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錫光(1901年—1955年)號重華雲南省保山縣橫山鄉河灣村人,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將領。[1][2]

生平

編輯

1919年考入雲南講武堂。1920年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廣東革命軍,1922年參加孫中山領導的第二次護法運動。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歷任國民革命軍連長、營長、團長。1935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九十六師師長。1938年夏,趙錫光率第九十六師到漢口參加武漢會戰。1938年8月,調任一六七師師長。1939年初,陶峙岳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時,一六七師調歸第一軍建制,一六七師師長趙錫光由此成為陶峙岳的部下。1940年起,任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六軍軍長、第38集團軍副總司令(未到職)、第八戰區政治部主任。[1][2]

1946年5月,任新疆警備總司令部副總司令兼南疆警備司令和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二軍軍長。1946年6月,趙錫光到任後,開始整頓部隊。他將從解放區得來的毛澤東《軍隊內部的民主運動》當作教材,以南疆警備司令部的名義在部隊中開辦民主訓練班,並親自擔任訓練班主任,和學員們同吃、同住、同學習。第一期民主訓練班舉辦3個多月,為第四十二軍帶來了民主生活新氣象。[2]

1948年春,蔣介石整編國軍部隊,第四十二軍改編為整編第四十二師,趙錫光繼續任南疆警備司令兼第四十二師師長。整編後,國民政府和胡宗南不給趙錫光部軍餉。後來,趙錫光以「率駐疆部隊入關」的「開拔費」名義,爭取到百萬元經費。但該筆錢經過西北軍政長官公署時,被新任長官馬步芳截留20萬元,又因惡性通貨膨脹,紙幣撥到整編第四十二師時已所值很少,不夠發軍餉。趙錫光號召部隊開展生產自救。[2]

1949年4月,中華民國代總統李宗仁張治中等人到北平和談,又電令陶峙岳留下一個旅在新疆負責防務,其他部隊全數調回關內。陶峙岳接到電令後,密電趙錫光來迪化(今烏魯木齊)商量對策,趙錫光表態稱「守新疆,我不走」。陶峙岳於是心中有底,乃召集駐迪化的各位軍長、旅長到新疆警備總司令部召開軍事會議,傳達李宗仁電令,並讓將領們討論部隊是否入關。馬步芳系統的騎五軍軍長馬呈祥胡宗南系統的第一七九旅旅長羅恕人贊成照電令入關,趙錫光等將領則反對入關。入關一事乃拖延下來。[2]

1949年8月15日,陶峙岳帶新疆警備司令部供應局局長郝家駿、政工處長梁客潯,以檢查後勤的名義到南疆焉耆的一二八旅,趙錫光也從疏勒的整編第四十二師師部來到焉耆。趙錫光與陶峙岳密談數小時,約定:「一、一切行動,南疆由趙錫光負責,北疆由陶峙岳負責;二、待解放軍接近後,派員接洽,把部隊如數交給解放軍;三、部隊交妥後,陶、趙兩人解除一切職務,解甲歸田;四、請求解放軍不要在民族軍監視下改編新疆國民黨部隊,避免發生誤會,引起衝突,釀成禍亂。」8月26日,趙錫光得到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蘭州的消息。[2]

1949年9月8日,在北平毛澤東約張治中會面,表示「人民解放軍已經決定由蘭州青海分兩路向新疆進軍,希望你去電新疆軍政負責人,勸他們起義最好。從新疆得到的情況,只要你去電,他們是一定照辦的。」張治中去電後,9月10日,陶峙岳向趙錫光通報了張治中來電。陶峙岳說已與馬呈祥、葉成、羅恕人交涉,他們同意交出兵權,攜帶金銀,經南疆去巴基斯坦或者印度。根據陶峙岳之命,趙錫光親自安排了對他們照顧放行的事宜。[2]

1949年9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先頭部隊抵達星星峽。駐莎車騎兵第四旅一團團長洪亞東受到鼓舞,率部攻取莎車外圍8個炮台,包圍莎車城內的騎四旅旅部,逼旅長唐井然下台。此即「莎車事件」。趙錫光親自到莎車,和平解決了莎車事件,命令唐井然離開莎車。[2]

1949年9月24日,馬呈祥、葉成、羅恕人按約定交出兵權。馬呈祥、羅恕人先離開迪化,葉成因妻子不肯走而留在迪化。9月25日,胡宗南催葉成率兵去南疆,逼得葉成趕緊出發追趕馬呈祥、羅恕人。三人到阿克蘇之後,駐阿克蘇的六十五旅下級軍官得知馬呈祥、羅恕人、葉成攜金銀出國,十分氣憤,安排士兵埋伏在路邊截留財產。馬呈祥、羅恕人、葉成反抗,一名士兵開槍打傷葉成臂膀,羅恕人嚇壞,馬呈祥則沉穩應對。趙錫光得知後,親到阿克蘇見到馬呈祥等人,率幕僚親自將馬呈祥、葉成、羅恕人一行人送出疏勒城。[2]

1949年9月25日,新疆省警備總司令陶峙岳、副總司令兼整編四十二師師長趙錫光、整編騎一師師長韓有文、整編七十八師師長莫我若等14人簽名發表新疆和平解放通電。9月26日,包爾漢等人代表新疆省政府向毛澤東朱德等發去起義通電。9月28日,毛澤東和朱德復電嘉勉。趙錫光看復電後,又單獨起草一份電報發給毛澤東和朱德。毛澤東收到趙錫光的單獨電報後,再度復電嘉勉。1949年11月底,趙錫光坐鎮喀什,迎接先遣入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第四師師長楊秀山、政委曾光明及第二軍軍長郭鵬、政委王恩茂[2]

1949年12月29日,陶峙岳部接受改編,組成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二兵團陶峙岳任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兵團司令員王震兼任第二十二兵團政委。第二十二兵團下轄第九軍騎兵第七師騎兵第八師。趙錫光任第二十二兵團副司令員兼第九軍軍長,第九軍政委為張仲翰[2]1950年,趙錫光為抗美援朝捐出黃金180兩。[1]

1951年初,王震率陶峙岳、張仲翰、趙錫光、陶正初等人到新疆各地踏勘,最後確定在戈壁灘上建設新城石河子。建設石河子新城的任務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軍承擔。軍長趙錫光、政委張仲翰率第九軍進駐石河子,成立了第二十二兵團建設處,趙錫光任建設處處長,張仲翰任建設處政委。[2]

1952年3月,第九軍軍部撤銷,所屬部隊歸第二十二兵團直接領導。趙錫光將石河子工程處處長的兼職作為主要崗位,全力投入石河子新城建設中。在第九軍軍部撤銷之際,石河子工程處開始籌建兵團辦公大樓,這是石河子新城的第一座大型建築。在趙錫光主持下,5月2日兵團辦公大樓按計劃動工,1952年9月25日即新疆和平解放三周年紀念日竣工。1953年秋,兵團醫院大樓動工。當時趙錫光的胃病已很嚴重,陶峙岳、張仲翰多次催趙錫光到烏魯木齊住院治療,但趙錫光堅決留下繼續主持石河子的建設。經過4年多,石河子新城矗立起來。1954年,兵團醫院從瑪納斯縣遷到新落成的兵團醫院大樓之後,趙錫光這才去看胃病,但被確診為胃癌晚期。王震從北京送來治胃癌的藥物。1954年,趙錫光任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副司令員。[1][2]

1955年10月9日,趙錫光因胃癌病逝。按照其遺囑,遺體被安葬在他親手開拓的石河子新城。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石河子為趙錫光舉行了隆重的葬禮。[1][2]如今,趙錫光的墓位於石河子市的北陽山下的南山陵園東側的將軍墓,將軍墓安葬着四位將軍趙錫光、王根僧陳德發劉振世[3]

參考文獻

編輯