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阿爾及爾 (1830年)

入侵阿爾及爾是發生於1830年的大規模軍事行動,查理十世統治的法蘭西王國鄂圖曼阿爾及利亞發動入侵並將其征服。

入侵阿爾及爾
法國征服阿爾及利亞的一部分

《從海上襲擊阿爾及爾, 1830年6月29日》, 泰奧多爾·居丹英語Théodore Gudin繪製
日期1830年6月14-7月7日
地點
結果

法國決定性勝利

參戰方
法蘭西王國 阿爾及爾攝政
指揮官與領導者
迪佩雷上將英語Guy-Victor Duperré
讓·德拉伊特英語Jean-Ernest Ducos de La Hitte
保羅·德·莫爾旺英語Paul-Jean-Baptiste Poret de Morvan
米歇爾·阿沙爾英語Michel Jacques François Achard
阿梅迪·弗朗索瓦英語Amédée-François-Régis de Pérusse des Cars
路易·德·布爾蒙英語Louis Auguste Victor de Ghaisne de Bourmont
皮埃爾·貝爾特澤納英語Pierre Berthezène
胡塞因迪伊 投降
易卜拉欣阿迦英語Ibrahim Agha (Algeria) 投降
穆斯塔法·布梅茲拉格法語Mostéfa Boumezrag
艾哈邁德貝伊英語Ahmed Bey
哈桑貝伊
穆罕默德·本·扎穆姆英語Mohamed ben Zamoum[1]
參戰單位
法國陸軍
法國海軍
奧賈克護衛軍英語Odjak of Algiers
卡拜爾戰士英語Igawawen#Serving under the Deylik of Algiers
貝伊分遣隊
大量部落戰士[2]
兵力

陸軍:
37,577人[3][4][5]

  • 34,188名士兵
  • 3,389名隨軍人員 (未交戰)[6]
3,988匹馬
海軍:
103艘戰艦
464艘運輸船
27,000名水手[7]
25,000-50,000人[8][9][10][11][12]
傷亡與損失
415人死亡
2,160人受傷[13][14][12]
超過 5,000人死亡[15]
未知受傷和被俘

1529年,鄂圖曼帝國佔領阿爾及爾英語Capture of Peñón of Algiers (1529)後,阿爾及爾便正式被鄂圖曼帝國吞併,並一直處於帝國的直接統治之下,直到1710年,阿爾及爾才在巴巴·阿里·沙烏什英語Baba Ali Chaouch帶領下從鄂圖曼帝國取得了事實上的獨立,但阿爾及爾名義上仍是鄂圖曼帝國的一部分。[16]

阿爾及爾的代利克通過一個名為阿爾及爾的議會選舉其統治者。這些統治者/國王被稱為迪伊。由此可看出阿爾及爾為選舉君主制政體。[17]

1827年的一場外交事件,[18]使得法國開始對阿爾及爾港發起封鎖。經過三年的封鎖和衝突,以及一艘載有前往談判的法國大使的船隻被迪伊炮擊後,法國軍方決心採取更強而有力的行動。而查理十世也需要轉移人民對法國動盪的國內事務的注意力,這些因素最終促成了遠征。

入侵阿爾及爾開始於1830年7月5日,由迪佩雷上將英語Guy-Victor Duperré率領的一支艦隊對阿爾及爾進行炮擊,同時路易·德·布爾蒙英語Louis Auguste Victor de Ghaisne de Bourmont率領的陸軍開始登陸。法軍很快擊敗了阿爾及爾統治者胡塞因迪伊的軍隊,[19]但卻受到當地人的激烈抵抗。法國為了根除這些抵抗運動對法國政權的反抗,開始了一場持續45年以上的軍事行動。

這次入侵標誌着阿爾及爾攝政數個世紀的統治終結,和法屬阿爾及利亞的建立。[20] 1848年,阿爾及爾周圍被法國征服的領土建省,這奠定了現代阿爾及利亞的領土。

背景

編輯

拿破崙戰爭期間,鄂圖曼阿爾及利亞從地中海貿易和法國大量進口食物中賺取大筆利潤,[21]但主要皆是以延期付款。因為不斷下降的收入,阿爾及爾迪伊決定通過增稅解決,但遭到當地農民的反抗,使得國內的不穩定加劇,並造成對歐洲和美利堅合眾國商船的海盜活動增加。導致了第一次巴巴里戰爭第二次巴巴里戰爭[22]最終於1816年8月,英國海軍上將愛德華·佩柳英語Edward Pellew阿爾及爾進行了海軍炮擊,以報復阿爾及爾對歐洲奴隸的大屠殺。[23]

而同時法國國內對法蘭西王國的不滿逐步上漲。為了分散民眾對國內事務的注意力,查理十世決定進行一次殖民遠征。

 
作為入侵藉口的「拂塵事件」。

1827年,阿爾及爾的統治者胡塞因迪伊召見法國領事皮埃爾·德瓦爾英語Pierre Deval (diplomat),要求法國支付1799年購買小麥後長期拖欠的債務,這些物資當時被督政府用於支持拿破崙遠征埃及[24]由於沒有決策權,皮埃爾表示國王無法回答他的問題,胡塞因迪伊怒不可遏,激動地用他的拂塵拍了領事三下,[18]引起外交事件。由於迪伊拒絕道歉,查理十世決定以此為藉口對阿爾及爾港發起持續三年的封鎖,但這些封鎖的受害者主要是商人,巴巴裏海盜依然能夠繞過封鎖線。[25][26]當法國於1829年派遣大使提出雙方談判時,胡塞因迪伊以向法國船隻發射砲彈作為回應。法國隨後決定採取更強有力的行動。[27]

法國國王查理十世決定在阿爾及爾海岸進行一次懲罰性遠征,以懲罰阿爾及爾人的「無恥」,並剷除以阿爾及爾為避風港的巴巴裏海盜。此行動的海軍司令由迪佩雷上將英語Guy-Victor Duperré擔任,[28]但他出於安全設想並不支持此行動,但最終他還是被賦予了艦隊的指揮權。陸軍司令則由路易·德·布爾蒙英語Louis Auguste Victor de Ghaisne de Bourmont擔任。[19]

5月16日,一支由103艘戰艦和464艘運輸船組成的龐大艦隊和由37,612人組成的陸軍離開土倫港。由於第一帝國時期的偵查,這片土地對法軍並不陌生,[29]位於阿爾及爾以西25公里的西迪弗雷吉英語Sidi Fredj半島被選為登陸點。艦隊的先頭部隊於5月31日抵達阿爾及爾,但直到6月14日,整支艦隊才全數到達。

戰鬥序列

編輯

法國海軍

編輯
 
水手們為遠征裝載貨物。

阿爾及利亞對入侵的準備

編輯

隨着緊張局勢的加劇和與法國的開戰,阿爾及利亞人開始動員起來。馬赫贊英語Makhzen附庸下的來自君士坦丁、奧蘭和蒂特里各部落的貝伊被徵招。[30]小卡比利亞英語Petite Kabylie地區的卡拜爾戰士英語Igawawen#Serving under the Deylik of Algiers戰士部落也被徵招,並由穆罕默德·本·扎穆姆英語Mohamed ben Zamoum謝赫指揮。[1]阿爾及爾的奧賈克人英語Odjak of Algiers也被調動起來,易卜拉欣阿迦英語Ibrahim Agha (Algeria)被任命為阿爾及利亞軍隊的最高指揮官。當胡塞因迪伊宣佈對法國侵略者進行神聖的聖戰時,來自全國各地的許多志願軍加入了聖戰軍。[1]此外,還有幾封信被寄給了以武功聞名全國的數個部落。

卡比利亞的所有人民,以及所有的名人和領袖英語Marabout,祝你有美好的一天。法國人決心登陸並佔領阿爾及爾的首都。你們是一個以勇氣和對伊斯蘭教的奉獻而聞名的民族。 領袖號召你參加聖戰,以爲在這個世界和來世獲得榮譽,就像你的祖先在1541年與查理五世戰鬥一樣。誰想在來世獲得幸福,就必須在應當的時候全身心地投入到聖戰中。當異教徒在我們的領土上時,聖戰是宗教給予我們的義務。

此為易卜拉欣阿迦英語Ibrahim Agha (Algeria)寄給卡拜爾部落的信件內容。[31]

阿爾及利亞軍隊的確切人數和組成很難估計,部分歷史學家估計約為25,000-30,000人[32],而部分則估計為50,000人以上。

入侵

編輯

法國登陸

編輯
 
1830年6月14日登陸西迪弗雷吉。

1830年6月14日上午,由34,000名士兵組成的法國遠征軍分為三個師,開始在西迪弗雷吉英語Sidi Fredj半島登陸。登陸後,皮埃爾·貝爾特澤納英語Pierre Berthezène將軍率領的師迅速佔領了阿爾及爾人的炮台,並成功建立了一個灘頭陣地,以保護其餘部隊的登陸。在法軍登陸後,他們不斷遭到來自阿爾及爾先遣部隊的騷擾游擊。[33]

施陶埃利戰役

編輯

正當法軍慢慢地將部隊和裝備下船時,胡塞因迪伊的三名來自奧蘭、蒂特里和美狄亞貝伊以及各種戰士響應了他的號召,開始在法軍附近的斯塔韋利英語Staouéli高原上的一個大營地部署部隊。6月19日清晨,由易卜拉欣阿迦英語Ibrahim Agha (Algeria)率領的阿爾及利亞部隊因認為只有恐懼才能使法軍停止前進,開始從高原上向下突擊,襲擊了已經下船的兩個法國師。[34]短暫的交戰後,阿爾及利亞的進攻被擊退,法國軍隊開始追擊阿爾及利亞軍隊至他們在高原上的營地。[35]法軍炮火和刺刀衝鋒最終將阿爾及利亞軍隊的撤退變成了全面潰敗。 [36]到了中午,法軍已經佔領了阿爾及利亞人的的營地,許多由貝伊集結的部隊都陷入恐慌開始逃跑。在被遺棄的營地中,法軍發現了大量遺棄的財富、武器、食物和牲畜。[37]

儘管法軍取得了成功,但布爾蒙決定在所有部隊下船之前不再進行下一步行動。與此同時,胡塞因迪伊在接下來的三天裏積極的試圖集結戰鬥後分散的部隊。[38]而在他的號召下每天都有越來越多志願軍來到阿爾及爾,而法軍在登陸後的不作為也給了阿爾及利亞人對戰鬥的信心。[39]

西迪哈利夫戰役

編輯
 
西迪哈利夫戰役。

6月24日上午,阿爾及利亞部隊返回斯塔韋利英語Staouéli高原,並部署在法國前哨前。[38]當法國第1師以縱隊向他們進軍時,阿爾及利亞部隊開始向高原邊緣的西迪哈利夫村撤退。[38][40]經過一番戰鬥,阿爾及利亞人被法軍刺刀衝鋒擊潰。[41]這場戰鬥法軍的損失非常輕微,但法國陸軍總司令的其中一個兒子阿梅代·德·布爾蒙(Amédée de Bourmont)是陣亡者之一。[41]

炮擊阿爾及爾

編輯
 
迪佩雷上將的攻擊。

7月3日,迪佩雷上將英語Guy-Victor Duperré率領部分軍艦炮擊了阿爾及爾的海防。但因法國船艦距離海岸相對較遠,因此僅對防禦工事造成輕微破壞。[42][43]

圍攻穆萊哈桑堡壘

編輯
 
穆萊哈桑堡壘的爆炸

6月29日,法國軍隊抵達穆萊哈桑堡壘附近,這是一座古老的鄂圖曼帝國堡壘,法軍將其暱稱為「Fort de l'Empereur」(皇帝堡),作為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的致敬,該堡壘為鄂圖曼帝國軍隊在他他的入侵時所建立的。6月30日,法軍工程兵開始挖掘戰壕,為圍攻做準備,7月3日,遠征軍所有的火砲已經抵達。7月4日凌晨,法軍炮兵司令讓·德拉伊特英語Jean-Ernest Ducos de La Hitte將軍下令砲兵對所有堡壘炮台開火。[44]守軍立即還擊,砲擊持續不斷。堡壘的駐軍由大約800名耶尼切里和1,200名摩爾戰士組成,[45]儘管遭受了法軍猛烈的炮擊,但他們依然堅守抵抗數個小時。[46] 在約上午十點,由於所有的城防掩護都被摧毀,堡壘的守軍停止射擊,[47]並決定撤退。守軍隨後收集了剩下的火藥將堡壘炸毀,然後逃離了堡壘。[48]約2,000人的守軍只有一半倖存並返回古堡。[44]

阿爾及爾的投降

編輯

隨着堡壘的崩潰,這座城市開始被法國遠征軍佔領。法軍帶着大量大炮在堡壘的廢墟中開始與阿爾及爾的阿爾及爾堡防禦工事英語Casbah of Algiers交火。[49]

中午過後,一位特使抵達法國防線,試圖透過以向法國國王的正式道歉和賠償法國遠征的戰爭開支的談判條件讓法國撤軍,但法軍拒絕和談。[50] [51]不久之後,又有兩名代表來到法國防線談判停戰,他們決心達成和平協議。他們還提議將迪伊的首級交給法國人,但法軍仍然拒絕。[50] [49]路易·德·布爾蒙英語Louis Auguste Victor de Ghaisne de Bourmont明白地告訴他們,法軍想要這座城市、它的艦隊、攝政王的國庫以及土耳其軍隊的撤離。並承諾如果這些條件達成,法軍將不會掠奪居民的房屋。且胡塞因迪伊也被允許在流放時隨身攜帶他的個人財富。[52]第二天上午的11點左右,兩位代表離開法軍營地商討,最終告訴法軍阿爾及爾人同意了他們的條件。[53]法軍於7月5日中午進入該市。[44]

幾天後,胡塞因迪伊和他的家人登上了一艘護衛艦,啟程前往那不勒斯[54]

影響

編輯

隨着法國入侵阿爾及爾,一些阿爾及利亞人向西遷移到得土安。他們傳播了果仁蜜餅咖啡和現在用於製作帕斯蒂拉餡派英語Pastilla菲洛酥皮英語Filo糕點。[55][56]

註腳

編輯
  1. ^ 1.0 1.1 1.2 Karim 2016,第56頁.
  2. ^ Ajayi 1989,第500頁.
  3. ^ D'Ault-Dumesnil 1868,第131頁.
  4. ^ McDougall 2017,第51頁.
  5. ^ Didot 1831,第80頁.
  6. ^ Reynaud 1836,第24頁.
  7. ^ Fillias 1865,第33頁.
  8. ^ Sur la terre d'Afrique !.
  9. ^ McDougall 2017,第52頁.
  10. ^ De Quatrebarbes 1831,第35頁.
  11. ^ Faivre d'Arcier 1895,第223頁.
  12. ^ 12.0 12.1 Watson 2003,第20頁.
  13. ^ Conquête d'Alger ou pièces sur la conquête d'Alger et sur l'Algérie 1831,第20頁.
  14. ^ Nouvelle librairie de France 1970,第33頁.
  15. ^ De Quatrebarbes 1831,第40頁.
  16. ^ Association 1918.
  17. ^ Kaddache 2009,第413頁.
  18. ^ 18.0 18.1 Couband 2003,第12, 15, 28, 36.頁.
  19. ^ 19.0 19.1 Serval 1965.
  20. ^ Hurst 1979,第89頁.
  21. ^ Bakri-Busnach affair英語Bakri-Busnach affair
  22. ^ 魏春洋 2009.
  23. ^ Pellew 2011.
  24. ^ berthet & 1884 208.
  25. ^ Eisenbeth 1937,第17-18頁.
  26. ^ Martin 1936,第20-21頁.
  27. ^ Abun-Nasr 1987,第250頁.
  28. ^ Barbiche 1999.
  29. ^ Marchioni 2007,第63頁.
  30. ^ Rousset 1879,第135頁.
  31. ^ Chachoua 1903.
  32. ^ A bis Arad 1864.
  33. ^ Gaskell 1875.
  34. ^ Rousset 1879,第138頁.
  35. ^ Rousset 1879,第147頁.
  36. ^ Rousset 1879,第156頁.
  37. ^ Blakesley 1859,第69頁.
  38. ^ 38.0 38.1 38.2 Rousset 1879,第164頁.
  39. ^ D'Ault-Dumesnil 1868,第258頁.
  40. ^ D'Ault-Dumesnil 1868,第259頁.
  41. ^ 41.0 41.1 Rousset 1879,第168頁.
  42. ^ Pellissier de Reynaud 1854,第64頁.
  43. ^ Rousset 1879,第207頁.
  44. ^ 44.0 44.1 44.2 D'Ault-Dumesnil 1868,第314頁.
  45. ^ Rousset 1879,第314頁.
  46. ^ D'Ault-Dumesnil 1868,第317頁.
  47. ^ Pellissier de Reynaud 1854,第51頁.
  48. ^ Rousset 1879,第212頁.
  49. ^ 49.0 49.1 Rousset 1879,第215頁.
  50. ^ 50.0 50.1 De Quatrebarbes 1831,第63頁.
  51. ^ Rousset 1879,第214頁.
  52. ^ De Quatrebarbes 1831,第64頁.
  53. ^ De Quatrebarbes 1831,第65頁.
  54. ^ De Quatrebarbes 1831,第70頁.
  55. ^ Gaul 2019.
  56. ^ Bouhlila 2012,第128–129頁.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