可見巴比倫人的理智理性經已超出了經驗主義[1]

巴比倫哲學有可能影響了希臘哲學,後來更影響了古希臘哲學希臘化哲學,但缺乏文本證據。雖然如此,但巴比倫文本的《悲觀對話》跟蘇格拉底不可知論思想、赫拉克利特的對比學說以及柏拉圖的對話非常相似。 [2] 據說, 彌勒斯哲學家泰勒斯也曾在美索不達米亞學習哲學,更是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蘇格拉底方法的先驅。

古埃及哲學

編輯

瑣羅亞斯德教

編輯

瑣羅亞斯德教一神教 ,起源於伊朗 。它屬於二元論阿胡拉·馬茲達阿里曼 ),另外還有六大天使,稱為阿梅沙·斯彭塔[3] 在現代瑣羅亞斯德教中,它們被解釋為「阿胡拉·馬茲達」的各個方面,它們構成了一個善良且具有建設性的七種元素。他們反對另外七種邪惡和破壞性的團體。正是這種善與惡之間的持久衝突使瑣羅亞斯德教派與一神論區別開來,後者只有一種至高無上的權力。故此瑣羅亞斯德教派將自己描述為二元論,並要求其信徒對平等的對立力量抱有信念。

瑣羅亞斯德出現於公元前1700-1800年期間的伊朗[4] [5] 他的思想成為瑣羅亞斯德教的基礎,並且在總體上影響了印度和伊朗哲學的分支的發展。瑣羅亞斯德是第一個從哲學角度處理惡的問題的人。[6]人們更認為他是宗教史上最古老的一神論者。他支持基於善意(pendar-e-nik)、好言語(goftar-e-nik)和善行(kerdar-e-nik)的道德哲學。 [7]

瑣羅亞斯德及其信徒的作品對古希臘哲學西方哲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幾位古希臘作家(如歐多克索斯)和拉丁作家(如老普林尼)都將瑣羅亞斯德教哲學稱為「最著名和最有用」。柏拉圖通過歐多克索斯學習了瑣羅亞斯德的哲學,並將其大部分納入了他自己的柏拉圖實在論[8] 然而,在公元前3世紀,克羅特斯指出柏拉圖的《理想國 》有部份內容是屬於瑣羅亞斯特的《大自然》,例如《埃爾神話》 。 [9] [10]

摩尼教

編輯

摩尼教摩尼創立,從西方的北非到東方的中國都頗有影響,其中摩尼教在西方基督教思想中通過希波的奧古斯丁得到延續 。希波的奧古斯丁從摩尼教改信基督教,奧古斯丁在他的著作中強烈地譴責了摩尼教。他的著作在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神學家中仍然具有影響力。摩尼教的一個重要原則是其二元性。

瑪茲達克

編輯

瑪茲達克的宗教和哲學教義,其創始人瑪茲達克視為瑣羅亞斯德教 [11] [12]的改良版本,同時也受到摩尼教的影響。

祖爾宛教派

編輯

祖爾宛教派英語Zurvanism的特徵是其第一原理,他們認為祖爾宛是原始創造者。根據Zaehner的說法,祖爾宛教派具有三個學派,所有這些學派都以古典祖爾宛教派為基礎,包括:美學、唯物論和宿命論。

美學的祖宛爾教派

編輯

唯美主義的祖爾宛教派視為未分化的時間,在欲望的影響下,分裂了理性和縱慾。

唯物的祖宛爾教派

編輯

當瑣羅亞斯德教的阿胡拉·馬茲達認為他創造了宇宙時,唯物的祖宛爾教派同時挑戰一切都可以由虛構而成的觀念。

宿命的祖宛爾教派

編輯

宿命的祖宛爾教派源自有限時間的理論,其含義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改變物理和宇宙,而「天體」的路徑代表了這個過程。根據中古波斯著作Menog-i Khrad的說法:「歐馬茲(Ohrmazd)將幸福分配了給人類,但是如果人類沒有得到幸福,就是由於這些星球的勒索所致。」(Ohrmazd allotted happiness to man, but if man did not receive it, it was owing to the extortion of these planets.)

希臘化哲學

編輯

亞伯拉罕的傳統

編輯

猶太哲學

編輯

猶太哲學包括猶太人在以色列地和猶太人流散時的所有哲學。

伊斯蘭哲學

編輯

伊斯蘭的興起導致各種伊斯蘭哲學思想流派的出現。蘇菲主義建立了一套哲學,穆爾太齊賴派(此時部分已受希臘化哲學影響)重建了理性主義 ,而艾什爾里派則重塑了對上帝正義命運宇宙邏輯及理性解釋。

早期的伊斯蘭哲學受到古希臘哲學伊朗哲學猶太教基督教印度哲學所影響,而伊斯蘭哲學又對中世紀猶太哲學基督教哲學西方哲學、伊朗哲學產生了重大影響。除此以外,伊斯蘭哲學還影響了印度哲學。因此許多人認為伊斯蘭哲學既是東方哲學又是西方哲學。

穆爾太齊賴派是伊斯蘭教早期流行的哲學神學流派。 他們自稱為Ahl al-'Adl wa al-Tawhid(「正義與一神教」)。在八世紀和九世紀時,由於知識分子和精英的支持,他們的信徒急劇上升。 在13世紀後期,他們失去了官方支持並且興起了艾什爾里派學校。然而,他們大部分有價值的作品在十字軍蒙古入侵時被摧毀。

一個在西方最有影響力的穆斯林哲學家是伊本·魯世德,他是阿威羅伊學說的創始人。 [13]

據說其他有影響力的穆斯林哲學家還包括:

但是,就語義和解釋學的確切科學而言,在阿拉伯語-英語翻譯方法學領域,沒有足夠可信的證據來支持這種主張。

蘇菲哲學

編輯

蘇菲派伊斯蘭教中的一門西方秘契主義哲學流派,它建基於對靈性真理的追求,並將其作為一個明確的目標。為了達到這個最高的真理,蘇非派對Lataif-e-Sitta(人類六種微妙能力)的Nafs, Qalb, Sirr, Ruh, Khafi和Akhfa進行了標記 。除了傳統的宗教習俗外,他們還有冥想、朗誦(Dhikr)、禁欲主義(Chillakashi)和音樂舞蹈(Sama)。

伊本西那學派

編輯

伊本·西那在廣泛主題上撰寫了近450篇論文和許多哲學著作。

照明主義

編輯

蘇瑞瓦爾迪創立了「照明哲學」。這學說認為,光在現實的各個層次上運作。 光線會產生非物質性和實質性的光,包括非物質性的智力、人類和動物的靈魂,甚至包括身體的「陰暗物質」。蘇瑞瓦爾迪的作品在瑣羅亞斯德教的思想和古伊朗思想的基礎上得到廣泛的發展。

超越神智學

編輯

超越神智學是由Sadr Shirazi提出的先驗神學,現在為伊斯蘭哲學的兩個主要學科之一。

巴哈伊哲學

編輯

巴哈伊信仰的創立者是巴哈歐拉的長子阿博都·巴哈。他在《已答之問》一書中解釋了巴哈伊哲學。 [14]

參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Giorgio Buccellati (1981), "Wisdom and Not: The Case of Mesopotami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101 (1), p. 35-47.
  2. ^ Giorgio Buccellati (1981), "Wisdom and Not: The Case of Mesopotami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101 (1), p. 35-47 [43].
  3. ^ Mary Boyce: "The Origins of Zoroastrian Philosophy" in "Persian Philosophy". Companion Encyclopedia of Asian Philosophy: Brian Carr and Indira Mahalingam. Routledge, 2009.
  4. ^ Jalal-e-din Ashtiyani. Zarathushtra, Mazdayasna and Governance. 
  5. ^ Whitley, C.F. The Date and Teaching of Zarathustra. Numen. Sep 1957, 4 (3): 219–223. JSTOR 3269345. doi:10.2307/3269345. 
  6. ^ Alan Williams: "Later Zoroastrianism" in "Persian Philosophy". Companion Encyclopedia of Asian Philosophy: Brian Carr and Indira Mahalingam. Routledge, 2009.
  7. ^ Philip G. Kreyenbroek: "Morals and Society in Zoroastrian Philosophy" in "Persian Philosophy". Companion Encyclopedia of Asian Philosophy: Brian Carr and Indira Mahalingam. Routledge, 2009.
  8. ^ A. D. Nock (1929), "Studien zum antiken Synkretismus aus Iran und Griechenland by R. Reitzenstein, H. H. Schaeder, Fr. Saxl", The Journal of Hellenic Studies 49 (1), p. 111-116 [111].
  9. ^ David N. Livingstone (2002), The Dying God: The Hidden History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p. 144-145, iUniverse, ISBN 0-595-23199-3.
  10. ^ A. D. Nock (1929), "Studien zum antiken Synkretismus aus Iran und Griechenland by R. Reitzenstein, H. H. Schaeder, Fr. Saxl", The Journal of Hellenic Studies 49 (1), p. 111-116.
  11. ^ Yarshater, Ehsan. 1983.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ran, volume 2. p.995-997
  12. ^ Shaki, Mansour. 1985. The cosmogonical and cosmological teachings of Mazdak. Papers in Honour of Professor Mary Boyce, Acta Iranica 25, Leiden, 1985, pp. 527-43.
  13. ^ Majid Fakhry (2001). Averroes: His Life, Works and Influence. Oneworld Publications. ISBN 1-85168-269-4.
  14. ^ Kluge, Ian (2009). Some Answered Questions: A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n Lights of Irfan, Volume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