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化
水文化是人類創造的與水有關的科學、人文等方面的精神與物質的文化財產。
科學之水
編輯水是人類生活的重要資源,特別是農業需要大量水進行灌溉,人類文明的起源大多都在大河流域,如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兩河流域的巴比倫文明以及長江黃河流域的中華文明等。早期城市一般都在水邊建立,以解決灌溉、飲用和排污問題。水道同時也解決了運輸問題。現代工業農業更是大量需要用水。因此水的分佈對經濟佈局有重要的影響。此外,人類也通過水路運輸來載運旅客和貨物,發展經濟。
人類對水的利用不僅僅局限於水本身,而且也對水能進行利用,水電站就是把水能轉變為電能的工程設施。另一方面,水澇害和洪水等自然災害也對人類產生了負面影響。為此人類修建水利,保護自身的安全並利用水為自己服務。
在保健上,人類通過水療以防病治病。
由於水對人類的重要性,因此形成了一些專門與水有關的研究領域:
- 水力學:研究以水為代表的液體的宏觀機械運動規律及其在工程技術中的應用。
- 水彈性力學:把液體和固體彈性系統作為一個統一的動力系統來研究它們之間相互作用的理論。
- 水文科學:研究地球上水的起源、存在、分佈、循環、運動等變化規律的學科。
- 水文地球化學:研究地下水的化學成分的形成和各種元素在水中遷移的學科。
還有一些與水有關的工程學科:
哲學之水
編輯在文明的早期,人們開始探討世界各種事物的組成或者分類,水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認為水是萬物的本源;其後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又提出四元素說,認為世界由「氣、水、火、土」四種元素組成,水是其中之一。古印度哲學家也提出了「地、水、火、風、氣」五大的概念,後來在佛教中演化為「地、水、火、風」四大種的說法。在中國古代春秋戰國時期提出了五行學說,認為把宇宙間的事物分別歸屬於水、火、木、金、土五種基本的類別,水在五行中佔有一席之地,代表潤化、生機、財富等意義。
宗教與水
編輯由於水有洗淨的功能,因此在宗教之中,水往往被認為能洗淨人身體及靈魂上的罪惡。基督宗教之中,在舊約聖經記載,創世之初上帝為了人類的罪惡以洪水滅世,在新約之中,耶穌本身受過洗者若翰的洗禮,後來基督徒是經由受洗禮聖事進入教會,福音中記載耶穌行過許多與水有關的奇蹟,在加納的一場婚宴中,他將水變成酒,此外還在水面上行走。天主教的聖水被認為能滌淨罪愆,某些聖地的泉水被認為可以治病。
在東方宗教之中,印度教的傳統是人的一生中必須到瓦拉納西以恆河之水沐浴一次,洗淨一身的罪惡。在更東方的中國,大乘佛教中的觀世音菩薩的形象是手托柳枝淨瓶,普施甘霖;道教之中,則有以符灰泡水供人飲用以治病的習俗;風水之術則認為一切物體方位對於運勢均有影響,水就是影響環境的因素之一。
人文之水
編輯由於水對生命的重要意義以及它的獨特特性,在文學、神話、藝術等文化的各個領域中,經常會出現帶有特殊寓義的水的形象和借代。
- 水與藝術
- 水與文學
水上運動及活動
編輯與水有關的節日
編輯- 潑水節:四月十三日至四月十六日
- 世界水日:3月22日
- 國際航海日:3月17日
- 世界防止荒漠化和乾旱日:6月17日
水資源危機
編輯地球上水總儲量約為1.36×1018m3,但除去海洋等鹹水資源外,只有2.5%為淡水。淡水又主要以冰川和深層地下水的形勢存在,河流和湖泊中的淡水僅佔世界總淡水的0.3%。
世界氣象組織1996年初指出:缺水是全世界城市面臨的首要問題,估計到2050年,全球有46%的城市人口缺水。對於水資源稀少的地區來說,水已經超出生活資源的範圍,而成為戰略資源,由於水資源的稀有性,水戰爭爆發的可能性越來越高。水戰爭主要是因為河川上流國家在河川上建立水壩,或是更改河川流向,造成河川下流國家無水可用所引起。國際河川中,印度河、約旦河、尼羅河及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由於水資源由數國共用,均被認為可能引起水戰爭。其中孕育三大宗教的約旦河最是爭議不斷,四次中東戰爭都與它有關。1967年的以阿戰爭,以色列佔領了被稱為「中東水塔」的戈蘭高地-約旦河發源地,以「土地換水源」成了敘利亞跟以色列談判中的重要策略。目前約旦河主權和分配仍是巴勒斯坦與以色列談判的五大難題之一。此外,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二河流域的發源國土耳其與下游國也常為水資源分配而生齟齬;尼羅河上游國蘇丹則因水資源與下游國埃及不睦。
為讓全世界都關心淡水資源短缺的問題,第47屆聯合國大會確定每年3月22日為世界水日。許多國家也制定了水法,通過政府來調整水的開發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