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雷斯

历史地理区域概念

色雷斯英語:Thrace,/θrs/, thrayss保加利亞語Тракия羅馬化Trakiya希臘語Θράκη羅馬化Thráki土耳其語Trakya),又稱特剌刻脫拉基脫拉該[1]等,是一個位在巴爾幹半島東南部的地區。該地區之邊界在不同時期有所不同;在古希臘時代,它以多瑙河愛琴海黑海為界。現代色雷斯對應保加利亞南部、希臘色雷斯省和土耳其歐洲部分,包括加里波利半島[2] 希臘北部西色雷斯為希臘東馬其頓和色雷斯大區的一部分,稱色雷斯地區,轄埃夫羅斯州克桑西州羅多彼州

色雷斯分布於三個國家;東色雷斯面積24,476km²,西色雷斯面積8,578km²,北色雷斯面積42,155km²。

該地區在西元前7世紀希臘人殖民,在西元前6世紀波斯控制,又在西元前4世紀馬其頓控制。西元1世紀,該地區成為羅馬行省,其北部地區被併入默西亞。後來,該地區成為拜占庭帝國的一部分,後於1453年成為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1885年,該地區北部被保加利亞吞併;東部地區於1923年劃歸土耳其。[2]

現在,大多由(當地)穆斯林種植的土耳其煙草(英語:Turkish tobacco),是當地主要的經濟作物埃夫羅斯河低地和色雷斯西部平原,被用以種植玉米水稻亞歷山德魯波利斯周圍有葡萄園,是葡萄酒的產地。克拉莫蒂(希臘語Κεραμωτή)周圍養殖牡蠣科莫蒂尼鰻魚捕撈活動。色雷斯的製造業主要包括農作物加工、菸草醃製和葡萄酒生產。[3]

本地區的考古遺址包括阿布德拉希臘語Άβδηρα),它是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普羅達哥拉斯的故鄉。羅馬道路艾格納提亞大道(Via Egnatia)也經過當地。[3]

歷史

編輯

色雷斯人於公元前2世紀在該地區定居。他們的文化以詩歌和音樂聞名,他們的士兵備受讚譽。[2]

 
色雷斯
 
卡贊勒克的色雷斯人墓中的壁畫

197年,羅馬帝國將色雷斯大部分的地區劃給別迦摩王國,但馬裡察河以西的沿海地區被併入馬其頓行省。西元前一世紀,羅馬更直接介入整個地區的事務;當時,已成羅馬附庸國王的當地色雷斯統治者間發生衝突,促使克勞狄烏斯一世皇帝率軍吞併整個色雷斯地區。46年,色雷斯成為羅馬的一個省(參看色雷斯 (羅馬行省))。圖拉真皇帝和其繼任者哈德良皇帝在色雷斯建立城市,特別是薩爾迪卡(Sardica,今索菲亞的前身)和哈德里亞諾波利斯(Hadrianopolis,今埃迪爾內的前身)。在約西元300年,戴克里先皇帝將本地區多瑙河下游和愛琴海之間的部分重組為色雷斯管區(英語:Diocese of Thrace)。[3]

自公元3世紀至7世紀,色雷斯的人口因哥德人西哥德人斯拉夫人的反覆入侵和移民而發生了巨大變化。[3]

希臘神話中的色雷斯

編輯

希臘神話中,色雷斯人的祖先是戰神阿瑞斯的兒子特亞克斯,據說他最早遷居至色雷斯。在荷馬的《伊利亞特》中,色雷斯則是特洛伊的盟友,當時的統帥是阿卡瑪斯(Acamas)和佩羅斯(Peiros)。而在《伊利亞特》後半部又出現了色雷斯的一位國王瑞索斯(Rhesus)。另外,特洛伊大安提諾的岳父——希瑟烏斯(Cisseus)也是色雷斯的一位國王。荷馬史詩中的色雷斯大概西起於阿克西奧斯河(Axios),東至赫勒斯滂海峽和黑海。《伊利亞特》的船舶目錄中提及了三支從特雷斯出發的遠征隊:從埃努斯(Aenus)出發,由阿卡瑪斯佩羅斯率領的色雷斯人、從靠近伊斯馬洛斯(Ismaros)的南色雷斯出發,由歐菲摩斯(Euphemus)率領的客科涅斯人(Cicones)和從靠近赫勒斯滂海峽的北色雷斯的西斯塔斯(Sestus)出發,由阿西俄斯(Asius)率領的第三隻遠征隊。希臘神話中提及了多位色雷斯的國王,包括狄俄墨得斯(Diomedes)、忒柔斯(Tereus)、呂庫爾戈斯(Lycurgus)、菲紐斯(Phineus)、歐摩爾波斯(Eumolpus)、波林涅斯托耳(Polymnestor)、波爾堤斯(Poltys)和俄阿格羅斯(Oeagrus,俄耳甫斯之父)。除了荷馬所稱的色雷斯人之外,古色雷斯的居民還包括其他眾多部落,如埃多尼亞人(Edones)、比薩爾提亞人(Bisaltae)、客科涅斯人(Cicones)和比斯托尼亞人(Bistones)。

歷史學和考古學中的色雷斯

編輯
 
古色雷斯錢幣

在公元前4世紀奧德里西亞國家建立之前,色雷斯人一直由於分散的部落形式而無法形成持久的政治組織。據古代有限的資料記載,在色雷斯的山區中居住的多是勇猛好戰的部族,而平原地區多是與希臘人接觸並受之影響的溫順部族。

這些曾被認為是野蠻人和被他們那些文雅和城市化的希臘鄰居們統治着的印歐語系的部族,其實已經發展出了較高等的音樂、詩歌、手工業和藝術形式。儘管他們經常結成小型的王國和部落聯盟,但是在希臘古典時期卻從未形成任何具有國家性質的長期聯盟,或者制定王朝律法。和高盧人及其他凱爾特部落類似,人們認為大部分的色雷斯人都居住在小型的防禦性村落中,這些村落很多都位於山頂。儘管真正意義上的城市要到羅馬時期才發展起來,但是當時仍然有許多兼具地區集市性質的大型塢堡。總之,儘管拜占庭等地已經開始被希臘殖民地化,色雷斯仍全然一片原野景色。

雖然色雷斯人很早即受到古希臘文化的影響,但他們仍將自己的語言和文化保存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而某些神話甚至表明色雷斯人在很早的一個時期甚至影響過希臘文化,像奧爾甫斯(Orpheus)等色雷斯人甚至成為了神話中的主角。不過作為非希臘語民族,他們終究還是被希臘人看作是野蠻人。公元前6世紀,希臘人在色雷斯建立了第一個殖民地,並在色雷斯大規模招募騎兵和大規模開採金銀礦。

色雷斯位於多瑙河南部的部分(除了培西人的領地)被大流士時期的波斯統治了近半個世紀,大流士曾在公元前513-512年組織了對該地區的遠征。在波斯人撤退之後,馬其頓王國擴張之前,色雷斯分裂成了三個部分(東部、中部和西部)。當時東色雷斯著名的統治者是塞索布勒普提斯(Cersobleptes),他曾試圖把他的勢力擴展到諸多色雷斯部落中,但是最終被馬其頓人擊敗。

 
羅馬入侵前色雷斯部落分布圖

該地區於公元前4世紀被馬其頓的腓力二世征服,並被馬其頓王國統治了一個半世紀之久。在四次馬其頓戰爭期間,羅馬人和色雷斯人也發生了衝突。當時馬其頓統治階層的毀滅令他們在色雷斯的統治也隨即崩潰,當地的部族勢力又活躍起來。公元前168年的彼得那戰役(Battle of Pydna)之後,羅馬對馬其頓的統治逐漸穩固,色雷斯的治權也隨之落入羅馬人之手。然而不管是色雷斯人還是馬其頓人都不甘心接受羅馬的統治,在這個過渡時期發生了多起叛亂。公元前149年爆發的安德里斯庫斯叛亂(the revolt of Andriscus)即得到了色雷斯人的支持。在此期間,也有多個親羅馬的部落,如培西人等,曾多次入侵馬其頓。

隨着第三次馬其頓戰爭的結束,在接下來的一個半世紀裡,色雷斯成為了羅馬的附屬國。當時色雷斯仍然由多個部落組成。撒帕伊亞人(Sapaei)曾經在拉斯庫波利斯(Rhascuporis)麾下為羅馬戰鬥,拉斯庫波利斯曾是龐培凱撒的得力助手,而在共和國的最後時期他曾支持共和國軍對抗安東尼屋大維。帝國初期,拉斯庫波利斯的繼任者們都被深深捲入政治醜聞和謀殺之中,一系列的皇室謀殺案在多年裡改變了當地的統治秩序。多個派系在羅馬皇帝的支持下輪流掌權。

公元前279年,凱爾特高盧人入侵了馬其頓、南希臘和色雷斯,不久又被趕出了馬其頓和南希臘,但是卻在色雷斯停留到本世紀末。從色雷斯出發,三個凱爾特部落分別進入安納托利亞(Anatolia),並建立了加拉提亞王國(Galatia)。

 
色雷斯行省

當46歲的撒帕伊亞人的色雷斯國王羅伊米塔爾克斯三世(Roimitalkes III)被其妻謀殺之後,色雷斯正式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剛開始時受到資深長官(Procurators)的統治,後來則由禁衛軍長官(Praetorian Prefects)統治。羅馬在色雷斯的統治中心是皮林塔斯(Perinthus),但是省內的各個地區往往是由總督手下的軍事將領分別統治。儘管城市中心的缺失增加了管理色雷斯的難度,但是最終該行省在羅馬的統治下還是繁榮起來了。不過羅馬文化對該地區的影響並未取得進展,有人認為這是因為當時色雷斯仍然處於希臘文化的影響之下。

羅馬對色雷斯的統治主要依靠駐紮在默西亞的軍團。由於遠離羅馬統治中心,默西亞的駐軍往往從當地部族軍隊補充士兵。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裡,色雷斯行省受到了來自日耳曼部族越來越多的襲擊。查士丁尼一世統治時期該地區就修建了上百個軍事堡壘來抵禦這類襲擊。

文化

編輯

由於以驍勇善戰著稱,而在類似色雷斯的多岩石和多山地形中更是勇猛過人,色雷斯人經常被敘利亞帕加馬(Pergamum)和比提尼亞(Bithynia)等地的希臘化王國招募為僱傭兵。不過他們也被認為過於昂貴且容易叛變。在公元前5-4世紀,色雷斯戰士所用的武器主要是。而在更早之前色雷斯步兵則是以斧頭為武裝,他們的統帥則是乘坐雙輪戰車。色雷斯的輕步兵則裝備標槍吊索,其中以標槍為主。色雷斯的戰士,特別是山地部族的戰士,以使用一種特殊的武器而著稱,該武器結合了劍、鐮刀和長柄武器的特點,被稱為長柄逆刃刀(Rhomphaia)。在亞歷山大大帝及其後的一段時期內,長柄逆刃刀在色雷斯步兵種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使用,最後成為了色雷斯僱傭兵中的拋矛兵(peltast)的主要標誌。即使是羅馬軍隊也畏懼這種可怕的武器。當時除了蓋塔人(Gatae)外,所有的色雷斯軍隊都配備了騎兵。蓋塔人通常的裝備是兩把標槍,可近距離戳刺,也可遠距離拋擲。他們還攜帶典型的雙刃曲劍。色雷斯人的戰鬥策略也為人稱道,他們善於在快速撤退之後發動突然的進攻,令敵人措手不及。色雷斯軍隊的支柱是拋矛兵,他們都是精通於近距離搏殺和遠距離擲矛殺傷敵人技術的輕裝步兵。除了盾牌之外,拋矛兵沒有任何裝甲防護。富裕的貴族則戴有能容納其頭頂髮飾的尖頂頭盔。

色雷斯人的曆法類似於埃及人的曆法。每年12個月,總共360天,在最後一個月之後加上5天;一年分為3個季節。

中世紀歷史

編輯

公元5世紀中葉,羅馬帝國開始崩潰,色雷斯人逐漸擺脫了羅馬的統治但轉而又為日耳曼人所奴役。隨着羅馬的衰亡,在接下來一千年的大部分時間裡色雷斯淪為了戰場。羅馬帝國東部的繼承者拜占庭帝國保持了對色雷斯的統治,直到公元9世紀初時該地區的大部為保加利亞所吞併。拜占庭在972年重新奪回了色雷斯,然而該地區在公元12世紀末又重為保加利亞占領。整個13世紀和14世紀的上半葉,色雷斯的統治權輾轉於保加利亞和拜占庭兩者之間。1265年,金帳汗國蒙古人在那海汗(Nogai Khan)率領下入侵色雷斯。1352年,鄂圖曼土耳其首次入侵色雷斯,花了20多年時間完全征服了該地區,並統治了長達5世紀之久。

現代歷史

編輯

1878年,北色雷斯被土耳其的半自治行省東魯米利亞(Eastern Rumelia)吞併,東魯米利亞又於1885年併入保加利亞。經歷了巴爾幹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希臘-土耳其戰爭後,色雷斯的其它部分在20世紀初被保加利亞、希臘和土耳其瓜分。

參見

編輯

註釋與參考來源

編輯
  1. ^ 按希臘文早期Θ[tʰ]音「脫」、κη[kei]音「該」
  2. ^ 2.0 2.1 2.2 Thrace summary | Britannica. www.britannica.com. [2024-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02) (英語). 
  3. ^ 3.0 3.1 3.2 3.3 Thrace | Greece, Map, Location, & Description | Britannica. www.britannica.com. 2024-07-01 [2024-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8)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