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第11届現代夏季奥林匹克運動会

第十一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英語:the Games of the XI Olympiad,法語:les Jeux de la XIe Olympiade,德語:die Spiele der XI. Olympiade),一般稱為柏林奧運,於1936年8月1日至8月16日在德國柏林舉行。

第十一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主辦城市 德國柏林
口號我呼喚全世界的青年
Ich rufe die Jugend der Welt!
參賽國家及地區49
參賽運動員3961(3633 Mars symbol, 328 Mars symbol
比賽項目19大項129小項
開幕典禮1936年8月1日
閉幕典禮1936年8月16日
正式宣佈開幕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
運動員代表宣誓魯道夫·卡爾施自行車)
奧運聖火點燃弗里茨·希爾根田徑
主體育場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
夏季奧運會
←  美國
洛杉磯 1932
 英國
倫敦 1948
日本
東京 1940 →
冬季奧運會
←  德國
加爾米施-帕滕基興 1936
 瑞士
聖莫里茲 1948
日本
札幌市 1940 →
柏林在納粹德國的位置
柏林
柏林
柏林在德國的位置

背景

編輯

申請主辦這屆奧運會的城市有[1]

柏林巴塞羅那亞歷山卓布達佩斯布宜諾斯艾利斯科隆都柏林法蘭克福赫爾辛基洛桑紐倫堡里約熱內盧羅馬

1936夏季奧運會申辦國投票結果
城市 國家 票數
柏林   德國[a] 43
巴塞羅那   西班牙 16
亞歷山卓   埃及 0
布達佩斯   匈牙利 0
布宜諾斯艾利斯   阿根廷 0
科隆   德國[a] 0
都柏林   愛爾蘭 0
法蘭克福   德國[a] 0
赫爾辛基   芬蘭 0
洛桑   瑞士 0
紐倫堡   德國[a] 0
里約熱內盧   巴西 0
羅馬   意大利 0

焦點

編輯
 
奧林匹克鐘
 
1936年夏季奧運會火炬
 
開幕式上的阿道夫·希特勒
 
開幕式上參加人員行納粹禮
  • 國際奧委會1932年將1936年奧運會會址定於柏林,當時希特勒的納粹黨尚未執政且反對奧運會,宣稱「奧運會是猶太人和和平主義者玩的花樣,德國運動員和黑人同場競技有損日耳曼民族的尊嚴。」國際奧會成立代表團,前往柏林調查該城市是否具備舉辦奧運會的條件;調查團抵達德國時,正好趕上1933年納粹黨上臺執政,希特勒一反先前態度並宣佈「全力支援奧運會」。為此,希特勒下令政府撥款二千萬馬克(合當時八百萬美元)資助柏林奧運,在柏林修建可容納十萬人的德意志體育場。政府要求藝術家在體育宣傳畫中,展現雅利安人種的發達肌肉和英雄般的力量,強調 「雅利安人種優勢論」,奧運成了希特勒和納粹宣傳其政治主張的舞台。1954年,國際奧委會專門發表聲明,就當年的錯誤選擇向公眾道歉。
    • 據西德奧委會主席維利道默(當年參加籃球比賽)的回憶,他永遠記得在帝國總理府舉行的盛大慶功會上希特勒的演講:「到1940年,奧運會將在東京舉行,我們要用我們的飛艇把數以千計的德國觀眾和體育迷送去給你們捧場。然後從1944年以後,奧運會將永遠在柏林舉行。」
  • 第一次透過電視播放奧運會和第一次大會開幕式表演,柏林奧運也是日後歷屆奧運以火炬接力跑方式傳遞聖火的起源,以往只是在希臘採集聖火,但沒有用人進行傳遞。據IOC資料,柏林奧運的聖火從希臘傳經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匈牙利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最終到達德國。1936年7月20日正午,於希臘奧林匹亞運動場舉行點火儀式,以凸透鏡藉助太陽光點燃火種,再交由火炬接力隊員一路傳送至大會場中。點燃奧林匹克聖火由本屆開始被寫入奧委會規定,成為開幕儀式之一,此後這項火炬接力便成奧運傳統習慣,往後各屆奧運主辦國無不大花心思來為聖火點燃儀式翻新花樣。
  • 國際奧委會在開賽之前,驅逐了一名號召全球運動員抵制本屆奧運會的德裔美國人、奧委會委員歐內斯特·李·楊克英語Ernest L. Jahncke。之後,支持本屆奧運會的美國奧委會主席艾弗里·布倫戴奇用另外一名運動員頂替了楊克的位置。
  • 美國黑人選手傑西·歐文斯在柏林奧運以百米以10秒3奪冠、跳遠以8米06摘金、200米以20秒7折桂、4×100米接力和隊友合力以39秒8加冕,共計四枚金牌讓這位黑人選手以傑出的運動才能在全世界面前擊碎了「雅利安人種優越論」。
  • 萊尼·里芬斯塔爾拍攝記錄柏林奧運的《奧林匹亞》電影(Olympia)。對於這部電影是否應與其較早拍攝的納粹黨集會紀錄電影《意志的勝利》一樣,歸類為納粹宣傳影片有許多爭論。這部影片獲得1938年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 原預定1940年配合日本皇紀2600年,由日本東京及札幌分別舉辦夏季及冬季奧運,但因侵華戰爭擴大及日本軍部反對,於1938年日本政府交還主辦權,1944年亦因二戰停辦,使柏林奧運成為1945年二戰結束前最後一屆奧運。
  • 中國王正廷馬約翰領隊,共派出69名運動員,參加了田徑、游泳、舉重、拳擊、自行車、籃球和足球六大項比賽,另附武術表演隊和體育考察團[2]。由於長達一個月的舟車勞頓,運動員途中體力消耗極大,表現均欠於國內水平。除符保盧闖入撐竿跳高的決賽外,均未得到複賽資格[3]
  • 據1989年至2005年間的《中華民國年鑑》英文版記載,《中華民國國歌》於本次奧運會遴選為世界最佳國歌[4][5]
  • 朝鮮(時值朝鮮日治時期)運動員孫基禎馬拉松項目取得金牌,成為首位奪得奧運金牌的韓國人。但孫只能代表日本上場,頒獎儀式上升日之丸國旗、演奏《君之代》國歌。而孫基禎當時拒絕以日文漢字簽名,只簽署朝文,甚至在簽名旁邊描畫朝鮮半島的外形,並肯定地對記者表示他的祖國是朝鮮。《東亞日報》當時刊登了孫基禎出席頒發禮的照片,但他身上的日本國旗被移走,結果被朝鮮總督府發現並拘禁了《東亞日報》的相關報社職員,《東亞日報》因此被迫停刊,日方將此次事件稱為日章旗抹消事件[6]
  • 被懷疑可能是最早使用禁藥的奧運會,因為運動禁藥類固醇類在1935年由德國人發現。


比賽項目

編輯
 
參賽國家及地區分布

參賽國家及地區

編輯

一共有49個國家代表團參加了本屆奧運會。其中阿富汗百慕達玻利維亞哥斯達黎加列支敦士登以及秘魯都是首次參加奧運會。 按照運動員出場順序排序。

獎牌榜

編輯

  *   主辦國家/地區(德國

排名國家 / 地區金牌銀牌銅牌總計
1  德國*383132101
2  美國24211257
3  匈牙利101516
4  義大利913527
5  芬蘭86620
6  法國76619
7  瑞典651021
8  日本641020
9  荷蘭64717
10  奧地利57517
11  瑞士49518
12  英國47314
總計(共12個國家 / 地區)127114106347

注釋

編輯
  1. ^ 1.0 1.1 1.2 1.3 投票時德國納粹黨尚未執政,政權仍為魏瑪共和國政權

參考文獻

編輯
  1. ^ WebCite query result. [2011-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3-17). 
  2. ^ 中国奥委会官方网站-柏林奥运会. [2007-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1-07). 
  3. ^ 郭潔唏噓71年前奧運 複賽中國僅一人 - 香港文匯報. paper.wenweipo.com. [2021-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26). 
  4. ^ 朱梅麗; 張惠貞等. The Republic of China Yearbook--Taiwan 2001. Government Information Office. [2009-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6) (英語). 
  5. ^ Berlin Summer Olympics, 1936. [2019-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10). 
  6. ^ 1936:竞赛情况 - 中国奥委会官方网站. [2019-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0-06). 

參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前任者:
  洛杉磯
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第11屆:  柏林奧運會

1936年
繼任者:
  東京(因二戰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