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江

中國浙江省第一大河

錢塘江,古名浙江漸江淛河,又稱之江折江羅剎江,是中國浙江省第一大,發源於安徽省黃山,流經安徽、浙江二省,河流全長688千米,流域面積5.56萬平方千米,占省域面積的一半以上。年均流量442.5億立方米,河口潮汐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為472萬千瓦特。錢塘江潮被譽為「天下第一潮」。

錢塘江
六和塔下的錢塘江和錢塘江大橋
別名浙江、折江、之江
詞源錢塘縣附近的河流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浙江省安徽省
流域
源頭蘭江
 • 位置安徽省休寧縣青芝埭尖北坡
 • 海拔810米(2,660英尺)
第二源頭新安江
 • 位置安徽省休寧縣六股尖東坡
 • 海拔1,350米(4,430英尺)
河口杭州灣
 • 位置浙江省上海蘆潮港和寧波市鎮海區外游山連線
流域面積55,558 km2(21,451 sq mi)
城市杭州
特徵
左岸支流九溪
右岸支流浦陽江曹娥江

錢塘江其北源(正源)新安江出自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青芝埭尖,進入浙江後經過淳安縣,在建德市梅城鎮會合錢塘江的南源蘭江。南源蘭江各段分別稱為馬金溪常山港衢江蘭江。兩江匯合後稱富春江,又流經桐廬縣匯集分水江富陽區杭州市區,杭州以下,納浦陽江後始稱錢塘江,此後為蕭山區海寧市上虞區等的界河,在海鹽縣慈谿市之間注入杭州灣曹娥江被認為是錢塘江最後一個大支流

名稱

編輯
 
杭州錢塘江邊的錢江龍雕塑

一般認為,錢塘江古稱「浙江」,亦名「折江」或「之江」,最早見名於《山海經》,自三國時期開始有「錢唐江」的稱謂,原來指代流經錢唐縣(今杭州)的河段,自民國時期開始指代整個流域。杭州一帶江流曲折,風波險惡,故也有「之江」的稱呼[1]:63。錢塘江還有名羅剎江,得名於江心有石,為秦望山餘脈,船隻來往於此波濤洶湧。[2]據舊志,羅剎石在今南星橋、浙江亭一帶,《舊五代史》稱錢鏐為修建捍海塘挖平江中羅剎石,而後世方志多認為錢塘江泥沙淤積導致羅剎石埋入江岸自然消失。[3]

民國《杭州府志》引清代阮元《南江圖考》,認為「浙江」即《禹貢》中的南江,為大禹導通長江後,長江匯入太湖再至臨平湖,於今日杭州東北入海的河道,而今天的錢塘江是古代的「漸江水」,「漸江水」和「浙江」不是同一條江,「浙江」之名是在後來為錢塘江所冒用[4]。清代的郭嵩燾[5]魏源[6]以及近代的郁達夫[7]均認同阮元的觀點。

明代《海塘錄》認為,「浙江」和「漸江」本指同一條江,因為北方人沒有來到南方遂取「漸江」之名,司馬遷在《秦本紀》早就將錢塘江作為浙江[2]王國維也在《浙江考》否認阮元觀點,認為乾嘉以來區分浙江和漸江水的做法並不可取,稱:「乾嘉諸儒過信其說,不復質之古書,是末師而非往古,重傳說而輕目驗,吾不能從之矣。」[8]現代歷史地理學家陳橋驛等人在《水經註》註釋中稱「漸」「浙」「淛」本是一音之轉譯,因為古代浙江在越國故地,通行越語,因而為越語的音譯,「浙江」「漸江」以及《莊子》中的「淛河」都是指代錢塘江,酈道元在《水經注》中始終以「浙江」稱呼是也表達其不認可《水經》用「漸江」之名。[9]

水文地質

編輯

地質構造與發育

編輯

錢塘江水系的形成和地質構造運動有關。受地質構造運動影響,從元古宙中生代錢塘江流域產生了西南向東北和東南到西北兩組主要斷裂線,西南向東北走向的是浙江地區斷裂帶的主體,包括了江山-紹興、常山球川-蕭山、馬金-烏鎮等斷裂線,錢塘江幹流即沿着這一斷裂帶發育。同時東南到西北走向的斷裂帶為前一斷裂帶派生的斷裂帶,錢塘江支流的發育主要和這些斷裂帶有關。錢塘江流域因為不同組斷裂帶的交織形成了褶皺山地典型的格子狀水系,其中嵊州市附近由於有三組不同方向的褶皺存在,形成了以嵊州市為中心的扇形水系。[1]:63

錢塘江流域山谷縱橫交錯,多盆地夾雜其中,不同盆地間以峽谷相互勾連,不同時期的斷塊活動和岩漿運動又使得盆地構造多樣化,其主要水系發育於侏羅紀白堊紀,尤其是白堊紀晚期燕山運動中形成的紅層盆地,造就了漸江、新安江、衢江等河流的發育。錢塘江河谷沿着斷裂帶發育,因而侵蝕受到斷裂帶限制,河谷較為狹窄,河道的階地層次較多,河槽較為平直穩定。由於斷裂帶通常向西北偏移,因而河道往往偏向左岸,左岸斷崖較多,而右岸多河道漫灘,地勢低平。[1]:63-64

根據石油勘探和地質調查的結果,錢塘江流域在白堊紀燕山運動後盆地匯集的水流尚壅塞為湖泊無法出海;第三紀早期燕山運動形成的盆地開始了削高填低的過程,部分河流由於地勢平緩形成河曲;第三紀中葉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後沿海地區沉降,後期浙江西部地區地勢抬升,河水沿着舊有河道下切形成深谷,部分河曲下切為深切河曲,至此錢塘江山地的谷地基本定型。第四紀以來,氣候變化頻繁,平原河口地區由於海進海退河道變化頻繁。更新世早期和中期,距今一兩百萬年,古錢塘江沿着海寧斜橋嘉興金山奉賢川沙一路注入長江河汊。更新世晚期距今18萬年前,海平面上升至今天海鹽、嘉興一帶,後又到今天湖州塘栖臨平七堡一線。距今2.5萬年前海平面開始下降,今杭嘉湖平原成為低緩的台地,古台地與西部山地之間可能存在古錢塘江河汊直達太湖,而古台地東南海鹽、金山一帶可能存在古錢塘江另一河道東北延伸至今上海市區。末次冰期後海平面上升至今日海平面左右高度,長江入海口尚在揚州鎮江一帶,而海水淹沒平原地區直接與浙江東部山地接觸,錢塘江河口尚在今天的富陽一帶。之後,長江三角洲發育迅速,在潮流和季風共同作用下長江沙嘴向東南發育,並最終與錢塘江北岸沙嘴會於今天嘉興平湖市王盤山列島一帶,錢塘江南岸也憑藉海潮泥沙和山水裹挾的泥沙形成南岸海岸線,距今五六千年前初步形成了喇叭形河口。隨後隨着潮水上下遊走的泥沙堆積在上游來水和下游涌潮交匯的河口段,形成高於上下游地勢的河口沙坎,從而構成了錢塘江特殊的地貌形態。[1]:64-65

河口變遷與河道變化

編輯

錢塘江河道自閘口以下兩岸皆是平原,主槽在兩岸不斷搖擺,屬於遊蕩型河道。錢塘江江口屬於典型的喇叭形河口,在杭州灣灣口處寬98.5千米,至澉浦則只有20千米作用,到了鹽官一帶則只有約11千米,到閘口段河道僅寬1千米左右。錢塘江外海來沙豐富,在澉浦截面每日尋常潮水漲落水量達到32億立方米,進出泥沙2000多萬噸。泥沙在乍浦與聞堰之間形成一個隆起的沙坎。[10]:6

在河口平原形成之初,錢塘江河口段南北兩岸分別有古姚江和古東苕溪、東江[註 1],但由於江潮泥沙淤積,古東苕溪下遊河道廢棄轉而向北流淌,而姚江也改向東流注入甬江,作為太湖出海口的東江也完全淤塞。同時北部海岸線向被收縮,向東擴張,南部則一直北進。4世紀時王盤山尚是東晉屯兵之所,但到了12世紀已經在海中,至明末清初(約17世紀),北岸海岸線已經和今天大致相當,且由於修築海塘和秦山、尖山等山地阻隔,海岸線向北侵蝕速度放慢。南岸海岸線在最早在西興、翕山一線,隨後一路向北淤積長約8千米,11世紀海岸線開始收縮,至14世紀恢復到最早的位置,18世紀又恢復11世紀的位置。[1]:65

錢塘江河口段在歷史上多次改道,先後有過南、中、北三流道,並最終穩定在北部流道上。清代學者將南中北三流道稱為錢塘江三門,即北大門、中小門、南大門:北大門在青龍山、白虎山與鹽官海塘之間,中小門在赭山和白虎山之間較為狹窄,南大門在翕山和赭山之間。[11]:41

錢塘江潮

編輯
 
杭州的錢江大潮,2009年8月7日

錢塘江河口是典型的喇叭形河口,內口小,外口大,在最外側蘆潮港至外游山連線河口寬度有98.5千米;到了澉浦一帶則只有19.4千米,潮水水位也比外側增加了一倍,多年平均5.58米,最大記錄8.93米;自澉浦以上,河床逐漸迅速升高,水深變淺,因而形成錢塘江潮水,自海寧尖山開始,溯江百餘千米,至杭州閘口後逐漸消失。錢塘江潮水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二:一即其喇叭形河口的地貌特徵擴大了潮水的能量,導致潮水水位較高;二即澉浦以上河段存在的巨大沙坎,導致河床迅速抬高。古人對潮水的成因早有認識:東漢的王充在《論衡》就談及涌潮隨着日月盈虧變化,進入河道中由於水深較淺而激起潮湧;北宋的燕肅則在《海潮論》提出錢塘江潮水作用於河口的沙坎,潮水的前鋒受阻而後浪堆疊形成潮高。

錢塘江涌潮在尖山一帶向上游進發,在海寧八堡與尖山之間遇到江中沙洲會產生分叉,分為南潮和東潮,之後在沙洲後二潮相會形成水勢更高的交叉潮,交叉潮若是遇上丁壩等障礙物,激起的水柱可以達到8-10米左右,高於海塘的高度。朔望大潮時,海寧八堡至鹽官一帶涌潮高度可以達到1-2米,在杭州閘口一帶高達1米,海寧八堡最高的單股涌潮可以達到3米;潮水速度一般在5-7米每秒,最大有12米每秒的記錄。除去地月變化的影響,錢塘江河道的沖刷對於海寧以上潮段也有着很大影響,每年3-7月梅雨季節汛期水流沖刷下,錢塘江河床沖刷變深,因而至農曆八月十八時自古為觀潮的節日,而到了冬季錢塘江水量減少河道泥沙淤積,潮水水位則不如前。錢塘江河口的變化也影響着潮水:在明清以前,錢塘江河口在南大門,河道較為順直,因而杭州一帶觀潮頗為昌盛;而到了明清江口改在北大門,海寧一帶遂為觀潮的最佳地點;近年來,由於江口的進一步縮窄,交叉潮最大潮進一步下移至海寧十堡至新倉一帶。[1]:82-85

水系

編輯

錢塘江流域西以天目山黃山懷玉山脈區隔於長江流域,南止於仙霞嶺甌江流域為鄰,東拒大盤山四明山天台山甬江椒江流域相鄰,以北為太湖流域。錢塘江自南源以下,依次稱齊溪、馬金溪、常山港、衢江、蘭江,於浙江建德市梅城鎮會北源新安江後稱富春江;在杭州市蕭山區聞堰街道附近納浦陽江後稱錢塘江,自杭州以下河道不斷拓寬,在紹興市曹娥江大閘附近右受曹娥江水,在嘉興市海鹽縣澉浦鎮長山閘與餘姚、慈谿兩市交界處西三閘連線(寬度19.4千米)後進入杭州灣,最後在上海蘆潮港閘和寧波市鎮海區外游山連線(寬度98.5千米)注入東海[10]:1

錢塘江幹流各區段對比[12][10]:1,17
區段 區段名稱 長度/千米 流域面積/平方千米 河流比降/% 起始位置
上游 北源 新安江 359 11674 3.7 安徽省與江西省交界六股尖至浙江省建德市梅城鎮
南源 馬金溪 303 1011 7.1 浙江省開化縣馬金溪源頭至華埠鎮與池淮港、龍山港匯流處
常山港 3385 4.4 華埠鎮三溪匯流處至衢州市區江山港、常山港匯流處
衢江 11477 3.1 江山港、常山港匯流處至蘭谿市區衢江、金華江匯流處
蘭江 19468 2.6 安徽省休寧縣青芝埭尖至浙江省建德市梅城鎮
中游 富春江水庫以上 富春江 102 38318 2.9 梅城鎮至至杭州市西湖區雙浦鎮東江嘴
河口區 富春江水庫以下
河口段 杭州閘口以上 錢塘江 122 41945 2.8 東江嘴至杭州市上城區南星街道閘口
嘉興澉浦以上 49876 2.3 閘口至海鹽縣澉浦鎮長山閘與餘姚、慈谿兩市交界處西三閘連線
河口灣 杭州灣 75 55558 不適用 海鹽縣澉浦鎮長山閘與餘姚、慈谿兩市交界處西三閘連線至上海蘆潮港和寧波市鎮海區外游山連線
幹流 自新安江源頭起至杭州灣口 (錢塘江幹流) 658 錢塘江源頭和河口位置尚存在爭議,此處主要參考《錢塘江志》和《中國河湖大典》,爭議詳見下文
自蘭江源頭起至杭州灣口 612
備註:長度數據依照《中國河湖大典》更新

上游幹流

編輯

錢塘江上游存在爭議,主要有新安江蘭江(上游即衢江)兩種說法。新安江說最早出自《山海經》,《海內東經》記載「浙江出三天子都」,而三天子都具體指代哪裡仍有爭議,東晉的郭璞則稱三天子都為新安郡的三王山,將新安江作為錢塘江的正源。後世的酈道元《水經注》、《雍正浙江通志》都採納了這種說法,認為錢塘江幹流為新安江。《清史稿》以及王國維的《浙江考》也認同這一觀點。然而由於錢塘江南面水系覆蓋面積較大,後世的作品在肯定錢塘江正源為新安江的同時,也會認為錢塘江有南北兩源乃至三源頭,例如《明史·地理志》中稱錢塘江有新安江、信安江(蘭江)、東陽江金華江)三個源頭,1940年代中華書局出版的《最新中外地名大辭典》中稱錢塘江有三源頭,但以蘭江為主線描述錢塘江。1950年代,上海水力發電設計院浙江省水利廳組織聯合流域性水利考察,發表《錢塘江流域查勘報告》,認為錢塘江上游正源為衢州馬金溪(下游即衢江、蘭江),源出浙、皖、贛三省交接的蓮花尖。由於此報告流傳較廣,蘭江說也為人所認可,譬如1959年出版的《浙江自然地理》就採納了水利電力部的蘭江說。1981年,浙江日報記者聞嬌、傅侃等同志,通過航拍測繪和實地考察,認為馬金溪的源頭應在安徽省休寧縣板倉附近的青芝埭尖,否定了蓮花尖為源頭的看法。[13]1983年,浙江省科技協會組織「錢塘江河源河口科學考察隊」,經過兩年時間查清錢塘江河源和河口的具體細節:根據調查得出的數據,考慮到以新安江為源頭長度較長,如果按照習慣性的源遠流長,以新安江為錢塘江正源頭。[14]

《錢塘江志》考慮到河源的確定也有以徑流大小為判別依據的,且蘭江流域流域面積為新安江的1.67倍,採用了錢塘江二源的說法,以新安江為北源,蘭江為南源,金華江為最大支流,曹娥江為第二大支流。同時201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組織編寫的《中國河湖大典·東南諸河、台灣卷》將蘭江定為錢塘江源頭[10]:1。新安江發源於安徽省休寧縣六股尖東坡,源頭海拔1350米,北流約20千米匯龍溪後稱大源,東北流約17千米匯小源後稱率水,之後在休寧縣匯集沂源、新嶺水、汊水等河流,在屯溪境內匯橫江後稱漸江,東北流21千米至浦口納練江後稱新安江(亦有稱屯溪以下即新安江)。新安江東南流經淳安、建德,納雲源港、東源港等河流,穿過銅官峽谷(即新安江水電站所在地),流至梅城東與蘭江匯合後稱富春江。幹流長359千米,流域面積11674平方千米,其中安徽省境內6025平方千米,浙江省境內5645平方千米,江西省境內4平方千米。蘭江發源於安徽省休寧縣青芝埭尖北坡,源頭海拔810米,匯流後在安徽省境內為龍田溪,流入浙江省內後為齊溪,至馬金鎮右匯何田溪後稱馬金溪,匯村頭、中村諸溪後稱常山港,入常山縣境。至衢州市區西南郊雙港口,匯江山港後稱衢江,再至蘭谿市內納金華江後稱蘭江。蘭江北流至建德縣梅城鎮東與新安江匯合後稱富春江。幹流長303千米,流域面積19468平方千米。[1]:67

 
新安江、蘭江、富春江三江匯流處,左右山尖分別為梅城南峰塔、北峰塔

中游幹流

編輯

錢塘江中游為富春江。新安江和蘭江匯於建德市梅城鎮嚴東關,其下稱七里瀧,又稱桐江,現屬於富春江水庫庫區,這一段江面以山河秀麗著稱,有嚴子陵釣台在庫區北側山崖之上。富春江在出富春江水庫之後在桐廬縣內北岸納清渚江分水江等江,南岸有壺源江、大源溪等河流注入,經過富陽下行至西湖區轉塘街道東江嘴(與蕭山聞堰街道相對),下游則為錢塘江,全長102千米,比降0.2%,區域內流域面積達7176平方千米。富春江在水庫庫區以下開始受到錢塘江潮水影響,河面寬度可以達到400到700米,兩岸地勢起伏不定,在富陽場口鎮有着較大曠闊地帶,到富陽附近河道開始曲折,河面放寬到700到1000米。富陽以下河道水流分汊,河道中存在沙洲,其中以東洲島最大,河道和沙洲此消彼長。到東江嘴後河道受到潮汐影響逐漸增大,河面進一步放寬到1200米。錢塘江在富春江水庫大壩以下富春江流段雖然已經開始受到潮汐影響,但仍舊以徑流作用為主導,到錢塘江段則是徑流和潮水作用的過渡段,進入杭州灣則是潮水作用為主導。[15]:127[10]:5

河口區

編輯

錢塘江原本是錢塘江下遊河段的稱呼,因為在古代錢唐縣(即今杭州市)附近故名錢唐江,後錢唐縣改名錢塘,江遂名錢塘,後來到民國時期,錢塘江才被用來指代整一個水系[1]:63。錢塘江的河口區從富春江水庫開始,錢塘江河口區涵蓋了錢塘江、杭州灣和富春江部分河段——這一區域可以分為三段:第一段為富春江水庫以下至蕭山聞堰街道、東江嘴的富春江河段,稱為錢塘江河口區的近口段,長75千米,匯水面積達176平方千米;第二段為錢塘江河段,富春江在納浦陽江後改稱錢塘江,至杭州閘口,再到至嘉興澉浦段,曹娥江從南岸注入錢塘江,為錢塘江河口的過渡段或河口段——這一段歷史上江槽搖擺不定,1949年以後經過整治閘口至海寧十堡的江岸基本已經固定下來,長達122千米;第三段為河口區的潮流段或河口灣,即杭州灣,東起澉浦鎮與餘姚慈谿界新三江閘連線,西到上海蘆潮港和寧波外游山(今寧波鎮海港)連線,東西長達85千米。[12][1]:71

歷史上,錢塘江入海口,或者錢塘江和杭州灣的分界線存在爭議,曾有杭州閘口、翕山和赭山之間的鱉子口以及嘉興澉浦三種說法,同時由於1968年以後錢塘江兩岸大規模圍墾,海寧八堡以下河面明顯變寬約20千米,因而有人認為以八堡為入海口。1983年浙江省科技協會組織「錢塘江河源河口科學考察隊」提出以水面比降最小、潮差最大、徑流影響幾乎為零為錢塘江判斷入海口位置的標準,最終確認錢塘江入海口在嘉興市海鹽縣澉浦鎮長山東南嘴至餘姚市慈谿市交界三江閘一線。[14]《中國河湖大典》《錢塘江志》等文獻則都將錢塘江的整個河口區,包括杭州灣,都納入到錢塘江流域中,錢塘江入海口即杭州灣外口。

下游支流及河網

編輯

錢塘江下游的主要支流有浦陽江和曹娥江;此外蕭山水網也屬於錢塘江水系,南部水網從屬於浦陽江水系。浦陽江發源於浦江縣花橋鄉蛇高嶺南麓,全長150平方千米,比降3‰,流域面積3451.5平方千米。蕭山河網也統屬於錢塘江流域,依照地理位置和河流特徵,可以劃分為北中南三大河網:其北部河網是在北海塘以北沙地的河道,河道交織如網格,林林總總大小河道326條,長度有814.7千米;中部河網是指西江塘以東,北海塘以北的河網,主要有錢清江(又稱西小江)、南門江、蕭紹運河構成,其中西小江本是浦陽江向東流至曹娥江的河道,明代以後才轉為注入錢塘江、富春江。[15]:129-130

主要支流

編輯

依照《錢塘江志》,金華江是錢塘江最大支流,集水區東西長約120千米,南北寬約50多千米,向東、南方向扇形展開,幹流長194.7千米,流域面積6781.6平方千米。金華江又名婺江,在金華以上稱東陽江。金華江主源北江發源於磐安縣的龍烏尖,西流至雙溪鄉稱西溪,北流入橫錦水庫,下歌山鎮,西折入東陽、義烏境內,匯其南江後稱東陽江。東陽江行至金華市區境內,東南有武義江注入,西北流入蘭谿市境內與衢江匯合,衢江和金華江匯合處以下河段稱蘭江[1]:72

2014年的《中國河湖大典》則以蘭江為唯一上游,錢塘江流域流域面積大於1000平方千米的一級支流有江山港、烏溪江、金華江、新安江、分水江、浦陽江、曹娥江,流域面積大於100平方千米的支流總計143條。[10]:1

水利開發

編輯

海塘江防

編輯
 
杭州錢塘江護堤上的錢王射潮雕像

錢塘江河口區兩岸的海塘拱衛太湖平原寧紹平原,防止錢塘江河口兩岸受到錢塘江潮水和洪水侵擾,按照地域和歷史,可以分為江南海塘浙西海塘浙東海塘三段。修築海塘最早有范蠡圍田築堤、華信築塘等說法,在正史中可以追溯到唐代。由於錢塘江河口區兩岸在歷史上為中國財賦重地、文化中心,因而海塘建設歷來為統治者所重視,清乾隆帝六下江南,其中有四次到海寧考察海塘建設,到當代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毛澤東也曾到海寧視察海塘。錢塘江海塘除卻尋常的洪水、潮汛之外,還面臨錢塘江涌潮的破壞,歷史上錢塘江下游地帶河道搖擺不定,海塘也屢建屢毀;宋至明代只能「以寬制猛,不與海爭利」,採取退守戰略,指代明代嘉靖年間黃光升開創魚鱗塘後北岸才得以固守岸線;1949年以來,政府採取固塘、保灘、治江相結合的策略,不僅加固海塘險要之處,還積極治理飄蕩的錢塘江下遊河段,修建新的灘涂防線,大大提升了沿岸的防潮能力。[1]:441-442

現存明清海塘總長317千米,除去山體總長約280千米。北岸海塘古代有稱作捍海塘、海宴塘、太平塘、障海塘等稱謂,清代以仁和縣烏龍廟為界東為海塘、西作江塘,近代以來曾統稱為浙西海塘,西起於杭州市西湖區轉塘街道獅子口,經過餘杭、海寧、海鹽等縣區市境內,東抵平湖市金絲娘橋接江南海塘,長達160千米,除去山體有137千米。南岸則以曹娥江為界,以西為蕭紹海塘,唐代曾稱作防海塘,明清又細分為西江塘、北海塘、後海塘、東江塘;以西自上虞百官龍山頭至夏蓋山西麓合計40千米為百瀝海塘,歷史上也曾以張家埠為界西為前江塘、東為後海塘。[1]:441-442

灘涂圍墾

編輯
 
1949年以來錢塘江地圖[16]

錢塘江河口段及河口灣杭州灣水面寬闊,北臨長江口,泥沙來源豐富,口外為水深較淺、坡降較小的東海大陸架,潮水能夠揚起大量泥沙進入杭州灣及河口段內部,形成了大面積的潮間帶灘涂。錢塘江江口地帶圍墾歷史悠久,13世紀以來杭州灣南岸的慈谿已經圍墾灘涂共80多萬畝,自17世紀以來蕭山、海寧、餘杭也圍墾南沙、北沙(即今下沙)土地約50餘萬畝,1949-1989年間兩岸共圍墾土地134萬畝。錢塘江北岸為錢塘江主流道,受到潮水沖刷較為嚴重,灘涂寬度較小;南岸與之相反,灘涂面積較大;受到江水、潮水沖刷,南北岸的灘涂面積時有變化。[1]:116-118

錢塘江在1949年以來的50年間共圍墾出160多萬畝土地,杭州市的四季青下沙濱江江東以及嘉興市的秦山核電廠嘉興港等地區或設施都曾為錢塘江江口灘涂的一部分。長期的灘涂圍墾穩定了錢塘江的河口位置,提高了兩岸對抗潮水侵入的能力,但也對於生態和錢塘江潮景觀造成影響,河口的杭州灣作為全球候鳥的遷徙地之一,水質長年只有劣Ⅳ類,屬於中國沿海海域中污染較為嚴重的海域之一。[17]

水利工程

編輯

錢塘江下游主要以潮水災害最為嚴重,而在其他流域,以浦陽江、富春江、曹娥江的洪澇災害最為突出。浦陽江洪水水位高出地面5-7米,有「浙江小黃河」之稱。曹娥江在嵊州市境內幹流與三條主要支流匯合,洪水疊加,災害頻發。富春江匯集蘭江和新安江來水,水量較大,且下游有潮水托舉,因而排水不暢,滋生洪澇。1949年以來,修建了安華、長詔、富春江、新安江等大中型水庫,並在下游建設排澇站,不僅提高了江河的抗洪澇水平,還保障了城市的供水和用電問題,促進了庫區內的航運、漁業、旅遊業開發。[1]:6-10

杭州市於2014年末興建杭州市第二水源千島湖配水工程,工程西起千島湖,東至餘杭區閒林水庫,通過輸水管道將千島湖的優質水源輸送至杭州城區,為城區供水。2019年9月該工程正式通水運行。[18]

交通

編輯

橋梁

編輯

至今有12座跨江大橋,其中三座通行鐵路[19],一座通行地鐵。

橋梁名稱 長度 建築類型 功能類型 首次建成通車時間 圖片
錢塘江大橋
錢江一橋
1,453公尺(4,767英尺) 雙層桁架梁橋 公路、鐵路橋(單線鐵路線) 1937年9月26日  
彭埠大橋
錢江二橋
2,112.1公尺(6,929英尺)(公路)
2,861.4公尺(9,388英尺)(鐵路)
梁式橋 公路、鐵路橋(複線鐵路線) 1991年12月21日  
西興大橋
錢江三橋
5,700公尺(18,700英尺) 斜拉橋 公路橋 1997年1月28日  
復興大橋
錢江四橋
1,376公尺(4,514英尺) 複合式鋼管混凝土系杆拱橋 公路橋 2004年10月16日  
袁浦大橋
錢江五橋
3,126公尺(10,256英尺) 公路橋 2003年
下沙大橋
錢江六橋
2,100公尺(6,900英尺) 公路橋 2002年12月
之江大橋
錢江七橋
1,724公尺(5,656英尺) 拱形鋼塔斜拉橋 公路橋 2013年1月18日  
九堡大橋
錢江八橋
1,855公尺(6,086英尺) 公路橋 2012年7月6日
江東大橋
錢江九橋
4,332公尺(14,213英尺) 公路橋 2008年12月通車
錢江鐵路新橋 2,222.22公尺(7,290.7英尺) 梁式橋 鐵路橋(4條鐵路線) 2013年7月1日  
新彭埠大橋 1,350.8公尺(4,432英尺) 雙層桁架剛性懸索橋 公路、鐵路橋(城市軌道交通路線) 2022年9月22日(鐵路)
2022年9月28日(公路)
 
嘉紹大橋 10公里(6.2英里) 斜拉橋 公路橋 2013年7月通車  

隧道

編輯
  • 慶春隧道:北接杭州慶春東路,南連蕭山市心北路,東距錢江二橋2.6公里,西距錢江三橋2.5公里。2006年6月28日開工,2010年12月28日通車。全長4180米,其中主線長3765米,雙向雙管四車道,通行限高4.5米,設計時速60公里/小時。[19]
  • 錢江隧道:在江東大橋以東,南連杭州錢塘新區(原蕭山區江東地區)和杭紹甬高速、北接嘉興海寧鹽官鎮的特大越江公路隧道。2008年12月18日開工,2014年4月16日通車。設計速度80公里/小時,全長4450米,雙管六車道。[19]
  • 望江隧道,位於西興大橋和復興大橋之間,隧道北接上城區望江路,南接濱江區的江暉路,全長3240米,雙向4車道。2015年底開工建設,2019年12月15日通車。[20][21]
  • 博奧隧道,位於錢江三橋和慶春路過江隧道之間,連接錢江新城新業路和錢江世紀城博奧路,全長近2.8公里,雙向四車道,設計車速每小時60公里。由錢江新城建設管委會和蕭山區政府(錢江世紀城管委會)共同出資約14.29億元。2017年4月開工,2021年8月開通[22],是往來於錢江新城錢江世紀城杭州奧體博覽城之間的最便捷通道[23]
  • 錢塘過江隧道,位於江東大橋的上游、G60滬昆高速下沙大橋的下游,是杭州市錢塘快速路路網的控制性工程、杭州市「迎亞運」道路提升改造工程的一部分,於2022年7月30日通車。

地鐵

編輯

文化

編輯

觀潮和弄潮

編輯
 
錢塘觀潮圖 - 卷 - 絹本 淡設色 縱17.4厘米 橫833厘米 中國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一般而言,錢塘江潮在農曆每月初一至初三、十五至十八出現,而農曆八月十八的潮水最為壯觀。范仲淹云:「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橫」。海寧鹽官鎮因有壯觀的「一線潮」[24]而成為觀看錢塘江大潮的最佳地點[25]。而每年都有人因觀潮而被潮水捲走丟掉性命[26][27]

軼事

編輯

錢塘江每年中秋節後都會吸引中國各地遊客觀賞大潮景觀,罪犯似乎也難擋其魅力,浙江當地警方分別於2020年、2021年和2022年連續三年在觀潮現場逮到逃犯,中國網友們紛紛發文讚嘆「錢塘江同志」又立功了[28]。另外讓罪犯難擋其魅力的還有張學友演唱會,據陸媒統計,自2018年4月開始,中國警方共在張學友演唱會上抓獲80多名通緝犯,張學友也被封為「逃犯剋星」[29],中國網友更戲稱「張學友和錢塘江是兩位好同志。」[30]

 
錢塘江杭州市區段,從錢江新城望去。

參考資料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一名上江,古代太湖尾閭之一。故道在今天太湖之東七十里三江口,分為松江經今澄湖、白蜆湖東南入海。古人或有以東將為三江者。

來源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錢塘江志》編輯部及撰稿人. 钱塘江志. 杭州: 方志出版社. 1998 [2020-06-11]. ISBN 7-80122-278-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1). 
  2. ^ 2.0 2.1 翟均亷.   海塘錄·浙江. 維基文庫. 洪武十年 (中文). 
  3. ^ 李志庭. “罗刹石”考. 浙江學刊. 1995, (1) [2020-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1). 
  4. ^ 山水四. 杭州府志 卷二十三. 杭縣. 民國十一年. 三. 
  5. ^ (清)郭嵩燾. 梁小進 , 編. 郭嵩焘全集. 三江 (長沙: 嶽麓書社). 2012 [2020-07-04]. ISBN 978-7-99901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1) (中文). 
  6. ^ (清)魏源. 释道南条三江. 魏源全集編輯委員會 (編). 魏源全集 一三. 長沙: 嶽麓書社. 2011 [2020-07-04]. ISBN 978-7-999078-15-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1) (中文). 
  7. ^ 郁達夫. 郁達夫散文集. 瀋陽: 萬卷出版公司. 2014: 251–252 [2020-07-04]. ISBN 978-7-5470-3225-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2) (中文). 
  8. ^ 王國維. 彭林 , 編. 中国近代思想文库. 浙江考 王國維卷 第1版 (背景: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4. ISBN 978-7-300-20042-2. OCLC 896989146. 
  9. ^ 酈道元. 江南諸水. 水經注 . 葉光庭、陳橋驛、葉揚 翻譯註釋. 台北: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1 [2020-07-04]. ISBN 978-957-0414-85-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2) (中文).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中國河湖大典》編纂委員會. 中国河湖大典东南诸河、台湾卷 第一版. 北京: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10-2014 [2020-07-07]. ISBN 978-7-5170-2847-5. OCLC 611872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8). 
  11. ^ 費黑,陳志根. 萧山围垦志.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2020-07-05]. ISBN 7-208-03014-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6). 
  12. ^ 12.0 12.1 文林森, 趙永超, 劉皓, 周傳爭, 徐江華. 钱塘江省级河道部分河段管理范围划界方案报告(上城区段) (pdf). 浙江省錢塘江管理局勘測設計院. 2019-10 [2020-07-0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8-18) (中文(簡體)). 
  13. ^ 《錢塘江紀行》編寫組. 钱塘江纪行.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1: 13–14 (中文(中國大陸)). 
  14. ^ 14.0 14.1 侯慧粦. 钱塘江干流考. 浙江學刊. 1987, (1): 164-165 [2020-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2). 
  15. ^ 15.0 15.1 杭州市水利志編纂委員會 (編). 杭州市水利志. 上海: 中華書局. 2009 [2020-07-06]. ISBN 978-7-101-07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6). 
  16. ^ 梁娟.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钱塘江河口环境演变初探. 海洋湖沼通報. 2010, (2): 114–122 [2020-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5). 
  17. ^ 施雯. 50年来钱塘江口围垦出160万亩滩涂地 破坏生态环境. 錢江晚報 (浙江日報報業集團). 2014-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透過浙江在線 (中文(簡體)). 
  18. ^ 千岛湖配供水工程正式通水. 新華網. 2018-01-12 [2019-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12). 
  19. ^ 19.0 19.1 19.2 钱江七桥、八桥预计今年通车,钱江隧道明年竣工. 杭州網. 2012-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18). 
  20. ^ 望江路过江隧道试验段30日开工 工期约14个月. 杭州網. 2014-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9). 
  21. ^ 杭州将添一条过江隧道 钱江新城到滨江5分钟搞定.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2016年1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2月3日). 
  22. ^ 杭州博奥隧道通车在即-杭州新闻中心. 杭州網. [2021-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0). 
  23. ^ 杭州6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1号线机场延伸线开建. 杭州網. 2017-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2). 
  24. ^ 钱塘江现秋分"一线潮" 万人争睹潮扑岸. 網易. 2010-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5). 
  25. ^ 海宁潮旅游介绍. 一起游. [2012年9月].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19). 
  26. ^ 浙江钱塘江大潮卷走6人1人遇难(组图). 浙江在線-今日早報. 2010年10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2). 
  27. ^ 组图:游客不顾危险观钱塘江大潮 已有3人丧命. 騰訊網. 2011-08-18 [2021-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8). 
  28. ^ 錢塘江同志立功警方連3年觀潮現場逮到逃犯| 兩岸 - 中央社. [2022-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1). 
  29. ^ 張學友高雄創紀錄第216場逃犯剋星演唱會抓80人 - 壹週刊. [2022-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8). 
  30. ^ 「錢塘江同志」與張學友齊名警方連續3年觀潮現場拘逃犯 - Upbeat Media. [2022-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3). 

延伸閱讀

編輯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浙江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