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膳食攝取量
參考膳食攝取量(英語:Dietary Reference Intake,簡稱DRI)是美國國家學院醫學院(IOM)於1997年制定的一套營養學建議攝取量,[1]旨在拓寬已有的建議膳食攝取量(RDA)的覆蓋範圍。 DRI中的推薦量數值與美國及加拿大用於營養標籤的RDI、DV數值不同,後兩者是基於1968年的過時RDA數值。[2]
DRI提供多種不同的參考值:[1]
- 估計平均需求(英語: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s,簡稱EAR):某年齡層營養需求的估計中位數,由文獻審閱得來。
- 推薦膳食攝取量(英語: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s,簡稱RDA):IOM食品與營養委員會認為足以滿足某年齡段某性別中97.5%人群需求的攝取量,也就是說只會在2.5%人群中出現有害的營養不良。一般基於EAR計算,常常是EAR的1.2倍(見計算方法)。
- 適當攝取量(英語:Adequate Intake,簡稱AI):在RDA未定時給出,其確信程度較低。
- 可耐受最高攝取量(英語: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s,簡稱UL):在97.5%人群中較為安全、不至於導致危害的最大每日劑量,用以警戒可能有害的過量營養素(如維他命A)攝取。和RDA一樣,其定義暗示此時的攝取量只會在2.5%人群中造成問題。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另有一套並不完全相同的UL數值。例如,美國對於鋅元素定義的UL為40 mg,EFSA則為25 mg。[3]
- 可接受宏量營養素分佈範圍(英語:Acceptable Macronutrient Distribution Ranges,簡稱AMDR):以能量攝取佔比形式給出的攝取量範圍。適用於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這樣的能量來源。
DRI適用於社會大眾和健康專家。美國和加拿大都採用DRI,應用範圍包括:
- 學校、監獄、醫院和養老院配餐
- 新型食品的開發
- 醫保決策者和公共衛生官員
歷史
編輯推薦膳食攝取量(RDA)在二戰期間由莉迪亞·J·羅伯茨、黑澤爾·斯蒂柏林與海倫·S·米切爾組成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名下的委員會開發,旨在調查可能「影響國防」的營養問題。[4]
該委員會於1941年更名為「食品與營養委員會」,此後開始為每種營養素審定推薦每日攝取量標準。這樣得到的標準將成為軍隊、平民和可能需要食物救濟的海外民眾的營養推薦。羅伯茨、斯蒂柏林、米切爾三人調查了所有可用的數據,提供了一份「能量及八種營養素」攝取量的暫行推薦,並將其提交給專家審閱[5]。
1941年,最終得到的營養指導,也就是推薦膳食攝取量,終於得到採納。這些攝取量意在為平民和軍隊提供優良營養,因此還包含了一個「安全範圍」。由於戰時的食物配給制度,政府機構為指導膳食攝取而提供的飲食指南也考慮到了可用食物的種類。
之後每5到10年,食品與營養委員會都會修訂一次RDA的數值。1950年代初,美國農業部的營養學家們制訂了一份新的飲食指南。這份指南加入了每組食物攝取的份數,便於大眾理解運用每種營養素的RDA數值。
1997年引入的DRI意在拓展已有的RDA系統,其於1998—2001年發佈。在2010年又修訂了鈣和維他命D的DRI數值。
目前推薦
編輯目前DRI數值可能與美國和加拿大營養標籤上使用的數值——基於1968年DRI的RDI和DV值——不同。[2]例如,對於維他命B12,美國RDA提供的攝取量為每日2.4 µg,而DV則是6.0 µg。
維他命和礦物質
編輯下表顯示對於健康44歲男性給出的EAR、RDA/AI和UL。適用於其他性別/年齡組、孕婦、哺乳期婦女,以及嬰兒的「未定」情況和營養需求量可能大有不同。[6]
• 暫缺:還未制定或評估EAR值。
• 未定:無法確定UL。為防不良反應,建議只從食物中獲取這些營養素。
營養素 | EAR | RDA/AI | UL[7] | 單位 | 通常認知中含量最多的食物,USDA[8] |
---|---|---|---|---|---|
維他命A | 625 | 900 | 3000 | µg | 土雞和雞內臟、肝臟、紅辣椒、紅蘿蔔、南瓜、番薯 |
維他命C | 75 | 90 | 2000 | mg | 芭樂、橙、西柚、凍桃、[i] 燈籠椒 |
維他命D[10] | 10 | 15 | 100 | µg | 強化穀物、蕈類、酵母、紅鮭、劍旗魚科、虹鱒、沙丁魚、鱈魚肝油(還有強化食品和飲料) |
維他命K | 暫缺 | 120 | 未定 | µg | 羽衣甘藍、菠菜、黃豌豆、白扁豆、青豆、抱子甘藍、李子、蘆筍 |
維他命B6 | 1.1 | 1.3 | 100 | mg | 強化穀物、鷹嘴豆、紅鮭 |
生育酚 (維他命E) | 12 | 15 | 1000 | mg | 強化穀物、番茄膏、葵花籽 |
生物素 (B7) | 暫缺 | 30 | 未定 | µg | 全穀類、扁桃、花生、牛肝、蛋黃、鮭魚[11] |
鈣[10] | 800 | 1000 | 2500 | mg | 強化穀物、羽衣、扁桃、煉奶、芝士、無花果 |
氯化物 | 暫缺 | 2300 | 3600 | mg | 食鹽 |
鉻 | 暫缺 | 35 | 未定 | µg | 西蘭花、火雞火腿、吞拿魚、葡萄[12] |
膽鹼 | 暫缺 | 550 | 3500 | mg | 蛋黃、肉類、卵磷脂、牛肝、煉乳、藜、鮭魚、鱈魚 |
銅 | 700 | 900 | 10000 | µg | 葵花籽、牡蠣、龍蝦、腰果、黑朱古力、晶瑩大麥 |
氰鈷胺 (B12) | 2.0 | 2.4 | ND | µg | 強化穀物、火雞、蛤蜊、牛肉、蛋黃、沙丁魚、鮪魚、鯖魚 |
氟離子 | 暫缺 | 4 | 10 | mg | 加氟過的或天然含氟的公共飲水 |
葉酸 (B9) | 320 | 400 | 1000 | µg | 綠葉蔬菜、強化白米、強化穀物、強化粗粟米粉 |
碘 | 95 | 150 | 1100 | µg | 碘鹽、海帶、鱈魚 |
鐵 | 6 | 8 | 45 | mg | 強化穀物、火雞、核桃、黑朱古力、菠菜 |
鎂 | 330 | 400 | 350[ii] | mg | 蕎麥麵、燕麥片、菠菜、杏仁、黑朱古力、干小麥、藜 |
錳 | 暫缺 | 2.3 | 11 | mg | 燕麥麩、全麥麵粉、小麥片、燕麥片、糙米、蒸穀米、黑朱古力 |
鉬 | 34 | 45 | 2000 | µg | 豆類、穀物產品、綠色豌豆、堅果和種子[14] |
煙酸 (B3) | 12 | 16 | 35 | mg | 強化穀物、黃鰭吞拿魚、鮭魚、雞肉 |
泛酸 (B5) | 暫缺 | 5 | 未定 | mg | 強化穀物、牛肝、香菇 |
磷 | 580 | 700 | 4000 | mg | 粟米麵、煉乳、小麥粉、燕麥片、糙米、小麥片、牛奶、肉類 |
鉀 | 暫缺 | 4700 | 未定 | mg | 薯仔、香蕉、茄汁、番茄、橙汁、甜菜、藜、燕麥片、干小麥、豆類、豌豆、腰果、開心果 |
核黃素 (B2) | 1.1 | 1.3 | 未定 | mg | 扁桃、芝麻、意大利粉、牛肝、火雞 |
硒 | 45 | 55 | 400 | µg | 巴西堅果、石斑魚、黃鰭吞拿魚、牛肉、沙丁魚、鮭魚、蛋黃、晶瑩大麥、鯖魚 |
鈉 | 暫缺 | 1500 | 2300 | mg | 洋蔥湯調料、味噌、食鹽、蛋白 |
硫胺素 (B1) | 1.0 | 1.2 | 未定 | mg | 強化穀物、強化小麥粉、麵包屑 |
鋅 | 9.4 | 11 | 40 | mg | 堅果、牡蠣、強化穀物、牛肉、烤豆、燕麥片 |
EAR:估計平均需求;RDA:推薦膳食攝取量;AI:適當攝取量;UL:可耐受最高攝取量。
除此之外,建議不要將這些物質加入食物或膳食補充劑中。對於這些物質的副作用有一些研究,然而結論常常不夠充分:
物質 | RDA/AI | UL | 單位/天 |
---|---|---|---|
砷 | — | 未定 | — |
矽 | — | 未定 | — |
釩 | — | 1.8 | mg |
宏量營養素
編輯以下給出40—50歲男性和女性的RDA/AI[6]:
物質 | 攝取量(男性) | 攝取量(女性) | 通常認知中含量最多的食物[8] |
---|---|---|---|
飲用水[i] | 3.7 L/日 | 2.7 L/日 | 水、西瓜、萵苣 |
糖類 | 130 g/日 | 130 g/日 | 牛奶、穀物、水果、蔬菜 |
蛋白質[ii] | 56 g/日 | 46 g/日 | 肉類、魚類、豆類 (豌豆、扁豆等)、堅果、牛奶、芝士、雞蛋 |
膳食纖維 | 38 g/日 | 25 g/日 | 大麥、小麥片、燕麥片、豆類、堅果、蘋果 |
脂肪 | 20–35% 卡路里 | 油、牛油、豬油、堅果、種子、肥肉切塊、蛋黃、芝士 | |
亞油酸,一種 Ω-6脂肪酸 (多元不飽和脂肪) | 17 g/日 | 12 g/日 | 葵花籽、葵花子油、紅花油 |
Α-亞麻酸, 一種 Ω-3脂肪酸 (多元不飽和脂肪) | 1.6 g/日 | 1.1 g/日 | 亞麻籽油 (亞麻)、鮭魚、沙丁魚 |
膽固醇 | 300 mg[15] | 雞內臟、火雞內臟、牛肝、蛋黃 | |
反式脂肪 | 越低越好 | ||
飽和脂肪 | 在飲食均衡的前提下,越低越好 [16] | 椰子、肉、椰子油、豬油、芝士、牛油、朱古力、蛋黃 | |
額外的糖分 | 不超過 25% 卡路里 | 甜味的加工食品、例如糖果、糖果、餅乾、蛋糕、果醬、功能飲料、汽水等 |
計算方法
編輯計算RDA的公式如下所示:
「如有EAR的標準差資訊且對此營養素的需求對稱地分佈,那麼將RDA定位EAR加兩倍標準差:
如果關於需求離散性的數據不足以計算標準差,則假定變異係數為10%,除非已有數據顯示更大的離散程度。若將變異係數假定為10%,則將其兩倍的量加上EAR所得的值定義為RDA。這樣所得的RDA公式則為:
此攝取量在統計學上可代表97.5%人口的需求。」[17]
證據採用標準
編輯2007年9月,醫學研究所舉辦了題為「參考膳食攝取量的發展,1994到2004:學到的教訓和未來的挑戰」的研討會。[18]會中一些演講者表示,當前的參考膳食攝取量多是基於證據金字塔的最底層制定的,也就是說,不是基於最高層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來制定的。他們呼籲制定飲食建議的時候,應參照更高等級的證據來制定。
適從情況
編輯營養素 | 美國達到EAR攝取量的兩歲以上人群比例,2004年[19] |
---|---|
蛋白質 | 88.9% |
維他命A | 46.0% |
維他命C | 51.0% |
維他命E | 13.6% |
硫胺素 | 81.6% |
核黃素 | 89.1% |
煙酸 | 87.2% |
維他命B6 | 73.9% |
葉酸 | 59.7% |
維他命B12 | 79.7% |
磷 | 87.2% |
鎂 | 43.0% |
鐵 | 89.5% |
硒 | 91.5% |
鋅 | 70.8% |
銅 | 84.2% |
鈣 | 30.9% |
纖維 | 8.0% |
鉀 | 7.6% |
35% 以下的卡路里來自總脂肪 | 59.4% |
10% 以下的卡路里來自飽和脂肪 | 40.8% |
膽固醇 < 300 mg | 68.4% |
鈉 <= 2,300 mg | 29.9% |
參見
編輯參考引用
編輯- ^ 1.0 1.1 A Consumer's Guide to the DRIs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Health Canada. 2010-11-29 [2012-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22).
- ^ 2.0 2.1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Applications in Dietary Planning. National Academy Press. 2003: 51. ISBN 978-0-309-08853-4.
- ^ 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s For Vitamins And Minerals (PDF), 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2006 [2016-08-1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3-16)
- ^ Harper AE. Contributions of women scientists in the U.S.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s. J. Nutr. November 2003, 133 (11): 3698–702 [2016-08-14]. PMID 1460809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08).
- ^ Nestle, 35
- ^ 6.0 6.1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 Recommended Intakes for Individuals (PDF), Food and Nutrition Board, Institute of Medicine, National Academies, 2004 [2009-06-0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03-14)
- ^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 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s, Vitamin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Food and Nutrition Board, Institute of Medicine, National Academies, 1997
- ^ 8.0 8.1 8.2 USDA National Nutrient Database for Standard Reference, SR23, 2010. [2016-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7).
- ^ P. Kendall. Freezing Fruits.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Extension. 2013 [2014-10-02]. Fact Sheet No. 9.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13).
- ^ 10.0 10.1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for Calcium and Vitamin D.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2011 [2016-08-14]. ISBN 0-309-16394-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9). 簡明摘要 – Institute of Medicine.
..., The IOM finds that the evidence supports a role for vitamin D and calcium in bone health but not in other health conditions. Further, emerging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too much of these nutrients may be harmful, challenging the concept that 「more is better「.
- ^ Biotin. Micronutrient Information Center, Linus Pauling Institute, Oregon State University.[永久失效連結]
- ^ Chromium. Micronutrient Information Center, Linus Pauling Institute,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2016-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7).
- ^ 存档副本. [2016-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8).
- ^ Molybdenum. Micronutrient Information Center, Linus Pauling Institute,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2016-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23).
- ^ 14. Appendix F: Calculate the Percent Daily Value for the Appropriate Nutrients. Guidance for Industry: A Food Labeling Guide. Office of Nutrition, Labeling, and Dietary Supplements, Center for Food Safety and Applied Nutrition,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October 2009 [2016-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07).
- ^ "存档副本 (PDF). [2009-06-0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03-14)."
- ^ Panel on Micronutrients 2001
- ^ The Development of DRIs 1994–2004: Lessons Learned and New Challenges. . [2016-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13).
- ^ California. Community Nutrition Mapping Project. USDA 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 "All U.S." column. [6 Nov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