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福謙閩南語Tân Hok-khiam;1834年—1884年),祖籍泉州府同安縣,為清代臺灣商人,出身鳳山縣苓雅寮莊(今日高雄市苓雅區[1],曾在旗後(今高雄市旗津區)開設「順和行」[2]。為高雄陳家奠定基礎的陳中和曾在「順和行」當過學徒,並受到陳福謙賞識而予以栽培,但在陳福謙去世後陳中和受其後人排擠而離開順和行自立門戶[2]

陳福謙
漢字 陳福謙
白話字 Tân Hok-khiam
台語羅馬字Tân Hok-khiam
陳福謙
出生 大清1834年
逝世 大清1884年
墓地覆鼎金公墓
居住地高雄市
組織順和行
兒女陳日翔(長子)
陳日新/陳文遠/陳自然(次子)
陳日光/陳筱竹(三子)
陳日華/陳和智(四子)
陳日瑄/陳和信(五子)
親屬陳祖武(祖父)
陳貨(父)
陳北學(弟弟)
陳玦琳(孫子,陳和日翔子)
陳文欽(孫子,陳和信子)
陳吳貞(陳和信妻)

簡介

編輯

陳福謙早年以替人撐船營生,後來累積資金改從事賣米行業[1],之後在打狗於清同治二年(1862年)開港後,他便在旗後開設順和行經營蔗糖買賣。由於他藉由貸款給蔗農而掌握了甘蔗的供給[註 1],並擁有自己的糖廍來進行加工,最後掌握了打狗地區的糖業而致富[2]

1865年,陳福謙取得英商德記洋行買辦,於府城、打狗設行號,販糖也兼賣布匹、五穀雜糧與鴉片。到1874年時,陳福謙事業版圖已擴張到日本,於日本橫濱長崎神戶設分行,在臺灣廣開七十二行郊,連後山臺東都設有據點。

陳中和於1868年十五歲時進入順和行,受到陳福謙的賞識與重用,在順和行「七十二行郊」中即由陳中和擔任總家長[1],曾派他率領船隊到福州、廈門、香港、廣州等地,甚至是日本橫濱販賣蔗糖。而後陳福謙又接受陳中和的建議,成立「和興公司」,在日本大阪神戶九州等地設置「分棧」,拓展在日本的市場[2]

陳福謙後來在光緒十年(1884年),以四十九歲的壯年之齡去世。他原有提拔陳中和之意,遺命「中和必須重用」,但去世後其次子陳自然不認同此一想法,與陳中和之間常有摩擦,於是最後陳中和自立門戶。之後因經營不善,順和行的地位遂被取代[1]

家族

編輯

陳福謙家族的祖籍是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集美,於五世祖陳祖武時來臺[註 2],其子陳貨為六世祖,亦即是陳福謙之父[1]。陳貨原居於阿公店(今高雄市岡山區)的後紅,後遷至苓雅寮下寮,人稱「後紅陳」[1]。《臺灣列紳傳》則寫陳福謙祖先陳維參於1701年(康熙四十年)來臺[3]

陳福謙其弟名陳北學(又名悅周,1840-1908)在陳福謙死後,家族產業半由其弟承接。[4]日治時期以後,陳北學經營懋德洋行、砂糖行、德記號,是台南德記源順洋行行主、新興製糖會社股主 [5]

陳福謙長子陳日翔(1860年—1913年) ,字藻耀,號梧岡,幼年時曾到晉江就讀,後返鄉應童子試,入邑庠為縣學附生。1878年(光緒四年)與施士潔汪春源、陳望曾、丘逢甲許南英等人,於竹溪寺設「崇正社」,為臺南詩社之濫觴。1885年(光緒十一年)中舉,次年任職內閣中書,旋因改葬祖墳而辭官返臺。1892年(光緒十八年)與舉人盧德祥、恩貢生周熙清、儒學教官王春華等人共同纂修《鳳山縣訪冊》,1894年完成。隔年台灣被割讓給日本後,陳日翔將家產委交給弟弟們,寓居廈門鼓浪嶼,後被任命為命為駐菲律賓總領事,一年後又升任駐南美祕魯公使,但他堅辭不赴任。1903年擔任鼓浪嶼會議公所首任議長。1904年與林輅存集資十二萬銀元創辦「華寶製瓷公司」,乃廈門第一家僑辦工廠。後為修墓而返回臺灣,日本人待以殊禮。宣統年間陳日翔被任命為廣東布政司,然而上任前辛亥革命爆發,清帝退位,他北向痛哭,遺命以清製衣冠殉。1913年(大正二年)5月21日逝世,年54。相傳陳日翔身材魁梧,李鴻章以「大胖」呼之,食量奇大,能吃一大盤油飯配一斤豬肉,擔仔麵一頓能吃一百二十碗[6][7]

次子陳日新(又名自然、文遠),曾於1886年(光緒十二年)列舉秀才,1888年(光緒十四年)施九緞事件時從剿討軍有功,欽授五品軍功,同年經營糖米行、在神戶橫濱東港阿猴設有分館。日治時期以後,由於安撫地方有功,1897年(明治三十年)總督府賜臺灣紳章,也曾受兒玉源太郎總督贈送太刀。1899年(明治三十二年)任苓雅寮區莊長、1910年(明治四十三年)2月續任苓雅寮區長。曾任鳳山廳農會長、台南廳農會委員、地方稅調查委員、苓雅寮公學校學務委員、臺灣農商銀行重役,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被推薦為臺灣農商銀行頭取。另外也是新興製糖會社監察役、和興公司股主,經營順和號、和義號 [5][8][3]

三子陳日光(又名筱竹)是前清秀才、和興公司股主[5]

四子陳日華(又名和智)是前清秀才、和興公司股主、 新興製糖會社監察役[5]

五子陳日瑄(又名和信)是和興公司股主、新興製糖會社監察役、經營和信號 [5]

陳和信之子陳文欽,生於1906年12月19日,是苓雅寮資產家[9][10]

陳和信之孫女陳碧華,嫁給侯雨利長子侯永都。另陳和信之孫陳國振,娶侯雨利三女侯玉嫌。陳國振為臺南紡織元老,曾任南紡董事。陳國振之子陳鴻模於2015年出任南紡總經理,2019年退休。[11]

其他

編輯
  • 陳福謙之孫陳玦琳(長子陳日翔所出)曾留有遺稿《珽瑜謎稿》,由其子陳聯松出版。在陳玦琳在文中,以「陳小禾」化名,被視為隱射曾任順和行掌櫃的陳中和,指述陳福謙經商成功後,收養孤兒陳小禾給長子陳日翔伴讀,一路重用,最後提拔為順和行掌櫃。結果陳小禾在日本竟以自己名義另設公司,陳福謙被氣死,死時才四十九歲。書中陳小禾的結局是「吞金而亡」。此書出版後,1983年,時任高雄市議員的洪壽美以「吞金事件」影射時任議長陳田錨的祖父陳中和侵吞老東家財產,[12]並指稱陳田錨之父陳啟清是「漢奸」。在當時政壇引發一場誹謗訴訟案。洪壽美遭陳中和後代控告毀謗,於1984年一審時被判有期徒刑九個月。[13]

註釋

編輯
  1. ^ 陳福謙的貸款性質實為預買,他在蔗苗長出時即派人到田裡估價給予第一次貸款,等收成後再給予第二、三次的貸款[1]
  2. ^ 其家族一、二世祖名諱不可考,三世祖名參,四世祖名奇。

參考來源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劉俊男. 高雄旗津舊庄落之歷史變遷 (PDF). 國立臺南大學: 45、46頁 (中文(臺灣)). [永久失效連結]
  2. ^ 2.0 2.1 2.2 2.3 楊彥騏. 台灣百年糖紀. 台北市: 貓頭鷹出版社. 2001年7月: 93頁. ISBN 957-469-503-4. 
  3. ^ 3.0 3.1 鷹取田一郎. 臺灣列紳傳. 臺灣總督府. 1916: 307. 
  4. ^ 李佩蓁. 臺灣糖業鉅子陳北學. 國史研究通訊. 2002年6月: 43–49頁. 
  5. ^ 5.0 5.1 5.2 5.3 5.4 南部臺灣紳士錄. 臺南: 臺南新報社. 1907: 50、537–538. 
  6. ^ 陳日翔. 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時期. 國家圖書館. 2003-12. 
  7. ^ 臺灣詩 詩人介紹. 數位全臺詩資料庫. 國立臺灣文學館. [2021-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9). 
  8. ^ 大園市藏. 臺灣人物誌. 臺北市: 谷澤書店. 1916: 57. 
  9. ^ 臺灣人士鑑(日刊一週年版). 臺灣新民報社. 1934: 137. 
  10. ^ 林進發. 臺灣官紳年鑑. 臺北市: 民眾公論社. 1932: 915. 
  11. ^ 南紡總座陳鴻模 將退休 專業經理人王立範可望升任. 工商時報. 2019-06-26 [2020-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0). 
  12. ^ 世家望族 港都雙陳 百年恩怨 陳福謙家族. 壹周刊. 2013-11-28 [2020-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9). 
  13. ^ 〈吞金毀謗案初審宣判 洪壽美被處徒刑九月〉,《中國時報》,1984年5月27日。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