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格雷伯

美國人類學家

大衛·格雷伯(英語:David Graeber,1961年2月12日—2020年9月2日),美國人類學家無政府主義活動家。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1]。以對官僚主義、政治和資本主義的尖銳描寫而聞名[2]

大衛·格雷伯
2015年
出生David Rolfe Graeber
(1961-02-12)1961年2月12日
 美國紐約市
逝世2020年9月2日(2020歲—09—02)(59歲)
 意大利威尼斯
國籍 美國
母校芝加哥大學
知名於債的歷史英語Debt: The First 5000 Years
狗屁工作
《無政府主義人類學碎片》
佔領華爾街運動
網站https://davidgraeber.org/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
機構
受影響自
施影響於佔領華爾街運動

生平

編輯

他的父母是工人階級出身的知識分子[3],且都是猶太人[4]。他的母親露絲·魯賓斯坦曾是一名製衣工人,1930年代活躍於國際婦女服裝工人工會,並在音樂劇中扮演主要角色[3][5]。他的父親肯尼斯早年加入美國青年共產主義聯盟,參加了1936年巴塞隆拿西班牙革命內戰。1939年蘇德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前便退出了青年聯盟[6]

大衛·格雷伯於1978年畢業於菲臘斯學院,1984年獲紐約州立大學帕切斯分校文學學士學位。少年時期曾經熱衷鑽研瑪雅文而獲得哈佛大學的獎助邀請,但格雷伯選擇前往芝加哥大學深造,期間獲得富布賴特獎學金,在馬達加斯加貝塔富進行了為期20個月的民族誌研究田野調查[7]。1996年獲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1987年的災難:馬達加斯加農村地區的記憶與暴行》,導師為馬歇爾·薩林斯[8][9]

1998年,受聘為耶魯大學助教授,隨後升任副教授[8]。2005年5月,在他即將獲得終身教職的前一年,耶魯大學人類學系決定不與他續約。格雷伯指責這是由於政治立場原因。有4500多名同事和學生在支持他的請願書上簽名[8]。2005年12月,他同意在接受一年的帶薪休假後離開耶魯大學。2006年春,他教了最後兩門課程「文化人類學導論」(有200多名學生參加)和「直接行動和激進社會理論」研討會。2008年至2013年,他在倫敦大學金匠學院任教。2013年,他接受了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教授職位[10]

 
2007年,格雷伯(左)參加紐約市聯合廣場移民者集會

20世紀90年代後期,他開始積極參與政治活動。他是2011年佔領華爾街運動的關鍵人物之一。2011年11月,《滾石》雜誌稱讚格雷伯為佔領華爾街運動提供了主題「我們就是那99%的人」。但是格雷伯卻說,這個口號「是大家集體創造的」[11]。2011年8月2日,他參與召集第一屆紐約市大會,當時僅有60名參與者。隨後,他參加工作組會議以及組織有關非暴力抵抗的法律和醫學培訓班。他曾在祖科蒂公園紮營數天,後離開紐約市前往德克薩斯州柯士甸[3]

2019年10月11日,格雷伯在倫敦特拉法加廣場反抗滅絕活動中發表講話,談到「狗屁工作」與環境損害之間的關係[12]

2019年,他與妮卡·杜布羅夫斯基(Nika Dubrovsky)結婚[13]。2020年9月2日他在意大利威尼斯與妻子和朋友一起度假時,因急性胰腺炎在當地的一家醫院去世,享年59歲[14]。他在生前的最後一刻,依然像往常一樣活躍於Twitter[15]

著作列表

編輯

書籍著作

編輯
出版年份 原文標題 ISBN 出版社 備註
2001 Toward an Anthropological Theory of Value: The False Coin of Our Own Dreams ISBN 978-0-312-24044-8 Palgrave
2004 Fragments of an Anarchist Anthropolog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ISBN 978-0-9728196-4-0 Prickly Paradigm Press
2007 Lost People: Magic and the Legacy of Slavery in Madagascar ISBN 9780253349101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7 Possibilities: Essays on Hierarchy, Rebellion, and Desire 9781904859666 AK Press
2011 Revolutions in Reverse: Essays on Politics, Violence, Art, and Imagination 9781570272431 Minor Compositions / Autonomedia
2009 Direct Action: An Ethnography 9781904859796 AK Press
2011 Debt: The First 5000 Years 9781933633862 Melville House
2013 The Democracy Project: A History, a Crisis, a Movement 9780812993561 Spiegel & Grau
2015 The Utopia of Rules: On Technology, Stupidity, and the Secret Joys of Bureaucracy 9781612193755 Melville House
2017 On King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9780986132506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薩林斯合著
2018 Bullshit Jobs: A Theory 9780241263884 Penguin
2021 The Dawn of Everything: A New History of Humanity英語The Dawn of Everything: A New History of Humanity 9780241402429 Allen Lane David Wengrow英語David Wengrow合著
2023 Pirate Enlightenment, or the New Libertalia 9780374610197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中文譯著

編輯
初版年份 中文譯名 原文標題 譯者 ISBN 出版社 語言
2012 債:第一個5000年 Debt: The First 5000 Years英語Debt: The First 5000 Years 孫碳; 董子云 ISBN 9787508635545 中信出版社 簡體中文
2013 債的歷史:從文明的初始到全球負債時代 Debt: The First 5000 Years英語Debt: The First 5000 Years 羅育興、林曉欽 ISBN 9789862724361 商周出版 繁體中文
2014 無政府主義人類學碎片 Fragments of an Anarchist Anthropology英語Fragments of an Anarchist Anthropology 許煜英語Yuk Hui ISBN 9787549555277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簡體中文
2014 為什麼上街頭?: 新公民運動的歷史、危機和進程 The Democracy Project: A History, A Crisis, A Movement英語The Democracy Project 湯淑君、李尚遠、陳雅馨 ISBN 9789862726075 商周出版 繁體中文
2016 規則的烏托邦:官僚制度的真相與權力誘惑 The Utopia of Rules: On Technology, Stupidity, and the Secret Joys of Bureaucracy英語The Utopia of Rules 李尚遠 ISBN 9789864770052 商周出版 繁體中文
2019 40%的工作沒意義,為什麼還搶着做?論狗屁工作的出現與勞動價值的再思 Bullshit Jobs: A Theory 李屹 ISBN 9789864776092 商周出版 繁體中文
2022 毫無意義的工作 Bullshit Jobs: A Theory 呂宇珺 ISBN 9787521743883 中信出版社 簡體中文
2023 規則的悖論:想像背後的技術、愚笨與權力誘惑 The Utopia of Rules: On Technology, Stupidity, and the Secret Joys of Bureaucracy英語The Utopia of Rules 倪謙謙 ISBN 9787521749816 中信出版社 簡體中文
2024 萬事揭曉: 一部探討人類的新歷史 The Dawn of Everything英語the Dawn of Everything 林紋沛 ISBN 9786263107038 麥田出版 繁體中文

參考資料

編輯
  1. ^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Staff List.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2013-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9). 
  2. ^ 吳俊燊; 董牧孜. 占领华尔街运动发起人、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逝世,享年59岁. 新京報. 2020-09-04. 
  3. ^ 3.0 3.1 3.2 Bennett, Drake. David Graeber, the Anti-Leader of Occupy Wall Street: Meet the anthropologist, activist, and anarchist who helped transform a hapless rally into a global protest movement. Business Week. 2011-10-26 [2011-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2). 
  4. ^ Stuart Jeffries. David Graeber interview: So many people spend their working lives doing jobs they think are unnecessary. The Guardian. 2015-03-21 [2020-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9). 
  5. ^ Paid Notice: Deaths: Graeber, Ruth R.. The New York Times. 2006-04-20 [2011-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9). 
  6. ^ Kenneth Graeber. Abraham Lincoln Brigade: Spanish Civil War History and Education. [2011-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07). 
  7. ^ Berrett, Dan. Intellectual Roots of Wall St. Protest Lie in Academe.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2011-10-16 [2013-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07). 
  8. ^ 8.0 8.1 8.2 Arenson, Karen W. When Scholarship and Politics Collided at Yale. The New York Times. 2005-12-28 [2011-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23). 
  9. ^ Graeber, David. David Graeber. Yale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Yale University. 2004 [2020-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2-22). 
  10. ^ Shea, Christopher. A Radical Anthropologist Finds Himself in Academic 'Exil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2013-04-15 [2013-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17). 
  11. ^ Graeber, David. The Democracy Project. Spiegel & Grau. 2013: 41. ISBN 978-0812993561. As a matter of historical record, since there is so much discussion of the origin of the slogan "We Are the 99 Percent," the answer is that - appropriately enough - it was a collective creation. 
  12. ^ Writers Marathon by Writers Rebel | Theatre in London. Time Out London. [2020-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12). 
  13. ^ David Graeber. I've never been married before. Even though the proper ceremony is later in London & Berlin, I have never been more moved that someone who actually knows me would want to be with me forever.. 25 April 2020 [12 September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3) –透過Twitter. 
  14. ^ Cain, Sian. David Graeber, anthropologist and author of Bullshit Jobs, dies aged 59. The Guardian. 2020-09-03 [2020-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3). 
  15. ^ 自述:我是怎样成为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 澎湃新聞. 2020-09-04 [2020-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6).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