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山 (喀喇沁人)
伯顏帖木兒·海山[1](蒙古語:ᠪᠠᠶᠠᠨᠲᠡᠮᠦᠷ ᠦᠨ
ᠬᠠᠶᠢᠰᠤᠨ,中蒙胡都木文轉寫:Bayantemür-ün Hayišan[2],約1862年—1917年),屬內蒙古蒙古族,清末卓索圖盟喀喇沁右翼旗(蒙古貞)人,蒙古獨立運動領袖。
海山 | |
---|---|
出生 | 約1862年 大清內扎薩克蒙古卓索圖盟喀喇沁右旗 |
逝世 | 1917年 中華民國北京 |
職業 | 蒙古獨立運動領袖 |
生平
編輯喀喇沁右旗官員
編輯海山大約出生於1862年[3],喀伊剌特(Khailtad)氏[4]。其出生地點是內蒙古卓索圖盟喀喇沁右旗(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寧城縣)。清朝末年,大量漢族農民進入卓索圖盟,將牧場變為農田。海山家適應了這一社會變化,成為了富有的地主。海山自幼接受全面教育,學習了蒙古語、滿語、漢語(後來又學習了俄語)。
海山在喀喇沁右旗衙門內任職。當漢族會道門金丹道在1891年襲擊了喀喇沁右旗後,海山領着直隸省派出的軍隊鎮壓了金丹道的起事。海山還幫助喀喇沁右旗喀喇沁扎薩克杜棱郡王貢桑諾爾布推進蒙古現代化教育及軍事訓練。1900年,受義和團運動的影響,金丹道殘餘勢力重新開始活動。作為喀喇沁右旗官員,海山率領旗的軍隊成功制服了500名金丹道起事者。[5]
1902年冬,一項誣告迫使海山離開了家鄉。當時他私自監禁了一名活下來的起事領導人張連升,張連升一直在從事反蒙古人的活動。但是,海山必須將張連升移送給清政府的地方官員,因為在金丹道事件後,清政府的地方官員負責審理這些漢族犯人。張連升在監禁中自殺身亡,其家屬指控海山謀殺了張連升。[5]
蒙古獨立運動
編輯海山逃到了哈爾濱,並在此結識了俄羅斯帝國陸軍上校彼得羅·錫特羅倭。海山在哈爾濱創辦了第一張蒙古文報紙《ᠮᠣᠩᠭᠣᠯ ᠤᠨ
ᠰᠣᠨᠢᠨ ᠪᠢᠴᠢᠭ》(蒙古新聞),該報由俄羅斯帝國的東清鐵路出版。[6]此後,海山於1907年前後秘密赴外蒙古庫倫(今蒙古國烏蘭巴托)。[7]
此時,海山考慮蒙古人必須建立自己的獨立國家。1909年,海山會見了古斯塔夫·約翰·蘭司鐵,蘭司鐵在其第二次考古之旅中訪問了蒙古,海山秘密地將其政治理念告訴了蘭司鐵。[6]此外,根據俄國陸軍上校M. Popov的敘述,海山要求俄國代表們支援蒙古武器並支持蒙古人建立一個民族國家。海山稱,如若不能如願,蒙古人將轉向日本尋求幫助。[7]
1910年春,由於新任庫倫辦事大臣三多抵達庫倫推行「新政」,政治緊張加劇,蒙古人認為新政將使他們難以生存。王公和喇嘛們在舉行秘密會議之後,決定派出代表團赴俄羅斯帝國尋求幫助。作為該代表團成員之一,海山於同年8月隨團訪問了聖彼得堡。海山看樣子代表了內蒙古,並且可見他們想建立一個大蒙古,不僅包括如今的蒙古國,而且也包括如今中國境內的蒙古族聚居區。由於缺少這一時期的歷史資料,海山在此次運動中的作用仍不清楚。根據中華民國初年派赴庫倫的專使陳籙記載,1915年巴林·車林多爾濟(副外務大臣)稱,「如果海山沒有來庫倫,外蒙古將沒辦法獲得獨立。」[6]
1911年10月,中國爆發辛亥革命。不久,外蒙古王公和喇嘛們也宣佈獨立,12月30日建立了大蒙古國政府。海山在該政府中任內務部司官,當時內務部在內務大臣車林齊密特領導下,是最有權力的部門。車林齊密特也是一位狂熱的泛蒙古主義者。海山的地位則較低。[6]1911年12月30日博克多汗的封賞名單中,海山排名第3位,封賞內容如下:[8]
內蒙古喀喇沁貢桑諾爾布王旗[9]的海山,著賜沁珠圖格勒圖世襲名號及輔國公爵,賞褐韁,並賞在喀爾喀台站馳驛特權,著授內務部司官之職。
俄國人不得不通過車林齊密特來行使權力。很快,博克多汗和車林齊密特都厭倦了俄國對蒙古的政策。海山被俄國代表們視為反俄國分子。1912年7月,博克多汗不得不設立了內閣總理大臣一職,以剝奪內務大臣車林齊密特的權力,親俄國的那木囊蘇倫被任命為內閣總理大臣,這嚴重打擊了車林齊密特和博克多汗。[6]
1912年,博克多汗賜海山輔國公爵(或簡稱 "公"),並賜其一塊靠近蒙俄邊界的土地。海山攜全家遷居該地,並開始用他的俄羅斯人、布里亞特人、漢人僱農為其進行農業生產,這引發了他同當地游牧人口的矛盾。[10]
博克多汗政府的未來很不確定。在爭取蒙古獲得國際承認方面,車林齊密特試圖於1913年1月通過外交途徑同日本聯繫。但車林齊密特的努力最終失敗,不僅因為俄國的壓力太強大,也因為日本對外蒙古採取不干涉政策。無疑此次失敗使包括海山在內的來自內蒙古的人士十分震驚。[6]
1913年1月,海山、烏泰(來自哲里木盟)、芒來巴特爾·達木丁蘇隆(來自呼倫貝爾)和其他來自內蒙古的人士開始了吞併內蒙古的戰爭。儘管到1913年中旬,博克多汗的軍隊成功控制了內蒙古的一大部分地區,俄國的反對和缺乏後備軍使得外蒙古的軍隊不得不於同年12月撤回外蒙古。[6]
與此同時,海山秘密同自己原來的主子貢桑諾爾布取得了聯繫,當時貢桑諾爾布正在中華民國任職。1913年9月,海山派兒子赴北京,宣稱海山急切地希望回到自己的家鄉。海山被博克多汗的政府逮捕,罪名是叛逆。海山在北京的兒子要求中華民國政府給博克多汗的政府施加壓力,以使海山獲釋。結果,海山於1914年初被釋放。
1913年11月,俄國和中國達成了一項聯合聲明,確認了中國對外蒙古的宗主權,並確定了外蒙古自治區域的範圍。1915年在恰克圖的俄、中、蒙三方會談達成了《中俄蒙協約》,確定了外蒙古在中國內部實行自治,這對泛蒙古主義是一個致命打擊。
在希望破滅之後,海山於1915年經俄國來到北京。海山擔任蒙藏事務局副總裁,並被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封為貝子。1917年,海山在北京逝世。[5]
著作
編輯- 《蒙漢合璧五方元音》
參考文獻
編輯- ^ 按照蒙古族傳統人名規則,「伯顏帖木兒」為其父名,「海山」為其本名。翻譯時須去掉詞尾「林」,按原形音譯。
- ^ ХАЙСАН Баянтөмөрийн. Монгол хэлний их тайлбар толь. [2023-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9) (蒙古語).
- ^ 生年約1862年是根據海山自己寫下的文字推斷的,見 (Nakami, 1980.)
- ^ 見(Burensain 2007)。其來源是Brief history of the Mongghuljin Khayilatud Clan (mongɣulǰin qayilatud obuɣtan nu tobči teüke) (1997)。注意這部私人出版的書籍宣稱海山生於1857年,這和本條目中使用的另一來源不一致。
- ^ 5.0 5.1 5.2 The commentary on Wang Guojun (汪國鈞)'s Menggu Jiwen (蒙古紀聞) by Masi (瑪希) and Xu Shiming (徐世明), published in 2006.
- ^ 6.0 6.1 6.2 6.3 6.4 6.5 6.6 Tatsuo Nakami, The Minority's Groping: Further Light on Khaisan and Udai, Journal of Asian and African Studies, No. 20, pp. 106-120, 1980 online edit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7.0 7.1 Nakami Tasuo 中見立夫. Haisan to Otai: Bogudo haan seiken ka ni okeru minami Mongoru jin ハイサンとオタイ: ボグド・ハーン政権下における南モンゴル人 (Khaisan and Udai: Two Southern Mongols under the Bogdo Khan Regime), Tōyō Gakuhō, Vol. 56, No. 1, pp. 125-170, 1974.
- ^ 周學軍,哲布尊丹巴政權內閣總理大臣設置考——兼與呂一燃先生商榷,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9年第3期,第69-82頁
- ^ 即喀喇沁右翼旗,當時該旗的札薩克親王品級多羅杜棱郡王是貢桑諾爾布。
- ^ Borjigin Burensain ボルジギン・ブレンサイン, Harachin Tomedo imin to kingendai Mongoru shakai ハラチン・トメド移民と近現代モンゴル社會 (Mongolian immigrants from the Qaračin and Tumed areas within modern Mongolian society), Kingendai Uchi Mongoru Tōbu no henyō 近現代內モンゴル東部の変容 (Social and Cultural Change in Eastern Inner Mongolia in the Modern Period), pp. 318-345,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