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情報局
中央情報局(英語: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縮寫作CIA,中文簡稱中情局)是美國主要的情報機構之一,主要任務是公開和秘密收集、分類國外政府、公司和個人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情報,協調其他國內情報機構的活動,並把這些情報報告分享到美國政府各個部門的工作。它也持有大量特殊用途的軍事武器及設備,這些設備在美蘇冷戰時期用於干擾共產國家政府,例如蘇聯,此外也會針對推翻外國政府的組織進行資助,或刺殺對美國海外利益構成威脅反對者,例如危地馬拉的阿本斯和智利的阿連德。中央情報局總部設在維珍尼亞州的蘭利。中央情報局是美國情報體系中,唯一一個獨立的情報部門,其地位和功能與英國秘密情報局(俗稱軍情六處,MI6),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俗稱克格勃)和以色列情報特務局(俗稱摩薩德)等情報組織並稱。
中央情報局 | |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 |
機構概要 | |
---|---|
成立時間 | 1947年9月18日 |
前身機構 | 戰略情報局[1] |
機構類型 | 對外情報機構[*]、美國政府獨立機構 |
機構駐地 | 美國維珍尼亞州蘭利 喬治·布殊情報中心 38°57′07″N 77°08′46″W / 38.95194°N 77.14611°W |
格言 | 「一國之勞。情報中心。」 非正式格言:「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翰福音》第8章第32節參)[2] |
僱員數目 | 21,575(估計)[3] |
年度預算額 | $150億(截至2013年[update])[4][3][5][6] |
機構首長 | 局長:威廉·約瑟夫·伯恩斯 副局長:大衛·科恩 |
上級機構 | 國家情報總監 【名義上】(獨立機構) |
網站 | www.CIA.gov |
影像資料 | |
位於維珍尼亞州蘭利的喬治·布殊情報中心 |
歷史
編輯中央情報局由當時美國總統杜魯門所簽署的1947年國家安全法,經美國國會通過而成立,以取代於1945年10月解散的戰略情報局。而早在1944年,戰略情報局創辦人威廉·唐諾文已向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小羅斯福)提議,建立一個由總統直轄的全新諜報組織。他說:「此局會採取明顯和隱密的手段獲取情報而同時提供情報分析,判斷國家情報目標及從所有政府機構搜集相關情報資料。」在他計劃下,一個強大,集中的文職機構將具有統合情報的職能。他亦建議此機構可擁有從事國外顛覆行動的權限。
儘管聯邦調查局、美國國務院及美國國防部反對,杜魯門總統於1946年1月成立中央情報組。其後在1947年經美國國會通過國安法(1947年9月18日生效)之下,1947年9月18日中央情報局正式成立,取代中央情報組。海軍少將羅斯科·希倫科特獲委任為第一任中央情報局長。
1988年,老布殊為首位參加競選並成功當選美國總統的前任中情局長。
組織
編輯秘密活動
編輯中央情報局涉及暗殺、綁架、爆炸、推翻外國政權等活動,最著名的幾次海外行動是:
- 1948年,在意大利策劃資助天主教民主黨擊敗意大利共產黨,使其執政意大利。
- 1949年,盜竊蘇聯米格-15型噴氣式戰鬥機的設計圖和飛行記錄。
- 1953年,實施阿賈克斯行動推翻伊朗總理穆罕默德·摩薩台[8]。
- 1954年,策動阿馬斯推翻危地馬拉總統哈科沃·阿本斯。
- 1956年,竊取並公佈赫魯雪夫在蘇共二十大上的秘密報告,引起東歐各國的騷亂。
- 1961年,策動豬灣事件意圖推翻古巴共產黨政府未遂。其後幾十年一直策劃暗殺古巴革命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9]
- 1962年,南非政府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幫助之下將曼德拉逮捕入獄。
- 冷戰期間,參與組織和煽動在印尼、越南、老撾等國的秘密軍事行動;在非洲建立多個組織和策劃50多次政變。
- 1965年,在印度尼西亞進行了一項名為「哈布林克」的行動。中情局間諜潛入了一個載有S-75防空導彈的倉庫中,從一顆導彈上卸下了導向系統,並偷運出來。
- 越戰期間,實施鳳凰計劃逮捕或暗殺越共地下成員。
- 1970年,將對共產主義持默許態度的智利陸軍總司令官勒內·施奈德綁架並殺害。
- 1973年,指示新任的智利陸軍總司令官皮諾切特推翻並擊斃民選的智利總統阿連德,成立右翼軍事獨裁政權。
- 1980年,阿富汗戰爭期間,訓練聖戰者,向聖戰者提供武器彈藥及資金。
- 1980年代初,培養一位波蘭陸軍司令部上校為中情局間諜。波蘭陸軍司令部的所有秘密行動計劃全部被上校泄露。
- 1990年起,在境外綁架被視為恐怖份子的外國公民,並秘密押至第三國或美國本土利用酷刑進行審訊活動。
- 2003年,在米蘭綁架一名埃及教長。意大利政府因此首度對此類行動採取法律措施。[10]
- 2007年12月,美國政府的一名高級律師在倫敦法庭上表示:境外綁架嫌疑犯的行為經過美國最高法院批准,因而是合法的。[11]
無人機活動
編輯奧巴馬總統時期CIA的無人機暗殺活動達到前任八倍,授權中情局展開「特徵空襲作戰」(signature strikes),根據行為模式與人際關係推論來攻擊未完全確認身份的「恐怖分子」[12]。這直接導致多國無辜民眾死傷直線上升,奧巴馬後期發現此一現象的國際輿論反撲,於是2016年7月通過命令要求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公佈一份公開報告顯示無人機攻擊下平民死傷數字和論述[13][14],以此部分制約CIA的行動,雖然諸多國家對此報告數字誠實度有所質疑,然而此報告還是某種程度揭露了美國無人機暗殺行動。[15]
根據倫敦新聞調查社的報告整理,2009至2015年間美國承認在中東無人機暗殺約4,200人,其中約800人是平民被誤殺。[16]當勞·特朗普總統上台後開始大舉放鬆CIA無人機使用自主權,2017年初特朗普造訪中情局向時任局長蓬佩奧表示,希望能採取「更激進」的空襲行動以打擊美國敵人,兩個月後特朗普將也門與索馬里劃定為「戰事激烈區」在此處的無人機行動可不受奧巴馬條約原則管束。2019年3月特朗普宣佈無人機平民死傷數字報告廢除,因為「敵人也會閱讀,並用以對美國不利」,從此美國不再公佈無人機暗殺行動中的平民死傷數。[17][18]
歷任首長
編輯杜魯門總統於1946年1月成立中央情報組。其後在1947年經美國國會通過國安法之下,1947年9月18日中央情報局正式成立,取代中央情報組。
中央情報組時期
姓名(中文/英文) | 任期 |
---|---|
席尼·索伊爾海軍少將 RADM Sidney W. Souers, USN | 1946年1月23日-1946年6月10日 |
霍伊特·范登堡空軍中將 LTG Hoyt S. Vandenberg, USAF | 1946年6月10日-1947年5月1日 |
羅斯科·希倫科特海軍少將 RADM Roscoe H. Hillenkoetter, USN | 1947年5月1日-1947年9月18日 |
中央情報總監 時期
姓名(中文/英文) | 任期 |
---|---|
羅斯科·希倫科特海軍少將 RADM Roscoe H. Hillenkoetter, USN | 1947年9月18日-1950年10月7日 |
沃爾特·比德爾·史密夫陸軍上將 GEN Walter B. Smith, USA | 1950年10月7日-1953年2月9日 |
亞倫·杜勒斯 Allen W. Dulles | 1953年2月26日-1961年11月29日 |
約翰·A·麥科恩 John A. McCone | 1961年11月29日-1965年4月28日 |
小威廉·F·羅拔退役海軍中將 VADM William F. Raborn,Jr, USN | 1965年4月28日-1966年6月30日 |
李察·赫爾姆斯 Richard M. Helms | 1966年6月30日-1973年2月2日 |
占士·施萊星 James R. Schlesinger | 1973年2月2日-1973年7月2日 |
威廉·科爾比 William E. Colby | 1973年9月4日-1976年1月30日 |
佐治·H·W·布殊 George H. W. Bush | 1976年1月30日-1977年1月20日 |
史坦·菲特納退役海軍上將 ADM Stansfield M. Turner, USN | 1977年3月9日-1981年1月20日 |
威廉·J·卡西 William J. Casey | 1981年1月28日-1987年1月29日 |
威廉·H·韋珀斯特 William H. Webster | 1987年5月26日-1991年8月31日 |
羅拔·蓋茨 Robert M. Gates | 1991年11月6日-1993年1月20日 |
小羅拔·占士·伍爾西 R. James Woolsey | 1993年2月5日-1995年1月10日 |
約翰·M·多伊奇 John M. Deutch | 1995年5月10日-1996年12月15日 |
佐治·特尼特 George J. Tenet | 1997年7月11日-2004年7月11日 (2004年6月3日辭職) |
約翰·麥克勞林 | 2004年7月11日-2004年9月24日(代理) |
波特·J·戈斯 Porter J. Goss | 2004年9月24日-2006年5月5日 |
中央情報局時期
姓名(中文/英文) | 任期 |
---|---|
波特·J·戈斯 Porter J. Goss | 2004年9月24日-2006年5月5日 |
米高·海登退役空軍上將 GEN Michael V. Hayden, USAF | 2006年5月5日-2009年2月12日 |
萊昂·帕內塔 Leon E. Panetta | 2009年2月13日-2011年6月30日 |
戴維·彼得雷烏斯退役陸軍上將 David H. Petraeus | 2011年9月6日-2012年11月9日 |
約翰·布倫南 John O. Brennan | 2013年3月8日-2017年1月19日 |
麥克·蓬佩奧 Mike Pompeo | 2017年1月20日-2018年4月26日 |
吉娜·哈斯佩爾 Gina Haspel | 2018年4月26日-2021年1月20日 |
威廉·約瑟夫·伯恩斯 William Joseph Burns | 2021年3月23日-至今 |
相關機構
編輯1950年代成立、在東南亞及越南戰爭期間多次支援隱蔽行動的「美國航空公司」即由中情局特別活動科運作,該單位於冷戰時期曾在臺灣管理支援美軍後勤的亞航公司。
1971年以前,自由亞洲電台與自由歐洲電臺的部份資金來自中央情報局冷戰相關項目基金[19]。有部分的評論家以及陰謀論者認為,CIA除了在自由亞洲電台方面提供過資金支援以外,也對於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和無國界記者這兩個組織在資金上提供支援。
美國駐香港總領事館內設有美國中央情報局分站,並由美國海軍陸戰隊使館警衛隊把守。證實此傳聞的為揭露「稜鏡」計劃的前美國中央情報局人員愛德華·斯諾登。[20]
軼聞
編輯一直以來網絡中都有傳聞CIA為了資金在美國國外販賣毒品的傳聞。俄羅斯總統阿富汗問題特別代表、俄外交部亞洲第二司司長扎米爾·卡布洛夫就曾稱美國情報人員在阿富汗利用中情局飛機走私毒品[21]。
中情局2014年6月6日加入了推特和臉書,並在推特推文「我們不會確認或否認這是我們第一條推文。」此舉被部分民眾撻伐中情局大規模監控推特所有使用者。《華盛頓郵報》表示「你只有這次能知道中情局追蹤你。」而巴基斯坦前駐美大使哈卡尼則指出「中情局追蹤民眾多年,現在輪到大家反追蹤中情局了。」
2019年4月25日,中情局發佈了首條Instagram動態,附上了一張辦公室照片,配文「I spy with my little eye」。[22]據CIA發言人透露,開設Instagram賬戶是為招攬人才,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關注,同時拉近CIA和普通民眾的距離。[23][24]
參見
編輯- 中情局對輿論的影響
- 美國參與的政權更迭秘密行動
- 美國在華間諜活動
- 2014年中情局虐囚報告
- 聯邦調查局
- 國家安全局
- 中情局發佈的《世界概況》(The World Factbook)
- 西方公司
- IQT電信
- 特務
- 美國陸軍情報支援特遣部隊(簡稱ISA)
- 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
- 無國界記者
參考文獻
編輯- ^ History of the CIA, CIA official Web site. Cia.gov. [2014-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2).
- ^ CIA Observes 50th Anniversary of Original Headquarters Building Cornerstone Laying –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012-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24).
- ^ 3.0 3.1 Gellman, Barton; Greg Miller. U.S. spy network's successes, failures and objectives detailed in 'black budget' summary. The Washington Post. 2013-08-29 [2013-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0).
- ^ 全部情報預算850億美元. [2020-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2).
- ^ Kopel, Dave. CIA Budget: An Unnecessary Secret. 1997-07-28 [2007-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4).
- ^ Cloak Over the CIA Budget. 1999-11-29 [2008-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16).
- ^ 涉美国中情局,中方重磅曝光. 中國駐科威特大使館. [2023-10-14].
CIA是美國聯邦政府主要情報機構之一,總部位於美國維珍尼亞州蘭利,下設情報處(DI)、秘密行動處(NCS) 、科技處(DS&T)、支援處(DS)四個部門。
- ^ Ervand Abrahamian <1953 伊朗關鍵之年> 全書
- ^ 楊晴川,潘雲召,美中情局解密歷史檔案披露不法活動詳情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新華網 (2007年12月3日訪問)
- ^ (法文) La justice italienne poursuit des agents de la CIA pour l'enlèvement d'un imam égyptien à Mila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Le Monde, 26 Juin 2005(2007年12月3日訪問)
- ^ (英文) US says it has right to kidnap British citizen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Sunday Times, December 2, 2007(2007年12月3日訪問)
- ^ US to continue 'signature strikes'. [2019-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08).
- ^ 外交政策雜誌-Obama’s Most Dangerous Drone Tactic Is Here to Stay. [2019-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08).
- ^ 外交政策雜誌-Counting civilian casualties in CIA’s drone war. [2019-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 ^ MPN - killed by U.S. drone strikes. [2019-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6).
- ^ mondialisation.ca - Obama’s Drone. [2019-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6).
- ^ 特朗普签行政令:平民伤亡别公开了 敌人会看. [2019-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2).
- ^ 白宮行政命令-Executive Order on Revocation of Reporting Requirement. [2019-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07).
- ^ (英文) Helen Laville, Hugh Wilford, The US Government, Citizen Groups And the Cold War. The State-Private Network (Routledge, 1996) ISBN 0-415-35608-3 ,頁 209
- ^ Greenwald, Glen n; Ewen MacAskill. Edward Snowden: the whistleblower behind revelations of NSA surveillance. The Guardian (Hong Kong: Guardian Media Group). 9 June 2013 [9 June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
We have got a CIA station just up the road – the consulate here in Hong Kong – and I am sure they are going to be busy for the next week.
- ^ 俄高官:CIA一直在阿富汗贩毒!美国在阿富汗是贩毒还是禁毒?_俄罗斯. www.sohu.com. [2021-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2) (英語).
- ^ CIA招募新血出奇招 开IG官方帐号发照片铺哏. RFI. 2019-04-26 [2019-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7).
- ^ 任潔. 美中情局Instagram首秀暗藏玄机:用我的小眼睛暗中观察. 環球網. 2019-04-26 [2019-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1).
- ^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葉承琪. 美国中情局发了第一条INS帖子,听说把国家机密藏在了里面?. 騰訊網. 2019-04-27 [2019-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0).
外部連結
編輯- (簡體中文) 中央情報局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英文) 中央情報局(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英文) 中央情報局的Facebook專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英文)中央情報局的instagram帳戶
- (英文)中央情報局的Twitter帳戶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英文) 《扼殺希望》(Killing Hope)的主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一個不贊成中情局干涉歷史的頁面
- (英文) 記載中央情報局犯罪的一個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