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權

書法家

柳公權(778年—865年),誠懸京兆府華原縣(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唐朝書法家。他擔任侍書(朝廷書法教師)數十年,因書見重,歷仕數朝,位至太子少傅,封河東郡公[a],追贈太子太師。他工於書法,尤其精通碑版楷書,開創「柳體」這一中國書法發展史上最後的楷書書體,成為唐朝楷書藝術最後的完善者。代表作有《玄秘塔碑》、《神策軍碑》、《〈送梨帖〉跋》等。

清宮典藏畫本畫像
柳體署名

生平

編輯

柳公權生於大曆十三年(778年),出身於官宦世家,父親柳子溫官至丹州刺史、追贈尚書右僕射,兄長柳公綽官至兵部尚書、追贈太子太保[1][2][3][4]

憲宗元和元年(806年),柳公權登進士[b]。初仕秘書省校書郎,久不升遷。十四年(819年),被夏綏銀宥節度使李聽闢為掌書記。次年穆宗即位,柳公權入京奏事,被早已欣賞其書法的穆宗留下,即日拜右拾遺,擔任翰林侍書學士(朝廷書法教師)。穆宗、敬宗文宗三朝,長期擔任侍書。因不受重用,乃托兄長柳公綽向宰相李宗閔求助,於大和五年(831年)出放翰林院。[9][2][3][4][10]

大和八年(834年),柳公權奉詔再次擔任侍書,是為人生最大轉折點。文宗數次試圖消滅宦官勢力,但均以失敗告終,遂政治理想破滅,日漸愁苦,而常召柳公權入宮中侍講詩文、書法。柳公權深得文宗器重,恩寵日加,不斷升遷封爵。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晉爵河東郡公[a],八年(854年)拜太子少傅。書藝精湛,地位顯赫,因此作品貴重當世,求其書碑版者甚多。懿宗咸通六年(865年)去世,享年八十八歲,追贈太子太師[9][2][3][4]

柳公權通經學,而不作文字傳世;曉音律,卻不愛作樂;能為辭賦,而在應制之外罕作;家中富貴,而不在意僕人盜竊財物。吳鴻清認為這體現了柳公權的思想深受禪宗之影響。[9][2]

書作

編輯

柳公權絕大多數作品已經散佚,流傳至今的只有約二十件,以及部分為偽作或有真偽爭議的作品。[11]

碑版楷書作品多書於地位顯赫的後期。代表作為《玄秘塔碑》和《神策軍碑》,此外還有《馮宿碑》、《劉沔碑》、《魏公先廟碑》、《高元裕碑》、《復東林寺碑》等,近年又新出土《迴元觀鐘樓銘》、《楊承和碑》、《嚴公貺墓誌》。《李晟碑》、《苻璘碑》則被判定為偽作。[11][12][13]

小楷作品有《〈洛神賦十三行〉跋》、《常清靜經》。伯希和敦煌遺書中取得《金剛經》拓本,現藏於法國國家圖書館,但因書寫時間早而風格接近晚期,真偽存在爭議。《消災護命經》則被判定為偽作。[11][14]

作品多為書信作品。《〈送梨帖〉跋》是柳公權唯一可確信的墨跡,紙本已佚,止存延光室照片。《蒙詔帖》亦為紙本,現藏於故宮博物院,其真偽存在爭議。其餘拓本有《年衰 · 紫絲靸鞋 · 張蘭亭詩帖》、《聖慈帖》、《伏審帖》、《十六日帖》、《奉榮帖》、《辱問帖》、《嘗瓜帖》、《泥甚帖》等。絹本《蘭亭詩卷》素有名氣,但錯字甚多,被判為偽托之作。[11][15][16][17]

碑版楷書
其他作品

藝術成就

編輯

柳公權將畢生精力投入在書法藝術上,諸體皆擅,尤以楷書最為著稱。早年廣泛學習鍾繇王羲之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陸柬之顏真卿等前輩書家的特色,其五十九歲所書的《鐘樓銘》仍集前人之面貌。至其六十歲所書的《馮宿碑》,乃開始展現個人風貌,最終創造出新的楷書書體——「柳體」。[2]

與歐、虞、褚、顏等相比,柳體的最大特點在於結構:內緊外鬆,中宮緊密,四周舒放,筆勢向內收攏,向外拓張;動態感強烈,打破對稱均衡之勢。在筆畫上亦有特色:靈活多變,輕重有致;爽利迅疾,一往無前。《舊唐書》以「勁媚」評價柳公權的書法。[2][9]

柳體結構用筆分析[18]

柳體書法

編輯

柳公權的書法成就,因其字體較為壯麗,其字體並在後世被稱為「柳體」。其中也與歐陽詢的「歐楷」、顏真卿「顏體」並列書法三大字體。

世人多將用筆遒健、結字緊勁的柳體與雍容莊重的體並稱為「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說。張志和認為,柳體將唐人楷書對法度的嚴格要求推到了極致,筆畫的精細入微、結構的嚴謹規矩都無人可比,從而成為「唐楷書藝術的最後完善者」。吳鴻清認為,柳體「為楷書書體的發展畫上了句號」,此後中國書法史上再也沒有人創造出新的楷書書體。[19][2]

柳公權書法對後代產生了深遠影響。蔡京蔡卞秦檜米芾趙秉文耶律楚材揭傒斯王鐸永瑆溥心畬等人的書法都有取法柳公權之處。不過在現今,當代書家較少以柳體系統為取徑。[20]

注釋

編輯
  1. ^ 1.0 1.1 柳公權出身於河東柳氏
  2. ^ 因話錄》記載:「尚書與族孫開成中同在翰林,時稱『大柳舍人』、『小柳舍人』。自祖父郎中以來,奕世以文學居清列。舍人在名場淹屈,及擢第首冠諸生,當年宏詞登高科。」《唐語林》轉錄了此段內容。《登科記考》根據《唐語林》此段內容,稱柳公權為狀元,又根據《因話錄》此段內容,稱柳璟為狀元。根據「祖父郎中」判斷,中狀元的事跡屬於柳璟而非柳公權。[5][6][7][8]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劉昫.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十五·柳公綽傳  .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吳鴻清. 柳公權及其書法藝術. 中国书法全集 第27卷. 北京: 榮寶齋出版社. 1997: 1-12. ISBN 7-5003-0174-X. 
  3. ^ 3.0 3.1 3.2 尚子. 柳公權年表. 中国书法全集 第27卷. 北京: 榮寶齋出版社. 1997: 231-241. ISBN 7-5003-0174-X. 
  4. ^ 4.0 4.1 4.2 朱關田. 唐代书法家年谱. 南京: 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1: 531-571. ISBN 7-5343-3764-X. 
  5. ^ 趙璘. 因話錄. 全唐五代笔记.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12: 1913. ISBN 978-7-80736-246-3. 
  6. ^ 王讜. 唐语林. 上海: 古典文學出版社. 1957: 135. 
  7. ^ 徐松. 登科記考·卷十七. [2022-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7). 
  8. ^ 徐松. 登科記考·卷二十. [2022-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7). 
  9. ^ 9.0 9.1 9.2 9.3 劉昫.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十五·柳公權傳  . 
  10. ^ 高光新. 中国古代侍书制度史研究. 中國書法. 2018, (16): 137-140. 
  11. ^ 11.0 11.1 11.2 11.3 吳鴻清. 作品考释. 中国书法全集 第27卷. 北京: 榮寶齋出版社. 1997: 215-230. ISBN 7-5003-0174-X. 
  12. ^ 专家:新发现柳公权书《杨承和碑》真伪应无问题. 澎湃新聞. 2021-03-18 [2022-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5). 
  13. ^ 陝西發現柳公權撰書墓誌. 新華網. 2023-01-12 [2023-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05). 
  14. ^ 楚默. 楚默全集·佛教书法史. 上海: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14: 419-421. ISBN 978-7-5458-0964-0. 
  15. ^ 徐邦達.柳公權《蒙詔帖》辯偽; 曹寶麟.《蒙詔帖》非偽辯; 徐邦達.《〈蒙詔帖〉非偽辯》辯; 曹寶麟.《蒙詔帖》非偽再辯. 均見於: 中国书法全集 第27卷. 北京: 榮寶齋出版社. 1997. ISBN 7-5003-0174-X. 
  16. ^ 柳公权行书兰亭诗卷(传). 故宮博物院. [2022-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5). 
  17. ^ 柳公权行书蒙诏帖卷. 故宮博物院. [2022-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2). 
  18. ^ 吳鴻清. 柳公权及其书法艺术. 書法. 2019, (06): 44-57. 
  19. ^ 張志和.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史.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5: 358-366. ISBN 978-7-5161-6615-4. 
  20. ^ 陳忠康. 中国书法源流十讲. 上海: 上海書畫出版社. 2020: 138-148. ISBN 978-7-5479-24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