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攸宜(?—?),唐朝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縣)人。他是武則天伯父武士讓的孫子,武惟良的兒子。

武攸宜原為唐朝的右衛勛二府中郎將。690年九月十二,武則天迫使兒子唐睿宗退位,自稱聖神皇帝,建立武周,武攸宜被封為建安郡王[1]。同時,武承嗣為魏王,武三思為梁王,武攸寧為建昌王、武攸歸九江王、武攸望會稽王,武懿宗河內王、武嗣宗臨川王、武載德潁川王,武攸止恆安王,武攸暨千乘王,武重規高平王、武攸緒安平王、武仁範河間王,武延基南陽王、武延秀淮陽王,武崇訓高陽王、武崇烈新安王,武延暉嗣陳王、武延祚咸安王[2]。691年四月,朝廷命令建安王武攸宜留守長安,後來改任同州刺史武攸緒隱居,武則天派武攸宜勸說,武攸緒婉拒。

696年九月,契丹李盡忠孫萬榮反周,武則天任命同州刺史建安王武攸宜為右武威衛大將軍,充任清邊道行軍大總管,討伐契丹,武則天親餞白馬寺。右拾遺陳子昂任武攸宜軍府參謀、管記,軍中文翰都委任他。697年三月,武攸宜進軍至漁陽,聽說王孝傑等全軍覆沒,軍中震驚,不敢前進。陳子昂勸他分麾下萬人為前驅,擊敗契丹。武攸宜以他為儒生,不採納。數日後,陳子昂再次進計,武攸宜大怒,將他改署軍曹。陳子昂於是不再說話。契丹人乘勝侵擾幽州,攻陷城池,劫掠官吏和百姓,武攸宜派部將攻擊他們,不能取勝。又派左金吾大將軍、河內王武懿宗為大總管,御史大夫婁師德為副大總管,右武衛將軍沙吒忠義為前軍總管,率兵三十萬以討伐。在後突厥默啜的幫助下,孫萬榮被擊敗。七月二十四日,武攸宜從幽州回師獻俘。武則天赦天下,改元為神功。武攸宜擔任左羽林大將軍。

699年七月,武則天命令建安王武攸宜留守西京,接替會稽王武攸望。702年,突厥默啜犯邊,九月十七日,武則天又任命相王李旦為并州道元帥,任命武三思、武攸宜、魏元忠三人為李旦的副職;任命姚元崇長史,司禮少卿鄭杲為司馬,但是沒有赴任,兵未出,默啜退去。703年九月十九日,武則天派左武衛大將軍武攸宜充任西京留守。705年,張柬之任用張易之的黨羽武攸宜為右羽林大將軍,麻痹張易之等人。神龍革命後,建安郡王武攸宜降封為息國公,擔任工部尚書唐中宗景龍年間,轉任右羽林大將軍,總禁兵前後十年。病卒[3]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