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夫·菲利普·武卡索維奇

約瑟夫·菲利普·武卡索維奇男爵克羅地亞語Barun Josip Filip Vukasović,1755年—1809年8月9日)是一名克羅地亞將軍,他加入了哈布斯堡王朝的軍隊,並與奧斯曼帝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作戰。在法國大革命戰爭期間,他在1796-1797年於意大利對抗拿破崙·波拿巴的戰役中指揮了一個步兵。武卡索維奇在拿破崙戰爭期間率領一個,並在戰鬥中受了致命傷。

男爵
約瑟夫·菲利普·武卡索維奇
Josip Filip Vukasović
出生1755年 (1755)
 哈布斯堡君主國克羅地亞布魯弗諾英語Bruvno
逝世1809年8月9日 (1809-08-10)(53歲)
 奧地利帝國維也納
效命 哈布斯堡君主國
 奧地利帝國
軍種步兵
服役年份1775年-1809年
軍銜中將
參與戰爭
獲得勳章瑪利亞·特蕾莎勳章英語Military Order of Maria Theresa

在克羅地亞軍事邊境格倫茨步兵中服役期間,武卡索維奇因在與奧斯曼人的戰鬥中的出色表現而獲得了令人垂涎的軍事獎。但他仍然領導着他的格倫茨步兵,在意大利與法國人作戰。1796年初,他晉升上校,受命指揮一個步兵旅。晉升將軍後,武卡索維奇參加了當年意大利的幾乎每場戰鬥,包括所有四次奧地利試圖解除曼圖亞圍城戰的企圖。1799年,他率領軍隊在意大利成功對抗法國。第二年,他再次率領軍隊對抗拿破崙。

1805年,武卡索維奇被任命為一個步兵師的師長,但很快就因未能阻止法國的進攻而被解職。1809年,他領導了一個步兵師入侵巴伐利亞。4月,他在雷根斯堡附近的幾次行動中表現出色。7月,他在率領部隊時於瓦格拉姆戰役中身負重傷。在奧地利將軍中,他表現出高於平均水平的主動性和技巧,尤其是在1796年和1809年的戰鬥中。武卡索維奇還是一個奧地利步兵團的榮譽指揮官。

早年生涯

編輯

武卡索維奇生於1755年。[1]他的父親是佩塔爾·武卡索維奇少校,克羅地亞軍事邊境的第四格倫茨步兵連的指揮官。[2]他的母親安娜也是來自格倫茨步兵的一個軍官家庭。[1][3]他的出生地在今天的克羅地亞,最初是哈布斯堡王朝克羅地亞王國名義上的一部分,但後來作為更大的軍事邊境的一部分在帝國的直接統治下。1783年,克羅地亞軍事邊境被置於克羅地亞總司令部的統一控制之下。[4]

 
19世紀中葉的克羅地亞軍事邊境

武卡索維奇於1771年畢業於位於維也納新城城堡的特蕾西亞軍事學院,他於1775年加入了格倫茨步兵團。[3]1780年晉升中尉時,武卡索維奇在黑山服役。[3]

奧地利人計劃從黑山內部開始起義,以解放巴爾幹半島,而武卡索維奇和路德維格·佩內特是爭取黑山酋長代表團的一部分。[5]

到1787年,他晉升上尉。在奧土戰爭期間,武卡索維奇表現出色,於1788年11月15日獲得瑪麗亞·特蕾莎勳章。1788年12月,他被任命為貴族。1789年,武卡索維奇組建了一支自由軍團,很快就達到了12個步兵連和4個驃騎兵中隊,共有3,000人。奧土戰爭期間,武卡索維奇擔任自由軍團的代理指揮官,軍銜為少校,隨後晉升為中校[6]1790年,他參加了采廷格勒戰役和其他一些從奧斯曼帝國手中奪回克羅地亞領土邊界地區的戰役,包括富爾揚、拉帕克、博里切瓦茨和斯爾布。[6]

武卡索維奇與約翰娜·馮·柯雷斯菲爾德結婚。他的妻子比他年輕24歲。[7]夫妻有四個孩子。[8]

法國大革命戰爭

編輯

第一次反法同盟

編輯

武卡索維奇在第一次反法同盟期間在意大利作戰,1794年晉升上校 。[6]在1795年11月的洛阿諾戰役中,他和他的部隊在一座修道院中進行了嚴密的防禦。在1796年4月的蒙特諾特戰役期間,他指揮了約翰·博利厄麾下奧地利軍隊的一個旅。4月10日,他帶領奧地利先鋒隊在熱那亞附近襲擊讓-巴蒂斯特·切爾沃尼的旅。[9]

 
武卡索維奇在洛迪戰役中率領奧軍後衛

4月12日,拿破崙在蒙特諾特之戰中擊敗了歐仁-紀堯姆·阿讓多的奧地利軍隊。次日,武卡索維奇率自己的旅前往薩塞洛與阿讓多的右翼建立聯繫,但由於命令寫得不好,他遲到了一天,錯過了11月14日的第二次德戈戰役。第二天,他帶領他的3,500名士兵從薩塞羅前往德戈。幸運的是,武卡索維奇抓住了安德烈·馬塞納的一個旅並將他們擊潰。[10]當拿破崙和馬塞納帶着大量增援出現時,武卡索維奇聰明地抓住了這次成功所提供的機會,迅速將村莊置於防禦狀態。在與法國人進行了一場硬仗之後,武卡索維奇才從鎮上撤了出去。[11]

1796年5月2日,武卡索維奇被任命為準將[7]他很快在5月10日參加了洛迪戰役。在洛迪,他率領一支由一個步兵團中的兩個營組成的後衛。在奧軍開始撤退時,他的部隊被派往第一道防線。但在持續的炮火和散兵和精銳部隊的正面攻擊下,奧地利人被擊敗了。[12]法國人在此戰後錯誤地聲稱在戰鬥中擊斃了武卡索維奇。[13]他在5月30日[14]的博爾蓋托戰役和曼圖亞圍城戰期間指揮了一個2,400人的旅。[15]8月1日解圍後,他率領守軍2,000人在卡斯蒂廖內戰役前增援主力部隊。[16]在第二次嘗試解除曼圖亞圍城戰時,他加入了保羅·戴維多維奇的蒂羅爾軍團。他在9月4日發生的羅韋雷托戰役前一天晚上跌倒時受了重傷。儘管如此,他還是在白天的戰鬥中率領他的旅。他的部隊勇敢地試圖阻止馬塞納的前進,但他們最終被法軍擊潰。[17]

在第三次嘗試解救曼圖亞時,武卡索維奇加入了蒂羅爾軍團於11月2日在森布拉的勝利和11月6日至7日的卡利亞諾戰役。17日,他的部隊奮力衝出阿迪傑河峽谷,與約瑟夫·奧克斯凱·馮·奧奇斯科在高地的縱隊匯合。他們一起在里沃利委羅內塞擊潰了法國人。[18]拿破崙在阿爾科爾戰役中獲勝後,法軍指揮官將蒂羅爾軍團趕回了特倫托[19]在第四次嘗試解救曼圖亞時,約瑟夫·阿爾文齊指揮武卡索維奇率領他的第6縱隊沿着阿迪傑河東岸下行。[20]這支奧軍部隊的炮兵支援了羅伊斯普勞恩王子海因里希十五世在河西岸的進攻,但他對里沃利戰役的災難性結果幾乎沒有其他影響,因為他的部隊在河的錯誤一側,並沒有參戰。[21]

第二次反法同盟

編輯

第二次反法同盟期間,武卡索維奇在意大利服役。當法國人被奧地利人和亞歷山大·蘇沃洛夫擊退時,[22]彼得·巴格拉季昂在1799年4月21日決定性地佔領了布雷西亞[23][24]布雷西亞的損失迫使謝勒將軍進一步撤退。指揮法國軍隊的將軍被莫羅取代,並在阿達河採取了新的防禦措施。[25]武卡索維奇在布里維奧過河的舉動使法軍感到吃驚,而奧特將軍則在特雷佐過河。[26]1799年4月28日,武卡索維奇將讓·塞律尼埃和3,000名法國軍隊困在韋爾德里奧。經過一場「激戰」後,塞魯里埃和他的2,700名倖存士兵放下了武器。[27]武卡索維奇隨後率領軍隊的先遣部隊攻佔了意大利西北部的許多城鎮。1799年7月,他成為新成立的第48步兵團的名譽指揮官,他將一直擔任這一職務,直到他去世。[28]

武卡索維奇於1799年10月晉升中將並參加了1800年的意大利戰役。[7]當拿破崙通過大聖伯納德山口入侵意大利時,他在馬焦雷湖科莫湖地區指揮了一個師。[29]5月25日,當法國將軍的護送出現時,武卡索維奇的一支騎兵巡邏隊在被法軍俘虜之前短暫地俘虜了拿破崙。[30]法軍突如其來的攻勢將武卡索維奇的部隊趕出了米蘭。在一個法國軍團的追擊下,他帶着剩下的4,000人撤退到布雷西亞和克雷莫納,錯過了馬倫哥戰役[31]

拿破崙戰爭

編輯

1805年

編輯
 
1805年10月18日的維羅納戰役

第三次反法同盟期間,武卡索維奇率領卡爾大公軍團的一個師。他的師由14個線列步兵和格倫茨營外加4個騎兵中隊組成。[32]他的任務是守衛維羅納對面的阿迪傑河東岸,並與蒂羅爾州的約翰·馮·希勒軍團保持聯繫,他用兩個營駐紮在聖佐治郊區,同時將六個營駐紮在更遠的山上。他的其餘部隊注視着更北的河流。[33]

在1805年10月18日的維羅納戰役中,安德烈·馬塞納在兩個步兵師的支持下,率領他的軍隊的輕裝連在維羅納西側的河流上突襲。[34]法國人衝過斯卡利傑羅橋[35]並迅速佔領了聖佐治,但武卡索維奇投入了更多的步兵和騎兵爭奪高地,這場鬥爭持續了一天的大部分時間。在佩斯坎蒂納的法軍轉移佔據了他的右翼旅,使其遠離戰鬥。與此同時,法軍在阿爾巴雷多的襲擊讓卡爾誤以為這是主要攻擊。直到一天結束時,海因里希·馮·貝勒加德伯爵才帶着增援出現,但阻止馬塞納在城北的山丘上建立橋頭堡已經為時已晚。大公認為武卡索維奇控制河岸的部隊太少,將他解職,並任命羅森伯格-奧爾西尼的弗朗茨·塞拉夫王子接替他的職務。[34]在維羅納,奧地利人傷亡1,622人,損失了四門大炮,而法國人只損失了大約450人。[36]

1809年

編輯

第五次反法同盟爆發時,武卡索維奇在卡爾大公的巴伐利亞軍團中指揮第三輕步兵師。他的兩個旅由莫里茨·列支敦士登和約瑟夫·普凡澤爾特領導,此外還有兩個驃騎兵團和22門火炮。[37]

 
瓦格拉姆之戰

托伊根-豪森之戰前夕,武卡索維奇在向卡爾大公提供巴伐利亞和法國軍隊動向的信息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包括勒費弗爾元帥和達武元帥之間的通信。[38]1809年4月19日,他在托伊根-豪森戰役中率領弗里德里希·霍亨索倫親王的先遣部隊,將法軍先遣部隊趕出豪森並佔領了一個制高點。當路易·達武元帥發動進攻時,他與他的部隊和抵達的增援部隊進行了嚴密的防禦。[39]武卡索維奇在行動中受了傷,但他繼續率領他的部隊參加了一場出色的戰鬥。[40]4月21日,他的部隊與巴伐利亞部隊進行了一次後衛行動。[41]當卡爾準備在4月22日早上粉碎達武的軍團時,武卡索維奇的部隊形成了奧軍主力的最左翼。[42]他的部隊給卡爾帶來了第一個消息,即拿破崙即將襲擊奧地利的左翼。[43]在當天的埃克米爾戰役中,武卡索維奇巧妙地進行了防禦,將法國人和符騰堡人擋住了足夠長的時間,讓羅森伯格親王的第四軍團得以進行部署。[44]

武卡索維奇錯過了阿斯珀恩-埃斯靈戰役,但參與了5月17日約翰·科洛拉特在林茨附近切斷拿破崙補給線的失敗嘗試。[45]瓦格拉姆戰役中,武卡索維奇領導了重組後的第三軍團中的兩個師之一。[46]7月6日,即戰鬥的第二天,他在防禦雅克·麥克唐納的進攻時受了致命傷。[47]武卡索維奇最終於1809年8月9日在維也納因傷去世。[7]他是在瓦格拉姆陣亡或受重傷的四名奧地利將軍之一。[48]

交通發展

編輯
位於卡爾洛瓦茨的雕像(左)
位於克羅地亞一個村莊的里程碑(右)

武卡索維奇在當今亞得里亞海沿岸的克羅地亞沿海地區發展交通基礎設施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在該領域最重要的貢獻是根據他的設計修建的道路。第一條是戈斯皮奇卡爾盧巴格公路,於1784年至1786之間完成。武卡索維奇設計的另一條主要路線是卡爾洛瓦茨里耶卡之間的公路,其分支服務於巴卡爾。這條路建於1803年至1811年之間。[49]

引注

編輯
  1. ^ 1.0 1.1 Ljubović 2006,第71頁.
  2. ^ Horvat, p. 22, 29
  3. ^ 3.0 3.1 3.2 Hollins (2004), p. 29.
  4. ^ Fine, pp. 370–471.
  5. ^ Stanojević, Gligor; Vasić, Milan. Istorija Crne Gore (3): od početka XVI do kraja XVIII vijeka. Titograd: Redakcija za istoriju Crne Gore. 1975: 434–435. OCLC 799489791. 
  6. ^ 6.0 6.1 6.2 Hollins (2004), p. 30.
  7. ^ 7.0 7.1 7.2 7.3 Kudrna, Leopold; Smith, Digby. V24: Vukassovich, Joseph Philipp von. The Napoleon Series. [2022-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1). 
  8. ^ Ljubović 2006,第73頁.
  9. ^ Boycott-Brown, p. 197.
  10. ^ Fiebeger, p. 6.
  11. ^ Chandler, p. 73.
  12. ^ Boycott-Brown, pp. 311–314.
  13. ^ Boycott-Brown, p. 315.
  14. ^ Boycott-Brown, p. 333.
  15. ^ Boycott-Brown, p. 364.
  16. ^ Boycott-Brown, p. 391.
  17. ^ Boycott-Brown, pp. 423–425.
  18. ^ Boycott-Brown, p. 471.
  19. ^ Chandler, p. 112.
  20. ^ Boycott-Brown, p. 492.
  21. ^ Boycott-Brown, p. 511.
  22. ^ Rothenberg, p.58
  23. ^ Rose, p. 504
  24. ^ Tucker, p. 1241
  25. ^ Wilkes, p. 836
  26. ^ Sir Alison, p. 118
  27. ^ Smith, p. 153.
  28. ^ Millar, Stephen. Austrian Infantry Regiments and Their Commanders 1792-1815: Line Infantry Regiments Nrs. 41 - 50. napoleon-series.org. [2011-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20). 
  29. ^ Arnold Marengo, pp. 102–103. map
  30. ^ Arnold Marengo, p. 96.
  31. ^ Arnold Marengo, p. 109., pp. 112–113. map
  32. ^ Schneid, p. 164.
  33. ^ Schneid, pp. 23–24.
  34. ^ 34.0 34.1 Schneid, pp. 27–28.
  35. ^ Kagan, p. 522.
  36. ^ Smith, p. 206.
  37. ^ Bowden, p. 68.
  38. ^ Petre, p. 108
  39. ^ Arnold Crisis, pp. 85–86.
  40. ^ Arnold Crisis, p. 93.
  41. ^ Arnold Crisis, pp. 127–130.
  42. ^ Arnold Crisis, pp. 151–152.
  43. ^ Arnold Crisis, p. 155.
  44. ^ Arnold Crisis, p. 164.
  45. ^ Smith, pp. 305–306.
  46. ^ Bowden, p. 164.
  47. ^ Arnold Conquers, p. 157.
  48. ^ Smith, p. 322.
  49. ^ Odluka o razvrstavanju javnih cesta u državne ceste, županijske ceste i lokalne ceste [Decision on categorization of public roads as state roads, county roads and local roads]. Narodne Novine. February 17, 2010 [September 6,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6) (克羅地亞語). 

來源

編輯

書籍

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