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允南
顏允南(694年—762年11月30日),字去惑,京兆府長安縣(今陝西省西安市)人,祖籍琅邪郡臨沂縣(今山東省臨沂市),唐朝官員。
生平
編輯顏允南孝順父母敬愛兄弟,聰叡精明,從小就以文學而知名,又擅長寫草書和隸書,特別擅長五言詩,深深受到伯父濠州刺史顏元孫的讚賞和喜愛[1]。開元十五年(727年),顏允南以挽郎的身份選拔進入糊名考試,成績優等,出任鶉觚縣縣尉。顏允南後與堂兄顏春卿、顏杲卿、顏曜卿同時受到吏部侍郎席豫的讚賞看重,當時的輿論都認為是榮耀,很快出任右武衛兵曹。開元二十六年(738年),顏允南的母親去世,顏允南為母親守喪而離職,喪期結束後轉任右領軍錄事參軍。顏允南與堂姑媽的兒子劉同昇齊名,長大後關係又很好,曾經把自己寫的書借給劉同昇,中書舍人孫逖見到後驚嘆說:「這是古人的佳作。」顏允南很快出任劉同昇的江南經略判官,又升任大理評事,調到吏部,吏部侍郎達奚珣以顏允南的書法和文理評定為超等,舉薦他出任左補闕。唐玄宗曾經寫作並親自撰寫《華岳碑》,天寶九載(750年),唐玄宗命令御史大夫王鉷復刻《華岳碑》一百本賜給朝廷大臣,顏允南以兩省官,弟弟顏真卿以殿中侍御史的身份各得到一本,當時只有四個家族獲得兩本。每次朝覲慶賀,宰相以下登皇宮大殿的不過三十人,而顏允南與顏真卿、王鉷穿着專門的服裝在含元殿舞蹈,朝覲和宴會,顏允南兄弟必同行列。所以顏允南寫詩歌說:「誰言百人會,兄弟皆霑陪。」顏允南又和諫議大夫鄭審、郎中祁賢之每次遇到唐玄宗寫詩,都會寫詩歌唱和,當時的輿論都稱讚他們的水平。顏允南很快升任殿中侍御史,因為違抗楊國忠的意見被貶為襄陽郡郡丞,又轉任河東司戶、京兆士曹。天寶十五年(756年),長安被安史叛軍攻陷,唐玄宗逃亡巴蜀,朝廷官員大多從駱谷前往興道,房琯、李煜、高適等數十人都在其中。中丞田良邱為哥舒翰行軍司馬,哥舒翰戰敗後,田良邱還是十分傲慢,念誦着自己的上奏文書說:「哥舒翰向北行軍,沒有經歷過失敗,此次大概是因為命運逼近,人神同棄,不是哥舒翰造成的。」眾人默然無語。顏允南一個人大聲呵斥:「您為什麼給叛賊描述祥瑞徵兆?」有人因此想要毆打魏仲犀與田良邱是同樣的罪行,兩人說着道歉的話離去,之前不敢說話的人都讚嘆顏允南。不久顏允南出任尚書屯田員外郎,加朝散大夫,升任司膳郎中。顏真卿到黃河以北組織兵力反抗安史叛軍,唐玄宗給顏允南驛站馬匹前往鳳翔府,讓兄弟二人相見。顏允南又跟隨唐肅宗前往西京鳳翔,升任司封郎中。當時顏真卿以尚書兼大夫,弟弟顏允臧又為殿中郎中,兄弟三人同時在台省任職,當時無人可比,輿論非常欽佩羨慕。唐肅宗回到中京長安後,顏允南封金鄉縣男,加正議大夫、上柱國,又升任國子司業。寶應元年冬十一月,顏真卿自利州被徵召前往京城,當時顏允南已經病重,見到弟弟後哭泣說:「我是忍着想要見你」。十一月十日(762年11月30日),顏允南在私人住宅中去世,虛齡六十九,十二月十六日庚申(763年1月4日)[2]葬於萬年縣鳳棲原家族墓地北側[1][3]。
其他
編輯顏允南的高見卓識在當時稱冠,善於與人交往,和同僚朋友的關係特別好。執侍郎寇泚、相國陸象先、尚書陸景融都看重顏允南的才華與名望,與他相見至少要談上一整天。相國房琯、尚書韋陟、張倚都是顏允南的忘年之交,河南陸據、彭城劉餗、劉秩、隴西李揆、河東裴士淹都是顏允南的莫逆之交,河東敬括、隴西李華、李涵、范陽盧允都是顏允南同僚中的好友[1]。
家庭
編輯祖父
編輯父母
編輯兄弟姐妹
編輯夫人
編輯- 吳郡陸氏,出自太尉枝,南陳黃門侍郎陸琛玄孫女,唐朝滑州衛南縣令陸山仁曾孫女,唐朝湖州司士陸靜之孫女,越府會稽縣縣令陸彥伯長女,大曆九年七月十八日己酉(774年8月29日)在東都尊賢里去世,虛齡七十,大曆十年七月十八日(775年8月18日)由兒子顏穎護送葬於萬年縣鳳棲原顏家祖墓[2]
子女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一·正議大夫行國子司業上柱國金鄉縣開國男顏府君神道碑銘》:君諱允南,字去惑,京兆長安人也。高宗侍讀贈華州刺史昭甫府君之孫,薛王友贈太子少保惟貞府君之第二子也。少以詞藻擅名,兼工草隸書,尤善五言詩,深為伯父濠州刺史元孫府君之所賞愛。開元十五年,以挽郎選糊名考,判入高第,授鶉觚尉。後與從父兄春卿、杲卿、曜卿調集,皆為吏部侍郎席建侯所賞重,時論榮之,尋授右武衛兵曹,二十六年丁內憂,以毀聞,服闋,轉右領軍錄事參軍。與從祖姑子劉同昇齊名,長又相善,嘗寓書與之,中書舍人孫逖見而驚嘆曰:「古人之作。」尋為同昇江南經略判官,遷大理評事。從調吏部,侍郎達奚以書判超等,薦為朝廷左補闕。元宗嘗撰《華岳碑》並書,天寶九載,令御史大夫王鉷打百本以賜朝臣,家獲二本者四族,而君以兩省官、弟真卿以殿中侍御史居其一焉。每正至朝賀,宰相以下登殿者不過三十人,而君與真卿、王釒共法服於含元殿蹈舞,而衣接焉。朝覲宴集,必同行列。故君賦詩云:「誰言百人會,兄弟皆霑陪。」與諫議大夫鄭審、郎中祁賢之每慶制及朝廷唱和,必警絕佳對,人人稱說之。俄遷殿中侍御史,以忤楊國忠貶襄陽丞,移河東司戶京兆士曹。十五年,長安陷,輿駕幸蜀,朝官多出駱谷至興道,房琯李煜高適等數十人盡在。中丞田良邱為哥舒翰行軍司馬,既敗,猶自振矜,因誦表云:「翰北行師,未當挫衄,蓋緣運數潛迫,人神同棄,職之人故,匪翰之由。」眾皆默然,君獨抗聲叱之曰:「公何得尚為賊說徵祥乎?」峘等因欲毆擊魏仲犀與之同罪,遜詞引去,不敢枝梧一座皆壯之。恩詔召拜尚書屯田員外郎,加朝散大夫,遷司膳郎中。真卿至自河北,元宗給君驛至鳳翔,令相見,從肅宗入西京,遷司封。真卿以尚書兼大夫,弟允臧又為殿中,兄弟三人,同時台省,當人無比,時人欽羨焉。尋封金鄉縣開國男,累加正議大夫上柱國,遷國子司業。寶應元年冬十一月,真卿自利州蒙召至上都。君遇疾已革。(闕)而泣曰:「吾忍得見汝。」因哽咽不自勝。其十日,傾逝於私第,享年六十九。嗚呼。明日庚申,葬於萬年縣鳳棲原先塋之北,也。二子:穎、頻,皆好為五言詩。真卿使奏事彭原,上文章,蒙擢校書郎,早卒。穎簡直潔已,以左衛兵曹選,為侍郎崔器所賞,累授河南府士曹。噫!君幼而聰明,長而美秀,仁恕形於造次,清識冠於當時。善與人交,篤於僚友。故父執侍郎寇公泚、相國陸公象先、尚書陸公景融重君才名,相見未嘗不移日也。相國房琯、尚書韋陟、張倚皆篤忘年之契,河南陸據彭城劉餗、劉秩、隴西李揆、河東裴士淹特敦莫逆之歡,河東敬括、隴西李華、李涵、范陽盧允畢盡常僚之好。非夫親仁誠物,泛愛虛已,則何以廣而能周,久而益敬者矣?家常有折脛鶴,初真卿小年時戲書其背,君切責曰:「此雖不能奮飛,竟不惜其毛羽,奚不仁之甚歟!」其惻隱者如此,真卿終身志之。於戲,以君之才之美之德之義,方當翼亮盛時,儀型宗國。道之祝喪,頓我遠圖,悲乎?痛哉!,真卿孩而不天,太夫人蘭陵郡太夫人、殷氏親自鞠育,實賴慈訓,粗茲有成。至若發慮學文之親,立身復禮之道,非仁兄之規誨,曷暨所蒙?且有師訓之資,豈惟孔懷之戚?布哀金石,未究萬分。銘曰: 莊岳熊渾,清沂駿奔。英靈盈育,生我仲昆。維我仲昆,邦家之藩。孝仁是履,愷悌是。清識冰澈,韶儀玉溫。詞華藻絢,翰墨雲繁。通究理體,精詳政源。爰初發跡,屢振瑤琨。尉邑何陋?評廷不冤。袞衣補闕,繡服榮敦。神州列掾,會府掌屯。司膳王封,回薄飛騫。乃佐教胄,載光儒門。未登鼐鼎,奄謝鴻鴛。伊昔不造,實賴能存。下光花萼,上潔晨飧。微君教導,曷惠拯援?今既絕矣,哀摧忍言?何以懷?勒銘弗諼。垂諸來裔,翼子謀孫。
- ^ 2.0 2.1 2.2 傅清音, 《新见<唐颜允南夫人陆氏墓志>考》, 《文博》 (04期), 2024年, (04期): 75–79
- ^ 3.0 3.1 《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九·晉侍中右光祿大夫本州大中正西平靖侯顏公大宗碑》:公諱含,字宏都,琅琊臨沂人。其先出於邾,顏公子友封於郳,是為小邾子。為魯附庸,居於鄒邑,因以命氏。孔門達者八人,曰路、回、辛、驕、祖、噲、仆、何,次有丁、闔、叔子、率、躅。秦有芝、貞,漢有肆、異、安、樂。魏有斐、盛;盛字叔台,青徐二州刺史關內侯,始自魯居琅琊。代傳恭孝,故號所居為孝悌里。生欽,字公若,明《韓詩》、《禮》、《易》、《尚書》,多所通說,學者宗之。歷大中大夫、東莞、廣陵太守、葛繹貞子。生默,字靜伯,晉汝陰太守護軍將軍。生公,少有操行,以孝聞。兄畿,咸寧中死,託夢當復生。發棺而氣息甚微,闔家營視,母妻不能無倦。公乃絕棄人事,躬親侍養,足不出戶者十有三年。次嫂樊氏失明,須髯蛇膽,尋求不得。忽有青衣童子持囊授公,乃蛇膽也。尋出戶,化成青鳥飛去。東海王越以為太傅參軍。元帝過江,為丞相祭酒。東宮初建,公以儒素篤行補太子中庶子,遷黃門侍郎本州大中正,封西平縣侯。拜侍中,除吳郡太守。公所歷簡而有恩,明而能斷,然以威風御下。王導嘆曰:「顏公在事,吳人斂手矣。」未之官,復為侍中國子祭酒光祿勛。以年老遜位,成帝美其素行,就加右光祿大夫,門施行馬,賜床帳被褥,敕大官四時致膳,固辭不受。時論者欲為王導降禮,馮懷以問於公。公曰:「吾聞伐國不問仁人。向馮祖思問佞於我,我有邪德乎?」或論少正卯、盜跖惡孰深,公曰:隱伏之奸,非聖不誅。」眾咸服焉。郭璞嘗欲為公筮,公曰:「自有性命,無勞著龜。」桓溫求婚,以其盛滿不許。因誡子孫曰:「自今任官不可過二千石,婚姻勿貪世家。」或問群士優劣,答曰:「周伯仁之正,鄧伯道之清,卞望之之節,餘則吾不知。」致仕二十餘年,年九十二薨,諡曰靖。三子髦、謙、約,並有聲譽。公喪在殯,而鄰家失火,髦與二弟抱柩號叫。熛焰垂至,忽爾頓絕,時人以為孝感,事見《晉書》。髦子君道,少纂家業,惇於學行,儀狀嚴整,風貌端美。桓公見而嘆曰:「顏侍中廊廟之望也!」尚書郎國大中正給事黃門侍郎,以父老不就。加給事中晉陵臨川太守侍中本州大中正,加秩中二千石光祿勛西平定侯,事具約孫延之集。生綝,字文和,騎都尉,襲西平侯。生靖之,字茂宗,宣城太守、司徒諮議、御史中丞。生騰之,字宏道,善草隸書,有風格,治書御史、度支校尉、巴陵太守。生炳之,字叔豹,以能書稱,奉朝請、輔國江夏王參軍。生見遠,字見遠,方正不合於俗。《梁書》云:「博學有志行,齊治書御史,俄兼中丞。正色立朝,有當官之稱。高祖受禪,不食,發憤慟哭而絕。武帝恨之曰:「我自應天從人,何預天下人事,而顏見遠乃至於此?」生協,字子和,湘東王記室,《梁書》有傳。生之推,字介,北齊中書舍人、給事、黃門侍郎、平原太守。嘗著《觀我生賦》雲「展白下以流漣」,以靖侯已下七葉墳塋皆在故也。生思魯,愍楚,《集序》思魯自作,事見本傳。入隋,生游秦。思魯字孔歸,博學善屬文,尤工詁訓,隋司經校書、長寧王侍讀、東宮學士。嘗與劉臻講論經義,臻屈服焉。高祖入關,率男師古、相時、勤禮、育德奉迎於長春宮,授儀同秦王記室。《國史溫大雅傳》云:「大雅在隋,與思魯俱在東宮,弟彥博與愍楚同直內史省,彥公與游秦並典校秘閣。二家兄弟,各為一時人物之盛。少時學業,顏氏為優,其後職位,溫氏為盛。」勤禮字敬,幼而朗悟,識量宏遠。工於篆籀,尤精詁訓,秘閣司經,史籍多所刊定。歷校書郎、著作郎,與兄師古、相時俱以文學為崇賢宏文館學士。太宗使蕭鈞贊曰:「依仁服義,懷文守一。履道自居,下幃終日。德彰素里,行成蘭室。鶴鑰馳譽,龍樓委質。」終著作郎。生昭甫,字周卿。少聰穎,而善工篆隸草書,與內弟殷仲容齊名,而勁利過之,特為伯父師古所賞,凡所注釋,必令參定焉。為天皇曹王侍讀曹王屬,有獻古鼎篆書二十餘字,舉朝莫能讀,昭甫盡識之。贈華州刺史,真卿表謝。批答曰:「卿之乃祖,嘗為碩儒,既高倚相之能,遂有臧孫之後。不墜其業,在卿之門。」二子元孫、惟貞。元孫字聿修,聰銳舉進士,考功郎劉奇特標榜之。歷太子舍人,專掌令畫。元宗贊之曰:「孔子亞聖,魯國稱賢。翰墨之妙,莫之與先。」累至滁、沂、濠三州刺史,贈秘書監。五子:春卿,明經拔萃,蜀縣尉;舉茂才,偃師丞。杲卿,字昕,常山太守。祿山反,開土門,拜衛尉卿兼中丞,贈太子太保,諡曰忠節。曜卿,工草隸、五言,以文學直崇文館、淄川司馬。旭卿,善草書,允山令。茂曾,篤行,頗好詁訓,犍為司馬。惟貞字叔堅,有德行詞學,尤善草隸。屢登甲科,太子文學薛王友,累贈太子少保,事具陸據《神道碑》。七子:闕疑,孝友仁讓,專精《詩傳》,杭州參軍。允南,孝悌聰銳,工為詩判,屢入高等,與春卿、杲卿、曜卿同日為侍郎席建侯所賞,歷左補闕。時真卿為殿中侍御史,正至,同拱法座蹈舞,而衣袂相接者三。故允南《侍宴詩》云:「誰言百人會,兄弟也沾陪。」 累遷司封郎中、國子司業、金鄉男。喬卿,仁友,精《晉史》,有吏道,富平尉。真長,清直,舉明經。幼輿,仁和有醞藉,精《班漢》,左衛率府兵曹。真卿,進士,校書郎;舉文詞秀逸,醴泉尉;清白名聞,長安尉。歷三院御史、兵部員外郎,以平原太守拒祿山。凡五為侍郎右丞,三為尚書,四為御史大夫,七為刺史,二為節度採訪觀察使,魯郡公。允臧,友悌有吏干,制舉縣令,宰延昌,拜監察,充郭子儀朔方衣資使,遷殿中太子中允江陵少尹,再兼侍御史,充荊南節度行軍司馬。公子謙,安城太守。約,零陵太守。孫綸,廷尉。熙,散騎常侍。顯,護軍司馬。曾孫系之,益州刺史。延之,金紫光祿大夫。劭之,領軍司馬。根,晉安太守。元孫希之,新安太守。師伯,僕射。師仲,中書郎。浚,吏部尚書。測,臨淮太守。,五兵尚書。微之,散騎常侍。僧度,給事中。僧超,徐州刺史。來孫幼明,征虜記室。昆孫積,中書郎。翻,廣州刺史。仍孫誓,交州刺史。挺,山陽太守。雲孫之儀,周御正中大夫新野公。之善,隋葉令侍讀。十代孫昶,寧仁令。愍楚,侍御史。游秦,度支郎中廉州刺史,見《循吏傳》,著《班漢決疑》。頤,隋汝南侯侍讀。十一代孫千里,工書,殷王主簿。師古,秘書監、宏文崇賢學士。相時,禮部侍郎、天冊學士。育德,太子通事舍人,司經局校定經史。利仁,秘書郎。有意,沔州刺史。博古,博學,延陵丞。十二代孫中和,渝州刺史。揚庭,蔣王侍讀。光庭,搏學,注《後漢書》。涉令,趨庭,職方郎中、吉州刺史。欣期,著作郎。益期,詳正學士。敬仲,仁孝,吏部郎中、平昌男。康成,進士,太子舍人、崇文館學士。希莊,進士,銀青和州刺史。日損,應制高第,大基尉。嘉賓,少有俊才。十三代孫大智,并州錄事參軍。隱朝,進士,拔萃,河北尉。匡朝,工五言,朐山令。元淑、鄰幾、景靈,並校書郎。同寅,明經。升庠,有詞學,富陽令。恭敏,有德行,明《漢書》,武功尉。知微,制舉伊闕丞。十四代孫溫之,有志行,舉方正,司門郎中。澂之、澹之,並明經。晃,有清節,饒陽司士。抱,范縣尉。允濟,好屬文,榆次尉。振,高陵丞。搢、援、挺、據、揆、撰,並明經。挺有詞理,萬年尉。式宣,清修,進士,殿中侍御史。茂齊,淳謹,漢州司法。舒,俊才,制舉,長安尉。說,明經,有才器,渭南丞。順,孝悌,進士,評事。勝,進士,左補闕。怡,好為詩。渾,博涉有文,太子通事舍人。方僑,進士,宮門丞。十五代孫逸,好文,武康令。鏻,長安尉、廣成將軍。泉明,孝義,佐父開土門,彭州司馬。季明、子干、詡、沛,頗,及外孫沈盈、盧逖,祿山反死難,並贈五品官。翽,敦敏,通義令。覿,綿州參軍。顥,西令。慈明,都水。穎,河南府功曹、校書郎。頲,孝,明經,大理司直。(闕),奉禮郎。頎,江陵。頌,河中。顗,鳳翔參軍。頡,當陽主簿。願,千牛。頂,武功丞。頗,工隸書,太子洗馬。頤、頮,並京兆參軍。、峴、頡、顓、須、(闕)、頩、盈枝,並未仕。通明,項城尉。韶,有才氣,工詩策,進士,濮陽尉。明,華陽尉。啟,溫江尉,襲華陰尉。亞邱,守道不仕。其餘枝派繁衍,不可具載。 於戲!吾祖以志行純粹,咸通神明,貽謀子孫,奕葉無改。其後忠義孝悌,文學才業,布在青史,粲然可知。非夫德盛流光,何能若是?真卿小子,懼不克荷。頃自撫州代到,獲展舊山,雖碑版沈淪,而邱封儼在。敢揚不朽之烈,庶竭罔極之思。銘曰: 鑠吾祖,渡江浦。孝通神,名軼古。凡七葉,葬白下。本支分,源流溥。世忠義,疊規矩。毣鸞皇,炳龍虎。文雎渙,學鄒魯。赫才明,振區宇。亘今蚶,難悉數。嗟末孫,慚下武。揚耿光,鬼無取。豐碑立,百世睹。
- ^ 《宋會要輯稿(初校)·第 055冊 崇儒三》:先是,王黼以唐告三道虞世南書《狄仁傑告》、顏趙卿書《顏允南母蘭陵郡太夫人張氏告》及《徐浩封贈告》進呈。
- ^ 5.0 5.1 《歐陽修集·卷一四一·集古錄跋尾卷八》:右顏氏殘碑,以《家廟碑》考之,是顏允南碑也。《家廟碑》雲「允南歷殿中、膳部、司封郎中,司業,金鄉男」。此碑雲「肅宗入中京,遷司封,尋封金鄉縣男」,又雲「遷國子司業」。此碑雲「二子潁、熲,熲好為五言詩,授校書郎,早卒」。《家廟碑》亦云「熲好五言,校書」。而此碑又雲「與弟允臧,同時台省」,則為允南可知不疑。惟書潁事,《家廟碑》雲「侍郎蔣冽賞其判」,此碑雲「為崔器所賞」,小不同爾。治平元年寒食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