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
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位於北京市海淀區法華寺路甲5號,是中央民族大學的附屬中學。
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 | |
---|---|
地址 | 北京市海淀區法華寺路甲5號 |
類型 | 公辦民族高級中學 |
創辦日期 | 1913年4月4日 |
學區 | 海淀區 |
校長 | 田琳 |
校訓 | 各美其美 · 美美與共 |
學校網址 | https://mdfz.muc.edu.cn |
歷史
編輯蒙藏學校
編輯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的前身是1913年創辦的蒙藏學校。1912年9月9日,內蒙古卓索圖盟盟長貢桑諾爾布親王被任命為蒙藏事務局總裁。貢桑諾爾布到北京後便力促幾位蒙古族國會議員提議,「請將前清所設景山、宗室、覺羅三學(或咸安宮三學)及理藩部所設之蒙古學堂歸併,改設蒙藏學校。」大總統袁世凱很快批准了他們的請求,交由蒙藏事務局籌辦。教育部依據1912年《普通教育暫行辦法》中規定的「從前各項學堂,均改稱學校」,定名為蒙藏學校。1913年3月,蒙藏學校成立,蒙藏事務局聘達壽(達摯甫)為校長,暫租西皇城根西南角轉馬台內的孫家花園為校址[1],在此一直到1916年10月[2]。1913年教育部發表《蒙藏學校章程》[1]。
1913年《蒙藏學校章程》規定該校招收預備科4個班,補習科1個班。因經費短缺,當年僅開1個補習科班。1913年3月,由乾隆年間所設的咸安學、唐古忒學、托忒學和光緒年間所設的蒙古學的37名學生合併為補習班,補習內容有政治、法律、經濟等科目,其他蒙藏學生可旁聽。1914年3月開預備科一班,四年畢業,畢業後升入專科,以蒙藏地區青年為主要生源。1916年3月,第一屆補習班學生畢業。4月添招預備班二班開課。1916年6月,因受袁世凱稱帝影響,經費困難,蒙藏院無法墊付,協商停辦,每個學生發二十元遣回原籍[1]。1916年8月,內務總長孫洪伊致函國務院,催令蒙藏院重開蒙藏學校,並由校長達壽會同蒙藏院與財政部商量,租西單牌樓石虎胡同毓公府(今國立蒙藏學校舊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門牌為小石虎胡同8號)為校址,1916年10月遷入(在此直到1987年11月)[2][1],11月10日複課[1]。1918年4月該校更名為蒙藏專門學校[1][3],升格為大專性質的學校,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所民族高校。依照1918年教育部批示,蒙藏學校將法律和政治經濟一科另行編訂課程。1918年3月,預備第一班畢業,成立法律專門預科,將預備班改為附設中學第一班、第二班。1918年4月,蒙藏學校設法政專科,保留中學部,開始招收內地學生7名。此外還先後設師範班、政治訓練班和蒙藏班。1919年3月,法律預科班期滿。4月7日,預科全體18名學生升入法律專科。8月,添招中學第三班,改成秋季開學,仍招內地學生多人[1]。
1919年五四運動發生後,5月7日《北京晨報》發表《蒙藏學界之憤激》報道,刊登了昨晚該報社收到的蒙藏專門學校全體學生公函,聲援五四運動學生。5月9日《北京益世報》發表《學生全團衛國之表示》報道了包括蒙藏專門學校在內的北京各校學生聲援活動[4]。
1920年3月,中學第二班畢業,校長達壽籌辦政治專科班,因經費困難被擱置,也未添招中學生。1921年,在校的法律專科班、中學第二班學生共92人,教職員共22人。1922年6月,法律專科班畢業,這是中國第一個成建制的少數民族大專班畢業,同時中學第三班畢業,續辦第二班專門預科班。1923年6月,專門預科第二班畢業,改設政治經濟專科,並且添招牧畜、師範、農事等班,學生百餘名,停招生內地生。後因經費困難而合班上課。1923年冬,北洋政府因該校學生參加革命活動而下令取消該校官費制,並增設初中部。1925年6月,專科第二班畢業,此後僅有合併中學一班,因經費困難未招新生。1927年6月,中學四班畢業,專門預科因經費困難無法開辦,學校完全停頓兩年[1]。
自學校創辦後至1928年前,李大釗、趙世炎、鄧中夏、韓麟符、李渤海等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曾來校任教並開展革命活動,培養出第一批少數民族中共黨員,建立了第一個少數民族黨支部,編輯了第一本少數民族革命刊物《蒙古農民》。學生中有後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烏蘭夫、詩人郭小川、傳記文學家巴彥布、國家民委副主任文精等眾多中共高級幹部及文化名人,學生多松年、李裕智、賈力更、榮耀先後來犧牲[4]。
北伐戰爭結束後,1929年6月重開蒙藏專門學校,仍由校長吳恩和負責籌備,分班招生。7月1日開學典禮後正式上課,先開班補習[1]。1929年7月蒙藏委員會將校名改為「蒙藏委員會北平蒙藏學校」[3][1]。10月開學時,成立師範班、中學班(均三年畢業),政治訓練班一班(一年畢業),另附補習一班,共四個班。1930年暑期,政治班畢業,添招中學一班,因石虎胡同校門外道路污穢狹窄,改從堂子胡同進出。1931年暑假添招中學一班,併購東隔壁松坡圖書館全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門牌為小石虎胡同7號),校舍擴充。同年為「獎勵蒙藏學生研究高深學術」,南京國民政府在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北平大學專設蒙藏班,相當於大學預科,兩年畢業後升入大學本科「免入學試驗」。1932年6月,師範班、中學三年級班畢業,添招中學一年級一班。1933年6月,初中三年級畢業,成立高中一年級一班,並添招初中一年級一班。同年11月1日,因與新教務主任有矛盾,17名教員同時辭職。1934年6月,初中三年級畢業,成立第二班高中,並添招初中一班。1935年6月,初中三年級畢業,成立第三班高中,並添招初中一班,此後初中、高中各三個年級班形成銜接,外附補習一班,共七個班。1936年6月,高中三年級、初中三年級畢業,續招高中、初中一年級各一班。1937年6月,高中三年級即將畢業。同年7月七七事變後,日軍攻佔北平並更名北京,學校於當月更名國立北京蒙藏學校[1][3]。
1940年,該校暫設中學科和補習科。1943年停辦高中,專辦初中和補習班。1944年暑假,因初中畢業生升學困難,恢復高一班,停辦補習班,並添招漢族自費生。1948年秋,重開師範專科一班[1]。抗日戰爭勝利後的1945年10月,更名國立北平蒙藏學校[3]。
接收過程
編輯1948年底開始,中共中央與中共中央東北局、內蒙古自治區就接收蒙藏學校問題來往電函不斷[4]。1948年11月21日,劉、周、彭、喬圈閱,周恩來批發,中共中央發給東北局《告雲澤選擇接收北平蒙藏學校人員》的電報。12月14日,東北局發出《派高等去北平接收蒙藏學校》的電報給中央稱,「內蒙根據中央電,派高布扎布(內蒙文教部長)等二人,前去北平接收蒙藏學院,即隨炮司前去。」此件經毛、劉、朱、周、任、董、楊閱,周恩來批示。12月18日,經毛、劉、朱、任、周閱,周恩來批發《請告高布扎布到平後先與彭真接頭》的電報稱,「請告訴派去北平接收蒙藏學院的高布扎布,到平後必須先至北平軍管委員會及市委彭真處接頭,在軍管會及市委領導之下,進行接收工作。」高布澤博(也作高布扎布、高博澤布)、大成義按照指示,先在廊坊四野軍中待命,1949年2月3日進北平,與北平市軍管會、中共北平市委彭真聯繫後進校。2月6日,高布澤博以《平蒙藏學校情況》電告中央並轉雲澤。此件劉、朱、周、任、董、楊、喬閱,周恩來批「請東北局轉」。2月9日北平市軍管會主任葉劍英頒佈接管令:「茲派高布澤博、大成義二同志為本會代表,前來蒙藏學校負責商議並辦理接管事宜,仰即知照。」2月18日,毛、劉、朱、任、周閱,毛親筆修改,周恩來批發,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接收蒙藏學校事》的電報:「彭、葉、趙,並轉高博澤:高博澤丑魚電悉。你們對蒙藏學校及蒙藏師範,目前宜詳細了解弄清情況再考慮接收辦法,並報中央批准後接收。」高布澤博、大成義到校主要是為實行軍管,穩定學校秩序。因高布澤博在內蒙古另有職務,軍管任務大致完成後即離校回內蒙古。因急需軍政人才,北平市動員各校學生報名參加南下工作團,3月9日北平市教育局下文,由局長柳湜、第一副局長侯俊岩、第二副局長凌莎署名。3月1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下工作團負責人譚政、陶鑄來校招收團員。全校學生紛紛報名參軍,其中部分學生獲准參加南下工作團,成為革命骨幹。另一部分報名回內蒙古工作,大多進入內蒙古革命軍政大學學習,後到內蒙古各地參加革命工作。留在蒙藏學校的學生重新編班學習[5]。
1949年,該校由北平市人民政府教育局暫行接管,黃靜濤任校長。全體學生暨另招者經調整後編為師資速成班、高三、高一、初中各年級各一班、補習班三班,共九班。同年暑假,除師資班結束,高三、初三畢業外,下半年僅有高二、高一、初三、初二各一班,初一兩班,共六班。1950年暑假,初三畢業後,有高三、高二、高一、初三、初一各一班,初二兩班,共七班[1]。1949年10月該校更名國立北京蒙藏學校,1950年9月更名蒙藏學校[3]。除了小石虎胡同的校址外,該校還曾在其他地點辦學。傅培梅自傳稱1947年4月插班就讀時,在鮑家街的醇親王府南府宅邸改建而成的教室里上課[6]。1950年該校購買堂子胡同18號民居,作為學生宿舍[7]。
轉隸之後
編輯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一周年典禮,西南民族觀禮團向中央請求加快培養少數民族幹部,指名要求蒙藏學校向西南地區招生。1951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副部長韋愨、副司長程今吾與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辦公廳副主任朋斯克、中央民族學院副院長劉春商談。教育部又請蒙藏學校校長黃靜濤到部徵求意見。烏蘭夫也同黃靜濤交流。教育部決定將學校合併到中央民族學院。1951年6月11日,教育部正式發出部長馬敘倫簽署的文件,蒙藏學校即日起改為中央民族學院附屬中學,由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直接領導[8]。中央民族學院附屬中學由蒙藏學校與中央民族學院部分班級合併而成[1]。1957年烏蘭夫曾回母校視察[4]。
文革期間,1967年附中幾位教師給中央民院、中央民委、中央統戰部等寫報告,進而向中央文革小組寫報告,請求准許該校招收全國各地少數民族學生。但該計劃確難實施,江青對該計劃提出批評。中共北京市委某負責人將中央民族學院軍宣隊負責人李力、附中軍宣隊工宣隊負責人王金銘、革委會負責人王明召到市委,傳達了江青的批評。1968年,經北京市革命委員會文教組和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軍管小組協調,附中招收北京市學生就近入學,主要是該校附近多個小學的學生整班升入,有的小學教師隨之調入附中工作。1969年遵照中共北京市委發出的將各高等院校附屬中小學改為北京市的普通中小學的通知,北京市革委會和中央民委下發文件,附中改為北京市屬中學,由西城區教育局領導,校名不變[9]。1972年2月,改名為北京市第一六〇中學[9][3]。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後,附中教師給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烏蘭夫寫信,請求恢復附中。1977年,烏蘭夫與北京市領導談,派人同北京市有關方面具體協商[10]。1977年11月4日,中共中央統戰部給中共北京市委來函《關於恢復中央民族學院附中問題》(統字第109號)。隨後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同意將一六〇中學恢復為中央民族學院附中。1978年4月14日,中共北京市委科學教育部向北京市教育局、西城區革命委員會、中央民族學院發出《關於將一六〇中學恢復為中央民族學院附中有關事項的通知》(〔78〕京科教字054號)。1978年4月下旬,正式恢復中央民族學院附屬中學[4][10]。1980年代初,北京市新的城市總體規劃準備在西單地區建設商業區,拆除西單地區所有平房,建成商用建築,為此中央民族學院附中必須搬遷。1985年,經北京市批准,附中在中央民族學院西門外法華寺村徵得校舍用地,緊鄰計劃建設的中央社會主義學院。1987年11月至1990年9月,學校租下藍靛廠北門外10號(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指揮學院北院)為臨時校舍並遷至該址。1990年10月,學校遷至已建好的法華寺路甲5號[2][11]。1993年11月更名為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4][3]。
新時期發展
編輯2003年1月,教育部經商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發函北京市教委《教育部辦公廳關於擬同意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少數民族學生在北京市參加高考和錄取的意見》,同意作為特殊情況,該校面向少數民族和西部地區招收的少數民族學生畢業後在北京市參加高考及錄取。2005年田琳任校長後,學校從推薦招生向自主招生轉變,並迅速擴招,參加高考人數從2007年的256人猛增至2008年的369人,2008年600分以上人數猛增至41人。此後該校全面自主招生且不斷擴招。2015年自主招生625人。同時招生範圍從12個省份擴大為包括北京市、浙江省、山東省、河北省、湖南省、湖北省等24個省份。2014年起,作為普通高中向北京普通中學生招收不限民族、少量不限戶籍的學生,2014年為150人,2015年計劃為310人。2014年該校574人參加高考,400多人錄取到「985」、「211」大學,其中47人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錄取。2015年628名參加高考的少數民族學生中,僅39人佔6%來自農村,其餘94%來自城鎮。2015年該校共620名學生參加高考,其中一本線以上570人,佔91.9%;本科線以上615人,佔99.2%;650分、600分以上人數分別排海淀區第二、第一名;50人預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2015年,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北京市計劃一批招生356人,該校考生佔14%[12]。
由於該校全國擴招迅猛且大量擠占重點高校在北京市招生名額,引發北京市家長強烈不滿。2015年暑假以來,北京市家長開始集體與教育部、國家民委及北京市教委交涉和上訪。2015年8月以來,十多位北京家長代表已同主管部門代表多次長時間見面交流。9月北京市家長已請一位公益律師準備起訴該校。北京家長在上百頁的投訴材料中稱,「民大附中打着民族中學的旗號,事實上是在暗地裏進行全國大範圍的掐尖招生。掛科生還會遭到淘汰,然後再空降尖子生。」9月10日在與北京家長的溝通中,國家民委官員表示,該校2015年前招收了少量漢族學生,今後將不招收漢族學生;浙江省、山東省、福建省、河南省不再列入招生範圍[12]。
2011年該校成為國家級特色高中建設校。2012年構建「共美教育」課程體系,實施「混和式」培養模式的「共美教育」,並獲北京市自主課程實驗學校及自主會考實驗學校資格。2013年被授予北京「百年學校」稱號[3]。2013年10月3日是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百年校慶,5月20日該校來自全國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50個少數民族的1800名學生致信習近平,匯報在北京學習和生活情況。10月1日習近平給全校學生回信。9月2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就校慶作出批示[13]。
2014年該校獲國務院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校長受總書記習近平、總理李克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2015年成為北京市七所高中優質教育資源統籌校之一。該校多年來一直入選北京大學中學校長實名推薦、清華大學領軍計劃優質生源基地校、復旦大學「望道計劃」校長直推生資格、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直通車計劃、同濟大學「苗圃計劃」的校長直薦資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心」等等[3]。
歷任領導
編輯- 校長
- 達壽(1913年3月—1922年6月,其中1916年6月至10月停辦保留建制)
- 張獻廷(1922年6月—1922年11月)
- 傅柏銳(1922年11月—1923年4月,代校長)
- 章武(1923年4月—1923年12月)因同情學生被撤職
- 王維翰(1923年12月,任職7天):整飭紀律、追究激進黨。被學生把行李扔出校門
- 金永昌(1923年12月—1924年1月):山東警察廳長轉任,也被學生驅逐。
- 吳恩和(1924年1月—1929年7月,其中1927年8月至1929年1月停辦保留建制)
- 雅楞丕勒(1929年7月—1929年11月)
- 張豫和(1929年11月—1930年1月)
- 張景濤(1930年1月—1930年12月,代校長)
- 貢桑諾爾布(1930年12月—1931年1月,逝於任期)
- 馬鄰冀(1931年1月—1932年4月)
- 楊棻(1932年4月—1933年6月)
- 易宇昌(1933年6月—1934年6月,代校長)
- 李鳳岡(1934年6月—1935年1月)
- 宋紹曾(1935年1月—1935年9月)
- 黃開文(1935年9月—1936年6月,逝於任期)
- 敖景文(1936年6月—1938年4月)
- 張獻廷(1938年4月—1939年4月)
- 何厚倞(1939年4月—1946年1月)
- 賈鳳翔(1946年1月—1947年5月)
- 陳克孚(1947年5月—1949年1月)[14]
|
|
參考文獻
編輯-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蘇發祥、安晶晶,〈論民國時期北平蒙藏學校的建立及影響〉,《西北民族研究》2013年第4期
- ^ 2.0 2.1 2.2 学校校址变迁. 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 [2017-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简介. 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 [2017-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 ^ 4.0 4.1 4.2 4.3 4.4 4.5 光荣历史. 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 [2017-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 ^ 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批示派干部接管蒙藏学校. 國家民委政府網. 2013-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 ^ 傅培梅. 五味八珍的歲月:傅培梅傳 初版. 橘子出版. 2000年10月27日 [2000]. ISBN 957-840-173-6.
程顯灝(社長)
:47-48 - ^ 购买堂子胡同18号 扩充校园. 國家民委政府網. 2013-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 ^ 改为中央民族学院附中 学校历史开新篇. 國家民委政府網. 2013-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 ^ 9.0 9.1 “文革”期间改为北京市第一六零中学 教育之旗永远高举. 國家民委政府網. 2013-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 ^ 10.0 10.1 改革开放附中恢复 民族教育锦上添花. 國家民委政府網. 2013-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 ^ 搬迁蓝靛厂 附中奋斗精神不灭. 國家民委政府網. 2013-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 ^ 12.0 12.1 中央民大附中全国掐尖高考生 引北京家长质疑. 騰訊. 2015-0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1).
- ^ 习近平回信贺民大附中校庆:望学子学成建设家乡. 網易. 2013-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 ^ 20、1913年3月至1949年1月历任校长任期表. 國家民委政府網. 2013-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 ^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党的领导——事业的保证 坚强的班子——力保成功. 國家民委政府網. 2013-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 ^ 16.0 16.1 16.2 16.3 16.4 民大附中领导班子. 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 [2017-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