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榕寺

中国广州佛教寺院

六榕寺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六榕街道文園巷社區六榕路87號,為一座佛教寺廟,至今已有1460多年歷史,內有建於宋代的六榕花塔。廣州四大叢林(六榕、光孝華林海幢)之一,六榕寺為廣州佛教聖地,亦為廣州旅遊景點及名勝古蹟之一。大門上有一副對聯「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無樹記東坡」,為民國初年順德文人岑學侶撰寫,聯中「博士」指的是王勃,「東坡」指的是蘇軾,以紀念他們對六榕寺的貢獻。

六榕寺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6-681
認定時間2006年5月25日
六榕寺鳥瞰(攝於2018年2月)

歷史

編輯

寺廟

編輯
 
一張攝於1863年的照片,圖中為當時的六榕寺和花塔
 
1880年代重修後的花塔

南北朝時期,武帝蕭衍派他的母舅沙門曇裕大智法師到真臘(今柬埔寨)求得佛舍利帶回廣州後,便命令廣州刺史蕭譽建造了這座寺和塔,當時分別稱寶莊嚴寺和舍利塔。相傳唐上元二年(675年),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來到廣州,應寶莊嚴寺主持之邀,揮毫寫下了《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記》。到唐朝高宗時重修。五代南漢時改為長壽寺,每逢上元節中秋節,人們都蜂擁到寺裏,點燈祈求豐年。到宋太宗時再重修,改名淨慧寺。後毀於火災,塔亦被毀。宋哲宗年間,廣州人林修,在原塔基下重建千佛塔,並將佛舍利埋於塔下。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蘇軾被貶嶺南時,從海南北歸,路經廣州,時淨慧寺僧人慕東坡之名,力邀其為寺題字。蘇東坡見寺內有六棵枝葉繁盛的古榕,便欣然提筆寫下「六榕」二字,字為楷體,遒麗奇雅,厚重雍容。明成祖永樂九年(1411年)改名為六榕寺。蘇軾所題匾額,今天仍高懸於寺門上。

近人柳橋金保泰撰書的長聯,描述了寺中景勝文物:「勝跡數名山,達摩履,東坡展,王勃碑,當年蠻海尋幽,三百鐘聲留過客;仔肩擔大法,舍利塔,南宗像,太湖石,此時格亭得古,五千弟子有傳人。」

花塔

編輯
 
1900年代的花塔。

千佛塔,廣州人俗稱花塔,此塔塔基是用花崗岩石砌築的九井環基,塔頂有至正十八年(1358年)鑄造的千佛大銅柱,連上面的九霄盤、寶珠及下垂的鐵練總重達5000公斤。

花塔從北宋重修到現在已有900年的歷史,中間又經過多次重修,直到明朝嘉靖二十八年由住持德隱進行了一次大修,花塔的面貌,基本上與今天一樣。

寺門位置

編輯

宋代廣州淨慧寺山門在今中山六路初割寺之半為永豐倉,山門亦在被割之列,洪武八年(1375年)在千佛東重建覺皇殿,改後山門東向。民國十年(1921年),市政府拆城築路,在六榕寺東部先後闢建花塔街(今六榕路)和淨慧公園(今廣東迎賓館),以致山門再往後退與天王殿相連,寺院範圍再次縮小。而今佔地面積不足八千平方米,塔、殿、堂、樓、閣、廊、舍等建築總面積4350平方米。此外,東北距寺院三公里處之白雲山柯子嶺,尚有一片面積為4315平方米的祖師墓塔杯,1996年闢建為墓園。

年表

編輯
 
中華民國時期的鳥覽圖,遠處可見花塔。
 
1939年至1941年的花塔。

早期

編輯

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重修舍利塔,並鑄9.14米高的千佛銅柱,柱身刻有1023尊佛像及祥雲天宮寶塔圖,連同塔頂的火焰寶珠、三層九霄寶盤、九層寶輪、一層雙龍寶盤、八根鐵鍊組成重達5噸的塔剎。明洪武六年(1373年),寺院一半面積被闢為永豐倉,自此之後山門便改為向東,寺院面積也日漸縮小,而六株古榕因寺院被割而處於寺外(原淨慧寺規模宏大,佔地甚廣,山門朝南,「橫直綿亙實逾二裏」)。

洪武八年(1375年),寺僧愈堅和尚等重修於元末明初期間被損塔殿,並在塔東闢建覺皇殿,此後六百年都以此殿為大殿,在文革時被毀。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淨慧寺曾一度被歸併於西禪寺,六祖銅像隨後也被遷往西禪寺。永樂九年(1411年),淨慧寺重修,僧人將蘇東坡遺墨「六榕」二字,刻造一木匾懸掛於寺門之上,自此淨慧寺又稱六榕寺,舍利塔稱六榕塔。此後經明正統、嘉靖、萬曆、天啟及清乾隆年間均有重修。

咸豐六年(1856年),因颱風侵襲致塔頂墮地。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政府從海防經費中撥出巨款進行修繕。光緒元年(1875年),繼咸同年間修建殿宇之後,重修千佛塔並已竣工,並撰《重修六榕寺佛塔記》。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清政府詔封六榕寺住持鐵禪為廣東僧綱司。

中華民國

編輯

民國元年(1912年),當局廢除僧官制度成立廣東省佛教會,會址設於六榕寺,鐵禪被推為會長。同年5月,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一職​​回到廣州,鐵禪組織廣東佛教界人士在六榕寺舉行隆重的歡迎大會,支持國民革命,孫中山題書「自由、平等、博愛」貽贈六榕寺。

民國二年(1913年),鐵禪和尚率四眾弟子迎回僑龕西禪寺達數百年之久的慧能銅像,並修建六祖堂供奉。再補植榕樹四株(六株古榕時存二株:一在東坡精舍後、福泉新街後側;一在寺東舊平南王府。),建補榕亭,築東坡精舍,樹立「曹溪法乳」牌坊,收歸散置在外的太湖奇石「朵雲」等。

民國四年(1915年),廣州地震,塔內壁與千佛銅柱之間被震裂(廣州在1915至1935年共錄得7次地震,其中比較劇烈的是1915與1918年兩次)

 
六祖銅像
 
佛塔圖拓本
 
《蘇東坡像碑》拓本及《重開永嘉證道歌碑》拓本。

民國十年(1921年),市政府在六榕寺東開闢花塔街(今六榕路),又割寺東建造淨慧公園,寺院面積再度縮小。1931年重修花塔,在內部用鋼筋水泥以加固。民國24年(1935年)4月,舉行花塔重修落成典禮,梁致廣居士撰《重修六榕寺花塔記》。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0月,日本侵華廣州淪陷,鐵禪避難於番禺、佛山等地。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6月,日偽政權派人強行將鐵禪接回六榕寺,並委以偽政權之佛協會長。至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日本投降後,鐵禪欲告老還鄉,致函延請乳源雲門寺住持虛雲接管六榕寺,隨即因「漢奸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八年。同年9月17日,虛雲奉玄奘頂骨舍利,於六榕寺設七天七夜的水陸道場法會,以超薦抗日陣亡將士。適逢六榕寺北堂桃樹開花,胡毅生(胡漢民之弟)寫下《緋桃瑞應記》一文。八月中旬,虛雲與弟子寬鑑等來到廣州接管六榕寺,並向國民政府呈文保釋鐵禪,但最高法院湘粵分庭只肯改判為四年徒刑,最終鐵禪9月27日在獄中病死,蒙冤而逝。

1948年,寬鑑偷取六榕所有重要財產和文物逃往香港,其中有寺內四件珍貴文物:遼代紫銅精鑄的藥師佛像、玄奘法師頂、淡歸詩和漢玉等,稱「淨慧寺鎮山四寶」。待虛雲和尚發覺後即刻追還,並免去寬鑑方丈職務,改由明觀法師繼任住持,至中共建政前夕明觀法師去了香港。

中華人民共和國

編輯
 
六榕寺大門及覺皇殿。文革期間,大門牌匾及覺皇殿均被毀。關野貞攝。
 
藏經閣
 
大門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寺內一部分房屋馬上被衛生部門和工廠佔用。當時有玄沖、新成、普覺先後任住持,但時間均短暫。

1952年,廣州市佛教界推選姚雨平老居士和覺澄法師為佛教代表,並向葉劍英省長提出歸還六榕寺的要求,當局隨即要求衛生部門及工廠在三天內遷出。後當局再撥款修葺花塔和殿宇,重建接待廳。覺澄法師在寺內講《法華》、《彌陀》等經,舉行念佛七,傳授三皈五戒,寺廟興盛一時。

1956年,廣州市佛協籌委會開始在寺內辦公,至1958年正式成立,姚雨平居士被選為會長,覺澄法師、郭旦華女居士任副會長。

1960年,青壯年僧人被當局要求參加工廠「勞動」,遂推選覺澄法師作住持,雲峰、宏揚為正副當家,負責管理寺廟事務。

1963年3月,六榕寺花塔被當局公佈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1964年後,因當局的政治運動,到訪信眾越來越少,寺廟除了房屋租金外沒有其他收入。是年冬季,新成、澄齋兩師在寺內創辦「六榕紙類加工廠」,參加勞動的僧尼、居士共40多人,以維持生活。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六榕寺內佛像被露天安置,任由風吹雨打,後來除六祖銅像外全部佛像被毀。大部份經書被焚,大藏經和珍貴文物被搬走。1972年市文管會佔用六榕寺,以維修之名拆去大殿、接待廳、說法堂、覺皇殿等殿宇,改建為文物倉庫、職工宿舍,只留下花塔、六祖銅像和七尊較小的銅佛像,寺廟變得面目全非。[1][2][3]原六祖堂前有《曹溪法乳》牌坊,中匾上書「曹谿法乳」,左匾上書「塔影」,右匾上書「鐘聲」。牌坊前原有「立虎奇石」,又叫太平石,是鐵禪當年把它從前清將軍府花園內迎回六榕寺安置。牌坊原刻有趙藩在民國八年題的長聯,當時其正在孫中山廣東政府任交通總長。長聯內容是:

文革時太平石和牌坊皆被打碎。

近人柳橋金保泰撰書的長聯,描述了寺中景勝文物:「勝跡數名山,達摩履,東坡展,王勃碑,當年蠻海尋幽,三百鐘聲留過客;仔肩擔大法,舍利塔,南宗像,太湖石,此時格亭得古,五千弟子有傳人。」

另外廣州昔日園林寺觀中,保存下來的古代匾額數之不盡,僅光孝、六榕兩寺廟,往日匾額對聯多不勝數,但在經歷文革後均蕩然無存,甚至由光緒皇帝御筆牌匾都已消失。[4]六榕寺前住持釋雲峰曾表示,存於六榕寺的玄奘法師頂骨已於文革時被毀。

1972年春尼克遜訪華,六榕寺作為景點之一,為此廣州市革命委員會(前身是廣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撥款30萬元人民幣重修花塔,工廠、倉庫全部遷出。1978年冬再正式全面維修花塔,六祖堂等處,並擴寬塔院,1982年2月竣工。1979年3月,恢復開放為宗教活動場所,雲峰長老任住持。1982年8月,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將六榕寺交還廣州市佛教協會管理。1983年,廣州市佛教協會和僧人成立六榕寺修建小組,籌款重建大雄寶殿,並在大殿南側,重建說法堂,後再新建友誼殿(亦稱泰佛殿)、功德樓、僧房,改建觀音殿,五項工程建築總面積為1600多平方米,同年4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漢族地區重點保護寺院之一。1988年10月15日,遷出文物倉庫,房屋交還僧人管理使用。1993年建藏經閣,1995年落成。現任住持法量法師。

在1983年6月11日興建的大雄寶殿,其中的釋迦牟尼阿彌陀佛藥師佛(每尊高6米、重10噸)及觀音殿內的觀音像(高4米,重約5噸),均是康熙二年(1663年)鑄造,原安放在大佛寺,是廣東省內現存最大的古代黃銅鑄像。在文化大革命中,因紅衛兵按當局的意思「破四舊」而將三尊佛像及觀音菩薩像「清出」大佛寺,肢解後送到西村南岸五金廠倉庫,準備冶煉。後來因周恩來批示得到保留。1972年尼克遜訪華時因外交需要,廣州市革命委員會將被肢解的銅像找出來,焊接復原後移供到了六榕寺。1982年再由政府出資修復原狀,到1984年6月大雄寶殿落成後遷移進去,並由信徒捐資貼金。今天供奉在大佛寺的三尊大像,是仿照原型重新鑄造。[5]大雄寶殿建設經費中,市人民政府資助20萬元,另再得到美國法王寺妙峰法師及信眾、國內外佛教徒及十方檀越和港澳民眾的捐助。

1989年6月,六榕寺花塔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2月,重新核定公佈。[6]

 
誦經堂內

1997年六榕寺以「六榕花塔」為特色入選廣州市十大旅遊景點。

由於花塔經歷了近千年的風雨洗禮,雖經多次維修,但塔身仍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裂縫,並傾斜1.7米而成了一座斜塔。為此,廣州當局撥款400多萬人民幣,採用了「中華791化學漿」、碳素纖維布等材料,從2001年2月開始對花塔進行了加「箍」加固維修,並於同年8月底通過驗收,現已重新開放。[7]

2006年5月,六榕寺花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

建築及特色

編輯

六榕寺建築有山門、花塔、大雄寶殿、觀音殿、六祖堂、藏經閣、補榕亭、祖師墓圓等。現存主要文物有花塔、三尊銅佛像、觀音銅像、惠能銅像、重刻之王勃塔碑、祖師墓園和歷代名畫家畫觀音像石刻30幅等。

花塔,塔型呈八角,九級,連頂高57.6米。八級以下每級都分為兩層,一明一暗,第九級只有一層,全塔共17層。柱周刻滿佛像,整個金屬塔頂及塔檐均用琉璃瓦覆蓋。陽光照下,彩釉生輝,狀如用九朵雕花疊成,故又名花塔。

六祖堂供奉中國禪宗第六代祖師惠能的銅像(高一米八、重一噸)。

未來規劃

編輯

廣州市當局在2005年曾規劃將六榕寺擴建。根據規劃稿,擴建後的六榕寺面積將擴大一倍多,佔地將超過2萬平方米,並重現六棵榕樹的古風貌,整體走向有望保持現在的東西軸線格局。但規劃最終沒有實行。[9]

英文名稱

編輯

六榕寺的英文名稱在1949年前使用「Temple of the Six Banyan Trees」,花塔是「Flowery Pagoda」。現時已被當局改為漢語拼音Liurong Temple」。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雲峰. 广州六榕寺和花塔. 香港寶蓮禪寺. 2012 [2012-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25). 
  2. ^ 亲历:永久的悔疚. 羊城晚報. 2008-03-23 [2012-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10). 
  3. ^ 六榕寺. 廣東省佛教協會. 2007-10-19 [2012-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28). 
  4. ^ “诃林”匾与区大相. 南方都市報. 2011-08-02 [2012-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02). 
  5. ^ 耀智大和尚指導 釋如一整編. 千年沧桑 圣迹犹存. 《法訊》編輯部. 2006-08-14 [2012-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13). 
  6. ^ 关于公布第四批和重新核定公布第一、二、三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廣東省人民政府入門網站. 2002-07-17 [2024-08-16] (中文(中國大陸)). 
  7. ^ 六榕寺-中国广州网. [2007-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1-28). 
  8. ^ 國務院.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中國政府網. 2008-03-28 [2024-08-16] (中文(中國大陸)). 
  9. ^ 六榕寺面積將翻倍 200戶居民將遷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南方網

外部連結

編輯

23°7′51.17″N 113°15′17.24″E / 23.1308806°N 113.2547889°E / 23.1308806; 113.2547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