糍粑
糍粑是中國民間傳統食品,是糍、打糕的一類,廣泛分佈於南方地區和少數北方地區如香港、廣東、福建、廣西、貴州、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上海、江蘇等地。打糍粑是一種傳統的節日風俗,多為慶祝新年等節日,每個地區因民族及習俗不同而各有差異。在中國大陸,作為賀年食品的糍粑一般會在臘月製作,在農村,一般整個家族都會在一起打糍粑,以慶祝即將到來的新年,而在台灣則多於婚喪喜慶活動,或廟會拜拜聚會時,經常用糍粑招待賓客,製造過程中會引入機器代替,比如會將泡過的糯米用機器磨成米漿,之後蒸熟,再後續處理,跟傳統方式由熟糯米捶搗出黏性的方法不完全一樣[1]。
起源地 | 中國 |
---|---|
地區 | 中國南部 |
302 千卡 (1264 千焦) |
製作方法
編輯製作方法
編輯將糯米用水浸泡一天以上,將水濾乾之後蒸熟。將蒸好的糍粑放在石臼裏面,用大木槌等工具舂爛至膠狀。然後將這團膠狀物放入灑上糯米粉的器皿中揉搓,有些地區由兩人進行,一個拿着木槌站着敲打,另外一個蹲着用手將糍粑揉成團狀。每打一下揉一次。用模具製成各種形狀或直接製成餅狀或團狀,其大小會依據具體的用途而定。放在通風乾燥的地方晾乾。待要食用時,可以油炸,水煮或直接用火烤熟[2]。
佐料粉
編輯花生,黃豆,芝麻炒後磨粉,可以隨意搭配用作佐料
各地差異
編輯- 梅州客家糍粑:廣東梅州客家:客家人會附帶蘸上炒米、花生、芝麻、黃糖等配製而成的佐料粉再吃。當地有傳統說法「十月朝,糍粑粄子碌碌燒。」就是說農曆十月每家都在製作糍粑。[3]
- 閩清糍粑:福建閩清人吃糍粑的佐料是炒熟磨細的芝麻、花生、豆、糖混合的粉。當地製作的糍粑體積較大。[4]
- 馬祖糍粑:當地稱「𥻵」,馬祖人吃糍粑的佐料為花生粉,婚喪喜慶可見。
- 桂林糍粑:廣西桂林會加入餡料如豆茸、蓮茸、芝麻桂花糖等,還會沾上白糖或熟豆粉一起吃。[5]
- 興義糍粑:貴州興義人製作時,在手上塗上蜂蠟或茶油,在臼好的糍粑團上撕下一塊,用黃豆粉、芝麻、蘇麻做餡料包起來。
- 湖南:有的地方會用當地特產的大型香葉將糍粑包起來,存放15至30天,吃的時候再撕掉香葉。也有烤糍粑這一小吃[6]
- 湘西糍粑:湖南西部臼糍粑時會用混合的茶油和蜂蠟塗在石臼和木槌上。糍粑有時候會存放在大水缸里,能存放到7月份左右。烤好的糍粑可以沾上糖,或者將糖灌入糍粑中。糍粑有時會裹着豆腐乳(當地人謂之貓乳)吃。[7]
- 四川糍粑:四川打糍粑一般在中秋節,會加入黃豆粉、芝麻粉、蜜桂花、白糖等。[8]
- 重慶糍粑:在重慶,端午節時,除傳統的包粽子意外,人們還會做糍粑,然後蘸黃豆粉、白糖等一起吃。[9]
- 糖不甩
- 油炸糍粑:中國南方地區流行的一種早餐,江南一帶稱作粢飯糕。用糯米和粳米按比例配製,再放入蒸籠內蒸熟,放涼後倒出切片,放入油鍋中炸至金黃。[10]
另見
編輯
參考
編輯- ^ 糍粑. 苗栗縣文化產業網. [2018-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28) (中文(臺灣)).
- ^ 打糍粑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2-05-02.
- ^ 梅州风味小吃. [2010-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 ^ 闽清风味小吃:糍粑. [2010-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23).
- ^ 桂林小吃-水糍粑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9-06-27.
- ^ 烤糍粑的做法介绍. [2010-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01).
- ^ 湘西糍粑. [2010-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01).
- ^ 亲手做地道四川小吃糯米糍粑. [2010-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01).
- ^ 觀瀑布打糍粑看龍舟[永久失效連結]
- ^ 糍饭糕的做法. 中國石化新聞網. 2011-03-16 [2011-10-04].[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